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山层峦叠嶂,凤浦湖云蒸霞蔚。在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龙山镇,拨开眼前繁华烟云,还蕴藏着“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雄浑的历史篇章,这就是黄岳大编著的《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所翔实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党员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任何背离党的宗旨之言行,都是对先烈的亵渎、对人民的犯罪:青少年要学习这段历史,从小立志,胸怀天下,才能健康成长为一位对人民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党有用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龙山的革命岁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黄岳大//范执中 |
出版社 |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伏龙山层峦叠嶂,凤浦湖云蒸霞蔚。在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龙山镇,拨开眼前繁华烟云,还蕴藏着“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雄浑的历史篇章,这就是黄岳大编著的《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所翔实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党员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任何背离党的宗旨之言行,都是对先烈的亵渎、对人民的犯罪:青少年要学习这段历史,从小立志,胸怀天下,才能健康成长为一位对人民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党有用的人。 内容推荐 黄岳大编著的《龙山的革命岁月》无愧于历史。龙山,原来只是东海之滨一座普通的村镇,而从20世纪初到中叶,在这片热土上发生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特别是浙东根据地核心地带的荣誉,更使龙山名垂党史。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数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山儿女浴血奋战保卫家园,与不同的敌人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誓死战斗……这是何等雄伟壮丽的一部史诗!令人欣慰的是,这部史诗的部分章节已经由《龙山的革命岁月》给予了生动的再现,书中使用不少插图和老照片,颇为详尽地展示了龙山革命的历史风采和精神价值。 目录 序 第一章 龙山区域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龙山区域的革命组织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镇海独立支部 中共龙山支部 中共镇海县特别支部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一、中共党组织 中共镇海县工作委员会 中共思敬小学党小组、支部 中共镇海县江北办事处支部 中共龙山区小学教师支部 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中共慈镇县委员会 中共庄黄妇女干部支部 中共镇海县农会辅导队支部 中共龙山自卫中队支部 中共“顽强一中”支部 中共“顽强二中”支部 中共龙山区委员会 中共龙山办事处支部 中共龙山区妇女会支部 中共镇北区秘密系统特派员 各乡镇建立的党组织 中共范市支部 中共凤湖中学教员支部 中共凤湖中学学生支部 中共太平闸支部 中共甸山乡支部 中共田央乡支部 中共灵湖乡支部 中共龙山镇支部 中共王家路村支部 二、政权组织 海甸戎家办事处 龙头场办事处 龙山(镇北)办事处 龙山区署 各镇(乡)公所 三、武装组织 龙山自卫队 龙山自卫中队 龙山自卫大队 慈镇县大队 镇海县大队 龙山区常备队 龙山区民兵大队 四、群众组织 龙山区教育会 龙山区农会 龙山区妇女会 慈镇县龙山区各界民众团体联合会 龙山区雇工会 龙山区抗日民众自卫大队 滨海艺社 联声歌团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一、中共党组织 中共慈镇县特派员 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 中共龙山区特派员 中共中区工作委员会 中共太平闸支部 二、武装组织 慈镇县武装工作队 慈镇县大队 中区武装工作队 第三章 主要战斗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施公山战斗 潘岙反抢粮斗争 施公山伏击战 湖山庵突围 桃花岭之战 筋竹岙战斗 民兵参加大破袭 伏龙山下战斗 古窑浦海面军民阻击战 范市战斗 掌起桥围攻战 收复日伪军设在镇海各地的据点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窖湖缴枪 太平闸突围 潘岙战斗 全歼范市据点之敌 第四章 重要历史事件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镇北养蒙小学率先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龙山民众抗日救亡工作团 龙山战时服务团 七个救亡团体举行反汉奸傅筱庵大会 范市、龙山遭日机、军舰轰炸 镇北龙山举行反汉奸汪精卫大游行 日军包围伏龙寺,焚烧殿宇、残杀僧人。