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1 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
1.2 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
1.3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框架
第一篇 客源
2 旅游现象发生的环境条件:客源地因素分析
2.1 旅游现象的系统考察
2.2 旅游现象产生的经济环境因素
2.3 旅游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
2.4 旅游现象产生的自然环境分析
3 旅游现象发生的内在动力:旅游行为分析
3.1 旅游与旅游者
3.2 旅游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旅游需要和动机
3.3 旅游决策
3.4 旅游空间行为
4 旅游现象发生的宏观表现:旅游流空间结构
4.1 旅游流概述
4.2 旅游流的空间结构模式
4.3 中国旅游流时空动态分析
第二篇 媒介
5 旅游现象支持条件之一:旅游交通地理分析
5.1 旅游交通概述
5.2 旅游交通的发展
5.3 现代旅游交通方式及其发展
5.4 旅游者对交通方式的选择
5.5 旅游交通方式的组合
6 旅游现象的支持条件之二:旅行社地理分析
6.1 从旅游产业视角认识旅行社
6.2 我国旅行社业空间布局及其演变过程
6.3 旅行社业和旅游经济的关联度分析
7 旅游现象的支持条件之三:旅游饭店地理分析
7.1 从旅游产业视角认识旅游饭店
7.2 我国旅游饭店空间布局及其演变过程
7.3 我国旅游饭店业和旅游经济的关联度分析
第三篇 目的地
8 旅游目的地概述:基于旅游吸引物视角的分析
8.1 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体系
8.2 旅游资源概述+
8.3 A级景区体系
8.4 世界遗产
8.5 优秀旅游城市体系
9 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础:旅游区划
9.1 旅游区划概述
9.2 旅游区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9.3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10 关东文化、白山黑水旅游区
10.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0.2 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0.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1 燕赵文化、京畿之地旅游区
11.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1.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1.3 旅游开发构想与旅游区建设
12 中原文化、华夏寻根旅游区
12.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2.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2.3 旅游开发构想与旅游区建设
13 吴越文化、山水园林旅游区
13.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3.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3.3 旅游开发构想与旅游区建设
14 荆楚文化、湖光山色旅游区
14.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4.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4.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5 民族风情岩溶山水旅游区
15.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5.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5.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6 巴蜀文化、山川峡谷旅游区
16.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6.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6.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7 岭南文化、南国风情旅游区
17.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7.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7.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8 多元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
18.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8.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8.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19 丝路文化、大漠风光旅游区
19.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19.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19.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20 藏族文化、雪域高原旅游区
20.1 旅游地理环境及其评价
20.2 旅游区核心旅游产品介绍
20.3 旅游区联合开发构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