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端木蕻良的一生中有三位女性对他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个佃户的女儿;第二位是他的英年早逝的妻子,30岁就名扬海内外的女作家萧红;第三位是继萧红之后送他乘鹤西行的妻子,40年代就被誉为戏剧皇后的钟耀群……
端木蕻良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是整理者孙一寒的同乡。由于接触了端木蕻良的一些作品,又看到了一些对端木蕻良作品以及对他与萧红、萧军、骆宾基关系的褒贬不一的文章,他产生了一些困惑。经过思考,又在钟耀群热情的支持下,我于2002年10月2日进京走进她的家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谈。当时她正在整理端木蕻良的遗稿,编辑《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本书用第一人称,直接由被访人叙述。这样不仅使读者感到亲切,也回避了作者引据提问题时牵涉的曾经贬低端木蕻良的作者。因为,端木蕻良生前没有反驳过伤害自己的人,钟耀群在丈夫故去后也不想再去指责那些人,只想实事求是陈述事实。
《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是端木蕻良的妻子钟耀群生前口述经孙一寒整理而成的。世人只知端木蕻良与萧红,而对端木后一任妻子知道的很少,该书填补了空白。 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记述了钟耀群与端木蕻良从相识到相知,共同生活36年的经历。端木蕻良第一任妻子萧红著有《呼兰河传》。而端木蕻良的第二任妻子的生活经历又是如何?在书中有详细的叙述。特别是钟耀群大量的老照片将一个40年代的戏剧皇后清纯靓丽的面容展现在世人面前,该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钟氏家族和我的前半生。写了钟耀群的父母,家族,姐妹,自己是如何参加抗日剧教队,又是如何加入共产党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二部分我与端木蕻良36年。写了与端木蕻良是如何相识,如何从昆明调入北京,如何协助端木蕻良创作《曹雪芹传》,以及端木的父母兄弟,直至端木蕻良去世。第三部分略谈萧红。是以一个妻子的角度谈端木蕻良前妻萧红,以一个妻子的独到的眼光看待端木蕻良与前妻萧红的婚姻生活,面对世人对端木蕻良在萧红问题上的不公正的看法,如萧军、骆宾基等人,比较客观地陈述事实,力图还原历史真貌。书中188幅照片,许多是钟耀群三四十年代拍摄的,还有的是与端木蕻良共同生活的照片,以及萧红的照片,照片大部分都未发表过,是其女儿为出此书慢慢整理出来的。该书对研究端木蕻良及萧红是及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同时是对端木蕻良文学生涯的完整补充。
被太平天国吓死的祖父
端木蕻良的祖父,因为没有“中举”,不曾做过官,因此一生不得志。但是他父亲曹泰在积累财富上有谋略,给他娶了昌图府亮中桥庞姓大族的女儿,又积累起一笔财富。钟耀群的祖父又是怎样的身世呢?
我的爷爷从小在曾祖父和曾祖母的教育下,也很有本事。爷爷在长沙买了房产,主房是五开五进的大宅院,在长沙学院街。爷爷也是当官的,是个武官,率领水军和太平天国打仗。他是炮手出身,外号叫“钟大炮”。据说,飞来的子弹到了脸前分开走,不挨脸。他福大命大,打了不少胜仗。后来,虽然没被打死,却被太平天国吓死了。太平天国军恨他恨得要命,指名悬赏要活捉“钟大炮”。他吓病了,很快就死了。
我的亲奶奶,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抗日战争时,日本人打到南京,我们全家逃难回湖南老家,我看见了她的照片,彩色的,很大,头戴凤冠,漂亮极了。这么一个漂亮的女人竟被我爷爷气得寻了短见。我的亲奶奶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我的大伯、二大伯和我的爸爸。爷爷的两个姨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爷爷的十三姨奶生了十三个孩子,但一个也没活下来,十四姨奶生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奶奶生我爸爸,正坐月子时,发现我的爷爷和她底下的丫头乱搞,一气之下,就在8月中秋那天上吊死了。吊死了,我爷爷才发现,很好地安葬了她。我爷爷官大,有钱,好多有女儿的人家都托媒婆来说亲,一时间,来了许多媒婆。结果,爷爷娶了鲍家的女儿。鲍家的女儿是续弦。娶亲那天,鲍家女儿的爸爸妈妈送女儿过来的,按当地的风俗,新郎要三请,经三请后下轿的新娘才能有威,把这个家压住。爷爷一请,她没下轿。二请,她还没下轿。这个奶奶还等着我的爷爷三请呢,爷爷见两请新娘子还没有下轿,他就火了,跑到花轿后头,用脚一踹,花轿就扑向前,新娘子从里边摔了出来。你说他有多霸道!
