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却顾所来径(往事卷)/南方周末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明洋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方周末编写的《却顾所来径》内容介绍:“南周”当然不是《石头记》。我们这里首先结集的,都是“南周”第二十五周年里刊出的各色东东,算是今年的那些补集,或力求成为补集的补集吧。作为“南周”年度丛书,亦以为“南周”创刊二十五周年的又一个纪念。

内容推荐

南方周末编写的《却顾所来径》内容介绍:创刊二十五周年,逢五,“南周”未能免俗,搞了一些纪念性的事情。先是在紧邻生日的那一期,打了一个纪念包,在二十五年里各选了一点紧邻生日那一期内容的只言片语,弁于每版的上部;头版则是一篇编辑部文章,题日“生于1984”。《却顾所来径》亦以为“南周”创刊二十五周年的又一个纪念。

目录

总序

第一辑 春秋笔

 乾隆为马戛尔尼来访而编的朝贡戏

 民初议员对财政部官员受贿案的质询

 周恩来与郭、老、曹的“知己”之谊

 陈寅恪1949年有意赴台的直接证据

 余秋雨与上海写作组

 “带了个好头”:红卫兵道歉

 “洋浦风波”始末

第二辑 怀人录

 痛苦的智者

 忆马雍

 缅怀刘节先生

 忆父亲

 端木露西:蔚蓝中的一点黯淡

 开国上将萧克与新中国首所民办大学

 父亲洪深的两次当官

 从爱国到革命:李昌的人生轨迹

 时代风潮中的李文化

第三辑 亲历记

 我去大战钢铁铜

 我所经历的“保钓”运动

 我所知道的黄彰健先生

 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

 曾经,我们这样对待群众上访——访国务院信访室原主任马永顺

第四辑 一言堂

 真实乎?正确乎?

 想到“一罪不两治”的格言

 重识“五四”——张鸣访谈

第五辑 胡德平专栏

 耀邦同志第一次面对被拆迁群众

 中央书记处对北京住房建设的指导

 耀邦同志对发展小城镇的论述

 统筹城乡建设是解决城市居民住宅的根本方向

 提倡比较研究

 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建设方针的两次指示

 支持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北京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新任务

 住宅问题上的国计民生

 规划代表未来

试读章节

清宫中有专为外藩朝贡而编的戏,这些戏与所有仪式戏一样,内容贫乏,千篇一律,同样的唱词有时甚至出现在不同戏中。因此这些戏靠技巧、排场取胜,同时也是朝廷炫耀实力和财富的方式之一。乾隆时期三层舞台的设计便是应这种需要而出现的。朝贡的日子往往在宫中最重要的“三大节”(皇帝生日的万寿节、冬至及元旦)期间,三大节庆祝的戏要演五六个小时以上。戏的内容不外两类:神仙、菩萨或历史人物来向天子祝寿;外藩仰慕天朝,不远千里来朝贡。除零星个人的记载,从晚清档案看(清前期档案已不存),这些戏中最常见的有《海不扬波》、《年年康泰》和《太平王会》等几出。

朝贡戏通常不提具体国名,而是使用古老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类没多少实际意义的含糊说法。这些戏可以在任何朝代的宫廷演出,事实上宫廷仪式戏也的确不是源于清朝。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清廷才会下令专为来访者编节目。这种情况,据我了解,只有1793年马戛尔尼的来访。虽说当时清朝已开始走下坡路,但表面的气派还在,乾隆又是这样的好大喜功,英国又并非传统的朝贡国,这大大满足了乾隆的自满心理。他亲自过问访问的细节安排。有关这次访问的文件——乾隆的指令,各部门、各有关大臣的奏折,至今保留的共有783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档案史料汇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1996)。但关于戏剧,这些文件中仅提到“带至西边廊下观剧”而已,并无更详细的材料。

实际上,乾隆为英使来访专门编了出昆剧,剧名《四海升平》。此剧完全按明传奇的形式,南北调轮换唱,主角文昌唱北调,其他角色为南调,戏以北调开场、结束。整出戏的进出场、武打都是按三层舞台(福、禄、寿)的条件来设计的。

戏开场,众云使手持祥云道具从三层舞台的底层寿台出场,文昌帝率十六星神由金童玉女从仙楼引导出场。文昌唱了一大段赞美当今皇帝的话,在这段唱词中堆砌了不少典故,以上古圣贤帝王比喻乾隆之文德武功。然后他接着说:“故有英吉利国,仰慕皇仁,专心朝贡。其国较之越裳(指越南),远隔数倍。或行数载,难抵中华。此番朝贡,自新正月启舶登程,六月已抵京畿矣。此皆圣天子,仁德格天,所以万灵效顺,非有神灵护送而行,安能如此迅速。载之史策,诚为亘古未有之盛事也。今当进表赐宴之期,隆典特开,天人交庆。小圣感沐恩荣,亟当趋觐。众星神,同往神州庆贺去者。”

接着台上众人齐唱赞美之词。然后文昌携金童玉女上云板离场。此时舞台上出现象征吉祥的海市蜃楼。突然地井中冒出各种水怪:虾精、鱼精、龟精、蛇精、蚌精等。文昌唱:“呀,一霎时波浪叠兴,潮势渀湃,是何缘故?护从们,请四海龙王进见。”

四海龙王从地井上。文昌问:“我等欲赴神州庆祝,路过海滨,有水族现形,阻扰驺从,何也?”龙王说:“海宇承平,年来久矣。此乃一顽蠢巨龟,吞吐风涛,因此把云头阻住。”文昌说:“英吉利国贡使等,进表赐宴毕,不日赏赉遣还,海道亦当肃清,尔诸神亦当保护,使他们稳渡海洋,平安回国,方为仰体圣主仁德之心也。岂可容此辈鱼虫,兴风作浪?”

