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宋)司马光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程帆主编的《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精选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等人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数百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地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程帆主编的《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学生版)》精选书中166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了帮助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学生版)》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资治通鉴(无障碍阅读学生版)》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觉历史,思考历史。

目录

第一编 周纪(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56年)

灭智氏三家分晋

秦商鞅变法图强

马陵道孙膑巧计杀庞涓

燕昭王黄金筑台以求贤

田单复国

完璧归赵

将相和

秦赵长平鏖战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吕不韦辅立异人

第二编 秦纪(公元前255年~公元前207年)

李牧大破匈奴

韩非之死

荆轲之图穷匕现

王翦破楚

胡亥矫诏篡位

陈胜吴广大泽乡首举义旗

刘邦沛县起兵

赵高弄权乱政

项羽巨鹿破釜沉舟

秦二世胡亥命丧深宫

第三编 汉纪(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

刘邦入咸阳约法三章

鸿门宴

萧何月下追韩信

井陉背水之战

陈平离间除范增

楚河汉界

楚霸王别姬垓下

匈奴的兴起

汉高祖白登被围

一诺千金的季布

韩信之死

黥布谋反伏诛

赵王如意母子之死

诸吕乱汉

一代名君汉文帝

细柳将军周亚夫

吴楚七国之乱

飞将军李广

汉大将军卫青

淮南王刘安谋反

张骞通西域

苏武北海牧羊

巫蛊之祸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陈汤矫诏除郅支

哀帝断袖宠董贤

王莽专权篡位

昆阳大捷

刘秀称帝

伏波将军马援

犟脖子县令董宣

明帝马皇后

班超出使西域

党锢之祸

黄巾起义

诛宦官董卓乱汉

曹孟德陈留起兵

袁绍智取冀州

乌程侯孙坚

江东小霸王孙策

白门楼吕布殒命

袭乌巢官渡大捷

刘备三顾茅庐

袁氏兄弟手足相残

周瑜火烧赤壁

曹操平定关中

樊城水淹七军

关羽败走麦城

第四编 魏纪(公元220年~公元264年)

废汉室曹丕建魏

陆逊夷陵火烧连营

孙权假降曹丕

定南中蜀丞相七擒孟获

诸葛亮上《出师表》

马谡失街亭

蜀丞相星殒五丈原

司马氏政变掌大权

邓艾奇袭蜀汉灭亡

姜维复蜀被杀

第五编 晋纪(公元265年~公元419年)

晋武帝司马炎

孙皓残暴亡国

贾充自保

陆抗收复西陵

羊祜和“堕泪碑”

石崇王恺斗富

杨骏专权遭灭族

贾南风咎由自取

八王之乱

刘渊称王建汉

西晋灭亡

司马睿建立东晋

北伐名将祖逖

王敦之乱

庾亮专权苏峻反

前秦暴君苻生

前秦良相王猛

秦晋淝水之战

孙恩海上起兵

桓玄受禅称帝

刘裕北伐南燕

第六编 宋纪(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刘裕建宋

刘义隆错杀功臣

拓跋焘力拔统万城

萧道成新亭堪乱

第七编 齐纪(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萧道成建康称帝

孝文帝迁都改革

萧鸾篡位

王敬则谋反

江氏兄弟被杀

萧衍起兵

第八编 梁纪(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萧衍篡权登基

北魏分裂而立

侯景之乱

高洋建北齐

第九编 陈纪(公元557年~公元588年)

陈霸先抗齐建陈

宇文护乱政身死

陈顼擅政称帝

北周灭北齐

杨坚大权在握

亡国后主陈叔宝

第十编 隋纪(公元589年~公元617年)

隋灭陈一统天下

杨坚废太子杨勇

残暴昏君隋炀帝

杨玄感起兵谋反

瓦岗寨起义

李世民劝父反隋

第十一编 唐纪(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隋炀帝江都被杀

李世民平定薛仁呆

秦王鏖兵洛阳城

刘黑闼兵败沼水

李世民退突厥

玄武门之变

直谏忠臣魏徵

房谋杜断

文成公主人藏和亲

李承乾谋反事败

唐太宗再立太子

武昭仪封后

武则天独揽大权

李姓诸王起兵

武则天登基称帝

宰相狄仁杰

张柬之光复李唐

武三思擅权身死

李隆基诛除韦氏

太平公主之死

口蜜腹剑李林甫

安史之乱

泾原兵变

李晟光复长安

李师道受诛

甘露之变

王仙芝黄巢起义

朱玫建贞闹剧

刘季述乱唐被诛

朱全忠杀宦官

第十二编 五代纪(公元907年~公元959年)

朱全忠篡唐建梁

谋王位李克宁受诛

刘守光和桀燕国

朱友珪弑父身死

李存勖称帝灭后梁

李嗣源称帝

李从珂入主洛阳

儿皇帝石敬瑭

刘知远太原称帝

高平之战

试读章节

萧何月下追韩信

项羽领兵进入成阳,杀了秦王子婴和秦国贵族八百多人,还下令放火烧了咸阳的大小宫殿和辉煌奢华的阿房宫。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成阳城一时火光冲天,遍地瓦砾。

灭秦之后,项羽把一起反秦作战的原来六国的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十八个王,自称为西楚霸王。后来,项羽干脆派人把徒有虚名的楚怀王给杀了。

分封诸侯以后,各国诸侯就都带着自己的人马前往封国,项羽也回到他的封国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

在十八个诸侯中,刘邦被封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项羽还把关中地区封给了秦国的降将章邯等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可是又不敢跟项羽对抗,只好忍气吞声带着人马前往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汉王带着自己的人马来到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伺机东山再起。但是他手下的士兵们却以为天下太平了,都想着回老家,几乎每天都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前来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走了。”

汉王一听,急坏了,仿佛一下子失去左右手一样。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回来了。汉王见到他,既生气又高兴,责备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走?”

