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聚同道于乡野--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1926-1937)/二十世纪之中国乡村与城市社会的历史变迁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任金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概念说明与研究范围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案

第一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近代城乡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及其影响

一、城乡殊分:农村经济危机的凸显

二、精英离乡:乡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人才流失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与人才需求

一、“最强力之潮流”:乡建运动的兴起

二、“下乡去”:新兴知识分子阶层的转向

第二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形成及特征

 第一节 工作者的选拔与训练

一、选拔与培养标准

二、训练机构

三、训练内容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

一、数量的统计

二、社会身份的分析

 第三节 薪俸待遇

 第四节 “人才中心圈”:群体之间的互动

一、互动之主、客观需求

二、全国性的互动与联合

三、区域性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与乡村社会改进

 第一节 进行社会调查

 第二节 推进乡村民众教育

 第三节 复兴农业经济

一、农业技术的改良与推广

二、建立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第四节 推广医疗卫生

 第五节 “模式化”的困境——人员与事业的脱节

第四章 权力网络中的乡建工作者群体

 第一节 乡土社会权力结构与事务处理方式的近代走向

一、乡土社会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

——以绅士为中心的考察

二、乡村事业内容的变更

 第二节 “上联下接”:工作方式方法之构想

一、“上联士绅,下联民众”

——民众动员方式的设想

二、“问题上达,方法下达”

——解决农村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条件

 第三节 “礼待乡村领袖”:笼络地方绅士

 第四节 “为众人师”:拉近农民

 第五节 工作开展之困难及其原因

第五章 社会认同视野下的乡建工作者群体

 第一节 农民对乡建工作者的认识与态度

 第二节 “吃乡建饭的新阶级”:知识界对乡建工作者的评价

 第三节 基于政纲之评定:国共两党对乡建工作者的认知及立场

一、有限的认可与联合:国民党对乡建工作者的立场

二、乡村工作联合战线:共产党对乡建工作者的态度及其转变

 第四节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发展演变

一、“乡村必需建设,民族必自救”:乡建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及其特点

二、制度安排与象征塑造:强化乡建工作者社会认同之路径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基于社会认同的群际关系适应策略

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乡村工作者社会认同的困境与消解

第六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分化与走向

 第一节 “三条路”:工作反思与思想倾向的转变

 第二节 “奔向延安”:群体的分化

第七章 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再审视

 第一节 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乡村建设力量的选择

 第二节 法治与人治: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与“人情”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任金帅所著的《聚同道于乡野--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1926-1937)》着力描绘一个被忽视的社会群体——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生存图景。他们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骨干与灵魂,不了解他们则无法真雁理解这场垂名青史的运动。《聚同道于乡野--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1926-1937)》主要以1926-1937年间的邹平、定县、宛西乡村建设区域为时空范围,通过考察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构成、特征、活动及社会认同等问题,全面展现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多维属性与复杂面相,并考量群体对运动的发展及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从事件、思想到群体的视角转换,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乡村建设运动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于今日“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不乏借鉴意义。

编辑推荐

任金帅所著的《聚同道于乡野--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1926-1937)》是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以1926—1937年间的华北主要乡村建设区域为中心,考察乡建工作者群体的产生背景、形成路径、群体特征、实践活动、工作方式、社会认同及群体走向等问题。作者广泛搜集档案资料、农村调查、个人文集及报刊文论,在此基础上勾画出乡建工作者群体的群像,并将群体与乡建进程、乡村社会紧密相联,对乡建运动的成败进行再审视。全书主题清晰,资料充实,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弥补已有研究之不足,完善对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主体认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