惨无人道 党在镇北、慈北筹建抗日武装失败 浦东抗日武装分批南渡杭州湾到达三北 中共党员戚铭渠、虞天石担任国民党龙山区署指导员职务 五支四大在镇北建立办事处 中共宁属地方党与五支四大取得联系 龙山田央黄设立宁属特派员机关 五支四大在镇北筋竹岙组建教导队 “独中”在灵湖潘岙改编为五支四大新四中队 五支四大在镇北召开团结抗战会议 中共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在镇北会见浙东抗日武装党的负责人.. 重建镇海县江北办事处 甸山乡群众公审黄毅、翁楠森 镇海江北办事处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 龙山自卫队遭遇伪军姚华康部偷袭,安全撤离 镇海县划分为镇海、慈镇两县,中共慈镇县工委在甸山乡上塘庵 成立 五支四大总办事处与镇海江北办事处联合举办民运干部训练班. 镇北办事处建立 创办凤湖初级中学 镇海(江北)农会辅导队成立 范市镇农会组织领导减租斗争 慈镇县办事处成立 日伪军“扫荡”镇北 龙山自卫队配合主力进行反顽自卫战争 慈镇县建立党的秘密系统 太平闸村农民办学 新四军军部派员到三北视察工作 李长来烈士追悼会在龙山召开 龙山区雇工增资斗争 镇北、慈北教育界代表联席会议召开 召开慈镇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驱逐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主任袁镜人 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改革 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成立 三北各民众团体集会纪念九一八 镇北各界人民阻止内战促进团结大会召开 镇北十一乡镇长举行座谈会 慈镇各界民众团体代表大会在镇北王家路村召开 整顿农村党支部 慈镇姚虞办事处成立 龙山区委举办党员学习班 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慈镇县办事处成立 龙山区署动员保卫秋收 何克希司令员在龙山参加群众大会并讲话 慈镇县办事处人员调整 慈镇县增设沿山区 慈镇县委举办党员训练班 慈镇县戚铭渠等参加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大会 三北重划县界。设置镇海县,戚铭渠任抗日民主政府镇海县县长 沿山区并入龙山区 龙山区区长华一鸣牺牲 慈镇县委改称镇海县委 三北后方医院 龙山区欢庆苏联红军解放柏林 山下村崇本堂内印刷抗币兑换券 镇海县召开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大会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浙东区党委、三北党组织发出反内战紧急指示 庄市区委、区署撤至龙山区.县委派沈宏康进庄市区坚持斗争 浙东区党委贯彻执行中央北撤命令 中共慈镇中心县委、镇海县委贯彻区党委扩大会议精神 蒋子瑛任中共慈镇县特派员 镇海县党政军人员北撤 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等壮烈牺牲 部分共产党员惨遭杀害 沈宏康等党员干部隐蔽待机 陈爱中任中共鄞慈镇特派员 慈镇县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恢复联系 赵士忻任中共慈镇县特派员 隐蔽在沪的同志陆续返回慈镇 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国民党在三北增设据点 慈镇县调整行政范围 中共中区工作委员会建立 慈镇县建立了一大批“红色堡垒村” 慈镇县办任命东区、中区区长 慈镇县、区两级支前办事处成立 国民党龙山区区长姚鹏程率部起义 镇海县城解放 中共镇海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 龙山区、乡人民政权建立 第五章 人物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一、本地籍革命烈士 朱宝贵 杨乾源 叶明 胡潘生 邱麟振 方以根 孙恒其 邱焕高 郑锡康 范祥飞 方正芳 金荣康 方长法 方之光 王阿福 范周青 林阿齐 胡立里 史仁友 罗孝炳 王阿能 高丁文 陈阿昌 胡忠恕 朱祥亨 范正明 范文德 施阿林 徐文清 孙召水 范根耀 黄哲民 王善能 杨继明 郑剑鸣 李善金 王振裕 王怡炳 陈联国 二、外地籍革命烈士 王天龙 崔大来 李长来 余兴华 郑姣娣 华一鸣 忻一波 张瑞武 庄大因 吴植民 孟宜贵 孙芳胜 第二节 对革命斗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郑慰田十 王文祥 朱祖燮 李长来 华一鸣 谢仁安 戚铭渠 忻一波 许梅生 虞天石 余忠源 叶靳 沈宏康 范雪伦 第三节 老同志名录 抗日战争时期龙山区党员名录 抗日战争时期在慈镇县(龙山区)工作过的同志名录 解放战争时期慈镇县(龙山区)党员名录 解放战争时期慈镇县党政军工作人员名录(龙山区) 原龙山镇(1941~1945)参加革命工作的同志名录 第六章 党史胜迹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旧址 中共宁属特派员驻地旧址 海甸戎家(龙头场)办事处旧址 红色秘线联络站旧址 附:在海鹤庵工作和到过联络站的部分同志简要情况介绍 施公山战斗旧址 中共慈镇县工委成立处旧址 中共慈溪县特派员、中共慈镇县(工)委、中共镇海县委驻地旧址.. 