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的作用,圣西门曾经这样评价:“我可以自称是合众国自由的奠基人之一。”然而,这位合众国自由的奠基人,参战的目的却不仅仅局限于结果。他说:“我的天职根本不是当一个军人,我应从事一种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与此截然相反的活动。研究人类理性的进程,以便为将来改进人类的文明而努力。”
回到法国之后,圣西门很快放弃了前途无量的军队职务,开始游历欧洲。
1789年7月14日,不堪忍受路易十六王权和重税的巴黎人民拿起了武器,20万人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王权被推翻,贵族纷纷外逃。而有着纯正贵族血统的圣西门却在这年的秋天回到了故乡皮卡迪。他积极投入到革命运动中,组织人民拥护国民议会,要求废除贵族和僧侣的一切特权,并正式声明放弃自己的伯爵头衔和贵族称号,自封为“公民包诺姆”,意思为“庄稼汉,老百姓”。或许是为确保革命的彻底和纯粹,无论人民选他做市长还是国民近卫队队长,他都一律拒绝。他说,委托过去特权阶层出身的人来担任这种职务是危险的。
【主持人】
然而,这次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却并没有像圣西门预想的那样坚决和彻底。在实行了血腥、恐怖的革命措施之后,全国2/3以上的土地仍然留在贵族、教会和富裕的上层资产阶级手里。这让圣西门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渴望的革命。
法国大革命使得启蒙思想家对于新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设想化作了屠刀下的血色。圣西门站在19世纪的门槛上,展望着这个崭新的世纪,开始批判他所遇到的资本主义。
此时,圣西门已经一文不名,不过动荡之后的法国却出现了难得的商机,他与其他人合作经营房地产,很快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圣西门决定为“改造人类命运”而工作的时期开始了。他“计划为人类的理性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物理政治学的道路”,学习自然知识成了圣西门40岁之后的第一要务。为了求学,他多次搬家,四处游历。
【主持人】
圣西门曾经这样说:“我是花钱来购买知识的。我设宴款待教授,为他们准备上等美酒,对他们照顾备至,经常对他们解囊相助。这一切使我得到一切可能,愿意学习什么就可以学习到什么。”这种想法使得高傲、叛逆的圣西门在不断获得知识的同时,财富却日益萎缩,最终一贫如洗。
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一家当铺做缮写员。白天工作9个多小时,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烛光下著书立说。在回忆录中他这样写道:“我将近50岁了,已到风烛残年,但是我才刚刚走上真正的生活道路。”
1802年,圣西门荡尽家财,在巴黎匿名出版了一部勾画出他世界观轮廓的处女作——《一个日内瓦居民给当代人的信》。
为了让自己的设想得到实现,圣西门曾经写信给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劝他放弃称霸欧洲的计划,和自己一道去建设一个新社会。据说,拿破仑看到这封信时说,写信的人一定是个疯子。圣西门没有认识到,建立“一切人都要劳动”、一切特权都要铲除、人人都将得到幸福的社会,是无法依靠皇帝恩赐的。
【主持人】
没有得到拿破仑的回应,穷困潦倒的圣西门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曾经的仆人迪亚尔的资助下,圣西门将自己的理想继续付诸笔端,陆续出版了《新百科全书》等著作。
但不久迪亚尔离世,圣西门再次流落街头,衣食无着。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把一切东西都已经卖光,一直到身上穿的衣服,为的是支付我著作的抄写费。”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们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P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