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
面对着一个幼小的生命,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欢蹦乱跳以至自己上下学,作为妈妈,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万千欣喜萦绕心头。带着这份欣喜,妈妈们爱孩子的心也越发“膨胀”起来,把孩子当做掌上明珠来对待,冬天怕冻着,夏天怕晒着,恨不得倾其所有来让孩子快乐开心地成长。
然而这些妈妈不清楚,如此对待孩子,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爱的范畴,属于溺爱了。这种无原则地给予孩子过多的爱的做法,势必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以至于变得极度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中缺乏尊重他人的概念,甚至会异常任性和粗暴。
凯凯是全家人的宝贝疙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全都把自己的爱给予了这个“小皇帝”。凯凯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家6口人全都围着他团团转,稍微有点不顺心,凯凯还大发脾气,任性胡为。
有一天早上,姥姥陪着姥爷去医院买药了,爷爷奶奶去了菜市场买菜,家里只有凯凯和爸爸妈妈。妈妈为凯凯及家人精心准备了早餐,是凯凯最喜欢吃的果酱面包和鸡蛋汤。可是凯凯却说今天不想吃这个,非要妈妈去给他做鸡蛋饼。
妈妈又赶紧做了鸡蛋饼,以为这下儿子该满意了。可是,还没等妈妈坐下来,凯凯就吵着不吃鸡蛋饼了,要喝八宝粥。
这时候熬八宝粥显然是来不及了,为了满足儿子的要求,爸爸赶紧跑到楼下的小卖部里买来一桶八宝粥。
折腾了半天,凯凯终于吃上了满意的早餐,而爸爸妈妈却因为忙碌而顾不上吃了,只能空着肚子去单位。
看了上面那个事例,我们是该认为凯凯不懂事呢,还是该说家里大人教养无方呢?
从表面上看,凯凯的确是个任性的孩子,他只顾满足自己的要求,而不去考虑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孩子未免有些自私。可是,这种局面是凯凯天生就有的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从小受家人的宠爱,凯凯就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性格习惯。我们会注意到,类似凯凯这样的溺爱型家庭出现上述事例中的场面一点都不新鲜。甚至有一些父母还会为此辩解:“我们只是希望尽自己所能,给他最好的。”可事实上呢,这种过多的爱只会害了孩子,使之恃宠而骄,成为一个缺乏爱心和孝心的人。
因此,当你的孩子也出现事例中凯凯这样任性或者发怒的时候,你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或者提出某种要求,你就立刻满足他或者安慰他,那么他的无理要求就会得寸进尺,也就习惯性地用吵闹来解决问题。
可想而知,当这样的孩子进人集体环境,当他独自面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时候,谁还能够容忍他的肆无忌惮和无理取闹?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够独自应对挫折和驾驭自己的人生呢?
一位农夫养了一只鹰,他对鹰照顾得无微不至,每一顿饭都给它吃得饱饱的,从没让它自己去捕过食。
鹰渐渐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它忍受不了小小的笼子,便趁农夫不注意的时候逃走了。
丢了鹰之后,农夫伤心极了。他到处寻找,后来在山上发现了鹰的尸体。他不知道鹰是怎么死掉的,为了弄清楚原因,他剖开了鹰的腹部,结果让他恍然大悟。原来,鹰的腹内空空如也。由于这只鹰一直养尊处优,失去了猎食的能力而活活饿死了。
我们知道,在动物界,当幼崽逐渐长大后,妈妈都会以一种看似残酷的方式将孩子赶出温暖的家,让它们自己练习去飞翔、去捕食,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可是这只鹰呢,却彻底丧失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生存的本领,只落得个饿死的下场。
看完这个故事,再对照一下过度保护孩子的妈妈们,是不是也把本该自由翱翔的“鹰”给锁在了笼中呢?生活中,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凡事能不让孩子动手就不让他动手,一切事情大包大揽……这些都是扼杀孩子生存本领的罪魁。它们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做事情的能力,让家长无意中把孩子囚禁到樊笼中而无法自强自立。
因此,作为一个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好妈妈,一定要扔掉溺爱这个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樊笼,适时对孩子说“不”。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妈妈要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不能满足。此时,妈妈们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而绝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
好妈妈教子锦囊
1.树立权威。设定界限
作为妈妈,要树立你的权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超越了界限妈妈是不允许的。比如,你的儿子已经有好几个“奥特曼”了,他还想缠着你再买一个;你的女儿已经将一包刚打开的饼干用手揉捏碎了,还要求再打开一包新的;你已经为孩子讲完了约定好的两个童话故事,可他还要缠着你继续讲……这些时候,做妈妈的你是一定不能让步的。不让步的界限一旦界定,不管在什么样的时刻,也一定要将你的政策贯彻到底。P2-4
如今,年轻的妈妈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妈妈们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培养出一个人见人爱、出类拔萃的孩子。
在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电脑、钢琴等开始进入了一个个简朴的家庭,绘画、舞蹈、书法、外语等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也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景象,其实是因为妈妈们希望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学过的、想学却一直没有机会学的东西,统统在孩子身上找补回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同龄孩子中间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