凤湖初级中学旧址 中共龙山区委驻地旧址 潘岙反抢粮斗争旧址 筋竹岙战斗旧址 镇海县政府印刷抗币临时流通兑换券所在地旧址 镇海县政府(慈镇县办事处)驻地旧址 太平闸突围战斗旧址 长来塘纪念碑 济众(庄黄)医院旧址 附:济众医院3名护士与庄秉简介 华一鸣、忻一波、施阿林烈士碑亭 陈阿昌、王阿能烈士碑亭 三北镇革命烈士墓群 第七章 回忆录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 镇海县的党组织活动和被破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镇海特别支部 曾经风华正茂 ——记中共龙山区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慰田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王起在镇北王家路养蒙小学的日子里 追忆龙山民众抗日救亡活动 抗日战争初期镇北战时服务团活动始末 灵湖乡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团 日机轰炸范市惨状记忆犹新 声讨大汉奸傅筱庵的斗争 回忆文祥同志 深切怀念王文祥同志 在王文祥同志身边工作的时候 缅怀“大哥”王文祥 王文祥在龙山的那段时间里 慈镇(镇海)县敌顽我斗争形势和政权体制变化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的活动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活动补遗 伏龙山下党的优秀儿女 回忆范市镇党组织及对敌斗争情况 凤湖中学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和活动 三北范市镇太平闸村抗日斗争纪事 关于龙山区党的秘密系统的一些情况 试读章节 1944年4月,新建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慈镇县办事处,下设民政、财政、文教等科,置庄市、龙山、慈东(樟桥)3区46镇。主任戚铭渠兼民政科长,财经科长叶贻中,文教科长李健民。龙山区辖湾塘、福田、沙河、清湖、觉渡、曲塘、通德、潞浦、雁门、龙城、龙山、田央、甸山、灵湖、范市、升平。1945年2月,慈镇县分置慈溪、镇海两县,镇海县下辖龙山、庄市、沿山3个区署。这一时期龙山区长分别由赵鸣皋、华一鸣、王梦之、毛元仁担任。同年10月初,县、区工作人员奉命随同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 1945年10月后,国民党镇海县政府卷土重来.12月撤销龙山等区署,各乡镇直属于县政府,至1948年,又恢复龙山等区署。 1946年8月.国民党政府为发动“反共”内战所需,强化乡镇组织,进行缩编,龙山区原有16个乡镇合并为沙塘乡、清湖乡、绪中乡、潍浦镇、龙山镇(原龙城镇、龙山镇、雁门乡)窖湖乡(原田央乡、甸山乡)、灵绪乡(原范市镇、灵湖乡)、升平乡等8个镇。1947年10月起,龙山区有8个乡镇又缩编为6个乡镇,即沙塘乡、清湖乡、溜浦镇、龙山镇、窖湖乡、灵绪乡。 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后,留下少数干部坚持斗争.中共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不幸牺牲,由于环境恶劣。中共龙山区特派员林之山曾一度去上海隐蔽。1947年10月,建立中共中区(龙山、观城)工作委员会,区委书记先后由叶靳、林之山、许梅生担任。 1947年10月,根据浙东行署四明特派员办公室指示,重建慈镇县办事处,设财政科,后改设财经和行政指导员,开展征收公粮、筹集经费和统一战线等工作。下辖东区(辖庄市区、龙山区南部和慈溪县庄桥区)、中区(辖龙山区北部、慈溪县观城区)、西区(辖慈溪县丈亭区,余姚县横河区、逍林区)。1949年3月,忻一波任中区区长。1949年5月26日.镇海县城解放。 1949年6月建立龙山区人民政府。10月废除保甲制,改建村间制。1950年6月改称区公所,下辖龙山、窖湖、灵绪、溜浦、沙塘、清湖6个乡,隶属镇海县管辖。区长忻一波,龙山乡政府乡长姬永生、窖湖乡政府乡长杨汉耕、灵绪乡政府乡长刘岳福。【详见附录“解放后各乡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任职情况”】 同年6月建立中共龙山区委,书记李学善、副书记吕书斌,委员忻一波、许梅生等。下辖中共龙山乡支部,书记南玉荣;中共窖湖乡支部,书记燕洪云;中共灵绪乡支部,书记洪燕云。(详见附录“解放后龙山区委、区公所主要领导任职情况”) 龙山区以游浦岭为界,山之南称山南;山之北称山北,也称龙北;山南是平原,山北是背山面海,中间是平原。 解放初期龙山区人民政府始驻潍浦镇蒉家,1950年初迁龙山镇龙山所。1950年6月调整区乡建制。龙山区辖潍浦镇、龙场镇、范市镇、湾塘乡、沙河乡、清湖乡、觉渡乡、通德乡、雁门乡、龙山乡、田央乡、施山乡、甸山乡、东湖乡、灵湖乡、沿海乡等16个乡镇。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龙山区(山北部分)总户数为9084户,总人口30388人。 1954年10月,龙山区北部雁门、龙山、龙场、田央、施山、甸山、范市、东湖、灵湖、沿海10个乡镇划归慈溪县管辖,仍称龙山区。 1956年2月,龙山区为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撤区并乡,将原雁门、龙山、龙场合并建为龙山乡人民委员会;田央、施山、甸山合并建为大蓬乡人民委员会;范市、东湖、灵湖、沿海合并建为范市镇人民委员会。1957年1月复设区,区公所驻地龙山乡:1958年10月各乡镇合并,称东方红人民公社,政社合一,辖9个大队,公社管理委员会驻地田央乡。1959年6月改称为龙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辖9个管理区,即雁门、龙山、龙场、田央、施山、甸山、沿海、范市、灵湖。1959年7月施山管理区撤并田央、甸山两个管理区。1961年11月恢复龙山区,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龙山区总户数为12030户。总人口49070人。 1969年3月与观城区合并,称龙观地区,1971年1月撤销龙观地区,恢复龙山区。1970年5月,雁门、龙场并人龙山公社,1972年11月复析出。