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语言学论丛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作者 姜占好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序言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本书构成

第二章 过渡语语用学

 2.1 过渡语语用学定义

 2.1.1 过渡语

 2.1.2 语用学

 2.1.3 过渡语语用学内涵

 2.2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内容

 2.2.1 语用理解

 2.2.2 语言表达

 2.2.3 语用迁移

 2.2.4 对交际效果的研究

 2.2.5 对语用石化的研究

 2.3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理论基础

 2.3.1 言语行为理论

 2.3.2 语言的间接性

 2.3.3 礼貌原则

 2.3.4 合作原则

 2.3.5 关联理论

 2.4 过渡语语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4.1 问题之一:不对等问题

 2.4.2 问题之二:较少动态研究

 2.4.3 问题之三:较少语用正迁移研究

 2.4.4 问题之四:较少书面言语行为研究

 2.4.5 问题之五:受试者文化背景的局限性

 2.4.6 问题之六:语用评估研究匮乏

 2.5 小结

第三章 语用能力

 3.1 交际能力

 3.2 语用能力及其分类

 3.2.1 对语用能力的描述

 3.2.2 语用能力的分类

 3.3 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3.4 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语用能力评估数据收集方法研究

 4.1 口语语篇

 4.1.1 真实语篇

 4.1.2 话语引出

 4.1 _3角色扮演

 4.2 问卷调查

 4.2.1 等级量表法

 4.2.2 多项选择

 4.2.3 篇章完形

 4.3 口头(书面)自我报告

 4.3.1 叙事型自我报告

 4.3.2 口头话语原型

 4.3.3 日记

 4.4 小结

第五章 我国语用能力问卷构念效度研究

 5.1 效度

 5.2 构念效度

 5.3 语用能力构念效度

 5.4 效度的检验方法

 5.5 我国语用能力问卷构念效度调查

 5.5.1 我国语用能力研究问卷综述

 5.5.2 我国语用能力问卷的构成

 5.5.3 再测对象和步骤

 5.5.4 评分

 5.5.5 数据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我国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具体操作

 6.1 Bolnon对隐含意义的评估

 6.2 Hudson等人对社会语用能力的评估

 6.3 Roever基于网络对语用语言的评估

 6.4 语用能力成分简述

 6.5 语用评估的构成

 6.5.1 语用识别和语用理解

 6.5.2 言语行为能力的评估——以“批评”言语行为为例

 6.6 理论层面上评估方法构念效度的验证

 6.6.1 评估的内容

 6.6.2 具体方法

 6.7 语用问卷效度验证的具体操作

 6.7.1 内容效度验证

 6.7.2 受试者心理分析

 6.8 小结

第七章 语用能力与语法能力之间的关系

 7.1 语法知识与语用能力描述

 7.2 学习者语用能力与语法能力之间的关系

 7.2.1 语用能力先于语法能力

 7.2.2 语法能力先于语用能力

 7.3 发现与小结

第八章 语用教学模式构建

 8.1 国外课堂语用教学回眸

 8.1.1 语用知识性质

 8.1.2 语用学习效果调查

 8.1.3 课堂语用教学方法

 8.1.4 课堂语用教学时间

 8.1.5 课堂语用教学效果评价手段

 8.2 语用失误

 8.2.1 语用失误的定义

 8.2.2 语用失误的分类

 8.3 我国低年级大学生语用教学的必要性

 8.3.1 教学现状使然

 8.3.2 测试手段和后果使然

 8.3.3 调查现状使然

 8.4 我国低年级大学生语用教学的可行性

 8.4.1 实践基础

 8.4.2 理论支持

 8.5 语用教学中的语用知识类分

 8.5.1 语用语言知识

 8.5.2 社会语用知识

 8.6 语用教学的具体模式

 8.6.1 显性课堂教学模式

 8.6.2 隐性课堂教学模式

 8.7 小结

第九章 教师与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

 9.1 熟稔学习者语用发展理论

 9.1.1 文化合流模式

 9.1.2 言语行为调节理论

 9.1.3 认知处理模式

 9.1.4 社会文化理论

 9.1.5 语言社会化

 9.1.6 作为学习目标和过程的互动能力模式

 9.2 语用能力培养中教师注意的具体事项

 9.2.1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词汇,重视实词文化内涵

 9.2.2 对比汉英语言语法结构,重视语法结构规范

 9.2.3 对比中西伦理价值,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9.2.4 研究语言教学流派,构建特色教学风格

 9.3 小结

第十章 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

 10.1 国外英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研究

 10.2 国内英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研究

 10.3 教材编写中语用知识渗透的指导原则

 10.3.1 语言材料的真实性

 10.3.2 语用信息的元语用阐释的必要性

 10.3.3 课后相应语用练习的必要性

 10.3.4 语用知识的层级进展、有的放矢

 10.3.5 避免公式化,强调语境

 10.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我国语用能力调查问卷一览

附录2 整理后待查构念效度的语用能力问卷

附录3 篇章完形评分标准

附录4 A Survey(NS)

附录5 调查问卷(NNS)

附录6 A Surrey(NNS)

附录7 A Quiz(NNS)

附录8 语用能力评估方法——判断正误

附录9 专家内容效度判断

后记

内容推荐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由由姜占好著,在本书中,作者首先回顾了过渡语语用学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在探讨交际能力概念发展的基础上,引出了语用能力的描述,分类和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阶段;然后作者分析了国内外学习者语用能力数据收集的优缺点,为语用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备选手段和方法基础;在探讨了语法能力和语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后,作者提醒读者学习者两种能力发展的先后关系取决于研究者对语法能力的解读;在进行了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描述后,作者提出了语用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语用教材编写原则以及浯用师资培养的注意事项。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适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及广大公共外语教师阅读。

编辑推荐

《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由姜占好著,全书以过渡语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在回顾了大量翔实和丰富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过渡语语用学研究中对我国低年级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体系构建的空白,鲜有对他们语用教学模式的构建,缺乏将语用知识融入大学英语教材的实践指导,很少有围绕语用教学所采取的师资培训探索。为此,作者结合文献探讨了我国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定义和构成,分析了测试中评估方式的效度概念和检验方法,然后使用问卷、访谈的方式,在统计软件的帮助下对我国低年级大学生语用能力评估体系的效度进行验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