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辽金元文学(上中下)/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
分类
作者 周惠泉//杨佐义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辽、金、元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民族迁徙、民族交流空前活跃的时期。伴随着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以胜利者的姿态南下中原,民族文化融合的趋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大加强。由于北方民族文化、包括诗歌音乐的南渐,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因子和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蜕变、更新和发展。正是从辽、金、元时期开始,传统文学样式独领风骚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兴的文体开始崛起并走上文坛的中心,通俗化、大众化趋势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流向。总之,辽、金、元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至关重要的时期,长期以来形成的轻视辽、金、元文学的观念必须改变。周惠泉编著的《辽金元文学(上中下)》主要通过讲述辽金元时期文学家、文学作品的故事,再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全貌。

内容推荐

周惠泉编著的《辽金元文学(上中下)》是”文学名家名主编故事全集·中国卷“系列书之一。《辽金元文学(上中下)》由周惠泉,杨佐义主编。内容包括以白乐天诗集为师的辽圣宗、既吟何必昧真心、耶律洪基的文学活动、辽代文坛上的汉族文士、热爱诗的民族——契丹等内容。

目录

总序

本卷序

1.“小山压大山”——耶律倍的诗

2.以白乐天诗集为师的辽圣宗

3.既吟何必昧真心

4.耶律洪基的文学活动

5.萧观音的《回心院词》

6.辽代三位女作家

7.辽代文坛上的汉族文士

8.王鼎与《焚椒录》

9.热爱诗的民族——契丹

10.中原文化的传播者——宇文虚中

11.笔端风雨驾云涛

12.“国朝第一手”吴激

13.由来北归的诗人张斛

14.金代“爵位之最重”的文学家蔡松年

15.“后世山河属外人”的悲歌

16.“正传之宗”蔡球珪

17.金国乐府第一词

18.梦中喜得“方寸白笔”的马定国

19.“操笔文章 学古风”的祝简

20.张子羽与“六师友”

21.热血男儿朱之才

22.朱自牧诗扫描

23.“质而不野,清而不寒”的刘汲

24.“虚舟居士”郝俣

25.“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的任询

26.赵可一“三以文字,遇知人主”

27.仕宋、仕齐、仕金的施宜生

28.“一吟一咏,冠绝当时”的海陵王完颜亮

29.春风过水略无痕

30.天涯沦落的诗人王寂

31.折节 读书的刘仲尹

32.太子司经刘迎

33.“语意高妙”的许安仁诗

34.文坛盟主党怀英

35.李辰妃联句

36.韦应物的后继者王磵

37.直言敢谏的路铎

38.“有气象而工于炼句”的诗人师拓

39.郦权“漫留诗句懒题名”

40.赵秉文的文学批评

41.杨云翼“视千古而无愧”

42.“官止五品”的刘昂

43.投笔从戎的文人刘中

44.“躯干短小而芥视九州”的李纯甫

45.敦庞-古儒,风采自名臣

46.辽东名士庞铸

47.别具诗眼的盲人赵元

48.女真宗室的“第一流人”完颜

49.归思浓如鸭绿江

50.集金代学术大成的王若虚

51.“天资野逸”的麻九畴

52.出口成章 的刘从益

53.能政能文宋九嘉

55.“躯干雄伟,髯张口哆”的雷渊

55.雷琯与关辅饥民的悲歌

56.“衔恨入荒原”的诗人王元粹

57.未成名家的辽东奇才李经

58.“笔头仙语复鬼语”的短命诗人王郁

59.李汾“千丈豪气天也妒”

60.辽东奇才高宪

61.金末辽北才子王浍

62.“魏帝诸孙”元好问

63.龙腾虎卧好问诗

64.“熔豪放婉约为一炉”的元好问

65.元好问宗唐变宋的鼓吹

66.诸官调——金代走向繁荣的新兴文体

67.金代的女真语文学与金世宗完颜雍

68.元杂剧的勃兴

69.“杂剧班头”关汉卿

70.六月飞雪《窦娥冤》

71.智勇双全《救风尘》

72.“单刀赴会”关云长

73.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74.《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75.汉宫秋深,昭君出塞