1970年5月甸山公社并人田央公社,1972年1月复析出。1970年9月灵湖并人范市公社,1972年11月分设。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龙山区总户数为17971户,总人口为61132人。至1987年底,龙山区辖雁门、龙山、龙场、田央、甸山、灵湖、沿海7个乡和范市镇,区公所驻地范市镇,总面积97.53平方公里。1988年10月,撤销慈溪县建置,设立慈溪市,龙山区辖内体制不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龙山区总户数为20246户,总人口为62083人。 1992年5月,慈溪市实施撤区扩镇并乡,撤销龙山区,成立龙山镇(雁门、龙山、龙场)、田央乡(田央、甸山)、范市镇(灵湖、范市、沿海)。1994年1月田央乡改为三北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三镇总户籍户数为26426户,户籍人口为64598人,暂住人口为12641人。 2008年7月,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中心、四片区”城镇建设框架,对部分镇(街道)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撤销范市镇、三北镇,成立新的龙山镇(包括慈东工业园区),又称“慈东片区”.总面积140.86平方公里。比1987年增加43.33平方公里。主要是靠围涂增加。 2011年8月,慈溪市政府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全面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开发建设慈东滨海区、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大平台,争创慈溪科学发展新优势,决定建立慈东滨海区(即龙山镇行政区域内)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撤销慈东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受市政府委托管理龙山镇。至2011年全镇总户籍户数为28495户,户籍人口为63560人,暂住人口为57708人。 《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重点反映的是发生在原雁门、龙山、龙场、田央、甸山、范市、灵湖、沿海等区域内的情况和事迹,但也不可能不涉及与原区域有关的一些历史。 P3-4 序言 伏龙山层峦叠嶂,凤浦湖云蒸霞蔚。 我在龙山工作了较长的一段日子,因而我对龙山镇,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每见其新的变化、新的进步,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近日,欣闻由黄岳大、范执中同志主编的《龙山的革命岁月》即将付梓,特表示由衷的祝贺。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掩上《龙山的革命岁月》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的龙山镇,拨开眼前繁华烟云,还蕴藏着“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雄浑的历史篇章,这就是《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所翔实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的。 《龙山的革命岁月》无愧于历史。龙山,原来只是东海之滨一座普通的村镇,而从20世纪初到中叶,在这片热土上发生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特别是浙东根据地核心地带的荣誉,更使龙山名垂党史。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数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山儿女浴血奋战保卫家园,与不同的敌人展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誓死战斗……这是何等雄伟壮丽的一部史诗!令人欣慰的是,这部史诗的部分章节已经由《龙山的革命岁月》给予了生动的再现,书中使用不少插图和老照片,颇为详尽地展示了龙山革命的历史风采和精神价值。 《龙山的革命岁月》无愧于时代。斯人已去,精神永恒。当前,包括龙山镇在内的全市人民正在为“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的“十二五”战略目标而励精图治、力创辉煌。在这个关键时刻,《龙山的革命岁月》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启示。 在凄风苦雨的岁月,龙山人在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中.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十二五”征程中,同样需要我们继承革命先辈的理想,发扬他们攻坚克难的光荣传统,披肝沥胆、殚精竭虑地为实现三北大地的繁荣与昌盛而奋斗。 《龙山的革命岁月》无愧于人民。伟大的革命运动,伟大的革命事迹,该永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景仰和传颂的,本书的编辑和出版,就体现了人们的这种心情和意愿。面对书中记述的一场场枪林弹雨的战斗,面对一桩桩悲壮惨烈的事件,不能不令人激情满怀、心潮澎湃,毫无疑问,龙山的革命历史是人民创造的,遗忘历史便意味着背叛。.