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去他的人生忠告,去他的职场宝典,去他的处世之道,去他的超越未来……
别为着别人变的无聊庸俗攀比无趣,活自己独一无二的简单快乐!
在20出头的生命里,做一件到八十岁想起来都还会微笑的事。
99%的人意识不到的20岁综合症,才是尾随你终生的魔鬼。
干掉他!从现时就出手!
《我想我已活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受明星全智贤、广播界精英金霁东等追捧的韩国金牌电台主持李南美,和你一起体验20几岁最生动的忧愁。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
我们长大后就会懂得,读书好未必有用,心理强大才是王道。
《我想我已活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由李南美编著。
《我想我已活到了一个尴尬的年龄》内容如下:
朋友们都问我:“你怎么什么事都能如愿以偿?怎么每天都有新事可做?”
没有任何事是唾手可得的。我常常不断地去挑战,似乎每天都徘徊在迷宫中一般。但我从未放弃,若是此路不通就会绕行,再不通又会重新反复绕行。
树立计划和目标,让自己为了实现那个目标而努力。不要羡慕他人,只专注自己的事吧,大声地说出你希望做的事。
经历了20岁后的现在的我,没有“做得更好、更多些就好了”的后悔,反而满足地笑着为:“好吧,你真的努力地活过。”因为我相信:我确实挑战过自己的人生。
你,如同你的年轻一样感谢并享受20岁吧,怀着伟大的梦想,在任意处去挑战人生、展开希望,你会感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
为自身而烦恼
没必要因为害怕就变成另一个人。
——出自电影《欲望都市》
世间有千万种职业,要做的事也有很多,但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基本分为了两大阵营:一部分正在为公务员考试做准备,另一部分则在为去大公司面试做准备。很明显,他们在左右权衡之后,还是觉得稳定的职业最好。
“没才能又没基本素质……所以呢,只能每天在图书馆中消磨时间,这样的生活真是郁闷得很!”
很多人就这样,一边发牢骚,一边毫无计划地在椅子上消磨时间。大概大部分20岁的年轻人都这般模样。虽说在韩国,人人都喊着要追潮流,但却个个都穿着毫无个性的衣服,甚至连选择职业都要赶时髦,但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谁都不会在职业过气后就马上不做了,对不对?
都说校园情事最浪漫,我却非常担心因为爱情耽误了前程:要是今后我是朋友之中最晚工作的那个怎么办?就算有了工作,如果不能够胜任怎么办?大好的时光躺在草坪上享受浪漫?简直是无稽之谈。本以为想做什么就可以尽情地做,殊不知反而常常被现实所左右。
我在上学的时候是浑然不觉的,常常混迹于朋友间,说喝酒就去喝,想吃什么就去吃。有时,边耍着赖边吃着炸薯条说:“拜托!今天就点个炸薯条嘛!”这样的日子中,就算是被滚烫的薯条灼伤舌头,也还是会淡淡地笑着说:“啊!这就是幸福!”
炸薯条所带来的幸福不过是暂时的,但20岁的青春,却是比炸薯条的油更炽热、更滚烫的时期。
而度过那段惊险时期后,你会发现,真的学到很多东西。
若是在我面前放一块黏土的话,我会掀开包装的一角,一边构想,一边淡定自若地说:“是这种材料的啊。嗯,做什么好呢?”人其实就这样一块“材料”,应该是有很多用途的。就算是没有预想好,也可以考虑去选择安定的职业。但是如果每天漫无目的地坐在图书馆,真的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
是啊,正因为我积极地去做了,所以有了今天还算是好的职位,或者说是我拥有了构想中比较稳定的职业。当然是否能赚到钱也是个重要因素,但如果做自己不想做或不愿意做的工作,又能坚持做多久呢?更何况人生是短暂的,就算只做想做的事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呢!
因为得到了别人眼中的所谓好工作,就会每天清晨为它从睡梦中笑醒?还要整天做出点成绩才行?可惜啊,我倒认为每天一起床先轻松一下会更好些。
20岁,应是为自己疯狂苦恼的时期,也会认为“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时期。这的确没有什么问题,即使没有梦想也绝不是错误或是坏事,有谁是从一开始就怀有梦想而生呢?
