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名古屋后,我们一行六十人住进了一家不太大的旅馆——藤久观光旅馆。放下行装,推门一看,门外长廊上隔几步就坐着一位全副武装的日本警察。团长赵正洪身边有八个保安,四个日本警察,四个华侨。联想到毛主席的话,“并准备死几个人,不死更好。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真有如临大敌之感。连日来,日本右翼分子和来自台湾的反共分子不时在旅馆外面游行,高喊口号,进行骚扰。在体育馆广场,还丢了“嗞嗞”冒烟的炸弹。有几位华侨,主动向我报告安全方面的信息。我了解到,为了防止右翼分子的捣乱,爱知县警察总部在中国代表团下榻的旅馆周围布置了大量警察。警力不够,还从邻县借调力量。日本警视厅特地从东京派出专员到名古屋坐镇指挥,还调兵遣将来名古屋执行临时性的安保任务。据接待我们的村岗久平讲,“这是爱知县警察总部成立以来最大的警戒行动”。在团体赛中,中日平分秋色。中国女队以一比三败北,而中国男队却以五比二战胜日本男队。这个结局,使中日双方皆大欢喜。4月2日休战,去日本的三重半岛游览观光。在三重县熊山饭店,王晓云发表声明,单项比赛第三轮和第二轮,中国选手庄则栋和林美群将与柬埔寨朗诺集团和南越西贡集团的选手相遇,中国选手决定弃权。庄则栋曾三次蝉联世界男子单打冠军,他的弃权引起强烈的反响,这表明中国选手一切从政治着眼的明确态度。
我与一位年轻的英语翻译同屋,他与我同乡,还能说点知心话。一连几天晚上他都睡不安宁,他忧心忡忡地说:“你们都看见了,代表团的领导也肯定看见了,这下我可完了,以后再也别想出来了。”我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有一位特扎眼的美国女记者,一天换一身服饰,从发带到衣裤、鞋袜,今天一身红,明天一身绿,后天一身白,满场跑,而且每天都从背后搂抱我的这位同屋翻译。
“她每天搂你干什么呀?”我不禁好奇地问。
“就是一句话,‘请你帮帮忙,我想访问中国’。”同屋翻译说。
中美关系,在当时是一个很敏感的政治问题。在我们出国之前,在一份关于参加第31届世乒赛的请示报告中就专门有一段如何处理与美国队交往的内容。“如与美国代表团官员相遇时,不主动交谈和寒暄;如果和美国队进行比赛,赛前不交换队旗,但可以握手致意。”这个请示报告,是经过毛主席圈阅过的。
到了日本之后,3月30日,中国乒协代主席宋中在国际乒联执委会大会上,强烈谴责在美国支持下柬埔寨的金边傀儡集团派代表参加本届比赛。但没想到,休息时宋中恰好与美国代表团团长斯廷霍文坐到一张桌子前,而且斯廷霍文主动与宋中聊天,并向宋中透露3月15日美国已宣布取消对持美国护照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的限制。无独有偶,散会之后,宋中又与斯廷霍文和美国乒协国际部主任哈里森走到了一起。斯廷霍文又主动搭讪,他听说中国已邀请南斯拉夫乒乓球队赛后访问中国,说如果有机会,美国队可以到中国参加比赛。
“外事无小事。”当夜,宋中就向团临时党委做了汇报。在座者都感到事关重大。很明显,这是美国代表团在放风,他们想要访问中国。
当夜,代表团向北京做了报告,迫切希望得到国内的指示。原来规定名古屋与北京每天通话三次,自从出现中美关系的信息后,国内要求每天通话增加到五次。据传,这个要求来自中央最高层。
从名古屋不断传递给北京这样的信息:美国乒乓球队要求访华。可是,北京却一直未予回答。
一天,庄则栋从我手里领走一块杭州织锦——黄山风光。他说,万一有谁送礼给他,也好回送人家。P61-63
这部书稿,写了九万多字便收笔了。像庄则栋这么一位大起大落、大红大黑的传奇人物,写上几十万字也不算多。究其原因,一是庄则栋自己已写过长篇自述,重复的不去写。二是想把最精华的奉献给读者,不掺水分,浓缩着写。在这个时间便是金钱的年代,这种写法或许会受欢迎。
自从沉醉丹青之后,我对写作,不止一次宣告“封笔”。但这笔总也封不住。2012年,应三联书店之约,出版了一本名为《近墨者黑》的书,写了五六十位书画界的师友。我以为,那是一本“还情”之作。我的工作在体育界,从1960年跨出校门,便一直从事体育工作,当记者,当社长,当总编。退休后,住的这个院落,也尽是体育人士。可以说,此生干的是体育,接触最多的也是体育人士,而且其中有不少是至交好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因为采访,我结识了庄则栋。从相识到相知,已有半个多世纪。开始,我们是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后来他平步青云当了部长,我们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虽然,我们是老熟人,但此时我对他是敬而远之。再后来,我成了体育界传媒的“当家人”,而他从高处跌到低谷,被一撤到底,成了走背字的人物。
人们都说,不同年龄,不同时期,不同职业,不同爱好,就会有不同的朋友。一言以蔽之,朋友是变化的,一生不变的朋友极其罕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我与庄则栋一直保持着交往,或近或远,或亲或疏。无论是他飞黄腾达,还是他沦为“阶下囚”,我都关注他、关心他。友谊之绳始终牵连着我们。我们是老相识,亦始终是老朋友。
当得知他患了癌症之后,我马上登门去看望他。当他住院与癌症搏斗时,我时时惦记着他,不放过报刊上、网络上有关他的任何信息。我期盼他能战胜绝症,坚强地活下去。
当大年初一晚上,得知他真的永远离我们而去时,我悲痛地回忆起与他交往的一桩桩往事,久久难以入睡。
“应该把我了解的庄则栋,一个真实的庄则栋,告诉世人。”于是,我萌动了写这位老朋友的念头。
