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中国第一套原创类型文学作品丛书,由当代一流的儿童文学名家精心创作,汇聚冒险、魔幻、侦探、推理、探险、悬疑、科幻等多种类型文学精品,内容上乘,装帧精美,有助于激发想象力、增强推断力、提升阅读兴趣、砥砺胆识勇气,目前该书系已经推出蓝玛神秘小说、牧铃惊险小说系列、萧袤魔幻小说系列、李志伟冒险小说系列等14种精彩图书,深受广大读者朋友的喜爱。
康焕龙所著的《死亡体验》为其中之一,内含精美彩色插图,以及作家寄语、手迹和珍藏相册等;附有“冒险文学俱乐部读者调查表”,每个读者均有机会获赠心仪作家签名图书。
康焕龙所著的《死亡体验》为《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之一。 《死亡体验》讲述:“樱云霞天”(网名)女士给从事“死亡体验”研究的心理学博士彭弘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死亡体验后,莫名”自杀”。彭弘对此心生怀疑,却由此陷入一场始料未及的危机:先是家里出现了诡异的魅影:接着供研究之用的网站被黑客入侵;后来又突然遭遇飞来的车祸;而在一次“驴友”自助游途中,大难不死的彭弘再次与死亡之神擦肩而过……“樱云霞天”是”自杀”还是被谋杀?彭弘为什么总是处于危险的边缘?网络世界的虚拟与隐逸,现实生活的正义与罪恶,案中案的云谲波诡,谜中谜的扑朔迷离,揭露出当今信息社会犯罪活动的隐蔽与阴鸷!
一、劫杀的死亡体验
“彭博士,我想向你讲述一次我亲身经历的死亡体验。”
在彭弘博士创建的“死亡体验”网站上,一位网名叫“樱云霞天”的女士发来帖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彭弘看后希望她继续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一经历贴到网站上。对方说只想口述告诉他,也许这样更为真切。彭弘欣然同意,只是不知道对方……樱云女士说在网上以聊天的形式就可以了,再说还有视频,绝对和面对面谈话完全一样。求取案例渴切的彭弘于是按照对方的建议,告诉了她一个号码,两人很快在一个网站的聊天室聊了起来。
“我想你已经了解这个网站的性质,应该知道我所需‘死亡体验’的内容是什么。”彭弘与对方客气了几句,然后直接进入主题。
“那是当然,”樱云霞天语气肯定,“因为我是不折不扣地死过一次,所以应该说非常真实地体验到了死亡的滋味。”
“究竟是怎么回事,能否将整个过程讲给我听听。”彭弘恳挚地要求道。
“完全可以,”樱云霞天很是爽快,“我的这次体验或许能成为你研究的一个经典案例,你认真听着。”
“好的!”
彭弘是DF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在心理学研究所工作,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人的死亡体验。通俗一点说,就是人在死的瞬间究竟是什么滋味,有何感觉。一百多年前,世界上的医学界和心理学界就已开始关注这一课题,曾开展过多种多样的研究。直至目前,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仍在继续进行着,大有方兴未艾之势。科学界之所以对此问题产生这般强烈兴趣,主要源于一是可以消除社会上关于死亡与濒死的种种荒谬言论,如“鬼神说”等;二是将人类的属性进一步系统化。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当今信息化社会,人类处于高技术高情感这样一个高能聚变的时代,人们心理极为脆弱和敏感,迫切需要知道如何更加科学地对待死亡。客观地讲,此项研究对现实社会而言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其研究工作却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难度。首先是可研究的对象十分稀缺。因为有过死亡体验的人毕竟不像其他病人一样,随便可以找到;其次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绝对不能在被研究人的身上进行直接试验,当然更不能重复进行。另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死亡之后是不可能复活的,而复活过来的从科学意义上讲也只能算是相对死亡。这样一来,研究最终所得出的结论仅是一种相对死亡的死亡体验,并非绝对死亡的体验。所以这项研究从开始到现在仍以搜集大量案例作为支撑。也就是找到并发现曾遭受严重创伤、疾病但意外恢复或是处于毁灭性境遇、预感即将死亡而侥幸脱险的这些被称之为濒死的人,通过对他们在濒死那一刻的感受描述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成果。彭弘的研究也不例外,除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一些人进行测试并给予详尽的技术解析和研究外,还利用网络通过网站探访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近两年多,他确实搜集到了不少案例,如有的是因车祸或某种事故造成死而复生的;有的是因疾病和其他原因被救治生还的。但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的描述除了中国的儒、道、佛三教的理论和传说外,其他大都与奈河桥、孟婆汤和阎罗王等之类的神鬼传说有关。很少有人能从科学的角度对那一刻进行客观有效的描述。所以,今天他很看重樱云霞天的“造访”,因为对方不仅学历高而且还在IT行业工作,说不定能够诠释出死亡体验的重要信息,从而带给他一个充满预期的惊喜。他集中精力,高度专注,屏气敛息地凝视着显示器,倾听对方的述说。樱云霞天清清嗓子,不疾不徐地开始了她的讲述。
樱云霞天说她现在一家企业做企划工作,由于受父辈的影响,她有收藏的业余爱好。但因资金和眼力不足,她从未光顾那些大型拍卖活动,仅仅是小打小闹,不是在旧货市场淘宝,就是以物易物,或是不辞辛苦深入到偏远地区讨个便宜收藏品。前不久,她到北方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出差,顺便去了趟旧货市场。她转了大半天,也没有看到什么好东西,只好悻悻离去。就在她走出这条街正要拐弯时,不知从何处出现的两个男人追上前去将她拦下。
