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恒向线(70后远洋船长的航海日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欣然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70后远洋船长的航海日志,一部海员生活的真实记录。

《恒向线》是当代少见的一部充满隐秘色彩的航海生活日志。在这部日志中,船长大胆而真实地记录了12年航海的所见所闻,既生动记录了东南亚各地的岸上风情,也详细记录了船上生活的独特和微妙。更为少见的是,该书还详细讲解了现在海船上的各种职务分工,并引出了性格迥异的众多海员在远离陆地时的真实形象。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我航行到过的国家以及地区;第二部分写航海生活的苦与乐;第三部分是选了几个船上的人物来写;第四部分是我给即将开始航海生活的年轻人的一点儿建议。本书由张欣然著。

内容推荐

《恒向线》是当代少见的一部充满隐秘色彩的航海生活日志。在这部日志中,船长大胆而真实地记录了12年航海的所见所闻,既生动记录了东南亚各地的岸上风情,也详细记录了船上生活的独特和微妙。更为少见的是,该书还详细讲解了现在海船上的各种职务分工,并引出了性格迥异的众多海员在远离陆地时的真实形象。

《恒向线》中配有大量照片,大都为作者作为海员时所到之地的实景纪录,独特的视角总让人感到新鲜。

作者张欣然,1998年4月登船开始了在东南亚的航海生活,历任实习生、驾助、三副、二副、大副,2008年7月获得船长适任资格。

目录

自序

引子

第1章 陌生的近邻

 日本:比多数人印象中好

 韩国:很多人不好相处

 菲律宾:码头就是市场

 印尼:一段尴尬的“艳情”

 马来西亚:遍地飞鸟鱼虫

 新加坡:一部管理教科书

 越南:妓女职业化

 泰国:一个性感大舞台

 印度:比想象的严谨

 亲历者说更多地区

 海员更想去不发达国家

第2章 飘荡中的世界

 少有人知的海船管理制度

 难以想象的颠簸

 远离陆地的艰辛

 封闭的乐趣

 独特的情爱之路

 潜伏的危险

 航海的忌讳

 见不得人的事情种种

 陆上生活更孤独

 与家人聚少散多

 船上也是小社会

 更满足于数钱

 得天独厚的赚钱职业

 一定要努力做到二副

 在大海中钓鱼

 神奇的海洋景色

第3章 个性分明的船上人生

 我与台湾船长甲的故事

 我与台湾船长乙的故事

 我与台湾船长丙的故事

 我与台湾甲老轨的故事

 我与台湾乙老轨的故事

 我与台湾丙老轨的故事

 我与台湾丁老轨的故事

 船上大厨甲的故事

 船上大厨乙的故事

 有意思的水手长

 撒酒疯的机工长

 部队复员的两个水手

第4章 我的航海建议

 航校是大海的第一码头

 如何在船上积累经验

 航海的职业规划

 在船上要更善于处事

后记

试读章节

韩语的“五万”和普通话的发音差别不大,许多岛屿也都是中文名。引航员我接触过一个,非常傲慢,脾气还很大,把一个三副训斥得都手足无措了。无非就是新任的三副没有听懂他问船上有没有侧推器,侧推器和球鼻艏在船壳上都有非常明显的标记,他就不会自己看吗?

当年有好多船员通过往韩国走私芝麻发了财,因为这个东西当时好像是违禁物品,或者是关税很高。釜山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韩国最大的港口,有好多船跑过去加油。但那里加油经常缺斤少两,有次加20吨柴油居然少了4吨,理由简直非常荒诞:“反正你们中国是大国,不会在乎这几吨油的!”吵到最后还是少了一吨半,代理也没什么办法,说只能这样了。

好多韩国人都脾气暴躁,有时买东西跟他们还个价都发脾气,不像日本,完全可以还价。但也有些船员,自己先杀价,等对方答应之后又不买了,接着继续往下杀。韩国人就会觉得受了戏弄,怎样也不肯卖了,甚至会发火将你推出门外。

船靠岸后可以下地去逛逛超市,但好多东西都是中国运过去的,比如衣服、皮鞋,所以也没什么好买的。到港之后,经常会有一些中国女人上船来兜售韩国化妆品,山东人居多,化妆品确实不错,价格也很便宜。她们说中国人在韩国很受歧视,一点地位也没有,韩国的饭菜也很难吃。船上一般会留她们吃了饭再走,让她们吃吃饺子或煎饼大葱之类的,她们都说上中国船有种回娘家的感觉。

