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雪集(精)/开卷书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宏泉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听雪集(精)/开卷书坊》编著者许宏泉。

本书导读:无法否认,泾县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乌溪在县城东南,是“红星”宣纸的加工生

产地。

小雨沙沙.烟雾缥缈,山色氤氲。道中所见山

坡上大块的“留白”是生产宣纸的草料,大约要经过

一年半载的晾晒雨淋。

我们访问了宣纸集团的余总,一谈起宣纸,他

异常兴奋。

过去县城周围有四五家像样的纸厂,现在大都

倒闭了。“红星”占宣纸产量的80%以上。其生产

的5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余总

说,很遗憾现在国内的很多画家对材料的使用不够

重视。

内容推荐

《听雪集(精)/开卷书坊》编著者许宏泉。

《听雪集(精)/开卷书坊》内容提要:本书为开卷书坊系列丛书二辑之一。开卷书坊为文艺界数位著名作家的散文小品集。《听雪集》为其中一本。本书是作者许宏泉辑录历年创作的游记杂感而成,共二十八篇。内容多为探访前人先贤墓地,记叙见闻及与友人交往逸事。作者与友人访古探幽,缅怀先贤;赏画品戏,抒发情怀。文字隽永清新,娓娓道来,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如行于山水间。

目录

自叙

新安回望——寻访新安画家的故

山阴道上——徐渭和他的故乡

访倪云林墓

渔洋山访董

两苏坟

林昭:压伤的芦苇

虞美人

桐城访墓记

《西湖梦寻·马得戏画中的

杭州》展览前言

江南拾遗

《边缘语录》校后记

《黄宾虹》后记

《药窗诗话》跋

《徽州词徵》序

江南三逸画展前言

我的笔名

关于作家书法

移情别恋到程腔

五个书法家

书签

弹痕的意义

陆小曼与“陆小曼”

胡蝶·玉翼翩翩影犹香

怀念包老

张朋

忆张中行老人

过章太炎故居在双塔见朱季海

先生

素材

校后记到了宋

试读章节

无法否认,泾县在文化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乌溪在县城东南,是“红星”宣纸的加工生产地。

小雨沙沙.烟雾缥缈,山色氤氲。道中所见山坡上大块的“留白”是生产宣纸的草料,大约要经过一年半载的晾晒雨淋。

我们访问了宣纸集团的余总,一谈起宣纸,他异常兴奋。

过去县城周围有四五家像样的纸厂,现在大都倒闭了。“红星”占宣纸产量的80%以上。其生产的5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了日本、东南亚。余总说,很遗憾现在国内的很多画家对材料的使用不够重视。

“宣纸”已注册,其他地方生产的只能叫书画纸,不能泛称“宣纸”。

泾县的宣纸始于唐代。

现在的生产完全依照古代工艺,从材料开始。宣州一带多山,山里有优质的檀皮。青檀喜湿性,皖南阴晴多变,可谓得天独厚。沙田的稻草,乌溪的泉水(水质、水温),气候,环境,地质对原材料都有影响(矿物质结构),这都是地利,加上传统的工艺传承,一百多道工序,每一道对宣纸的质量都很重要。只有完整地按照传统手工艺要求操作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宣纸。比如青檀皮,放大到一万倍,可以看出晶莹剔透的纤维质褶皱——正是它的神妙才能沉住墨气,体现墨韵,从它放大后可见的两头椎体交织状,可测出宣纸的耐拉力。所谓纸寿千年,宣纸最低寿命逾千年。

说起宣纸生产材料的奇妙,自然会想到资源的危机。现在的问题是,其他林木价值上涨,青檀种植面临市场挑战;同时,农民劳力减少(都进城打工),而檀皮加工、燎草加工都需要大量劳力。从稻草收集、石灰水浸泡腌制、阳光晾晒,要经过一年多时间。

