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民族传统文化、区域历史文化,还是学校文化传统,其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然而,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在创建学校文化时,不能忽视一所学校、尤其是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校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传统。通过继承与弘扬这一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并依据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相融合,从而实现传统的现代转化。只有如此,方能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独具一格的学校文化,才能
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陈子文编著《百年学校变革的文化基石》,试图通过对百年名校——永康中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元素——“方圆文化”精神的发掘,力图实现其价值的现代性转化,并融入到永康中学教育实践之中,引导永中人创建出兼具“方圆特质”的、独具一格的品牌名校形象。
不论是民族传统文化、区域历史文化,还是学校文化传统,其形成都需要经过长时期的历史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然而,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其在现实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在创建学校文化时,不能忽视一所学校、尤其是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老校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传统。通过继承与弘扬这一文化传统的内在价值,并依据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相融合,从而实现传统的现代转化。只有如此,方能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独具一格的学校文化,才能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陈子文编著《百年学校变革的文化基石》,试图通过对百年名校——永康中学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文化元素——“方圆文化”精神的发掘,力图实现其价值的现代性转化,并融入到永康中学教育实践之中,引导永中人创建出兼具“方圆特质”的、独具一格的品牌名校形象。
《百年学校变革的文化基石》分三篇展开论述:上篇“理念篇”,阐释了“方圆文化”的内涵、孕育与发展以及浙江区域文化中的“方圆文化”之流变与表征;中篇“历史篇”,梳理了永康中学自建校到新世纪校名恢复前的历史,揭示“方圆文化”是学校历史变革中的灵魂;下篇“现实篇”,展现了2006年以来学校的改革经验与成效,指出:“打造‘方圆特质’文化,是创建浙派名校的现实选择。”
导论: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与“源”
上篇 “方圆文化”之理念诠释
第一章 “方圆文化”释义
第一节 “方圆”与”方圆文化”
一、“方圆”之义
二、“方圆文化”
第二节 ”方圆文化”的特征
一、“中和”——“方圆文化”的基元
二、天人合一——“方圆文化”的思想源
三、变易与常规——“方圆文化”的行为准则
第三节 “方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方圆特质”文化·
一、“方圆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要性
二、“方圆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根本立足点
三、“方圆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路径
第二章 “方圆文化”的孕育与发展·
第一节 “方圆文化”产生的条件
一、“方圆兼济”的民族性格在独特的环境中得以孕育
二、农耕文明塑造“方圆相济”的中和精神
三、宗法制度孕育“方圆互容”的伦理观
第二节 “方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方圆文化”与传统宇宙观
二、“方圆文化”与传统人生观
三、“方圆文化”与传统的理想人格
第三章 浙江区域文化中的“方圆文化”观
第一节 良渚文明中的“方圆文化”观
一、玉琮中蕴含的“方圆文化”观
二、祭坛中蕴含的“方圆文化”观
第二节 浙东事功学派的“方圆文化”观
一、昌祖谦一一金华学派
二、叶适——永嘉学派
三、陈亮一一永康学派
第三节 人文与科学的双重交响——浙江区域”方圆文化”新元素
一、知识分子的“职业化”
二、道艺相贯——知识群体以“格致”为特征的思维方式转变
中篇 “方圆文化”:历史变革中的学校灵魂
第四章 教育救国
——永康中学之创建
第一节 历史上的永康
一、自然环境孕育“方圆特质”的永康文化传统
二、“方圆文化”传统与历吏名人
三、传统官学、塾学与书院
第二节 永康中学的创建
一、清末民初永康县新学概况
二、由“永康试院”到“永康中学校”
第三节 首任校长胡侯锡
第五章 多难兴邦
——民国时期的永康中学
第一节 政局动荡中的办学宗旨与制度创建
一、办学宗旨在沿革中展现“方圆特质”
二、多方权力角逐下的永康中学
第二节 课程、师资与教学
一、体用兼具、文实并用的课程设置
二、“道德、文章、事功”兼备之教师队伍
第三节 严肃而活泼的校园生活
一、“方圆兼济”的教学活动
二、民族大义下的爱国民主运动
第四节 民族危机下的弦歌不辍
第六章 时局转换
——政治变革中的永康中学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永康中学
一、贯彻落实新时期的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二、蕴含“方圆文化”的课程设置
三、“工读互助”运动
第二节 政治潮流中的永中教师
一、寻求“政治”与“学术”的平衡
二、被革命的教育——游走于政治与教育之间
第三节 “国困校贫”中的永康中学
下篇 “方圆特质”文化:创建浙派名校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 三十载的期待
——永康中学之“新生”
第一节 接续历史——永康中学校名之恢复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办学思想的重新定位
一、循序而渐进——学校办学目标中的“方圆特质”
二、培养目标中的“方圆特质”
三、学校事业领域中的“方圆特质”
第八章 学校物质文化打造
——展现“方圆特质”
第一节 学校标志
一、校徽
二、校旗
第二节 学校环境
一、学校地理环境
二、从“方圆特质”出发规划、布局学校
三、学校建筑中“方圆特质”的运用
四、“方圆特质”文化与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三节 学校文化设施
一、兼具“方圆特质”的图书馆、阆览室设置
二、与时俱进的“方圆特质”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体现
三、校园广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圆特质”
四、人文景观体现多样性的“方圆特质”
五、“方圆特质”文化滋润中的报刊、杂志
第九章 学校制度文化创建
——彰显“方圆特质”
第一节 学校组织机构的建构
第七章 三十载的期待
——永康中学之“新生”
第一节 接续历史——永康中学校名之恢复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办学思想的重新定位
一、循序而渐进——学校办学目标中的“方圆特质”
二、培养目标中的“方圆特质”
三、学校事业领域中的“方圆特质”
第八章 学校物质文化打造
——展现“方圆特质”
第一节 学校标志
一、校徽
二、校旗
第二节 学校环境
一、学校地理环境
二、从“方圆特质”出发规划、布局学校
三、学校建筑中“方圆特质”的运用
四、“方圆特质”文化与清新、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三节 学校文化设施
一、兼具“方圆特质”的图书馆、阆览室设置
二、与时俱进的“方圆特质”在校园网络建设中的体现
三、校园广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圆特质”
四、人文景观体现多样性的“方圆特质”
五、“方圆特质”文化滋润中的报刊、杂志
第九章 学校制度文化创建
——彰显“方圆特质”
第一节 学校组织机构的建构
一、刚柔并济——学校领导风范
二、“敬业乐群”——学校团体文化诉求
三、兼容并包——与大学“联姻”
第二节 学校管理制度的创建
一、刚、韧、忍——德育工作管理
二、“修道之谓教”与“化性起伪”——教学工作管理
三、推己及人——后勤工作管理
四、专业成长与生命关怀——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制度建设
一、身心和谐——课程建设的理念与目标
二、多维互动与全面发展——构建学校三类课程
三、人文关,怀与科学规范——“方圆课堂”建设
第十章 学校精神文化建构
——蕴涵“方圆特质”
第一节 永康中学精神——学校精神文化的凝练
一、浩然之气——“大气”
二、中庸之行——“大行”
三、博学之学——“大学”
四、博爱之德——“大爱”
第二节 校训、校歌——学校精神文化的归结
一、“仁、智、勇”三达德——校训之精神意蕴
二、“内圣开出新外王”——校歌之精神诠释
第三节 教风、学风——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一、教风:怀仁施教,从善拓新
二、学风:笃志虚心,踏实活泼
结语传统文化
——学校变革的逻辑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