另外就是逛逛公园,偶尔还去仁川的红灯区去转转,只要一过去,四十来岁的妈妈桑就把人拼命往里拉。因为价格比较高,所以大家也就是过去看看,意淫一下就算完了,女的都在玻璃橱窗里面坐着,大都穿着粉红色的性感衣服,买春一次要韩币50000,合人民币300元吧,其实也不算贵呢。听一个台湾轮机长说,20世纪70年代他们船上韩国仁川,停靠了好长时间,以至于好多都玩出感情来了,到船开航那天,有好多女的还跑到码头上,拿着手帕擦眼泪,依依惜别呢。现在韩国富裕了,女孩都开始变野蛮。

在韩国钓鱼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鱼又多又大,晚上几个小时能钓好几桶。不光鱼,像海蛎子、海螺也都很多,基本上捡着吃就行了,要在国内,那么大的海螺早就被人捡走了。走遍东南亚,也就中国的海最穷,渔网那么密,为了赚钱不管大的小的全捞上来卖或者吃;海边的石头上,即便是繁殖能力超强的海虹(贻贝),个头大的也找不出来几个。

在韩国打电话非常便宜,船员一般都是到华人聚居的地方去打电话,直接给人民币。店主会拿过来一部手机,从把手机交给你开始计时,到你把手机归还到他手上时结束,每分钟6分钱,两块钱基本上能把耳朵打热了,头也开始发晕,比国内的市话还便宜。

中国的科学考察船到了日本声称的专属经济区,日本海上保安厅会派来飞机丢下一个定位的小浮标,过不了多久会有小型军舰过来监视,直到中国船离开,但日本军舰只会隔着一定的距离朝中国船喊话或者在高频上用中国话问:“你们挖泥巴干什么?”“吃过早饭了吗?’’“这里是日本专属经济区,请停止考察活动。”之类。但如果到了韩国的济州岛或者别的岛屿附近,哪怕连24海里的毗连区都没有进入,韩国军舰就气势汹汹地赶过来,也没有什么沟通,直接对着中国船撞过来逼着你转向回中国方向,有时还会把大炮架上来吓唬人,几个士兵站在甲板上大骂。货船经过韩国海域,有时都不是韩国海域,只是有艘韩国军舰在附近,他们都要盘问一番,所以好多驾驶员都是很烦这个“Korea navy(韩国舰队)”的。

说韩国不好吧,其实也不尽然,当时船经常去仁川港,只要船一靠岸,船上有个小孩必定会跟着专车去基督教堂。他也不是什么信徒,无非是上教堂有免费的糖果点心吃,临走时那些爱心大姐还给他兜里装得满满的。最重要的一点,做礼拜时要手牵着手唱赞美诗,那小子哪里会唱什么诗?无非可以借机摸摸小姑娘的嫩手。教堂那些基督信徒还以为真的感化了这个年轻人,哪里晓得这孩子看中的只是免费糖果和小姑娘的嫩手!

我觉得宗教的力量是很大的,信仰宗教也是件很好的事情,最起码让人有信仰和精神支柱,但如果语言不通,沟通都为难,光让小孩看着耶稣像忏悔就能成为信徒,那除非他本人有慧根。当然也不是一点沟通没有,那个小孩回来时,一些骨干信徒,都会发给他一些中文的材料,都是《圣经》上的小故事,但他基本不看,只觉得糖果好吃。就好比中秋节有个搞笑短信: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奔月的故事听不进去,心里总惦记着月饼,现在过中秋,月饼吃不下去,心里总惦记着嫦娥。

好多船都在韩国港口购买免税商品,好像价格最便宜,而且不缺货,从烟酒到香水,品种非常齐全。中国船喜欢买七星烟和中华烟,买五粮液或者茅台酒。单就航海来说,釜山港条件很不错,也是大多数班轮公司铁定的基本港。仁川港还要进船闸,有个老船长曾经总结,远东地区,一般东面潮差大,西面潮差小,像仁川和釜山,一个居西,另一个居东,越南那边也是这样的情况。P22-25

序言

我是一名海员,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十几年了,一直在东南亚航区漂泊,航程二十多万海里,去过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三年多前拿到了船长证书。这个资历对于远洋公司的老船员来说是不值一提乃至贻笑大方的,作此介绍只是为下边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铺垫。虽然中国的海员队伍日益壮大,但印象中关于海员的作品却寥若晨星。其实,关注海员生活的人数至少是现有海员人数的五倍,有曾经的海员,有航海院校的学生,有海员的亲人和朋友,而更多的是从小就怀有航海梦想却未能如愿的朋友。所以在此行文,尽管角度很小很窄,我还是要尽自己所能创造一点海员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努力向社会和公众介绍我们。