除此以外,小厂生产对原材料的浪费要加以管理。余总说作为“集团化”发展,要考虑到林、纸一体化,集团准备投资种植五万到十万亩的青檀林。

谈到产业发展,余总希望政策能予以保护(如出口退税)。下一步将要致力于精品、极品的开发,为“顶级”画家服务。他还希望建立宣纸博物馆。拍摄关于宣纸的影视剧,使大众认识宣纸对文化的承载意义。希望宣纸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一篇关于宣纸的“千字文”编入学生课本。

我也极赞同绘画媒介的“贵族意识”,现在画家对材料的轻视确实是令人担忧的,恶俗的材质加上浅薄的笔墨,难免江湖习气。安徽省博物馆学者石谷风先生曾说,黄宾虹用纸用墨极其讲究,比如用墨必选道光之前旧墨,谓墨口如刀,色泽沉厚,故能反复积染而不致混浊。

宣纸对画史的影响是直接的,没有“生宣”便没有中国的写意绘画,恐怕也会没有青藤、白阳,也没有梅瞿山、大涤子了啊!  宣笔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我见过记录宣笔的最早的文字是元代的王恽《宣城笔》一诗,其中有“圆如枣心大,锐比囊颖直”句。宣笔中的羊毫笔毫用山羊须制作,与湖笔相比,挺柔,别有特色。羊毫的使用很早,三国时就有“枣羊毫”。

P4-P6

序言

许宏泉《昕雪集》

对于年轻的画家、鉴赏家和批评家许宏泉先生,我早已有所耳闻,但直至充和把她为许先生的题字(“听雪集”)拿给我看之后,我才注意到许先生的著作。后来发现他曾写过《寻找审美的眼睛》、《燕山白话》等作品。但充和说,不知《听雪集》将是一本怎样的新书?

很巧,最近余英时教授和陈淑平女士介绍给我一本许宏泉先生的新作《管领风骚三百年》(二○○八年出版),令我大开眼界。书中收有自明清到近代以来许多著名文人的书法,并附有许君简明扼.要的评语。同时我也注意到,他的“自叙”写于“留云草堂雪窗”,一个极富诗意的书斋。所谓“听雪”,应属以居室名其文集了。

我当初想到李商隐有“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以为许宏泉先生所谓“听雪”大概就是有心要模仿李商隐之意。但后来清华大学的刘东教授来信,他说《听雪集》的典故似应来自陆放翁之诗句——“拥被听雪声”。他在信中写道:“此诗我幼时读过,过目未忘。陆放翁的这种倾听,其实是蛮有意思的。他的‘小楼一夜听春雨’,能够广被传诵,诗眼就在那个‘听’字。而相形之下,我之所以记住了‘拥被听雪声’,是觉得那境界更上一层,作者苦中作乐、随遇而安的态度,一下子跃然纸上,而且听雪又比听雨,显得更加细腻,更需悉心捕捉,其周遭的大自然,也显得愈发静寂。”我想刘东先生的解释很有道理。

冷艳如许,我也被感动了。“拥被听雪声”,真是一个美妙的光景啊!

后记

三年前,将零散的闲文掇成一册,取名《听雪集》,自印365本,送给喜欢书的朋友们,圈子太小,至今仍有百余本堆在书房角落。董桥先生回信说:只印三百六十五本,真是爱书之人。是的,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买书、读书、写书了。书写成了,印出来,签上名字,送给朋友,自有一种难言的愉悦。

此次董宁文兄将小书推荐给上海辞书出版社,正规出版,于是又校一过,并补上《桐城访墓记》等几篇,显得充实了些。

昨夜北京下了场大雪,晨起,阳光灿烂,院子里尽是踏雪拍照的人。雪很快便融化。我也抓拍了几张,发在微信上,并作了几句小诗:

春夜听雪落,

生怕伤桃花。

凭君绣锦囊,

收拾残丛霞。朋友回信:雪花开了,桃花还会远吗?谢谢宁文,谢谢吕荣莉,谢谢上海辞书出版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