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赞美的正面力量
赞美是一件会让对方感到心情愉快、自豪与幸福的事,倘若称赞的对象是自己的孩子,所带来的效果更是深具意义,因为父母的赞美能够赋予孩子排除困难的力量与勇气。
赞美的影响有好有坏
一位名叫柯西尼(Corsini)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他在监狱担任临床心理辅导师时,有一天,有个犯人来找他,该名犯人几天后就会获得假释,他表示那全都是柯西尼博士的功劳。原来,大约在两年前,他开始接受柯西尼博士的心理咨询治疗,当时博士对他的称赞,便是引导他日后成为模范囚犯的主因。
柯西尼博士完全不知道一个连长相都没有印象的人,竟然可以因为自己而获得假释。他对自己如何称赞对方感到相当好奇,于是便稍微问了一下,该名犯人回答:“当时博士您不是问我明明很聪明,为何要过着行窃的生活吗?”
该名犯人从小就一直被嘲笑是笨蛋,他自己也觉得笨蛋读书没什么用,于是高中就辍学,四处寻找乐子,最后沦落到行窃过活。而柯西尼博士称赞他很聪明的一番话,对他来说宛如是一束光芒,让他相信自己也能有所作为,从那时候开始,他便为了未来的新生活努力读书并学习技术,最后获得假释。这个故事很清楚地告诉我们称赞对人所造成的影响。
赞美的惊人力量
以前的人曾说:“责骂时要小声,称赞时要大声。”由此可知,称赞是一件让对方心情愉悦、自豪与幸福的事,它所带来的效果,更是深具意义;父母给予孩子的称赞,甚至能赋予孩子排除困难的力量与勇气。 不过,称赞却不是对所有孩子都会产生相同的影响,随着称赞的内容、程度与气氛不同,其威力也有些微差异。有些称赞的影响有限,有些称赞具有十足的激励作用,有些称赞则会赋予无限的力量与勇气。 称赞具有相当惊人的力量,但若单纯地定义“称赞是好的”,似乎就太不了解称赞本身所具备的无限潜力了。鲸鱼被称赞后会跳舞,水的结晶在听到爱的话语和称赞之后,会明显变幻出美丽的形状。由此可知,称赞不只会对人产生效果,甚至对万物都会发挥作用。
赞美有助于激发动机
若要用一句话来定义“称赞”,可以说是“刺激孩子动机的言语性奖励”。因此,称赞才会转变成刺激某个值得勉励的行为持续下去的手段。此外,称赞同时也反映了一项行为是否值得鼓励,会激发该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称赞也被视为是某个行为的反馈讯息。换言之,称赞可能会激发孩子的潜力,也可能会扼止了孩子发挥潜能的动力。
因此,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称赞的孩子,与未能获得称赞的孩子,理所当然地在生活各层面上会出现明显差异。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得不一一去探讨称赞对孩子所造成的莫大影响了。
父母的称赞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什么是“自我效能”?
我们都知道,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自信,尤其是进取、具正面态度的孩子。而自信与称赞呈正比关系,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称赞视为是最棒的美德。
但是近来,大家对“自我效能”(self-ef?cacy)的关心持续增加。“自信”与“自我效能”乍看之下意思差不多,但严格来说,两者有相当微妙的差异。倘若“自信”是指对自己完全肯定的态度或评价,“自我效能”则包括在具体领域中的自我高度评价,以及相信自己能够表现良好的强烈意志。例如: “我很会游泳”、“我会解困难的数学问题”等,在具体领域中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就可定义为“自我效能”。 与其一味灌输孩子“你每件事都可以做得很好”、“你一定会成功”、“这次也一定可以完成”等观念,养成孩子茫然的自信,不如帮孩子建立“我因为什么理由而可以做得很好”等明确且具体的自我效能,才是孩子最需要的。自我效能高的孩子,即使面对无趣且困难的课题,也能经过长时间的尝试,最后获得肯定评价的结果;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感到挫折,而是全力以赴。
P10-14
前言
赞美孩子,记得用对方法
第1章 赞美的正面力量
赞美的影响有好有坏
父母的称赞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赞美会激发孩子的自主性
信任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赞美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父母的夸奖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赞美能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
赞美的必要性
第2章 赞美的危险陷阱
干脆不要赞美就没事了?
比藤条还恐怖的赞美
错误的赞美会让人畏惧挑战
抹煞动机的错误赞美
赞美会使人上瘾
赞美不是随便说说
第3章 赞美的三大方向
具体的赞美
对于过程的赞美
可以掌控的赞美
COLUMN1 面对孩子的表现,你怎么看待?
COLUMN2 你可以这么赞美孩子
第4章 五大年龄层的赞美技巧
婴儿期(0岁~24个月):
不要忽视孩子的哭闹
幼儿期(2岁~3岁):
帮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儿童初期(4岁~7岁):
避免模糊不清的赞美
儿童期(学龄期):
不要做比较
青少年期:
不要过度赞美孩子
这样赞美,孩子会更好
第5章 不要敷衍了事
不要吝惜赞美
不要抹煞孩子的动机
不要和他人比较
不要忘了随时赞美
失败了,赞美比责备有效
赞美也有有效期限
赞美的误会与真相
附录 赞美的误会与真相
解决赞美的烦恼
01 要求完美的孩子,对别人也有相同严苛的要求
02 我可以拒绝孩子的帮忙吗?