76.围绕赵氏孤儿的生死搏斗

77.石君宝与《秋胡戏妻》

78.李直夫与《虎头牌》

79.郑光祖《倩女离魂》奏出的浪漫爱情曲

80.郑光祖《王粲登楼》

81.呼唤公正与正义的《灰阑记》

82.李逵负荆请罪

83.“小汉卿”高文秀

84.陈州粜米话包公

85.《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的生死人神恋

86.《潇湘雨》中的崔通和张翠鸾

87.书生韦皋与名妓韩玉箫的两世姻缘

88.张国宾与王仲文

89.《范张鸡黍》与《七里滩》

90.王伯成杂剧与《天宝遗事诸宫调》

91.《东堂老》浪子回头警世人

92.杨梓与金仁杰

93.散曲——具有独特语言风格的抒情诗

94.豪放派散曲

95.清丽派散曲

96.蕴藉风流、泼辣幽默的关汉卿散曲

97.富于独创性的王和卿散曲

98.白朴的兴亡之叹与闲适之情

99.“秋思之祖”马致远

100.采莲之歌——杨果的散曲

101.商挺与他的(潘妃曲)

102.卢挚的怀古散曲

103.休闲与感慨:张养浩的散曲

104.杜仁杰与《庄家不识勾栏》

105.一生致力于散曲的张可久

106.具有鲜明特色的乔吉散曲

107.最富现实意义的《上高监司》

108.兼容南北曲风的贯云石

109.文采风流薛昂夫

110.“碧海珊瑚”杨朝英

111.善写闺情的刘庭信

112.托为畜言鸣不平

113.蒙古王朝的第一位著名诗人耶律楚材

114.皈依空门的开国元勋刘秉中

115.被幽禁十六年的诗人郝经

116.为文“不蹈袭前人”的王恽

117.“不召之臣”刘因的诗词文

118.“一祖三宗”之说的首倡者方回

119.故国之思与民生疾苦的歌

120.“波澜唐句法,潇洒晋贤风”——仇远的诗歌

121.“松雪道人”赵孟頫

122.水光山色不胜悲

123.“草庐先生”吴澄

124.正直恤民的陈孚

125.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虞集

126.“杏花、春雨、江南”:虞集的追求

127.“百战健儿”杨载

128.“唐临晋帖”范梈

129.“三日新妇”揭傒斯

130.警策与平易相兼的欧阳玄之文

131.流畅清峻,文辞谨严

132.“缜而不繁,工而不镂”的柳贯

133.“渊颖先生”吴莱

134.周权——“简淡和平而语多奇隽”

135.唱出民生疾苦的许有壬

136.萨都剌的诗

137.萨都刺的词

138.“句曲外史”张雨

139.质朴无华马祖常

140.“河朔外史”乃贤

141.“青阳先生”余阙

142.铁笛道人杨维桢

143.给诗坛带来新风的铁崖体

144.“五峰狂客”李孝光

145.负才不羁、浪迹四方的张宪

146.睦州诗派

147.浙东诗派

148.虞、杨、范、揭四大家的继承者傅若金

149.出身牧童的诗人王冕

150.典雅清新的倪瓒诗

151.文人兼富商顾瑛

152.黄镇成模山范水之作

153.“九灵山人”戴良

154.“席帽山人”王逢

155.南戏的兴起

156.“南戏之祖”《琵琶记》

157.《拜月亭记》

158.荆钗为聘娶玉莲

159.猎兔见母李三娘

160.《杀狗记》中兄弟情

161.元代的话本

162.元代的讲史

163.元代的小说

164.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165.文言小说的佳构《娇红记》

试读章节

【1.“小山压大山”——耶律倍的诗】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后梁,中国历史又掀开新的一页:五代十国时期。说“十国”,实际上应该是十一国,“十国”之外这个国就是契丹国,后来通称辽国。辽是契丹族统治者建立的国家,我国历史上常见的国中之国。据史书记载,907年正月,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872—926年)即皇帝位,立皇后萧氏,群臣献尊号称耶律阿保机为“天皇帝”,称萧后为“地皇后”。916年,群臣又献上尊号称阿保机为“大圣大明天皇帝”,萧后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建元神册,建立了辽王朝。这一年春三月,立他的长子耶律倍为皇太子。

耶律倍(899—936年),小名图欲,有两个弟弟:耶律德光(902—947年)和李胡。一天,适值大寒,耶律阿保机令三个儿子去砍柴。次子耶律德光不怎么选择,收取很多,最先回来;耶律倍则仔细挑选干柴,捆好,回来较晚;小儿子李胡取的少,丢的多,空手而归。阿保机说:“老大巧,老二有成,老三则差远了。”

