台湾的巴塞罗纳街头寻宝
由于我年轻时就常在这里流浪,因此结交了好多“水里来、火里去”的好朋友,他们的背后,都有很动人的故事。像在双城街、农安街口卖法式吐司三明治的林姓夫妇,每天为附近邻居和上班族做爱心早餐和午餐,一卖就是二十多年。多数早餐店一样卖吐司、三明治,可是Mr.Lin的葫芦里卖的就是不同的药。笑得很有活力的林老板说,在这里卖了很久,顾客都成为老朋友了,所以他是用照顾老朋友的心来选材料。林老板没有因为“法式”二字就给法式的分量,拿到手的餐点沉甸甸的。像他们用的蛋是喂食维他命的鸡所生的黄壳营养蛋,生菜啦、猪排啦也都是一早起床准备的,吃起来生菜甜、猪排脆、吐司香、滑蛋嫩,口感极好。近年来双城、农安商圈已经过美化,露天的街头,以红、黄、绿、蓝的彩色尼龙细绳交织成具有现代感的遮阳棚,轻风拂来,就像一大面翻飞的彩虹幕,道路两旁闲适地摆放着金属圆伞桌、木质藤椅,坐在这里用餐,有种置身巴塞罗纳街头的异国风情。
市集的食物很有趣,在法式三明治摊的后头,摆的却是很“台”的麻油腰花摊。台湾人爱吃补食出了名,摊上除了很补的土鸡肉外,所有的内脏类,如猪肝、猪腰、猪心、鸡肺等也像接受检阅般“掏心掏肺”地一字排开。看看那些一大早就坐在小摊上等着进补的富太太们皮肤白皙幼滑,你就知道食补绝对有它的道理。
让金城武也垂涎的鸡
提到很补的麻油鸡,就不得不沿着农安街小巷转进林森北路,寻找补品达人阿图伯煮的那一锅酒香四溢的麻油鸡。刚过早上九点半,郑家班子弟兵就已开始忙碌备料。一家店生意好不好,看备料的情况就可见端倪。一碗腰子汤通常只放入十来片腰子,但阿图的店一天就得备料好几大锅,而且绝对会卖到当天缺货为止。我站得远远的就闻到浓浓的台湾米酒香。阿图麻油鸡就算是夏天也是生意好到翻,不就是鸡嘛,究竟好吃在哪里?归结食客的心得可得八字:鸡肉弹牙、汤浓酒醇。较不胜酒力的人,走出店都会有一股飘飘然的幸福感,脸颊就像上了SK-II蜜粉般红润可人。除了麻油鸡外,米血糕也很柔软,搭配了独门酱料和花生粉更增香气。老板最自豪的是他们家的麻油鸡也能有股清爽风味,秘诀是选用肉质结实的放山鸡肉,而且一定是公鸡。因为公鸡的油脂较母鸡少,吃起来就不会油腻。朴素的小店墙上,因为有一张金城武的海报而耀眼起来。1999年日本亚细亚航空拍摄宣传台湾的广告,金城武推荐的正是阿图伯的麻油鸡,这口味让日本客也为之疯狂。嘘,千万别告诉水果日报的记者,原来亚洲少女杀手就是点这里的鸡来驻颜的啊。
怀旧酱菜与阿姑的馄饨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用在金发伯的小酱菜摊很对昧。
金发伯早在1950年就开始卖腌酱菜,从青春年代卖到鸡皮鹤发,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痕迹,就跟他亲手腌出来的酱菜一样皱。在小到无旋身之处的摊子里,摆着一盆盆的黄瓜、菜心、紫姜、酸笋、豆泥等,全都是金发伯的爱心之作。他的个性就像传统日本人般守旧重纪律,因为坚持不放防腐剂,金发伯的腌菜都得新鲜现做,无法量产。这样的坚持,换来了小菜最高质量的口感。连最会做腌酱菜的日本人也甘拜下风,电视台不辞千里地派主持人和外景人员前来取经,金发伯一时之间成了晴光市场最风光的人物。
金发伯的对门邻居,是我从小伙子吃到“转大人”的阿姑馄饨、挫冰店。阿姑的魅力,来自于她亲切的妈妈味。她带领着一群娃娃兵,从一个小摊做到并下三爿店面的开阔格局,个中的辛勤奋斗过程,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我初来台北这个陌生的环境,阿姑的店给了我好多温暖。因为与她的子弟兵年龄相近,大伙常腻在一起,我也就跟着唤她一声“阿姑”。阿姑的面和冰看起来朴实无华,吃起来就像是妈妈做的,让人很安心,吃完还会想再来一碗。我喜欢吃阿姑熬的番薯和芋头,这么不起眼的食材,加入细砂糖,经过文火慢熬,居然能如此绵密润口。这何尝不像阿姑的人生,熬得住,终究能开创一番滋味。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