接着各星神与水怪作战,地井又出来更多水怪,龟精也上场。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潮神、河伯使者都来助战。龟精因有一颗精珠而武力异常。戏的前半部是歌功颂德的说白或唱、舞,后半部则开打戏。各种角色穿梭于不同层的舞台,上上下下,最后收服海龟精。舞台上出现“福庆大宝瓶”,上书“四海升平”四字。文昌说:“妙吓,圣天子至德怀柔,百灵效顺,果然四海升平也。”众星神白:“果然是万万年四海升平也。”戏以全场唱赞歌结束。

这出戏与其他朝贡戏的不同是虚实皆有。既有惯例中的神怪,又有些实际细节。戏开场便说英吉利来朝贡,路途比越南更遥远,虽戏中的新正月(2月11日至3月11日,1793年)启程不确,因马戛尔尼一行是1792年9月26日从朴次茅斯出发的。乾隆是在1。792年11月才得到英使来访的消息的,所以中国方面既不了解,也不关心他们从英国出发的确切日期,但“六月已抵京畿”却属实。阴历六月为公历7月8日到8月6日,马戛尔尼一行于7月24日到达天津大沽口。戏中文昌帝说“今当进表赐宴之期,隆典特开”也是实。说明这出戏是赐宴当日所演。P4-5

序言

老实交待吧,这套丛书的缘起,跟《南方周末》创刊二十五周年有关。

创刊二十五周年,逢五,“南周”未能免俗,搞了一些纪念性的事情。先是在紧邻生日的那一期,打了一个纪念包,在二十五年里各选了一点紧邻生日那一期内容的只言片语,弁于每版的上部;头版则是一篇编辑部文章,题日“生于1984”。

生于1984,说了个大实话,并由此声称自己是“一份80后的报纸”,顺手捡了个现成。记得惹起过一些非80后的读者朋友的非议,但我想,以他们的天纵神武英明,对我们的这一点小九九,应该洞若观火。要我这个个中人老实交待的话,跟80后攀个同年,也不过是“南周”想跟年轻人,包括非80后的年轻人,勾肩搭背的意思,属于淘气——也许算不上是“精致的淘气”——一类,不是要刻意排他的。办报,自然是要人看,谁不想男女老中青华洋通吃呢!

那大实话里也有一些别的意头在里边,也是个现成,我们的读者恐怕是一望而知的,这也属于一种淘气。奥威尔的《1984》,精不精致不知道,知道的是,这是一种年份的偶合,却无疑义。

告别1984,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大故事;生于1984,“南周”书写着中国的大故事。噩梦慢慢醒来,拿破仑对睡狮的预言,似乎正在兑现。中国人敢做梦了,中国人能圆梦了。为“南周”幸,为国家幸,“南周”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在上海文广传媒的支持下,我们在上海向“中国梦”的践行者致敬,也以此作为我们二十五年生日庆的一部分。

以国家作为梦的前缀的,听得最多的是“美国梦”;“中国梦”,一望而知,也是现成,也是挪用,也许也是淘气。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像从乌托邦的虚空中着地的安泰那样,缓释出力量;像一个还在为青春痘烦忧的少年一样,勃发着生机。这跟一个早已在地的巨人,跟一个健康成长的少年,私心觉得,也许是可以分庭抗礼的,当然,也可以握手言欢。这两个伟大的国家,难免拥有一些共同的梦想——不是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吗——当然,有实现梦想的不同道路。殊途而同归,大约归于人。

这同归的路,是人道——是人像个人的样子的道,是让人能像个人的样子的道;是人不是被缚的、不是被养的、不是被“被”的,不是跪着的、不是一个人站着的、不是几个人站着的,是所有的人都站着的……道。

有些路是挤的,有些门是窄的,人的道是难的。但总有一拥再拥三拥而上的,总有破门破窗破头而入的,总有分身粉身焚身以殉的。悲欣交集,非黑即白,或者灰色,平淡如水,忽而绚烂,忽而绚烂归于平淡,是人的故事。

生于1984,有生以来,“南周”记录着人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记录着人像个人的故事,国家像个国家的故事。除此而外,它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呢?

我曾经说过,《南方周末》是个补集。那一年的2月11日,它甫一出世,就是作为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的补充的;自此以来,它也不过是以尽可能专业的方式,做了点同业不能做的,不愿做的,有时候是不敢做的,或者忘了做的。补充而已,借用一个数学的术语,是为补集。以后,补集似乎成了它的宿命,或者,竟是一份使命。

“南周”奔三了,幸耶非耶,同业与“南周”的交集越来越多,“南周”能“补”的就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少;只是使命难卸,宿命难免,“南周”同入一如既往地找着,补着,找补着……

矫情点说吧,写着写着,就想到曹雪芹笔下无材补天的石头。女娟炼就了三万六千零一块,补天剩下的那一块,自怨自悼之际,遇了两位肢障人士,不是“被”,自请被携去红尘走了一遭,于是,中国出了个《石头记》。

“南周”当然不是《石头记》。我们这里首先结集的,都是“南周”第二十五周年里刊出的各色东东,算是今年的那些补集,或力求成为补集的补集吧。作为“南周”年度丛书,亦以为“南周”创刊二十五周年的又一个纪念。

顺便卖一句广告:从这一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分门别类,选编这些各类补集,年度作一合观,以见我们努力找补的一点成绩,以作读者了解中国的参考。跟平时一期一期或应时应景又不可预测而发的一篇一篇(自不是连载),这用心合辑的“南周”年度丛书,虽不“新奇别致”,应该也是别有生面的吧?花些银子,不一定冤枉。

再废话一句,是为序。

2011年4月19、日于陈留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