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恽编著的《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为《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凡例并逐段图说绎义》的点读、注释本。本书将原书文字部分进行句读,对元代王恽的主体文字进行了白话释读,清人奉敕命所配图像全部用于本书插图。文字顺畅,图文互参,把元代以前的古代中国贤德太子的事例分为20个版块,逐步详解,对于现代的读者,尤其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以及家长、未成年人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皇帝的课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元)王恽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恽编著的《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为《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凡例并逐段图说绎义》的点读、注释本。本书将原书文字部分进行句读,对元代王恽的主体文字进行了白话释读,清人奉敕命所配图像全部用于本书插图。文字顺畅,图文互参,把元代以前的古代中国贤德太子的事例分为20个版块,逐步详解,对于现代的读者,尤其是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士以及家长、未成年人士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内容推荐 《皇帝的课本》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王恽编著的《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之一种。元代谏臣王恽任职期间将历代贤良有为的太子和其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事迹整理成章,也有太子玩物丧志误国的反面教材,并把自己的观点谏言撰写于各篇之后,撰成《承华事略》。于元至元十八年进呈给当朝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绪二十二年。皇帝诏命南书房翰林对《承华事略》(无图本)逐段配图,并霰校文字。徐郙、李文田等听命行事,所配图像仿照汉石室画像及宋刻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总40图,并为每图撰写文字(绎义)表明配图思路。终成故宫博物院现藏《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是武英殿刻本中图文并茂的作品。 《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传播了中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美善原则,从多角度对太子塑造良好品行进行了提示和督导。 目录 出版前言 引言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原序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表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提要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凡例 广孝 周文王问寝视膳图 唐明皇宴京师侍老图 立爱 商书伊训图 汉和帝亲爱图 唐元宗友悌图 端本 商太甲复归思庸图 唐许敬宗建议国本图 唐袁楚客书论正本图 进学 殷高宗问学甘盘图 汉显宗师事桓荣图 择术 晋庾亮谏太子好韩非子图 谨习 汉武帝表章六经图 汉元帝材艺图 听政 魏太武帝六辅图 达聪 唐太宗问魏徵君道图 抚军 晋里克陈谏守从图 汉太子盈监抚关中图 唐太子诵随幸导卫图 明分 汉太子骜不敢绝驰道图 唐太子亨易绛纱服制图 崇儒 汉太子庄报书少傅图 唐太子隆基释奠国学图 唐太子诵礼重师傅图 亲贤 汉惠帝四皓图 唐太宗十八学士图 去邪 齐邢峙谏食邪蒿图 周太公望谏嗜鲍鱼图 纳诲 晋温峤陈规献箴图 几谏 汉太子庄谏上节劳图 唐太子诵侍宴陈诗图 从谏 汉贾谊保傅篇图 晋温峤进谏执鞍图 推恩 齐宣王易牛图 梁昭明太子仁孝图 尚俭 粱昭明太子感瑞图 唐太宗亲授帝范图 戒逸 虞帝舜申命戒傲图 周元公陈殷无逸图 审官 唐孙革定青宫宫制图 元裕宗论承华事略图 泽注后记 书名的故事—一致读者的一封信 试读章节 《礼记·文王世子篇》日: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至于寝门外,问内臣日:“今日安否?”