“这位大姐,我们手头有件东西,不知你要不要?”其中一个留着短发的瘦脸男人环顾四周后发问。
她没有搭话,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这两个人。
“大姐,我看你像是个真正要货的人,所以才叫住了你,”瘦脸一边说着一边从夹着的手包里拿出一枚古印章,“你看看这东西怎么样?”
P1-4
刚性阅读,让孩子勇敢起来
——《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总序
束沛德
在儿童文学的上空,继前些年先后举起的大幻想文学、幽默文学、大自然文学等旗帜之后,《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又举起了大冒险文学的旗帜,从而使儿童文苑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鲜艳夺目。
我不无欣喜地发现,《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有几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一是发展原创冒险文学,汇聚冒险、惊险、魔幻、探险、侦探、推理、悬疑、科幻等诸多小说种类;二是倡导刚性阅读,引领当代少年儿童的阅读新潮;三是打造冒险文学基地,树立领军地位。应当说,《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在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上孜孜以求的这些目标,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在我看来,冒险文学是儿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大众化、类型化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当今儿童文学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冒险文学理应占一席之地。
儿童文学具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描写冒险经历,宣扬冒险精神,以险取胜、情趣盎然的优秀冒险文学,对于少年儿童砥砺意志品质,培养勇于进取、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对于丰富和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有着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儿童文学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趣动人上,既要用慈爱、同情、善良、和谐等美好品质滋润孩子的心田,也要让勇敢、无畏、刚强、坚韧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刚性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打好人性的底子,还可为其在精神和心理上“补钙”。
孩子天性好奇、求新、爱幻想,冒险文学正好能满足他们渴望漫游、历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我记得,自己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一本连环画《鲁滨逊漂流记》让我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如痴似醉。鲁滨逊流落在渺无人烟的荒岛上,离群索居。为了生存,他自己动手盖房子、造船、打猎,他所遭遇的异乎寻常的冒险故事引人人胜;他不畏艰险、勤劳实干的精神令人啧啧称赞。将近七十年过去了,鲁滨逊的形象和未开化的土人“星期五”的形象,至今还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这确实是一部冒险文学的经典之作。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冒险文学对于少年儿童有着多么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相信,小读者读一些冒险文学作品,对他们磨炼坚强刚毅的意志,培养勇于进取、临危不惧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深切期盼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更多的冒险文学精品;真诚祝愿《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成为读者朋友喜爱的驰名品牌。
束沛德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
科技推理给力刚性阅读
2009年11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约了我们一些写侦探推理小说的作家,就他们策划出版《中国冒险文学书系》之“名家侦探推理小说系列”一事进行了座谈。会后,因忙于几家杂志社的约稿,也就无暇顾及。2010年6月,赵强主任与从玉编辑突然专程找到我,就书稿事宜当面进行商谈。据说,我是继著名侦探作家蓝玛之后入选该《中国冒险文学书系》的第二位侦探作家,一时感到受宠若惊。在中国侦探推理小说作家群中,可以说名流纷呈,高手如云。他们之所以约我,或许与他们倡导的刚性阅读和我的创作风格有关吧。
