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行遍天下,吃遍天下,以舌记谱,以文烹菜,希望与读者分享他的舌尖经验,至少让读者了解那些精致、风味独具的各国料理的制作过程,懂得每样美食的独特门道,为实际品尝打下一定的基础。《菜篮:素之味》里说不完的美食故事,道不尽的料理门道,必让追求品味享受的读者们“吃个满足”!本书尽数大美食家蔡澜环游世界品尝到的美味佳肴,将最值得推荐的美食为人们一一道来。
作者娓娓道来每种食材的做法细解,怎么做才不辜负食材,怎么吃才对得起味蕾,无论对初学者,还是资深厨房达人,都很实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菜篮(素之味)/蔡澜食材全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作者 | 蔡澜 |
出版社 | 广东旅游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蔡澜行遍天下,吃遍天下,以舌记谱,以文烹菜,希望与读者分享他的舌尖经验,至少让读者了解那些精致、风味独具的各国料理的制作过程,懂得每样美食的独特门道,为实际品尝打下一定的基础。《菜篮:素之味》里说不完的美食故事,道不尽的料理门道,必让追求品味享受的读者们“吃个满足”!本书尽数大美食家蔡澜环游世界品尝到的美味佳肴,将最值得推荐的美食为人们一一道来。 作者娓娓道来每种食材的做法细解,怎么做才不辜负食材,怎么吃才对得起味蕾,无论对初学者,还是资深厨房达人,都很实用。 内容推荐 《菜篮:素之味》由蔡澜私家解读你厨房里最常见的近60种果蔬食材。你最熟悉的蔬果,你不一定尝过的美味。从最普通的土豆、白菜到清爽的莲藕、冬瓜;从北方的苹果、西瓜到南方的菠萝、榴莲,经过蔡澜的私家解读与地道烹饪法的传授,你会发现一果一蔬都那么的与众不同。 看蔡澜食材,初下厨房,精进厨艺,《菜篮:素之味》这一本就够了! 目录 蔬菜 芥蓝 洋葱 芋 椰菜 薯仔 番茄 玉蜀黍 笋 蕹菜 椰菜花 芦笋 红萝卜 绿豆芽 茄子 青瓜 豆角 苦瓜 大芥菜 菜心 莲藕 菠菜 四季豆 生菜 南瓜 芹菜 莴苣 菊芋 白菜 茼蒿 西洋菜 冬瓜 水果 苹果 桃 樱桃 柿子 西瓜 蜜瓜 蜜枣 柠檬 橙 香蕉 菠萝 大树菠萝 火龙果 奇异果 无花果 木瓜 枇杷 荔枝 龙眼 芒果 柚 榴莲 椰子 试读章节 芥蓝 芥蓝,为十字花科芸苔属,其特色是带了一点点的苦涩味。 芥蓝是一种百吃不厌、最普通的蔬菜。不能生吃,要炒它一炒,至少要用滚水过一下。 和其他蔬菜一样,天气愈冷芥蓝愈甜,热带地方种的并不好吃。西方国家很少看到芥蓝,最多是芥蓝花,味道完全不同。 在深秋,吃肥美芥蓝为最佳。用水一洗,芥蓝干脆可折断,烫熟加蚝油即可。 炒芥蓝要有点技巧,先放油入锅,油冒烟时,加点蒜蓉,加点糖,待油冒烟就可把芥蓝扔进锅里,翻炒几下就行,记得别炒得过老。在炒的过程中加点绍兴酒,添几滴生抽,即成。 潮州人喜欢用大地鱼干去炒,这样的做法更香。做法和清炒一样,不过先要爆香大地鱼干。 看到开满了白花的大棵芥蓝时,买回来焖排骨。