在我12岁的某天,我在家中一边吃着妈妈煮的锅巴粥,一边看着电视节目中世界级大提琴演奏家张韩娜的表演。她与我同龄,却可以登上世界级别舞台进行无与伦比的演奏——我突然生起气来,真的是郁闷至极!
“这怎么回事?我在家里吃着锅巴,和我同岁的张韩娜却那么风光。为什么她可以那么了不起?”
当我把这种感受告诉妈妈时,她却只露出了不以为然的表情。
十几岁的我们,不是经常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羡慕别人?没得到的总是最好的,好像别人家的饭菜都要比自己家的香。小小年纪会觉得心里痒痒的,如同撩动难耐的激情一般。这种心情不断持续下去的话,也许想都不想就会说:“我也要拉大提琴!”说不定还会以张韩娜为榜样而步入艰辛的艺术生涯呢!(想想看,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才使得这件事不了了之。)
提起20岁,任谁都曾无数次地有过“如果有人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可以好好走下去”的想法。我亦如此。总觉得人生就像是在解数学习题集,总以为会附有答案,可无论怎样努力寻找,也只是徒增遗憾、无法解答。
对我来说,20岁本来就应该是烦恼的年纪,根本没有什么正确答案。烦恼,那是20岁的权利,也是20岁的义务!一件事,可能立刻就会有答案,也可能五年或者七年后仍没有答案。也许不能马上找到答案,但在那种痛苦之中一定会寻找到更好的自我。
对自身这些无穷无尽、绵绵不绝的烦恼,无疑会让你发生变化。就像在购物筐快装满时的烦恼一般,你会想:“买这件呢,还是那件呢?”或是像恋爱时的烦恼一般,去考虑:“要不要对他表示呢?”……这种烦恼,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你会在这样的烦恼中,学会思考,学会抉择,学会改善自己的人生。我所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我现在为了什么而奔忙?我工作时会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吗?每天做同样的事开心吗?每天就这样绞尽脑汁地活着吧,很快你就会发现这种烦恼的益处。
烦恼不会只停留在一处,乘车时、吃饭时、每次想到的时候,都可以烦恼。李孝利在歌唱《U Go Gid》时,挥着手大声唱:“不要,不要烦恼!”不过,那时的她已30岁。
但在30岁来临之前,我们还是要不厌其烦地为自己烦恼。毫无意识地看着手机、拢拢头发,哪怕是小小的瞬间也为了自己去烦恼吧!这才是生动自己、实现梦想之路。
P8-12
无论是谁,如果可以回到20岁,当然都会说想要发疯一般地努力学习;
无论是谁,如果可以回到20岁,当然都会说绝对不要再见到那个家伙;
无论是谁,如果可以回到20岁,当然都会说放弃做整形手术之类的事;
无论是谁,如果可以回到20岁,当然都会说要背起行囊徒步环游世界。
我们常常怀念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岁月,而20岁正是最最难忘的!
名字、年龄都那么美丽的时节,我们却已将其遗忘。蓦然回首,追忆往事之时,不免感叹:“恍如隔世啊,那美丽时光……”
我的20岁,激情曾炽热地燃烧过;我的20岁,泪水曾如瀑布一般永无枯竭;我的20岁,欢笑也更无停歇之时--总之,那是些持续狂热呐喊着的岁月。
在策划这本书之时,我诚然是很想在咖啡店中,一边优雅地敲着键盘,一边写些关于20岁的文字。然而,若是我真的那样优雅地写着文字的话,本书恐怕至今也不能成形。我是在忙碌生活和广播日程的间隙,完成这本书的创作的。
20岁并不那么优雅,更充满了偶然。
而30岁,却因为以新起点准备着另一段人生,回顾并记录着20岁的青春岁月,似乎变得更无边无际了。
假如有人问我:“如果可以回到20岁,你希望如何度过?”
我会告诉他,我愿再次重新活过我曾经的20岁。因为,我的20岁是那样灿烂而炽热,让我学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东西。
如今,我正站在30岁的起跑线上,一步一步重新走过,即便是回头也无所谓。我不后悔我所经历的20岁,哪怕是一点点。
我也祈愿此书可以给后悔和迟疑的年轻朋友希望和勇气!
不要气馁!
瞧,我的20岁就是这样过来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愿大家以热情洋溢的青春赴向无悔的20岁,谨以此书献给所有聆听着我岁月故事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