刚性阅读是他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们认为冒险文学作品是青少年提高胆识和勇气的极佳读物,十分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特别是在目前国内青少年出版现状阴柔之风甚嚣尘上的今天,有必要大声疾呼刚性阅读,即通过出版一些有思想力度,有较强人生底蕴、有紧张智谋故事的作品,来激发其想象力,增强其推断力,砥砺其胆识和勇气,从而改变广大青少年的阅读现状。因此,他们想到了将冒险与惊险融于一体而被称之为“智慧体操”的侦探推理小说。
在写侦探推理小说的圈子里,我的作品常被冠以“科技推理”之名。之所以如此,抑或是因为我从事了近20年的科技情报工作,大量发生在科技领域的趣闻轶事和间谍案件足以撑起小说的故事与内容。但更为直接的一点就是侦探推理小说无论是犯罪与反犯罪,还是作案与破案,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一般而言,犯罪手段与犯罪技术水平是与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所以在高科技极为发达的信息时代。犯罪技术与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如信息恐怖、计算机犯罪、电脑黑客、生物犯罪、环保犯罪等。可以说,除了传统犯罪外,技术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犯罪的主流。相对于犯罪的侦破活动而言,寻找、发现、探究证据(包括心理、生理、行为),就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因此,侦探推理小说从诞生那天起,就与科学技术有着不可解脱的联系。这一点不仅由现实侦查与探案活动所证实,也由历史与现实的侦探推理小说所证实,就是将来也亦然如此。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与社会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时代里,这种关系则更为密切、更加深化、更显突出。
当然,我的小说绝非仅仅是科学技术在破案与侦破过程中的应用,而是在这种社会科学形态巨变的深层次影响下。全力关注当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影响,以致在这种影响下犯罪活动的不同改变。同时在人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中,积极探求现代社会中人的情感、理念、行为与社会的协调和冲突,并给予认知和理解,及时反映时代的新潮流、新动向、新问题。在文学形态的前提下将信息、知识与科学融合在一起,以新的视点和新的意蕴,赋予其新的功能,从而让侦探推理小说更好看,真正成为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大概正是这样的创作理念与风格,正好与他们所提出的刚性阅读概念相适应、相契合。因此也就有了我们这次面对面的探讨和交流。
将近七月的坝上草原,正是水草丰美的季节。在《我与草原有个约定》美妙旋律的怂恿下,我约赵强主任与从玉一起走进了草原。我们一边领受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雄浑美景,一边倘佯在天高地远、云走鸟飞的草原上,在淡爽的清风里谈文学,谈侦探推理小说,谈事业,谈人生……当他们问到我此次小说的选题,我毫无保留地说,应该属于刚性阅读范畴。我写过基因、计算机、网络、生物等一系列与科技题材有关的推理小说,这次我准备将笔触伸向一个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交叉的地带,那就是探究人类生命的“死亡体验”,由此引来了这样一个关于研究死亡体验的故事。死亡者奇迹般的复活,复活者又神秘死亡;研究死亡的人体验到了“死亡”,体验到“死亡”的人又面临着死亡……故事跌宕起伏,悬疑丛生,平淡中酝酿着惊险,安逸中潜伏着危机。所有这些元素或许正符合刚性阅读这一理念,也希望我的作品能为这一理念有所贡献。
可以说,刚性阅读是时代的召唤,也是读者的需求.只有可供刚性阅读的作品,我们才能从中寻得理性的真知灼见,只有理解了刚性阅读,我们才会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毫无疑问,我的作品会沿此脉络,面对一个多元开放的当今世界,面对一个由物质空间转向信息空间的社会,在进一步审视推理小说过去的同时,紧紧抓住塑造未来的机会,促使自己的作品寻求新的理念和新的变革,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和超越。从而向读者奉上更成熟、更新颖、更可读的作品,进一步推动我国侦探推理小说与世界文学新格局的交流、渗透与融合,给力刚性阅读出版事业,繁荣侦探推理小说创作。
最后,必须声明的是:此书有关“死亡体验”的情景描述只因创作需要,任何人切勿模仿,否则后果自负。而国际或国内关于“死亡体验”的研究也旨在让更多的人对生命价值有更深刻的体会,懂得珍惜当下,把握生命。
敢于冒险,勇于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束沛德
优秀冒险文学不仅以险象环生、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樊发稼
培养中国青少年的勇敢精神!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张炜
冒险文学,重建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著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台湾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林文宝
汇集原创作品,激发想象活力,营造健康环境,滋润一代新人。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 郝振省
愿《中国原创冒险文学书系》打造出类型儿童文学的一片新天地。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朱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