党员干部要牢记这段历史,任何背离党的宗旨之言行,都是对先烈的亵渎、对人民的犯罪:青少年要学习这段历史,从小立志,胸怀天下,才能健康成长为一位对人民有用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党有用的人。 与此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文化的受众。创作出来的文化.群众认不认同、接不接受、喜不喜欢,是衡量一部创作优劣的标准。而《龙山的革命岁月》的编者,做到了从群众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编写出了真正能够表达人民思想和诉求的文化作品。 为此,我感谢《龙山的革命岁月》的编写人员,是你们用辛劳的汗水,贯彻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运用史实性与艺术性高度一致的笔触.向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致敬,更为今天的人们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此时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唯有用“与时俱进”与各位读者朋友共勉! 是为序! 后记 龙山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许多革命史迹,革命先辈在龙山地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多共产党人为民族的解放在龙山地区默默无闻地奋斗着。那时的共产党人都是一批热血青年,他们是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从事革命活动的。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已开始淡忘他们,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也不知道那时在龙山的共产党员都是谁.有多少个为人民自由幸福而献身的龙山籍烈士(包括在龙山牺牲的外地籍烈士),还有多少人仍在缅怀纪念他们,等等。而革命先辈、先烈们为人民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是一种无价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应当代代相传,决不能随时问流逝而淡化。 自从2008年7月新的龙山镇成立后,编者便萌生了要编《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的想法,在征得镇领导和现今还健在的老同志的赞同后,经过四年多努力,在纪念中共浙东区党委、中共慈镇县工委、中共龙山区委成立70周年时终于能和大家见面了。 《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的史料主要来自《中国共产党浙江省慈溪市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大事记(1924~1995)》《中共镇海县党史大事记(1924。1949)》《浙东抗战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解放战争时期宁波地区革命史料》《三北风云》《浃江风云》《凤湖中学建校60周年纪念文集》《慈溪英烈志》等,以及有关老同志的回忆文章,还有一些是根据慈溪市档案局、镇海区党史研究室所藏资料整理编辑的,共收录回忆文章120余篇,照片300余张。 本书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编辑,从大革命时期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个别人物、烈士、党史胜迹等介绍,适当延后。烈士按照牺牲时间先后,相同者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序:“对革命斗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按照出生年月及牺牲或逝世时间先后排序。 “对革命斗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介绍的是指在龙山地区工作、战斗时间较长,有一定史料记载,也有老同志回忆介绍的就选人其中,对于史料记载不详及在老同志回忆文章中未曾出现过的人物,本书未收入,期望有知情者给予补充。 书中涉及“龙山区”“龙山镇”等区域名称时,要对照“龙山区域的历史沿革”章节内容去理解、衔接。由于年代不同,体制的变迁,如“龙山镇”其代表的区域是不一致的。 为体现史实的真实性和可读性,本书很少出现XxX的字样,因而在本书也可能涉及一些真实的在历史上有褒有贬的人物,并对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在一些标题、文字上作了一些相应调整和删改,敬请谅解。 本书编辑过程中,曾得到慈溪市委党史研究室、镇海区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慈溪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的帮助;老同志王泰栋、方平、严水孚、张裕康、陈耀华等同志也提供大力支持,还得到在沪、杭的革命后代们的热忱支持和关心:也得到本镇一些老同志的支持和帮助,在编辑、出版中还得到吴珍艳、杨佩华、戎雅红女士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龙山的革命岁月》一书所收的材料,由于时隔六七十年,当时又战斗频繁,环境艰险,留存的文字档案不多,老同志撰写的回忆录或其他资料也有一定局限性,尽管在搜集资料上作了努力,但仍有缺漏和许多不足,加上编者水平所限,差错难免,诚请读者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