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朱先生这本《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以近两百年来的历史作为考察的背景,用事实依据勾勒出了中国目前在全球化趋势中的被动局面,并且在深刻分析之后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西蒙·朱先生人在联合国从事经济研究,不但对国际经济政治局面,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了若指掌,对中国国内的国情更是深切关注,积极思考,着重分析。他的这本《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以事实为依据,以历史为镜子,以结果为导向,为我们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后通过大胆设想,仔细论证,告诉了读者中国的希望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策略和应对措施。《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作者西蒙·朱通过大量事实,讲述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美、中日、中欧、中拉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问题。深度剖析了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迅速恢复、强劲发展,曾创造出让其盟友深感畏惧的“日本奇迹”,而后又骤然下降的惨痛教训。从而,深切告诫中国如何在兴衰更替中崛起的战略构想。
《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不仅适合业界深入研究和探讨,同时更适合广大关心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大众读者阅读。
前面提及的中美金融战从2013年开始已经走入了一个不温不火的局面,因此,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贸易战。实施贸易战策略,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牢牢控制国际市场上一些关键商品的定价权,然后让原材料价格上涨,让成品的价格下降。这种方式对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有着最直接而强劲的杀伤力。人们都知道,中国制造业大部分是从外国进口原料,在国内加工,然后出口给外国来赚取其中的差价,那么材料进价和产品出口利润的差额,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利润。所以,压垮中国的制造业,只需要抬高材料价格和降低产品出口价格,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就能让众多利润微薄的中国制造工业逐渐消失。
事实上,美国从2008年就一直在进行这个战略,只是那时美国人更重视金融战,因为他们觉得用金融战的办法,能以更少的代价得到更多利益。然而,当2011年末,热钱提前开始做空中国,中美金融战变得疲软,美国见达不到原来的战略目标,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贸易战策略上。
引发2011年热钱集体出逃的原因有二:一是欧美经济危机加剧,之前进人中国的热钱要回去救急;二是国际大银行看空中国经济前景,尤其是当2011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到49.0%,热钱逃离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
事实上,这次热钱做空是全方位的,主要方式有三:
第一,2011年9月26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将所持有的上海调频壹广场Channe 11购物中心95%的股权,出售给香港富豪郑裕彤旗下新世界发展公司,价格为14.6亿元人民币。这是黑石集团首次撤出中国房地产投资。当时,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黑石抛售的Channe 11购物中心是商业地产,而当时中国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是住宅市场,因此黑石集团看空的不仅仅是中国楼市,还有人民币资产甚至人民币。
第二,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遭遇寒流。以“浑水”、“香橼”为首的做空机构先后对2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做空。相关统计显示,仅仅20个交易日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171只中国概念股中,143只个股在下跌,其中22只跌幅超过30%。
第三,2011年中国四大商业银行H股在香港股市遭到外资抛售。正当市场盛传美国银行将于8月份禁售期结束后减持建行半数股份之际,7月5日,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同时抛售中国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合共套现近285亿港元。10月7日,工商银行H股的沽空额占其成交额比重为4.02%,同日,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H股也遭遇大额沽空。当日净卖出的外资大机构包括德意志证券、三星证券亚洲、法国巴黎证券、摩根士丹利等。
无论是侧重金融战还是贸易战,美国都是一直集中攻击人民币汇率。因为,中国汇率提高,无形中就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而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都是简单加工、组装,没太多的技术含量。这种制造加工,泰国、菲律宾、印度等国家也一样能做。因此,即使中国工业被压垮,自会有菲律宾、越南这些国家出来接替大部分加工制造的工作,对于美国人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同样廉价,但中国成批成批的劳动者就失业了。以制造业中的服装业为例,服装的原料大家都知道,排在第一位的是棉花。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中,第七项是农业机械化。产棉国用机械采收棉花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中国,其他所有棉花生产国都是全程机械化,1000亩左右的棉田只需要一个劳动力管理就足够了。机械化采棉是科技进步的必然方向,但由于有美国质优价廉的棉花可以进口,中国的棉花产业便得过且过,不想改革创新,基本处于人工种植状态,忽视了机械化的趋势。这就导致了,相对于美国大规模机械化的棉花种植,中国分散的人工种植成本要高昂得多。这种态度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相当于主动放弃了棉花产业,这是中国服装业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环。相比之下,美国棉农享受美国政府提供的高额补贴,补贴率高达89%,即每卖100美元棉花补贴89美元,而中国棉农每亩仅有15元的良种补贴,同时由于棉花生产成本的上升及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导致棉价虽然暴涨,但棉农并未获得增收。中国如再不重视对棉农进行补贴和扶持,中国对外棉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比照印度,印度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而且印度棉花产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印度自然形成了从棉花到服装的一条完整的制造业链条,使服装制造业成为印度超越中国的一个产业。P9-11
近些年,每当我和一些朋友谈及世界经济内的发展现状,总是惊奇地发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城市里有越来越多的别墅,而普通的一套房子,距普通人却越来越远;人们每月的工资数值上看起来越来越多,可是因为物价飞涨却生活日益拮据;出口的商品由于激烈的竞争,质量越来越高,然而价格却被打压得越来越低。这让人不禁反思,被无数经济学家推崇的经济全球化真的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带来了公平竞争的致富机会么?穷人应不应该为自己的贫穷负责?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直到我通读了西蒙·朱先生这本《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一切豁然开朗,这些问题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极好的答复。它以近两百年来的历史作为考察的背景,用事实依据勾勒出了中国目前在全球化趋势中的被动局面,并且在深刻分析之后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西蒙·朱先生人在联合国从事经济研究,不但对国际经济政治局面,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了若指掌,对中国国内的国情更是深切关注,积极思考,着重分析。他的这本《中国的选择——危机过后的机遇》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以事实为依据,以历史为镜子,以结果为导向,为我们指出了问题所在,最后通过大胆设想,仔细论证,告诉了读者中国的希望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联合国高级政治官——罗伦斯·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