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拉·明托编著的这本《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介绍了一种理清写作思路和逻辑的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撰写商业计划、报告、学术论文中。书中详细讲解了构建基本金字塔结构的方法,探讨了深入把握思维环节、使用多种框架组织分析,以及用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内容的技巧。
芭芭拉·明托
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
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写作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畅销40年不衰,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数次再版,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茅。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的内容提要如下: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金字塔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清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金字塔帮助达到沟通效果: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搭建金字塔的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由芭芭拉·明托编著。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 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现: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量体裁衣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合,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作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步说,即使人们能够作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望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概括地说,读者必然会将所读到的思想进行归类概括,以便记住这些思想。如果作者传达给读者的思想事先已经经过归类和概括,并且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表述出来,读者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思想。
你可以通过检查你的思想是否以金字塔结构相互关联,从而预先确定你是否正确地建立了文章的结构。具体地说,文章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 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 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大多数人刚坐下来写作时,可能对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甚至根本不知如何下笔。在你不得不用话语或文字将你的思想用符号表示出来之前,你很可能无法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思想。甚至连你认为已经构思好的第一个思想,写出来可能都不是十分准确。
因此,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首先你必须发现想要表达的思想。金字塔结构包括的一些子结构能够加快你发现思想的过程。这些子结构是:
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纵向关系
纵向联系能够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通过纵向联系,你可以建立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从而使读者带着极大的兴趣了解你的思维发展。为什么我们可以肯定读者一定会感兴趣?因为这种纵向联系迫使读者按照你的思想作出符合逻辑的反应。
你放在金字塔结构中每一个方框中的就是一个“思想”。在本书中,芭芭拉?明托将“思想”定义主“向读者发出新信息并引起读者疑问的语句”。(人们一般不会阅读他们已经了解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说,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
为了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而进行的表述必然会使读者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你这样说?”作为文章的作者,你必须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横向地对该问题作出回答。但是,你的回答仍然是向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又在再一个层次对新的疑问作出回答。
你将不断地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模工继续你的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读者不一定会同意作者从第一个表述到最后一个表述的思维发展方式,但是至少能够明确地了解作者的思路,而这就是任何作者期望的最佳效果。)至此,作者就可以离开金字塔结构的第一个分支,返回关键句层次,继续回答由金字塔最顶端方框中的思想引起的初始疑问。
金字塔结构的巨大价值,就在于迫使你理清你的思路时,对纵向的疑问/回答式逻辑关系在视觉上清晰化。你所做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起读者的疑问,而你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以下的结构层次上横向地对读者的疑问予以回答。
横向关系
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关系,但不可同时既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个思想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思想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思想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你需要概括演绎性思想组中的论述,以提高一个抽象层次。
归纳性思想组中的思想仅仅因为你能够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表示它们而互相关联。
我曾出版过一套关于“金字塔原理”(ThePyramidPrinCipie)的书,全套共6册,介绍了一种可以解决写作思路不清晰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在书中提到,条理清晰的文章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因为这种文章都具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pyramidalStruCture),而条理不清晰的文章则肯定没有金字塔结构。
在金字塔结构中,各种思想之间只有非常少的几种逻辑关系(向上、向下或横向联系),这种简单性使我们有可能找到这些逻辑关系的通用规则。一个人要想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关键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自己的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按照逻辑关系的规则检查和修改。
以上观点是我在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Cornpany)的克利夫兰和伦敦分公司工作时总结出来的。麦肯锡公司从哈佛商学院招收的8名女学员中,聘请我作为该公司的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不久,麦肯锡公司就认定我在写作方面是一把好手。于是派我去伦敦,帮助那些需要用英语写报告的欧洲人。
有意思的是,当开始研究写作方面的资料时,我发现,虽然有很多关于如何写句子和段落的书,却几乎没有关于如何组织思想的书,而思想才是句子和段落要表达的内容!仅有的几本涉及逻辑思路的书,泛泛地谈到了“要有逻辑性”、“要有一个有逻辑性的提纲”之类的东西。看完这些资料,我还是不知道究竟如何才能将“有逻辑性”的提纲和“没有逻辑性”的提纲区别开来,于是我便开始自己寻找实用的方法。我发现了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任何需要构建清晰逻辑的文章。下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看看按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和未经过组织的思想,在表达效果上会产生多大的差异。作者未组织的思想
约翰·科林斯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丫。哈尔.约翰逊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lO:30以前不行。唐克利福德的秘书说,唐克利福德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用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科林斯和约翰逊都更方便,唐克利福德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订。
1967年还很少有人接受我的理论,但是麦肯锡公司的一些智者却慷慨地指出了我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我改进。现在,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麦肯锡公司的标准,并被麦肯锡看做是其公司理念和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我离开了麦肯锡,开始向各行各业的人宣传我的理论。截至目前,我已向全世界约l万人讲授过金字塔原理,他们中既有来自管理咨询公司的人,也有社会各界人士。我曾在1981年和1987年出版了本书的两个较早版本,录制了一套录像教程,开发了一套计算机教学课件,后来我还推出了新版的录像教程。
我高兴地看到,由于我的努力,金字塔原理已经成为咨询业的实际行业标准,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则,也被社会各界的许多课程吸纳,并广为传授。
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在修订新版录像教程的过程中,我又有了新的发现,这有助于我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原理论的各个部分。我还发现,金字塔原理除了能够帮助人们以书面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外,还具有更广泛的用途。从具体的方面说,金字塔原理可用于界定问题、分析问题;从更广泛的方面说,金字塔原理可以用来指导组织和管理整个写作过程。
本书是金字塔原理的最新版本,收录了我从1987年至今获得和发现的所有关于思维表达方面的体会和技巧。与旧版本相比,本书增加了一些新的章节,如介绍如何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如何从呈现的角度出发,在书面上和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结构。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4个部分。
第1篇表达的逻辑与以前的版本区别不大,介绍了金宇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本篇的内容足以使你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公文写作技巧。
第2篇思考的逻辑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细节,以保证你使用的语句真实、明确地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本篇举了许多案例,突出了迫使自己进行“冷静思考”对明确阐述思想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