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在满清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论阶级,他是一个非常微小的人物,一个太监,一个连儿女都不可能有的阉竖;论地位,他不过官至二品,而且只是个虚衔,派不上半分用场;论名声,他生前便时时被弹劾,民间尽是与他相关的谣言……
但,他总能在复杂诡谲的时局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对每个人都是诚心诚意的,总能让很多人感念他的好处,整个宫廷中几乎没有真正恨他的人。慈禧与光绪一直在互相争权,李莲英是慈禧最宠爱的公公,却又能得到光绪的感念,最后朝中争斗继续不息,他却能安然退休,回家颐养天年,这样的人格魅力轻易是学不来的。
苏定云编写的这本《大太监李莲英》将通过回顾李莲英的一生为我们重现他的这种为人处世的魅力。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让人受益匪浅。
人物传记的书非常多,但写得有意思的几乎都有鲜明的人物性格。李莲英是一个太监,权倾天下却从不弄权,富可敌国却从不显富。这个人天生就有一种讨人喜欢的魅力,几乎跟他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很喜欢他,这种魅力源自不争、源自心诚、源自聪慧。
《大太监李莲英》这本书将重点写李连英这种为人处世的魅力,因为李连英天然有种泰山崩于眼前而不变色的淡然,所以在整本书会重点构造跌宕的情节,一直让故事处在比较紧张的状态中。用外界的“险”来彰显李连英的“静”。
《大太监李莲英》由苏定云编写。
第一章 泼冷水安德海捕鱼,托貂褂李英泰入局(1869年)
第二章 被掌嘴其实非祸衍,蒙关照未必是幸事(1869年)
第三章 逢生处处处是绝境,锋芒人人人擅敛藏(1869年)
第四章 波涛涌宫廷风云起,生死间炼就功利心(1869年)
第五章 依稀间小人暂得志,明眼看时日已无多(1869年)
第六章 假钦差有去没得回,秉太后询东不问西(1869年)
第七章 丁宝桢怒擒安德海,安家奴跪求李英泰(1869年)
第八章 李英泰进退两相难,西太后恼羞未成怒(1869年)
第九章 丁宝桢快意斩权宦,玲珑局新人换旧人(1869年)
第十章 说短命奴才不识主,论长寿智者若愚夫(1870年)
第十一章 师爷之乡的风水穴,李氏一脉的应劫人(前因)
第十二章 空门虽好苦无机缘,黄门无奈命中注定(前因)
第十三章 顶戴虽轻能装银两,太后圣眷仅此一人(1870年)
第十四章 众朝臣求助新权宦,西太后赐名李连英(1871年)
第十五章 小皇上选后举国喜,李连英缺钱一人愁(1871年)
第十六章 李连英提点新皇后,一杯茶泼洒有心人(1872年)
第十七章 小皇上违逆西太后,到头来选了意中人(1872年)
第十八章 失轻浮崇绮埋祸根,丽资质皇后福缘轻(1872年)
第十九章 少城府新皇后惹嫌,不受教李连英无奈(1872年)
第二十章 不懂政治同治夫妻,手段雷霆还看慈禧(1872年)
第二十一章 同治帝心急出大错,圆明园成了导火索(1873年)
第二十二章 满朝文武群起反对,同治帝成众矢之的(1873年)
第二十三章 同治帝惨败弘德殿,李连英获封大太监(1874年)
第二十四章 糊涂病无人敢确诊,万金体买不来长命(1874年)
第二十五章 李连英一语定病性,欲求助皇后被出卖(1874年)