用个大锅,热油爆蒜头和排骨,加水,让它煮15~20分钟;把大芥蓝整棵地放进去,再焖个15~20分钟即成,过程中放一汤匙的宁波豆酱,其他什么调味品都不必加,焖后自然甜味溢出,咸味亦够了。 用枝和叶去焖,把最粗的干留下。将干的硬皮撕开,切成片,用盐加以揉之,用水洗净,再倒鱼露和加一点点糖去腌制,第二天成为泡菜,是做粥的绝品。 餐厅的大师傅在炒芥蓝时,喜用滚水焯一焯,再去炒,这种做法令芥蓝味尽失,绝对不可照炒。芥蓝肥美时很容易熟,不必焯。 把芥蓝切成小条,用来当炒饭的配料,也是一绝,比青豆更有味道。 芥蓝和肉类一起炒的话,与牛肉的配搭最适合,和猪肉则格格不入。牛肉用肥牛亦可,如果你选块包着肺部的“封门腱”切片来炒,味道够,更有咬头,又甜又香。冬天可见芥蓝头,圆圆的像粒橙,大起来有柚子那么大。削去硬皮,把芥蓝头切成丝来炒,看样子很难辨清这是什么食材,以为生炒萝卜丝或薯仔丝之类,入口芥蓝味十足,令人惊奇。不能死板地教你炒多久才熟,各家的锅热度不同,试过两次,一定成功。 洋葱 凡是带着个“洋、番、胡”等字的都是由外国输入的东西,洋葱原产于中亚。 家里不妨多放几个洋葱,它是最容易保存的蔬菜,不必放在冰箱中,所以也不占位置,可以存放两三个月。那洋葱什么时候便不能吃呢?洋葱整个枯干了,或者洋葱头上长出幼苗来,就是它寿终正寝,或是繁育下一代。 外国人不可一日无此君,许多菜都以洋葱为主料,连煲汤也必须有之,例如,有名的法国洋葱汤。 切洋葱很容易被那股味道刺激出眼泪来。有许多方法克服,比方说先浸盐水等等,但最基本的还是把手伸长,尽管离远眼部就没事了。 先爆热油,把切好的洋葱扔下,煎至略焦,打一个蛋进去,是最简单不过的早餐。大人放点盐,给小孩子吃则加点糖去引诱他们。这道洋葱炒蛋,人人喜欢。 同样的方式还可以用来炒牛肉,开一罐腌牛肉罐头入锅,翻炒它,又是一道很美味的菜,不过腌牛肉罐头记得要用阿根廷产的才够香。 印象中洋葱只得一个“辣”字,其实它很甜,用它熬汤或煮酱,愈多愈甜。 烧咖喱不可缺少洋葱,将1~2个洋葱切片或剁成茸,下锅煎至金黄,撒咖喱粉,再炒它一炒。咖喱膏味溢出时就可以拿它来炒鸡肉或羊肉,炒至半生熟,转放入一个大锅中,加椰浆或牛奶,至滚热,就是一道好吃的咖喱,你试试看,便发现不是那么难。 或者在即食面中加几片洋葱,整碗东西就好吃起来,它是变化无穷的。 基本上,洋葱肥美的话可以生吃,外国人的汉堡包中一定有生洋葱,色拉中也有洋葱的份儿,但选用意大利的红洋葱较佳,颜色也漂亮,更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有种洋葱甜得很,在三藩市倪匡兄的家,看见厨房里放了一大袋洋葱,他说:“试试看,吃起来像梨。” 我咬了一口,虽然比意料中还要甜,但是洋葱吃后和大蒜一样,口中难免有一股古怪味,所以要和倪匡兄两个人一起吃,就是名副其实的“臭味相投”了。 芋 芋是根状植物,小的像菠萝,大的有人头那么大,圆圆胖胖的。 芋从前是乡下人的主要粮食,如今来到城市,做法已渐失传。客家人把它磨成鱼丸般的菜,叫作“芋丸”,现在已经没多少人吃过。 在广东很流行的碎仔鹅,鹅肉下面一定铺着芋头片,芋头比鹅还香。 其实烹调为其次,芋头本身的好坏有天渊之别。最好的吃起来口感如丝,香喷喷地细磨在舌头上。差的芋头不粉不沙,硬邦邦的,像在嚼塑胶。 