可是,这些妈妈们可曾知道,这样做很可能破坏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甚至让他们降低对生活的热情。所以,我们还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去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比较好。不仅是学习,其他诸如生活、交际、个性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都离不开妈妈良好心态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妈妈是孩子最亲近、最依赖的人,所以妈妈的人品、教育观念、情感和态度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妈妈在对子女关心和爱护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塑造了他们的个性。同时妈妈的心理障碍也很容易反映到子女的心灵上,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近些年来,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开始研究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心理状态对孩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的思想、信念、观念、情感、态度以及对教育子女的认识等,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比如,有的妈妈本身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有责任感,对孩子热情,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在这样的妈妈的影响下,孩子多半很自信、独立、自主、自治、有安全感,并且喜欢探索、适应性强、善于交往、信任他们的妈妈,而且在智力发展和行为习惯方面也较理想。反之,如果妈妈态度消极、焦虑不安、容易激动发怒、对子女缺少耐心,或者家庭成员之间不和睦,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紧张情绪,让他们感到有压力。
所以说,只有妈妈们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因此,妈妈们有必要不断地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具体怎样进行,请参照以下几点方法:
首先,请妈妈们问问自己:“我有什么心理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妈妈们先不要紧张,更不要担心,认为自己出了什么严重的状况。事实上,每个妈妈都是普通人,我们都要面对社会生活矛盾、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凡此种种都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一旦我们的心理产生变化,那么就势必影响孩子。所以,作为妈妈,自省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妈妈们要放平自己的心态。
一个心理成熟的妈妈,必然是一个心态平和的妈妈,能够对一切事物保持平常心,能够以平稳的心态为人处世,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克服自己性格上或孤僻或粗暴的弱点,从而让自己具有良好的个性。而这些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
最后,妈妈们要在各方面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来说:“强妈手下无弱儿。”这里所说的强,并不是强势,或者让自己具备多高的权力,拥有多么丰厚的财富,而是要我们能够在各个方面不断地自我完善,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全能妈妈”。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书编者精心策划了这本《妈妈心态决定孩子状态》的图书,希望能帮助妈妈们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妈妈获得成长的过程。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总而言之,孩子能否积极乐观地生活、能否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否对挫折持乐观的态度等,都和妈妈是否具备良好的心态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关系。所以,妈妈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自己带着良好的心态,陪伴在孩子每天成长的旅途中。
《妈妈心态决定孩子状态》是小橙灯亲子学堂丛书之一,由寿长华编著。
《妈妈心态决定孩子状态》简介:
要想保持好心态,妈妈们首先要加强学习,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不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孩子的“错误”。当妈妈自己先改变观念,然后再对待孩子曾经的“问题”时,心态就会平和很多,这样妈妈的状态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爱和幸福。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如今,年轻的妈妈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妈妈们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培养出一个人见人爱、出类拔萃的孩子。
在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电脑、钢琴等开始进入了一个个简朴的家庭,绘画、舞蹈、书法、外语等名目繁多的特长班也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
寿长华编著的《妈妈心态决定孩子状态》希望能帮助妈妈们找到最科学、最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在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妈妈获得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