庄则栋是一个时代人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英雄。七十年代初,他在“乒乓外交”中的贡献,也是有口皆碑。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只要是提起庄则栋,无不怀着深深的敬意。甚至爱屋及乌,连他的过,都宽大包容。他们说:“庄则栋也是一个受害者。”
这些年,每逢三月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作家朋友赵丽宏总要相邀京城的一拨文友小聚。袁鹰、刘心武、陈丹晨、从维熙、肖复兴,还有画家罗雪村、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包兰英及本人,都是常客。后来,我发现,这些文友都成了他主编的《上海文学》的“铁杆”作者。丽宏是用真诚与友情在做组稿工作。所以,每回小聚都有成果。席间,丽宏披露了我打算写庄则栋的消息,并很真挚,甚至不容商量地说:“鲁光,把书稿交给包兰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在座者,都赞成我写庄则栋,期盼我将一个真实的庄则栋告诉读者。他们希望我揭秘乒乓球队的“让球”内幕,渴望了解乒乓球队多位教练自杀的真情实况……
分手时,丽宏一再说:“鲁光,赶紧动笔,我们等着读呢!”
于是,凭着手中珍藏的资料,凭着我的记忆,凭着写作的冲动,我用了半个月时间赶写出初稿。包兰英拿去初稿安排打印,赶在我启程回故里之时,将打印稿交给我。在故里山居,我潜心将稿子做了推敲、修改。
此时,在稿子即将付梓之际,庄则栋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他那英俊的外表,潇洒的气质,率真的性格,甚至幼稚的单纯,一切的一切……
庄则栋有功也有过,而且功是大功,功大于过是无疑的。但无论功与过,无不深深地留下了历史的烙印。他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历史的缩影,他会永远留在历史的长廊中。
在故里山居,一位“90后”记者采访我,我告诉她,我在写庄则栋。她问我庄则栋是谁?这让我有些吃惊,她居然不知道庄则栋为何人?!但也使我清醒地认识到,庄则栋毕竟是那个年代的人物,年轻的一代并不知道他,或知之甚少。
我相信本书会有众多的读者,但我更希望不知道庄则栋为何人的年轻人也来读一读,因为历史是需要传承的。 又一次封不住笔,还是为了“还情”。或者说,是出于一种责任。正如鼓动我写庄则栋的朋友们说的,“你不写,别人写不了”。
我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
最后,我要真诚地感谢关心这本书写作的所有朋友们,感谢为我提供资料和信息的老领导、老同志们。特别要感谢我的老朋友、老同行齐大征为本书提供的大量图片。
2013年11月24目晨于京南龙潭西湖
《沉浮庄则栋》是一部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真实而起伏的一生。
《沉浮庄则栋》共分七个部分:
1.永远关机。讲述作者大年初一,给庄则栋打电话━━不通,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回忆庄则栋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以及为国争光的奋斗历程。
2.乒乓外交“一棋子”。讲述庄则栋在中美建交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上贼船的日子。讲述庄则栋在“文革”期间,升任国家体委主任之后,跟随江青、“四人帮”等人的种种表现和所犯的错误。
4.自杀未遂。讲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对庄则栋进行隔离审查期间,庄则栋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悔恨、悲观、厌世,上吊自杀的经过。
5.婚姻之船。讲述庄则栋与前妻鲍蕙荞的离婚、与现任日本妻子佐佐木敦子结婚的经过。
6.人生是一个圆。讲述庄则栋从一个前呼后拥的大部长,回归到平民百姓生活的经历。
7.最后一搏。讲述庄则栋在2007年患癌症后,与病魔搏斗的经历。以及各级领导、广大球迷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沉浮庄则栋》共计10万多字,文内配插近百幅照片和庄则栋的书法作品,是当代著名作家、画家鲁光先生的呕心之作。鲁光与庄则栋相交半个多世纪,五十多年来他们之间或采访、或结伴出访、或机关共事、或私下走动,从未间断过联系。他亲眼见证了庄则栋的成长、成名、人生的辉煌,及其从高处跌到低谷、被一撤到底的人生全过程。作者和庄则栋有过数不清的交谈、交心,对庄则栋的真实心理,有着任何人都不可知的了解。书中的很多内容也都是首次披露。
世界体坛的风云人物,乒乓外交的一代名人。历史关头的迷失跌宕,悟觉人生的淡定从容。
庄则栋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英雄;七十年代初,他在“乒乓外交”中的贡献,也是有口皆碑……庄则栋有功也有过,但无论功与过,都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他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历史的缩影。
当代著名作家、画家鲁光先生和庄则栋有过数不清的交谈、交心,对庄则栋的真实心理,有着任何人都不可知的了解。
《沉浮庄则栋》讲述乒乓球世界冠军庄则栋真实而起伏的一生。书中的很多内容也都是首次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