第二十六章 中陷阱皇后被重罚,绝念想同治魂归西
第二十七章 为主事群臣再妥协,图掌权继子替嗣子
第二十八章 总管大太监两手血,孝哲毅皇后上砧板(1874年)
第二十九章 再升迁换四品顶戴,愈担忧做事更谨慎(1879年)
第三十章 西太后病倒甫半月,东太后暴毙钟粹宫(1881年)
第三十一章 北洋舰队顺利建成,李大总管荣任督军(1886年)
第三十二章 李连英北巡传密旨,李鸿章无奈挪军银(1886年)
第三十三章 遭弹劾小命悬一线,幸被保叹世态炎凉(1886年)
第三十四章 光绪帝亲政未伊始,西太后训政成定局(1887年)
第三十五章 李连英撑起了后宫,光绪帝掌握了权柄(1888年)
第三十六章 初执政光绪遇困境,不受宠新后被冷遇(1888年)
第三十七章 太监带上二品顶戴,言官直谏反被革职(1894年)
第三十八章 求自保处处送人情,欠斟酌结交野心人(1895年)
第三十九章 万言书撕碎旧时代,激进派断送新变法(1898年)
第四十章 清史上最大的笑话,举朝人逃出北京城(1900年)
第四十一章 西太后已撒手西去,李连英也寿延到头(1908年)
同治八年(1869年),这一年大概算不上什么好年头,从开年以来,这宫里就没处过几天太平日子。那养心殿上的檐角都留不住生气,半年没有什么禽鸟停驻了,倒是后花园的蟾蜍闹得厉害,刚入夏便是一池的聒噪。
皇上今年已经满十三岁了,遵祖制,这已经到了亲政的当头。但那两片黄帘悠悠地悬在养心殿上,丝毫没有要动摇的兆头。小皇上虽然不说,眉眼中却已经有了焦急之色。
最近朝中都在烦恼与那西洋人签订《中英新修条约》的事儿,孙家谷是礼部郎中,也是名义上的“中外交涉事会办”,今天早朝的时候被西宫皇太后慈禧劈头一顿痛斥,真真是有苦说不出。
要说和那洋人交涉本来就最是困难,自打戊戌年以来,但凡沾了“中外交涉”这四个字的职位,便是人人避之不及。这次修订条约的事,既不能失了天朝的面子,又不能逼急了洋人,区区几千字的条约,一字一句都要百般斟酌。
孙家谷心中尤在惶恐不安,寻思那伴君如伴虎的古训,默默腹诽这母大虫却是为害尤甚。冷不丁被泼了一身的冷水。七月的天气虽然算不上孤寒,但这盆子冷水实在结实,生生淋了个透湿,孙家谷一个激灵,刚回过神来就看到一个头戴镍蓝顶子的太监,低眉顺眼地站在廊边,神色惊慌地连连向自己请罪。
这盆水倒是浇醒了孙家谷,要知道宫里别的太监你可以不认识,但能戴镍蓝顶子的,用脚趾头也能数出来是哪几个人。
眼前这位太监才二十余岁,圆脸细眼,虽然是个太监,皮肤却比女人还细腻些。眉眼看似低顺,实则尽是张狂之色。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西太后跟前的大红人,权倾朝野的总管大太监安德海。
孙家谷这当头被泼上一盆冷水,不但不觉得恼怒,心里反而是如释重负,这简直就是一盆观音水、救命水。他不由自主上前一步,不料脚下一急,差点被水滑到,倒像是给安大总管做了个揖。
“安公公,是本官走路不留神,不打紧的,只是这身上也湿了,还要向您讨一件衣服穿。”
安德海见孙家谷是个明白人,也就会意一笑,抬了抬下巴,唤了声:
“小李儿。”
背后立时无声无息地窜出一个十分清秀的太监,手里捧着早已备好的一件貂褂。
安德海道:“孙大人,咱这苦地方,没什么好衣服,权且先避避寒。以后还要托大人的福,多恩典才是。”
孙家谷连连应下,两人也没再多寒暄,孙家谷便告辞离去了。安德海朝他背影瞥了一眼,眼中闪过了一丝鄙夷之色,回头却正色看着那被他唤作“小李儿”的太监,慢条斯理地说道:“小李子,知道我为什么要叫你来托衣吗?”
