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文评的体性/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分类
作者 彭玉平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诗文乃古代文学之大宗,而诗文评则是古代文学批评之大宗。彭玉平编著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诗文评的体性》以传统诗文与诗文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诗文评”作为一种批评文体的特性,鉴于“诗文评”在批评史学科中的主流地位,这种特性也带来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学科特性。《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诗文评的体性》分上、下两编,上编九章为传统诗文评的源流考察,将古典形态的诗文评与现代形态的批评史融通而论,侧重从学术史、学科史角度来宏观研讨,探索古典形态诗文评向现代形态批评史的发展轨迹;下编十四章为历时考察,契合“诗文评”的名义,大体以时代为序,就诗文评研究的个案或专题展开分析。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诗文评与目录学

一、引言:目录学与学术史

二、从“总集”到“文史”

三、从“文史”到“诗文评”

四、“诗文评”类确立的意义

 第二章 诗文评形态特征

一、传统诗文评的逻辑基点

二、亦批评亦鉴赏的形态特征

 第三章 批评史学科性质

一、学科称谓的多样性

二、批评史指称的三个对象

三、批评史学科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批评史之体系论

一、作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的“体系”

二、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研究的话语偏差及思维误区

 第五章 批评史与训诂学

一、批评史与训诂学:两个学科的契合

二、训诂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训诂为基础的“胶柱鼓瑟”与“郢书燕说”

 第六章 批评史之教学论

一、学术视角:中西文论的对照

二、教学理念:熟参原典与创作尝试

三、余论:整体把握与范畴诠释

 第七章 陈钟凡与批评史学科之创立

一、陈钟凡及其创立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学术基础

二、陈钟凡的近代眼光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体系之初建

三、余论:从朱自清评陈著批评史说起

 第八章 方孝岳与批评史原理之探究

一、方孝岳与《中国文学批评》

二、“活看”与批评本能

三、诗史互证与比较研究

四、从诗文评到诗文集

五、批评原理与批评学之关系

六、余论:学术名著与入门书

 第九章 批评史研究世纪回顾与展望

一、批评史研究的三个时期

二、作为“集大成”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三、批评史研究的展望

下编

 第一章 《诗》可以群论

一、《诗》的价值和作用的三个层次

二、“《诗》可以群”的政治意义与君子人格

三、“《诗》可以群”的文学基础及“二南”的特殊意义

四、《诗》的隐喻与春秋赋《诗》断章

 第二章 文人相轻论

一、“文人相轻”释义

二、文人相轻的表现形态

三、文人相轻的心理原因与文学动因

四、文人相轻的价值衡诂

 第三章 文人贫困论

一、文学史的两种基本现象

二、拙于生事与困于科举

三、忧道不忧贫——文人的处穷之方

四、诗人、贫困与诗歌的因缘

五、余论:“憎”与“作”之间的纠结

 第四章 《文赋》“用心”论

一、《文赋》之“实体”

二、妙解“情理”于法

三、心识“文体”于术

四、西晋文风之隐秀与陆赋之深密

 第五章 《文心》“子书”论

一、子、集二部之区别

二、明代“《文心》子书说”的兴起与发展

三、清代至今“《文心》子书说”的延续

四、“《文心》子书说”之价值

 第六章 魏晋清谈论

一、清谈与著论的并起

二、依论而谈与因谈成论

三、清谈与论文在文风、思维方式上的趋同

四、魏晋清谈与论文的价值与影响

 第七章 嵇康论文论

一、嵇康的思想特征及其时代背景

二、嵇康论体文的学术内涵

三、师心遣论与锋颖精密

四、余论:嵇康论体文的学术影响

 第八章 “以诗为词”论

一、亦诗亦词:从体式借鉴到体性传承

二、亦破亦尊:词体的本色与非本色

三、诗人句法:情感力度与“壮观’’词风

四、古风男声:声调高逸与当世女音的悖论

五、余论:历史语境之意义

 第九章 《白雨斋词话》综论

一、陈廷焯其人及著述

二、《白雨斋词话》的版本源流及形成原因

三、陈廷焯的词学渊源

四、《白雨斋词话》的理论核心:沉郁顿挫词说

 第十章 陈廷焯之诗选及其与词学之关系

一、南北朝与盛唐涛史断片

二、诗歌历史中的“大将”与“名将”

三、诗学渊源与诗学体系

四、陈廷焯诗学与词学之关系

 第十一章 晚清“诗话”与“词话”之关系

一、诗话与词话

二、诗体与词体

三、诗境与词境

四、诗人与词人

五、诗学与词学

 第十二章 詹安泰诗词论

一、现代文学中的古典情怀

二、从宋诗中脱胎的《鹪鹩巢诗》

三、“颠倒二白”的《无庵词》

四、余论:旧文体与新文学

 第十三章 文学史编纂与文学史观念

一、以诗骚研究作为中国文学史编纂的学术基点

二、时代思潮下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部分)编纂

三、文学史观念与文学研究范式

 第十四章 舒芜的唐诗与近代文论研究

一、唐诗研究

二、近代文论研究

三、余论:游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征引书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