03 赞美养成孩子强烈的好胜心,怎么办?
04 孩子故意装得乖巧,只为了获得大人的称赞
05 如果不称赞孩子是最棒的,她就大哭
06 孩子爱撒娇,误把责骂当称赞
07 孩子经常欺负妹妹,在大家面前却装作非常照顾妹妹
08 孩子根本就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09 常把称赞挂在嘴边,恰当吗?
10 孩子为了获得称赞,一直重复同一个行为
11 不复习却考满分,也该赞美吗?
12 别人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为什么我的孩子一点兴趣也没有?
13 遇到事情不顺利就容易给自己压力
14 怎么让被动的孩子自动自发?
15 再怎么赞美,还是不见孩子有任何进步
赞美孩子,记得用对方法
记得女儿8岁时,有一次,她考试拿到好成绩,我因此称赞她:“努力读书总算有成果了!”我以为称赞她的努力可以藉此激励她,不想,女儿却忿忿不平地回答我:“妈妈你每天都只忙着工作,怎么知道我有没有努力呢?”
虽然这件事让为人父母的我感到有些惭愧,不过却也让我得知:不经意说出形式上的称赞,反而会让孩子感到不高兴与难过。
正确的赞美方法,连主修儿童心理学的我都觉得困难了,由此可知这是一项需要用心与苦思的技巧,而这也在许多针对“赞美”的研究中一一获得证实。
有些父母以为赞美有利无弊,于是便盲目地认为称赞得愈多,效果愈好。然而,称赞并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样简单且全然正面,必定也可能会带来反效果,这些反效果很可能颠覆称赞本身的意义。稍有不慎,反而会让赞美具有危险性。因此,就如同应该思考哪些饮食对身体有益,我们也该谨慎考虑哪些称赞对孩子才真正有帮助。
不久前,我参加了EBS电视台“赞美的反效果”纪录片的制作,在过程中,我更加确信错误的赞美会带来反效果。节目中引用美国对于赞美问题的研究,针对韩国小朋友反复进行验证,结果从孩子身上果真一一印证了称赞所带来的反效果。
例如,当获得过度称赞时,孩子会不择手段企图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被称赞很聪明的小朋友,也会变得开始逃避挑战新的难题。
倘若是称赞加上奖励,孩子不只会为了奖励反复进行毫无意义的行为,当奖励消失时,甚至会干脆停止该行为。这是因为大人们的称赞并没有为孩子带来喜悦与激励,反而让他产生一种被评价的负担,这一点是我们必须知道的真相。
由于有研究指出赞美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让~些本来就已经吝于称赞的大人,对孩子们的赞美变得更为谨慎了。虽然赞美确实存在着反效果,不过也千万别吝于给予赞美。在学习新事物、认识自我的过程中,称赞是不可或缺的,它会让人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受到激励而变得更努力,同时也会给予人热情去挑战新事物。至少,在自发性的行动从达到目标、感到喜悦而持续努力,一直到最后有所成长的这段过程中,称赞是必要的。
本书并非在强调赞美会造成反效果,而是着重于探讨产生反效果的原因。另外,为了让孩子的心灵通过赞美美丽地成长,身为大人的我们,又能做出哪些努力。同时,书中也汇整了大人在称赞孩子时的各种心态,具有实际作用的赞美,以及依照儿童发展阶段与性别而有所不同的称赞技巧。希望通过本书,让每个想送给孩子美丽未来的父母,都能学习到聪明有效的称赞术。
2011年3月
丁琥琼、金允贞
丁玧琼、金允贞编著的《别让孩子伤在夸奖上(告别溺爱的正向教养法)》助你远离传统中国式教育观念,别用错误的称赞误导孩子。
★妈妈就知道你最棒了。
★你成绩这么好,果然是遗传了爸爸的聪明。
★你这次考试得第一名!就实现你一个愿望。
★这次考得很棒,下次也要加油。
你以为这样就是在鼓励孩子吗?
其实,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都犯了较为严重的错误!
孩子需要你这样的赞美:
★赞美要够具体、够明确,孩子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
★赞美孩子努力的过程,避免养成孩子只重视最后结果。
★赞美孩子擅长的本领,孩子才有改善和进步的空间。
《别让孩子伤在夸奖上(告别溺爱的正向教养法)》教你掌握夸奖的技巧,最轻松的亲子秘诀,为了让更多的父母了解这种危害,专业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以及真实案例的个人经验,提出“危险赞美”概念,让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长。
《别让孩子伤在夸奖上(告别溺爱的正向教养法)》——韩国著名亲子导师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丁玧琼、金允贞倾力打造。
畅销全球,Yes24等韩国三大网上书店终身五星推荐。
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不亚于批评,恰当的称赞比抱怨、棍棒和悬赏都更有力。
3大方向,5大阶段,对孩子身心最有益的夸奖,教会父母如何掌握赞美的分寸与批评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