小李子一张口,地道的河间腔,但是声音清脆干净,听着倒是十分悦耳:“那是安总管心疼小李子。”
“那你可就想错了。”安德海慢慢悠悠向前踱步走了,小李子赶紧跟在后面,只听那安总管说道:“赶明儿孙大人把‘租衣费’送来,你就代我收下吧。我这次出宫需要些时日,等回来兴许也就忘记这事了。”
“小李子不敢,小李子一定帮总管看好家什,好好地等着总管回来。”
“那倒不必。”眼看已经走到了后殿正间前,安德海止住了脚步,“小李子,你是个小机灵妙人儿,讨人喜欢得紧。圣母皇太后也夸过你体己,在宫里,尤其是我们这些人,最要学的就是体己,你学得好,我都看在眼里。”
不待小李子开口,安德海接着说:“今儿我也就想跟你说些体己话,你懂我的心思便够了。你也不必再跟着了,去张公公那里要颗人参来,且切成那薄薄的片,记住喽,要似那宣纸般薄才行。”
“小李子知道了,小李子这就去准备。”也不见这小李子有多么恭谦的态度,但他一张嘴,那声音悠扬温润,却让人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安德海见小李子应下了,便撇下他自个儿前去。眼看着安德海绕个弯进了西阁,小李子也低眉顺目地慢慢向后退去,心里暗暗叹了一声:“好险!”
这个被唤作小李子的小太监全名叫李英泰,眼下他还只是慈禧身边一个新近受宠的小太监,那时候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日后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太监之首——“李莲英”!
就是被西宫太后慈禧赐名为“莲英”,也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儿了。现在的李莲英还叫李英泰,自九岁入宫以来,已经在这天下第一的宅院里度过了十二个春秋。
李英泰之前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过差,本来也没有机会进到慈禧跟前,要不怎么说人各有命呢。李英泰是个低调温婉的性格,在后宫中倒是很有人缘,但独独没有往上爬的锐气,年纪又小,常常也就做些伺候不到主子跟前的琐事。
但就这么些差事也是藏不住人的,有一次慈禧去佛堂,竟突然留意到近日的佛台、香炉等都被清理得特别干净。佛前的果蔬十分新鲜,清香怡人,慈禧本来就好那水果的香味,越发起了打赏的心,便叫来了负责的太监。
没错,来到她跟前的正是李英泰。慈禧一见他人,身段修长,眉目清秀;再听他说话,清朗悦耳,温润舒缓,心中便觉得欢喜。于是李英泰就被调到了长春宫,在当今圣母皇太后慈禧的跟前当差。
李英泰其实素来是个细致的人,也并没有指望因为这份细致,能够有一日承蒙太后眷顾。但也许就是因为他的玲珑心窍,所以才让他有机会在日后飞黄腾达,成为满清后期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此时的李英泰心中却常常觉得惶恐,算来到慈禧跟前也有五年了,一直都是兢兢业业,而且十分谨慎。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小人物,不似宫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太监,比如那安德海安公公,这都是与主子共同经历过无数的大风大浪,身上背负着多少不见天的秘密,才换来的今日的荣光。
李英泰那时候就是个明白的人,想着太后赏识他,仅仅是因为他能做好分内事。他没有资本去骄矜,唯有加倍的勤快,所以刚二十出头,眼角竟已隐约有了些皱纹。
P2-4
在政治的游戏世界里,只有厉害的人和更厉害的人,从来都没有白痴逗留的空间。
——网友 施瓦欣哥
如果要给这本书找一个阅读的理由,我相信它非常适合那些希望学习人生处理智慧的人。因为李莲英的生平就是一部《厚黑学》,他本性不坏,有点贪财,对上不惹事,对下不欺人,你可以说他圆滑,也可以说他狡诈,但能在权力纷争达到极致的宫廷当中混出一定地位并能安全着陆的人当中,李莲英算是翘楚之一。
——网友 太监style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相”,是规则和潜规则的斗争。所谓规则,就是摆在明面上的,非黑即白的东西。比如贪官就是坏人,清官就是好人。但事实上当我们用这种思维模式去看待世界的时候会很痛苦,因为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非黑即白的东西。
——网友 慈禧姐姐
喜欢看智斗的人一定要看看这本书,其实朝廷中的斗争,远远比现在流行的宫斗更精彩,更有意思。你在宫斗中不一定能学会怎么做女人,但是在朝斗中一定会学会怎么做人。
——网友 漠上王二爷
看完这本书后,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不光是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太监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脑子里留下了很多书中描写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构架起来后,就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清宫百相图”。
——网友 我勒个去
根据正史记载:李莲英为人,事上以敬,事下以宽,谨小慎微。在慈禧晚年,他更像是慈禧的一个伙伴,而不是奴才。
——网友 不见古人
李莲英绝对是励志哥。
——网友 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