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究框架:参与实践与身份重塑
一、关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文献梳理
二、以“参与实践”为核心概念的分析
三、实践环境、资源与“新剧本”
四、身份重塑:参与实践的结果
第2章 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践进程
一、凝聚共识、积极备战:中国入世前的准备
二、利益博弈、艰苦谈判:中国复关入世谈判历程
三、从学习者到作为者:中国入世后的身份变化
四、结语
第3章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组织进程分析
一、中国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利益、社会化还是实践
二、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三、中国与世界银行
四、结语
第4章 中国参与G20反恐融资体系的实践
一、反恐融资国际机制:联合国与G20
二、中国参与G20反恐融资体系:遵约的实践
三、体系环境、国内资源与中国的参与实践:制度互动的视角
四、结语
第5章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实践进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联合国偏好及其实践分析
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实践进程分析
三、反殖民化背景下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实践进程分析
四、结语
第6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实践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演进历程
二、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话语实践
三、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学习实践
四、中国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关系的演进
五、结语
第7章 中国参与不扩散核武器机制的实践进程
一、中国参与不扩散核武器机制的实践
二、在军控机制外的游离时期(1949—1979年)
三、有限参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实践(1979—1992&)
四、全面参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实践(1992—2000年)
五、开放性参与核不扩散机制的实践(2000—)
六、结语
第8章 中国参与地雷和轻小武器国际控制机制的实践
一、中国参与地雷国际控制机制
二、中国与轻小武器国际控制机制
三、结语
第9章 中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实践分析
一、实践视角下的身份焦虑
二、为形式承认而斗争(1949—1978年)
三、分配承认与价值承认(1978—2003年):身份焦虑的消减
四、创新实践的开始(2003一 ):新的身份焦虑
五、结语
第10章 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盟实践
一、社会化过程中的联盟实践
二、新中国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演变
三、中国在教科文组织内部的联盟实践
四、中国与教科文组织的联盟行为
五、联盟实践与中国在教科文组织中的“身份承认”
六、结语
第11章 中国参与国际人权组织的实践进程
一、中国参与国际人权组织实践现状
二、中国参与国际人权组织实践的必要性:话语实践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互动实践:生成新剧本
四、尊重、保障和实现人权:中国的“遵约实践”
五、中国对国际人权制度的贡献:创新实践
六、中国参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实践:身份的转化
七、结语
第12章 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
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话语实践
二、中国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学习实践
三、结语
结论实践逻辑与中国参与的特点
一、参与实践与双向社会化
二、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实践的特征
三、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