耶律倍,幼年聪敏好学,宽厚而勇毅,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当太子时,有一位汉人老师,名叫张谏,南瀛州河间县人,能文能武,《张正嵩墓志铭》说他:“学备张车,才盈曹斗;从师泗北,授士关西。校武则搏虎埋轮,不输祖业;绪文则怀蛟梦凤,无让先贤。”张谏在辽朝建国初期就追随耶律阿保机,“旋值我北朝大圣皇帝,初创乾坤,才磨日月,变国为家,授轩箓以称尊;取地为疆,执黄图而作帝。公以因随折仗,俄逐挥鞭,遂步龙沙,皆归凤阙”。他和耶律倍关系很密切:“时让国皇帝在储君(指耶律倍为太子时),时携笔从事,虽非拜傅,一若师焉。”张谏是辽朝汉族老臣,官至左威卫上将军,为人班节度使之首。耶律倍学习儒家经典,很早便开始受汉文化熏陶,理解也日渐深刻。神册三年(918年)的一天,耶律阿保机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我将祭祀他,应先祭祀谁呢?’’群臣皆认为应先供奉佛。而当时不满二十岁的耶律倍却力排众议,建议说:“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应先(供奉)。”正中阿保机的心意,阿保机很高兴,当即下诏建孔子庙,并且令皇太子耶律倍春秋侍奠。孔子学说、儒家经典是汉文化的核心,契丹统治阶级自觉采之作为发展政治文化的主导思想,是经过充分思考的、有明确目的的措施。耶律倍的建议和阿保机的决定,既反映了辽朝和中原王朝、契丹民族和汉民族思想文化的血肉联系,也确定了辽代文化的发展方向。耶律倍在这件重大举措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耶律倍虽也曾经随阿保机出征,为先锋都统,但他性好读书,不喜射猎,带兵打仗非其所长。而他弟弟耶律德光却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于天赞元年(922年)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参与决断军国之务,东征西讨,所向有功。天下兵马大元帅,通常是由皇太子兼任的。

天赞四年。阿保机举兵亲征渤海国,萧皇后、太子耶律倍、大元帅耶律德光都从行。第二年正月,攻下渤海国扶余城(今吉林省农安境内),阿保机想要清查搜求户口,耶律倍进谏说:“今刚刚得地就准备向老百姓收赋税,老百姓肯定不安。如果乘破竹之势,直到忽汗城,必能攻下。”阿保机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是耶律倍、耶律德光为前锋,夜间包围了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西南东京城),渤海王投降。二月,耶律阿保机改元天显,改渤海国为东丹(即东契丹),改忽汗城为天福城,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人皇王,赐以天子冠服,建元甘露,全用汉族国家制度。阿保机对东丹王说:“此地濒海,我不能久居,留你抚治,以表示我爱民之心。”凯旋班师,东丹王耶律倍作一首歌献给父皇阿保机,阿保机对他说:“有你治理东土,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父子挥泪而别。七月,阿保机病逝于扶余府,萧皇后称制,临时主持军国大事,护送阿保机灵柩西还。耶律倍和德光也相继赶回皇都。

天显二年(928年)八月,安葬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十一月,耶律倍心知皇太后的心意要立他弟弟耶律德光,便率群臣请于太后说:“皇太子大元帅功勋威望,中外所属,应继承大统,为社稷之主。”太后应允,耶律德光便即了皇帝位,就是辽太宗。关于耶律德光即位,历史上还有个不同的传说,说太后偏爱次子耶律德光,想要立他,就命耶律德光和耶律倍都乘马站立在帐前,对诸将说:“两个儿子我都喜欢,不知立谁好,你们大家选择可立的执其马辔。”大家明知太后的心意,又兼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已掌握了军国大权,就争先恐后跑过去,高呼:“拥护大元帅!”太后于是说:“大家的意愿,我怎么敢不从?”就立德光为皇帝。传说耶律倍很不高兴,率领数百人,想要奔往内地,投顺后唐,被阻截回来。太后也未加罪。

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倍当时还留在皇都,不在东丹国。耶律德光下令把东丹国人民迁到东平(今辽宁省辽阳),升东平为辽国的南京,同时迁耶律倍居住于那里,又安排卫士跟随,明为保护,暗中刺探他的言行动静。耶律倍到那儿以后,进行了一番修缮,令渤海文士王继先撰写《建南京碑文》,又在西宫修建一座书楼。这期间,耶律倍写作了《乐田园诗》。P1-3

序言

人类文学像尼罗河和恒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黄河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浩瀚壮观,至今已经历五千年的历史风云。