内臣日:“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日:“未有原。”(末,无也。原,再也。无令使先进之物再进,恐臭味恶也)’应日:“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 译文: 《礼记·文王世子篇》记载:周文王做世子的时候,每天都要向他的父亲王季问安三次。鸡叫第一遍时就来到王季的卧室门外,问值班的内侍:“我父亲睡得好吗?”内侍回答说:“睡得好。”文王听了很高兴。等到中午时分,又来到卧室门外问安。到傍晚时分,同样来问安。王季饭食送上的时候,文王必在场,察看冷热的程度。吃过后,文王还要察看菜肴吃过多少,吩咐内侍说:“不要进献先前剩下的菜肴。”(末,无。原,再。意思是说,不要把先前进献的食物再次进献,担心食物的味道会变坏)内侍回答说:“是。”他才离开。武王则遵循文王的孝行,未敢做得更多。周文王问寝视膳图臣等谨绎:此图应画近景,作宫殿一处。中间著一寝门半开半阖。门外著内侍二人拱立阶上,皆寺人。冠服。旁依本书原文标题小签,日“内臣”二字。其一人面向来者,作迎对状。阶前著周代世子冠服一人像,旁题小签双行,文日“文王为世子时”六字,作卑躬向内侍问答状。身后稍离步许,著未冠孺子一人随行,侍立甚恭,是为武王年幼稚时,旁不著签。阶左著一人,作小臣冠服,壁立,手捧一鼎作进送状,旁题小签,日“膳宰”二字。阶下两旁丛树森列,如松柏糜柘。之属以点缀之。按:此叶末著武王一人,以应本书尾语“武王帅。而行之”旬,见圣人大孝,父作子述,帝道遐昌,继继绳绳。之义。 后半叶录“《礼记·文王世子篇》”句起,至“不敢有加”句止。 唐元宗开元二年,宴京师侍老于内殿。八十至九十者版授赐爵,及几杖粟帛有差,给一子。侍妇人亦如之。其孝子顺孙终身勿事征防。兵,父母年七十者遣还民。天宝十三载,诏天下家藏《孝经》。 译文: 唐元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内殿宴请京城的侍老,对八十岁至九十岁的老人以白板授予官爵,以及赐予坐几、手杖、粟米、丝织品各多少不等,并给予一名“侍丁”。对待侍妇人也跟对待侍老一样。那些孝顺的子孙终身不用服徭役和兵役,士兵中,如果父母亲年龄达到七十岁的,则可以免除兵役,返乡为民。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皇帝颁诏,要求臣民每家都要奉藏《孝经》。 唐明皇宴京师侍老图 臣等谨绎:此段应画近景,作内殿一处,前有庭院。殿中正坐唐朝帝王冠服一人像,旁题小签,日“明皇”二字。据一长案,案上左右列卷子本书,每三卷为一列,合数列,是为《孝经》。两旁列内侍数十人。庭中右旁列侍老数十人,各席地坐,面前陈设筵宴。领首一人肩上旁题小签,日“侍老”二字,其人皆作皓首庞眉之状。末著小儿数人侧立,以符“给一子”之义。左旁列老妇数人,与侍老等,末著小儿亦如之,旁题小签,日“侍妇人”三字,与侍老一签相对,皆笑容可掬。庭前著内侍二人,各分一列,执壶行酒。中列几杖一排,庭中堆积粟若干袋,帛若干束,色色清楚。此段自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事包括无遗,以见当日推恩颁赐之盛典。 后半叶录“唐元宗开元二年”句起,至“家藏《孝经》”句止。 臣恽伏闻殿下天粹元良,日隆纯孝。其问安视膳于两宫之间,与古契者多矣。然于君父之孝,复有当广之者。如承颜顺志,俾圣躬宁于上,庶事康于下,乃臣子孝敬之至。故杨子《孝至篇》云:“孝莫大于宁神(谓尊祖考,安神灵也),宁神莫大于宁亲,终于四表之欢心。”如唐之赐爵给帛,孝子勿事征防,亲年及者还民,及诏天下家藏《孝经》,有三王四代养老之遗风焉。岂非德加百姓四表之欢心者乎?惟殿下详览,益广至德。 译文: 臣王恽恭听到殿下是天下纯粹的大德大贤之士,每天都能够增进孝心。那些对皇帝、皇后的问候和关切他们膳食的事,与古代贤孝的太子颇为相似。然而,对君王与父亲的孝行,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内容。例如按照尊长的脸色和意志行事,对“上”,使得皇帝神情安定,对“下”,使得百姓安康,这才是臣子孝顺恭敬之道的极致。所以扬雄在《孝至篇》中说:“孝敬没有比安定神灵更重要的了(指尊重祖先,使他们的神灵安定),安定神灵没有比使父母安宁更重要的了,最终使得天下的人皆得欢喜。”例如唐代侍老制度赐予老人宫爵和绸缎,孝顺的子孙可以不服徭役和兵役,父母亲年龄到了七十岁的士兵恢复庶民的身份,以及颁诏天下各家奉藏《孝经》,有先秦时期养老习俗的余风。这难道不是施恩德于百姓,使天下的人内心欢喜的表现吗?希望殿下详尽观览这些事迹,进一步推广孝敬这种最高的德行。P23-27 序言 故宫博物院藏书以流传有绪的清代宫中旧藏为主要特色。其渊源可上溯至宋元,风格特色鲜明。虽因历史原因在大陆、台湾等地多有流散,但仍荟萃了明清时期诸多珍稀精品。《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即是从这些精品中选取凝结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内容的代表性著作,以影印形式整理、编辑、出版的一套丛书。 