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的人是谁呢?”

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是淮阴人。项羽的叔叔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就背着剑去投奔他,在他手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战死后,韩信又跟随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士兵强,就让他做了个郎中。

韩信好几回积极地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被他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逃离楚军,投奔了汉王。

在汉王军中,韩信也只是当了个小官。有一次,韩信因为连坐被判死刑,一起受刑的十三个人都被斩了,正当轮到韩信的时候,他抬起头,看到了滕公夏侯婴,就说:“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既是这样i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呢?”

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相貌威武,不但没有杀他,还向汉王推荐他。汉王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但没有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了韩信,经常和他交谈,萧何认为韩信不是一般人物,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向汉王举荐他。

韩信看出汉王没有要重用他的意思,便找机会开小差逃跑了。

萧何听到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他来不及向刘邦报告,立即亲自骑上快马追了出去,追了两天才追上并说服韩信跟他一起回来。

汉王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生气地骂萧何说:“很多将领都逃走了,没听说你追过谁,单单去追这个韩信?骗我的吧?”

萧何说:“一般的将领有的是,但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天底下恐怕难以再找到第二个。大王要是准备在汉中呆一辈子,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大王想要争夺天下,就非得用他不可。就看大王到底准备怎么样?”

汉王说:“我也很想领兵东进,哪能老呆在这儿呢?”

萧何说:“如果您决定向东进军争夺天下,就赶紧重用韩信;你如果不重用他,他早晚还是会走的。”

汉王说:“好吧,那就依你的意思,让他做个将军。”

萧何说:“就算叫他做将军,还是留不住他。”

汉王说:“那就拜他为大将吧!”

萧何很高兴地说:“太好了,大王真是英明。”

汉王叫萧何把韩信找来,想马上拜他为大将。萧何说:“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礼貌。拜大将可是一件大事,怎么能像跟小孩子闹着玩似地叫他来。这就是为什么韩信要离开的原因啊。大王如果真心想拜他为大将,就要选个好日子,还要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才行。”

汉王说:“好,都依你。”

汉营里传出消息,汉王要拜大将了。几个跟随汉王多年的将军个个兴奋得睡不着觉,以为这次的大将非自己莫属。

等到真正任命大将的日子,大家看到大将的人选居然是韩信,无不感到惊异万分。

汉王举行拜将仪式以后,对韩信说:“丞相屡次向我推荐将军,将军一定有好的计策,请将军指教。”

韩信反问汉王说:“现在能和您争夺天下的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吗?那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论士兵的英勇、装备的精良,跟项羽比起来谁更胜一筹呀?”刘邦沉默不语,心里自知不如项王。

韩信接着说:“不仅大王您,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在他手下当过差,我来跟您谈谈项羽这个人。项羽他一声怒吼,上千人都会吓得双腿发软,但他不懂得重甩有本事的人,这只算匹夫之勇。虽然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手下要是有人生病,他也会同情地落下眼泪。可是等到手下的将领有功劳应当封爵时,他能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完全是妇人之仁。项羽既然想独占天下却不坐镇关中而把都城建在彭城,又违背楚怀王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其他诸侯早就对此深表不满。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老百姓只是勉强屈服于他的淫威之下。他这种失去民心的强大会很快衰落的!现在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贤能之才,何愁敌人不被消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何愁他们不向您臣服‘!率领英勇而又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不能所向披靡!况且被封在关中的的章邯、董翳、司马欣本来是以前秦国的将领,他们率领秦国子弟连年征战,死伤不计其数,关中的秦人对他们恨之入骨。您人关时,秋毫无犯,和老百姓约法三章,百姓无不希望您能在关中称王。根据当初楚怀王和备路诸侯的约定,大王您理所应当在关中称王,这在关中可是妇孺皆知的。现在您要发兵东进,直取关中,那可是民心所向啊。”

汉王越听越高兴,只觉得和韩信相见恨晚。自此,刘邦对韩信言听计从,积极秣马厉兵,准备出击关中。

P55-58

序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放、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屡次深切感受到历代史籍浩繁冗杂,并且除《史记》之外多数为断代史,不便参阅,使学习历史的人感到很困难,同时他想给封建统治者提供借鉴,于是决定动手编一部“删削冗长,举摄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史书,并确定此书的宗旨是“鉴前世之兴衰,系生民休戚,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他将记载战国、秦朝历史的《通志》呈觐朝廷,获得赏识,并受诏设局续编。书局始辟于开封,后迁至洛阳,设主修、同修、书吏多人。宋神宗曾专听司马光进读书稿,并御撰书序,以示褒奖。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全书完成,历时19年之久。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5卷、《秦纪》5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纪》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汉纪》4卷、《后周纪》5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的书名,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如三国,魏有《纪》,蜀、吴无《纪》;南北朝时代,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先阅读。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史学“双璧”。

如今了解司马光其人其书,学习和研究《资治通鉴》,有助于人们具体地认识这部书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有助于我们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的传统,也有助于今人以历史为镜,为创建新社会新文化而各尽其力。

本书精选书中166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对其进行了整理编撰,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向读者呈现这部史学巨著,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为了帮助读者排除阅读障碍和拓展知识面,本书还选配了历史文物和遗迹照片、战争示意图、帝王名臣画像、历代人物名画等数百幅精美图片,力求更加真实、直观、全面地将中国古代历史的浩瀚与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将精练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考察历史,感觉历史,思考历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