它最早出现在古老的东方:古埃及文学、古恩比伦文学、古印度文学、古中国文学、古希伯来文学……这是文学的“人类童年时代”,也是人类文学的发祥地。

古代东方各国文学都在各自的土壤上独立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然而,人类文学的多源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没有妨碍它们的共同性,因为它们都是从非文学转变为文学,都是从宗教、历史、哲学、法律和伦理的统一形态中逐渐脱颖而出,都是同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首先出现的均为神话传说、诗歌和史诗,并都以人民的口头创作为基础,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随着岁月的流逝,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古代东方各国文学之内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地区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如世界最早的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不仅继承了苏美尔文学的遗产,而且其中关于大洪水的神话也影响到希伯来的《旧约》。后来,一个地区之内的联系与交流逐渐扩展到另一个地区,另一个洲,以致全球。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欧洲文学摇篮的古希腊罗马文学,就明显地受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伯来等文学的影响。而以意大利为发祥地的14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也受到中古时代拜占庭文学的启迪和推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及其往后数百年西欧文学、斯堪的那维亚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与繁荣,先后对东方文学和世界其他各国文学起了与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近代以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停滞,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附属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它们的文学虽然还有所创造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已失去其古代和中古时代的辉煌和领先地位。直到:20世纪中叶,拉丁美洲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异军突起,风靡全球;以至大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民族文学的崛起,才得以改变世界文学的格局,使世人刮目相看。——这就是世界各国不同文学对话的一个历史轮廓。

基于各国文学之间以及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之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密切,并且变得愈来愈不可分离,1827年1月31日,歌德在一次著名谈话中首次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而在这次谈话前四天,他在致友人书中写道:“我确信世界文学正在形成。”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科学的历史观出发,深刻地论述了世界文学的成因。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由此不难看到,世界文学的变化和发展的历程,以及歌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的论述,都表明各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除一定时期之外,都不是孤立地、封闭地、平行地前行,而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与相互影响的网形中向前推进,并且共同地在创造着世界文学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人类文学在其波澜壮阔的历史行程中,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变化和进步,大体上经历了漫长的人类童年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古典主义时代、启蒙主义时代、浪漫主义时代、现实主义时代和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为主潮的20世纪多元文学时代,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灿若群星的天才作家,诸如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莫里哀、歌德、拜伦、雨果、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托尔斯泰、惠特曼、托马斯’曼、乔伊斯、卡夫卡、海明威、高尔基、肖洛霍夫、鲁迅、泰戈尔、川端康成、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他们以自己卓越的才华,不懈的努力,执著的追求,开创性的探索,为人类的文学宝库作出了巨大而独特的奉献,创作了无数卷帙浩繁、主题新颖、形式迥异、体裁多样、流派纷呈的不朽作品;它们不仅审美地反映了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生活,也多角度地展现了人民的思想与感情、苦难与欢乐、愿望与憧憬,乃至历史前进的足迹。

每个文学时代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学发展的相异,都各有自己时代的文学经典。尽管没有一套恒久不变的标准适用于各个时代的文学经典,但是,铸成每个时代文学经典的那些基本要素诸如高超的艺术、永久的魅力、巨大的社会内容和历史深度、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的涵义等,则是不可或缺的共同条件。历史和实践一再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名家名作都不会随着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相反,其蕴含的客观真理、生活经验、审美价值、艺术智能等,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从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所以,马克思写道:“困难不在于理解希腊艺术和史诗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困难的是,它们何以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其实,不仅是古希腊的艺术与荷马的史诗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且四轮马车时代或蒸汽机时代那些文学述作也如此。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曾写道:“普希金不是随着生命之消失而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而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意味着,文学经典随着生活和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而且需要不断地阐释,这正是构成它的基本品格之一。

人类文学成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一个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不能也不可能置身于世界文明大道之外。相反,我们只有认真了解和充分掌握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的全部知识”及一切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崇高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才能更好地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历史和现实都昭示我们:机遇从来是赋予那些在各方面都准备好了的人。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十卷22册的《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外国卷》,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国内十余所高校数十位老师竭尽全力撰写而成。顾名思义,这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常见的外国文学通史或断代史,也不是一部专论外国文学进程、思潮流派、作家作品、文体风格或文学技巧的著述;而是一部另辟蹊径,叙述数千年来外国文学史事,展现外国文学进程中所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作家生涯、作家创作历程和艺术世界的著作,书中特别汇集了那些少为人知而富于文学意味、生动感人、给入以启迪和思考的重要史料、故事、逸闻和佳话等,当中的每篇史话均在三五千字之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力求轻松活泼其外,深邃智秀于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犹如一条由许许多多美丽珍珠镶成的外国文学之链;一部由无数色彩缤纷的特写镜头连缀而成的外国文学系列片;也是一部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具有独特视角的外国文学史。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