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太行山的地质调查,人们了解到太行地区远古曾是一片汪洋,沧海桑田,到了今天它成为中国大地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如今,这里的许多岩石构造与地貌都向人们展示着太行山千万年前的岁月痕迹。
太行地区随处可见模样奇特的岩石。这些岩石表面有的呈水波纹理状。地质学上称之为“波痕构造”。远古时砂岩在水流的冲刷下,很容易在表面形成波状起伏的痕迹,久而久之便形成人们今天在岩石表面看到的条状曲线纹理;还有的呈龟甲纹理状。这是被称为“泥裂”的沉积构造现象,太行地区曾经的干旱使土地龟裂,裂纹被一些胶状物质注入之后,就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岩石形态。这些特殊的构造节理组织都忠实地记录着太行地区的过往。
太行地区如今被科学家们命名为“障石岩地貌”,此外,它也是我国三大砂岩沉积地貌之一,大量的红色石英砂岩组成了刀劈斧削的悬崖峭壁。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太行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理面貌,人们常用“百里赤壁,万丈红绫”来形容它。这些红色砂岩山体的基岩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上面长满了各种植物,春夏两季,青翠碧绿的树丛配上赤红色的砂岩山体,对比强烈,美不胜收。而到秋天,满山的红叶与这红色的长崖交相辉映,完美融台,尽显太行雄姿。
从前的太行山丛林密布,没有人烟,根据石板岩乡零星可靠的记载,明代末期,一群背负着行囊的山外人因为家乡的连年灾荒,不得不背井离乡迁徙到了这里。他们带着对故乡的依依不舍,扶老携幼,带着家当,赶着猪羊,不知道行走了多少时日,不知道脚底磨出了多少血泡,一路风尘仆仆,一路跋山涉水。他们踏进这杳无人烟的太行峡谷时,衣衫在荆棘中褴褛,身躯在攀爬中疲惫,可当他们看见太行峡谷中涓涓清流,满目苍翠,如同画卷般的风景,眼中又露出了希望的光芒。逃荒,这个带给他们噩梦的字眼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他们在大山中整地开荒,用身边坚硬无比的岩石在山中垒砌起一座座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他们终于可以安定下来了。于是,太行有了人家,太行山中响起了第一声雄鸡的高唱,山脚下升腾起第一缕雪白的炊烟。这群曾经被灾难困住的人们又一次看见了幸福的曙光。从此,人们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子孙。因为这里到处皆是用石块、石板建造的房屋、村落,太行山里从此就出现了一个好听实在的名字一一石板岩。直到今天,石板岩乡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村庄和原生态的民居建筑。P8-13
由于太行山石板岩地区独具特色的地形地貌、雄壮与秀美并蓄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古朴纯真的石头村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旅者和艺术家来这里游玩,写生。特别是每年的春秋两季,大峡谷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大学艺术学子考察写生,漫山遍野的写生学子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被称为“北雄风光最胜处”的太行大峡谷一年四季不断地向人们展示它的魅力,春赏花,夏避暑,秋红叶,冬白雪,四时美景皆不同,这里的一花一木,一溪一谷都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当你走进这里的石板房,石头村落,原始粗犷的气息扑面而来,世世代代在大山里居住的淳朴的太行人热情好客,勤劳勇敢,他们凭借双手垒盖而成的一座座石板房,虽然形式简单,但它们营造出的大巧若拙的美感与雄浑的太行山相得益彰,相对闭塞的环境也保留下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风物和有趣的风俗习惯。
但石板岩乡如今的状况却有了些许的变化,各个村庄里的人们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些老人和一些不愿远走他乡的山民守护着身后的大山。石板岩乡有些石头房子、院落早已人去楼空,甚至有些村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人村,许多古老原始的居民院落因为长时间没有人居住、维护而变得残破不堪。更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的水泥路到村的政策将所有村庄的道路铺上了一层厚实的水泥,人们走在水泥路上确实方便很多,但村落却失去了原始古朴的美感,让人总感觉不那么和谐。
变化与外面的世界在不声不响一点点儿地改变着石板岩的风貌,当我们走出石板岩的那一刻,是否可以预知三五年之后,这片世外桃源般的净土该何去何从。
多年来因工作走南行北的写生考察,到过中国许多地方。其间看过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走过喧闹的繁华都市,但性格粗糙外向的我还是最喜欢中国大地上那些风格形态千差万别,地域民族特色鲜明的各类民居村落。它们有的点缀于田野乡间,有的藏匿于深山老林,有的端坐于海岸滩涂,有的则倚卧于溪水河畔,这些民居村落个个风情万种、古老迷人,其中也不乏我特别中意的。
一次风景写生的机会,通过一位老友的推荐,我来到了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中的石板岩村落,在这里度过了十来天的时光。没有想到这片土地竟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我,以至于此后的几年中,我又三次踏上这片土地,去享受太行村落的晨曦黄昏与春夏秋冬。
太行山脉赤峰拱翠、台壁交叠、溪瀑无数,太行深处石板岩村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在我眼中,更美的则是太行峡谷中那些独具特色的石板房。这里的民谣唱道:“石板路上石板凳,石板路边石板房,石板房里石板炕,石板炕上石板人。石板人在石板村,石板村人打石板,石板岩呀石板景,石板村里石板人”。这些石板房如此安静地坐落于雄秀并蓄的太行深处,它们有的成群密集形成村庄,有的则零星散落在山坡山脚。这些鳞次栉比的石头建筑由于极具特色的建筑材料,营造方式,以及古朴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与赞美,而这里相对闭塞的环境还保留下许多石板岩特有的风俗习惯。
我们关注石板岩不仅仅是因为它美,更重要的它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为它保留每一份印记,让它的美与魅力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去了解太行深处的石头世界。
刘快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刘快编著的《太行深处》内容介绍:太行山脉赤峰拱翠、台壁交叠、溪瀑无数,太行深处石板岩村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在我眼中,更美的则是太行峡谷中那些独具特色的石板房。这里的民谣唱道:“石板路上石板凳,石板路边石板房,石板房里石板炕,石板炕上石板人。石板人在石板村,石板村人打石板,石板岩呀石板景,石板村里石板人”。这些石板房如此安静地坐落于雄秀并蓄的太行深处,它们有的成群密集形成村庄,有的则零星散落在山坡山脚。这些鳞次栉比的石头建筑由于极具特色的建筑材料,营造方式,以及古朴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与赞美,而这里相对闭塞的环境还保留下许多石板岩特有的风俗习惯。一起来翻阅《太行深处》吧!
刘快编著的《太行深处》内容介绍: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造就出今日的太行山脉,大山养育了聪慧的太行山民,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太行山深处,用漫山遍野的石头建造出属于自己的房屋——石板岩民居,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在这石板岩民居中,太行山民演绎着一幕幕真实的山中生活,走进太行深处,便像是走进了遥远的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