我的奶奶吊死后,我的爷爷也没有告诉自己的老丈母娘,他和鲍家的女儿结婚两年了,我奶奶的妈妈来看望闺女,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等姑爷牵出鲍家的女儿来,她一看竟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大吃一惊:“啊?!我的凤珍呢?”(我奶奶的名字叫凤珍),我的爷爷说:“凤珍死了。”老太太听了,一下子就晕了过去。我的爷爷是很跋扈的!
我爷爷有个好朋友叫孙根梅。这个人长得又矮又丑。孙根梅看中了一个姑娘,就想娶这个姑娘。姑娘的妈妈要相亲,孙根梅当然不敢露面。人家能看中他吗?孙根梅把这事跟我的爷爷讲了。我爷爷说:“怕什么嘛,我替你去相嘛,成了你去做新郎好了。”到了相亲那天,我的爷爷给孙根梅当替身,骑着枣红马去相亲。我爷爷长得高高的、白白的,英俊威武。老太太坐在屋里隔着窗户一看,一下子就看中了,说:“好,这个人不错。”这事就应承了下来。等到结婚的那一天,牵出来拜堂时,姑爷儿竟是一个又矮又小又丑的人,根本就不是先前相看的那个人。没办法,那姑娘也只好嫁给了这么个孙根梅,老太太一憋火就气死了。我这个祖父是很专横跋扈的,很不好。
抗日战争期间,我们回湖南老家的时候,那个鲍家的奶奶还健在,两个姨婆也还在,一个是张姨婆,一个是朱姨婆。我的祖父娶了13个姨婆,还有许多的丫环,当中有个叫桂花的,让爷爷看上了。这时的爷爷年岁已经很大了,他还要收房(就是要娶小老婆)。桂花已经有了相好的,是爷爷的包车夫。我妈妈自打嫁到钟家,就对下人好,桂花和我妈妈很好,有什么心事,都喜欢和我妈妈说。那一天刚和我妈妈说就开始哭。我妈妈问她哭什么。她说:“老爷要收我的房,我不愿意。”她问该怎么办。妈妈很同情她,说:“你别愁,我去给你说说看。”
那时还没有电灯,点的都是煤油灯。晚上,天黑了。妈妈端着煤油灯到爷爷那里去,对我爷爷说:“爹爹,我想和您说个事。”我爷爷说:“什么事?说嘛!”我爷爷对我妈妈挺好的。妈妈是他的三儿媳妇,有文化。见爷爷允许,妈妈说:“桂花呀,年纪也大了,家里不要用她了。她家里给她说了亲。”我爷爷一听,“啪”的一声,把桌子一拍,灯都灭了。爷爷那时的脾气多暴啊!之后,什么都没说,就进屋去了。妈妈一看,这事有可能成,回来告诉桂花说:“老太爷不收你的房了。”桂花解放了,就走了。妈妈成全了桂花和包车夫。
我爷爷脾气暴得很。我爸爸上警校,爸爸的两个妹妹也上学了。学校赶时髦,发校服,帽子竟是白的。回来让我爷爷看见了,一脚就把我姑姑从这个屋踢到了那个屋里。那一脚踢得有多重啊!骂道:“你老子还没死呢,怎么就戴起孝来了?”学校开始兴起剪辫子,我爸爸在学校也剪了辫子,辫子没了,回家怎么办?因为爷爷不光是脾气不好,也跟不上形势,为了防备爷爷的斥责,爸爸特意弄了一顶帽子戴,把假辫子别在帽子下面,进到自己屋里再把帽子甩掉。家里房子多,每个人都有一间房子,所以得以骗过了爷爷。
……
P4-6
写在前面的话
孙一寒
中国现代和当代宛如灿烂星斗的作家群中,每一位作家都有着可歌可泣的人生。在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中有着与他们相伴的异性。这异性:或使他们成功,或使他们失败;或使他们喜悦,或使他们悲伤;或使他们更加聪慧,或使他们蜕化为愚昧;或使他们去向往美好的未来,或使他们沉浸在感伤的过去……影响着作家春华秋实的生活。
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端木蕻良的一生中有三位女性对他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第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个佃户的女儿;第二位是他的英年早逝的妻子,30岁就名扬海内外的女作家萧红;第三位是继萧红之后送他乘鹤西行的妻子,40年代就被誉为戏剧皇后的钟耀群……