香港能吃到的最好的芋头是从广西运来的,至于好坏怎么选,单看外表很难识别,只有向相熟的小贩请教。 芋很粗生,世界各地皆有,菲律宾人尤其喜欢。第一次吃到芋头雪糕,就是在马尼拉,西方人倒是很少食之。 把芋做得出神入化的是潮州人,他们的芋泥闻名于世,百食不厌。 一般家庭很少做芋泥,一来这种甜品太甜太腻,吃得不多。另外是做起来麻烦,很费时间。 大家的印象中,做芋泥时将芋蒸熟,放在细孔的筛子上碾压,让软绵的芋泥从筛孔中压出来,才算大功告成。 其实不是这样的,要是喜欢吃的话,我们也可以在家中做很简单的芋泥。 请小贩选上好芋头,多贵也不要紧,反正吃得并不多。将芋头横切,切成圆圆一块块,再蒸半个小时左右。 芋头拿出来,很容易就能剥掉皮。把芋片放在砧板上,用那把长方形的菜刀横摆在芋片上,大力一压一搓,即成芋泥。 锅下油,用微火将芋泥上下翻炒,不怕热的话用手搓之。加糖,再炒再搓,什么时候够热,看芋头是否呈泥状就知道了。 上桌之前,爆香红葱头放在芋泥上面,吃时搅拌着,更香。但是要做好的芋泥,有一条不变的规律,那就是要用猪油。没有猪油,一切都免谈。 椰菜 粤人之椰菜,与棕榈科毫无关联,样子也不像椰子。北方称为“甘蓝”,俗名“包心菜”或“洋白菜”。闽南及台湾则叫作“高丽菜”,是不是韩国传来,现已无法考据。 洋人多把它拿去煲汤,或切成细条腌制,德国人吃咸猪手的酸菜,就是椰菜丝。 高丽人吃高丽菜,也是腌制的居多,加辣椒粉泡制,发酵后味带酸。友人鸿哥也用番茄酱腌它,加了点糖,样子像韩国金渍,但吃起来不辣又很爽口,非常出色。 至于北方人的泡菜,用一大缸盐水就那么泡起来,没什么特别味道,过于单调,除非你在北方长大,不然不会喜欢。 菜市场中卖的椰菜,又圆又大,属于扁形的并不好吃,要买的话最好买天津生产的,像一个圆球,味道最佳,向小贩请教即可。 椰菜保存期很久,家中冰箱放上一两个月,吃面时剥几片下锅,再加点天津冬菜,味道已非常美味。 冬菜和椰菜的搭配奇好,正宗海南鸡饭的汤,拿了煲鸡的汤熬椰菜,再加冬菜已成。不必太多花巧,香港人卖海南鸡饭,就永远学不会煮这个汤。 其实椰菜的做法很多,任何肉类都适合炒之,是一种极得人欢心的蔬菜。我们也可以自制泡菜,把椰菜洗净,抹点盐,加多一些糖,放它几个小时就可以拿来吃了,不够酸的话可以加点白米醋。 罗宋汤少不了椰菜,把牛腩切丁,加大量番茄、薯仔和椰菜,煲上两三个小时,便是一碗又浓又香的汤,这很容易做,只要小心看火,不煲干就行。 女人一开始学做菜,很喜欢选椰菜当材料,她们一看到杂志和电视把椰菜烫了一烫,拿去包碎肉,再煮,即是一道又美观又好吃的菜,于是马上学习。结果弄出来的形状很让人崩溃,肉淡而无味,椰菜过老。马脚尽露,羞死人也。 现在教你们一个永不失败的做法,那就是把椰菜切成细丝,加点盐,加大量黑胡椒粉,滴几滴橄榄油,就那么拌来生吃,味道好得不得了。加味精,更能骗人。试试看吧。 薯仔 广东人叫作“薯仔”的,北方人称之为“土豆”,后者像是比较贴切。 薯仔原产于秘鲁,传到欧洲,是洋人的主食。什么炸薯仔条、薯仔茸等等,好像少了它会死人一样。 薯仔好吃吗?它没有番薯那么甜,也不及芋头的香。喜欢吃薯仔的人都是受了洋人快餐文化的影响,谈不上有什么高级的味觉享受。我从前有个助手,薯仔条吃个不停,就一直被我当作笑话。 