《皇帝的课本》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将其中有关皇帝、皇子教育方面的经典教材整理汇编,精美图片原版影印,文字部分在旬读的基础上加以白话注释而推出的一套丛书。我们采用了串讲通解、配原图并注的形式,为当今读者提供了阅读理解上的便利。《皇帝的课本》现推出五种,即《当顺治遇上老子——御注道德经赏析》《观照孔夫子——圣迹全图赏析》《皇帝是这样炼成的——帝鉴图说赏析》《今天你养正了吗——养正图解赏析》《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 本丛书所选版本文字与当代通行本或有差异,图像质量则明显优于新近常见版本,为当今读者稀见或首见。《御注道德经》字形丰满,笔划清晰,刻法精工,边框齐整。《圣迹全图》是清代翰林词臣于敏中进献乾隆皇帝的写绘袖珍本,图画隽雅传神,题画文字娟秀清丽,功力非凡,不失为我国清代绘画书法艺术的上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帝鉴图说》书中的插图仿明代风格,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养正图解》由明代著名画家丁云鹏绘图,绘刻精细,古趣盎然。《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为清徐郙、李文田补图与校订,版画仿顾恺之仕女画及汉代画像石风格,镌刻线条流畅细致。 此五种图书,都是清代内府刻本,刻印数量有限,甚至是当今所见的孤本。是供清代皇室或由皇帝诏令颁发到一定品级官员阅览的珍本,创作的意图,多是对皇室和高级官员宣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粹和为其提供借鉴的“教材”。《御注道德经》是清代入关皇帝顺治帝熟读汉文化经典《道德经》之后的感悟。《圣迹全图》以传颂孔子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专供乾隆皇帝闲暇时阅览。《帝鉴图说》是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养正图解》是焦竑在任皇子讲官时,为教导皇长子朱常洛承续封建道统而采录编选的一部伦理著作。《承华事略》是王恽将前代贤良有为的太子和其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事迹整理成章(也有太子玩物丧志的反面教材),于至元十八年进呈给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的著作。 中国古人著书,十分注重图的作用,固有以图证史之说,且将“图”、“书”并称。图绘形象直观,文字抽象曲现,二者相辅相成。这种图文并茂的表述方式一直流传至今,以至进入了现在的读图时代。希望我们这套丛书的出版,在带领读者以现代的视角去领略古籍时尚之美的同时,能直观了解中国古代皇室所受教育中的精华,有利于现今社会风气的“见贤思齐”。 故宫出版社 2013年7月 后记 《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将王恽原文与光绪年间的补图及图说绎义视为一个整体。故而将故宫博物院藏《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二十篇主体内容以外的部分顺序调整为:《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原序》、《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表》、《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提要》、《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凡例》,置于本书目录之后。以上四个部分没有逐句翻译,只进行了点读。一方面因为他们不是本书的主体,也是因为其中文通字顺,略读可知其大概。这四部分内容,在引言中,做了贯通的串解。 《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主体内容按《承华事略》原书依然分为二十“篇”;每篇之中,将光绪年间所补图(或一图,或二、三图)置于本小节标题之后;每图之后依次是王恽《承华事略》原文、译注者译文、徐郙等大臣对补图进行的描述——“绎义”(或因版面关系,将图像略微后置);在“篇”末,有王恽对本“篇”进行的综述(“综述”若结束在单页,则其背面设置插图补白),以及译注者的译文。“绎义”浅显,可参照图中内容理解,故只进行了点读并对个别字词注释而已。 在将原书文字写法转换成现代字形的时候,保持了异体字、通假字、避讳字等写法,如切(窃)、叶(页)、著(着)、阑(栏)、象(像)、羞(馐)、惟(唯)、元(玄),等等(括号中是现代汉语应写作的字),不一一列举。敬希有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译注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