端木蕻良出生在辽宁省昌图县,是我的同乡。我在他生前,多次见到他与他的夫人钟耀群。1993年夏,端木蕻良的侄子曹革成托我寻找曹氏家族在昌图的祖居地和祖坟地。经过几年的考证,我不仅完成了革成所托付的事,竟然无心插柳柳成荫,考证出端木蕻良早期小说中的人、景、物等原型,1998年7月我带着论文《(科尔沁旗草原)情节的虚构和历史的真实》参加了端木蕻良文学生涯70周年国际研讨会,后又出版了《我走向神秘的科尔沁旗草原》一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了端木蕻良的一些作品,又看到了一些对端木蕻良作品以及对他与萧红、萧军、骆宾基关系的褒贬不一的文章,我产生了一些困惑。经过思考,累积了近百个疑问,斗胆惊动了端木夫人钟耀群前辈,在她热情的支持下,我于2002年10月2日进京走进她的家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谈。当时她正在整理端木蕻良的遗稿,编辑《端木蕻良文集》。蒙她的垂爱,在百忙中接待了端木老故乡的晚辈,耐心地回答了我的一系列问题。后来,我根据对她的访谈整理成了这部10余万字的《钟耀群谈端木蕻良家事》一书。
成稿之后,笔者认为所提问的话有些赘述,便删掉了提问,用第一人称,直接由被访人叙述。这样不仅使读者感到亲切,也回避了作者引据提问题时牵涉的曾经贬低端木蕻良的作者。因为,端木蕻良生前没有反驳过伤害自己的人,钟耀群在丈夫故去后也不想再去指责那些人,只想实事求是陈述事实。
钟耀群前辈是怎样与端木蕻良相识相爱成为夫妻的?是怎样与丈夫在文学和生活中风雨同舟的?自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经历?这是笔者想惠知的,我想也是广大读者想知晓的。她本不想谈自己,但因笔者是她丈夫的故乡人,宽容了晚辈,满足了笔者的渴求,使得笔者有幸聆听了她的不平凡经历,和无愧于国于民的贡献,因而深受感动和教育,并经她生前允许,得以将这些一并发表出来。
2002年10月上旬,当我完成了既定的采访任务,跟钟耀群前辈辞别时,天已渐凉,钟耀群前辈把端木蕻良生前穿的毛衣送给我,非要我穿上不可,说端木一生没有儿子,你穿上,就像我们的儿子一样。真是难忘她慈母般的爱。
当时80岁的钟耀群前辈身患重病,正编辑着《端木蕻良文集》的第八卷。为了减少我的采访费用,强行让我住在她的家中,像慈母一样地款待我。我心里惦记她,但无悬壶之力,只能默默地祈祷,愿苍天保佑她健康长寿。
书稿于2003年11月23日经钟耀群前辈审阅完成了第一审,2004年11月9日完成第二审,2005年11月进行了第三审。
如今慈母般的钟耀群前辈也乘鹤西行,留给我的是深深的、永久的怀念。
2012年9月25日,端木蕻良百年诞辰研讨会在辽宁省昌图县召开,期间,在时任昌图县委书记刘雁和县长王跃重视下,钟耀群先前辈骨灰和端木蕻良的部分骨灰安葬在了昌图县太阳山风景区,圆了二位老人生前的夙愿。
在采访过程中,端木蕻良、钟耀群的女儿钟蕻,侄儿曹革成、侄女王青在采访中所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并为该书提供了大量照片,在此衷心感谢。本书在出版过程得到华文出版社李红强总编辑和编辑吴素莲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吴素莲老师悉心审稿,四方查找资料,核对史实,上报有关部门审查,该书历尽一年多的时间,终于使此书面世,填补了空白,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