北京人的凉拌或生炒土豆丝,对北京人来说是种美味,其实他们吃的只是乡愁,南方人对此道菜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薯仔薄切炸成片,更是很多人的看电视时吃的食物,我则认为不如吃米通饭焦更好。 饿起来当然什么都可以吃,我在背包流浪的时代中,拿烤薯仔来吃的日子不知过了多少。购买时价钱相同,立即去买,还要选重一点的。 北海道盛产的薯仔叫“男爵”,很松化,糖分很重,就那样扔进木炭中烤,熟了涂上厚厚的一层牛油,还是勉强可以吃进口的。 我对薯仔一点儿好感也没有,当成图章倒是很好玩。用张纸,磨了浓墨之后根据切半的薯仔大小写字,然后铺在薯仔上,轻轻用手指一刮,就能印上去。这时用刀把空白处挑出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印。 做咖喱时也用薯仔,煮得酱汁进入,是唯一咽得下的例子。当然是先吃鸡和牛腩,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它。吃咖喱薯仔也要烂熟,尤其当我牙痛的时候。 当今的营养师研究结果表明,其实薯仔是低卡路里和零脂肪的,并不是传说的淀粉质很高的恐怖之物。但是,低脂肪的东西,永远不是令人满足的东西。 薯仔的种类很多,我看过大若菠萝、小似樱桃者,又红又绿又黑又紫,在西方的菜市场中看得令人叹为观止。我最爱的薯仔,是当它变成伏特加,在冰格上冻得倒出来藕瓶壁。来吧,干杯。 番茄 名副其实的,凡是有个“番”字的东西,都是从别的地方传来的。 番茄我们叫作“西红柿”,但绝对没那么甜,核带苦涩,以为皮也很软,吃进去后才知道皮是硬的,不易咬碎。 西洋人没有番茄就像做不了菜,常看电视节目,名厨用个平底锅,拿了一根铁餐叉做菜,下大块牛油之后就放番茄粒煎熟,千篇一律,真想叫他们收工。 番茄的样子有时很美,传到中国来时是作为观赏用的。我最爱看一串串的番茄了,不知比葡萄美多少倍。最好的是意大利种,当季时在City’super也买得到,通常我是拿去装饰我的办公室。 谈到番茄就想起薯仔,两者都是我最讨厌的食材。番茄磨成酱后甜腻腻的。任何难吃的快餐都能掩饰其味,但是叫我吃番茄酱,还不如叫我去吃白糖。 只有一个例子我是能吃得下的,那是友人鸿哥的泡菜,样子红红的像韩国的金渍,但以番茄酱代替辣椒酱,椰菜代替白菜,放入口中有意外的惊喜,味道来自下了大量的大蒜,一有大蒜,任何东西都好吃嘛。 小时候也吃番茄的。那是没有东西吃的年代,妈妈在院子里摘了一个自己种的,放进阔口杯,烧了一壶滚水倒入杯中,等数分钟,番茄半熟,倒掉水,下大量的白糖,就那么搅碎了吃将起来。番茄皮黏住喉,总之吞都吞不下去,那种恐怖的感觉,至今想到亦起鸡皮疙瘩。 当然有时会吃到甜的番茄。台湾有种小番茄,葡萄般大,小贩把它剖开,塞一粒加应子在里面,在公路旁买了一包,坐长途车解解闷是可以的。 新鲜的番茄很结实,皮拉得紧紧的,坚硬得要命。法国人称之为“爱情苹果”,相传有催情作用。洋人总喜爱把番茄和性拉在一起,有些还说新鲜的番茄像女人的乳房。天哪,弄一个运动健将般的胸部给你摸,硬得令人生厌,还是软一点的手感好。 P2-2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