首先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恒向线。航用海图是根据墨卡托投影 方法绘制的,航用海图上连接两点之间的直线在地球表面上是一条趋向地球两级的曲线,这条直线就叫做恒向线。虽然它不是最短距离,但能让船舶按恒定的航向航行,便于操作而得到广泛使用。即使是环球航行那也是由一段一段的恒向线组成的。东南亚的航线就是恒向线,而我一直在东南亚航区漂泊,所以也能代表我的航海日志方向了。

海员这个行业对于大家来说非常神秘,好多人的印象来源于《鲁宾逊漂流记》或者《飘》,也许还有电影《泰坦尼克号》,他们印象中的船长就是一个戴着大盖帽、一把白胡子、叼着烟斗的老头儿。我可以告诉大家,本人三十来岁,面容清瘦,举止斯文,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古代航海家都是靠着帆船,用六分仪 和罗盘就可以作环球航行,那么现在呢?有没有和鲨鱼搏斗的经历?套在海员头上的光环也很多,高工资、免费环球旅游、买免税商品,摘除这些光环之后的海员,他们到底有着怎样的苦楚和不为人知的伤痛?现在出国旅游已经非常普遍,但游客主要是去一些景点观光,没有真正地和国外普通百姓交往,留学生虽然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往往局限于某一个国家。大多数人都会好奇这样一些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们差别有多大;中国海员在不同的国度怎样自我定位;海上辛苦是否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枯燥寂寞是否到了不人道的地步;海上危险是否足以让人丧失航海的勇气;海员常年在外漂泊,他们的家庭是不是脆弱得不堪一击;船上是否有女性海员;海员家属是否可以随船等等。

海员这个群体历来就被忽视,一受外界关注往往就是海盗或者海难。记者们又不愿遭那份罪去深入采访他们那种重复简单的枯燥生活,船上人虽然知道好多故事,也能讲述,但就是写不出来。他们也不像海军可以斩碧波,出雄关,驾舰艇,逐狼烟,那份豪迈和海员毫不相关。海员过着和常人不一样的生活,有普通人没有过的经历,对上船离别的哀愁和下船团聚的喜悦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他们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有哪些明显区别于陆上职业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也许看了文章,好多人就不会埋怨自己目前的工作了,会觉得自己目前所吃的苦,与海员相比不值一提。对于愤青一族,这或许还是一副大剂量良药。

本书在成文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热心的同学、同事和同行们在素材及图片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分别是冀凤群、刘树德、周奎英、梁立社、柳传林、苑林、刘进兴、张盼龙、毛明辉、袁琏、陈彦雷(排名不分先后),如有遗漏,请多多包涵,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后记

中国目前是造船大国,每年的吨位产出稳居世界前列,这个吨位应该还包括浙江等地三个月就能完工交船的沙滩船。舟山造的沙滩船口碑还可以,有些地方造的沙滩船连自己都不敢在上面杲。但是中国一般只是造一些附加值较低的货船,像高附加值的豪华邮轮、先进科考船,目前来说连设计都成问题。好多人都搞不懂豪华邮轮水面上建筑那么庞大,而吃水却只有不到十米,那样碰到大风浪能稳当么?而科考船因为没有积累,在设计理念上就比挪威等国家至少落后二十年。挪威的科考船,人在房间里面,只能听到风扇转动的声音,并不能感觉到船开了。中国人造船喜欢求大,振动和噪声只要符合最低标准就可以了。有些人甚至一听到航行时机器隆隆的轰鸣声,就会进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觉得这才是工业,这才是发达。国内许多船舶靠离码头时全船人都得上,而挪威造的船靠码头时,大副都可以在驾驶台悠闲地看电视,等船贴拢码头后,船上人自己去把缆绳套上缆桩就行了,三五个人就可以做我们得十几个人干的活。挪威船的餐厅、酒吧等处所都有很大的窗户,可以一边观光一边休息,墙壁上都挂着艺术画,装修也很考究。国内造船或者修船内装水平在逐渐提高,效果应当说还不错,但装修后三年内,船上连_一只老鼠和蟑螂都看不到。

中国虽然是航海大国,但并不是航海强国。各航海院校喊了口号多年,但因为长久以来这个职业受歧视,除了工资较高,社会资源和地位并没有对海员有明显的倾斜。所以,船上自然很难留住人才,哪怕是多留几年。要使中国成为航海强国,作为主体的海员,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足够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与此同时,还需要社会大众的关怀和理解,比如为改善海员家庭长期分居的现状,劳动部门制定了一些积极有利的海嫂随船的办法或者规定。

中学语文课本里曾经有篇文章《汉堡港的变迁》,写的是中国第一代远洋船员贝汉廷船长。前几年中央台报道的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环球航行,船长是有儒将风度的陆会胜,我在青岛曾经与他碰到过多次。他们都是海员中既不输文采,又不逊风骚的弄潮儿。但是这样的人终究是很少,我们同学中在船上的,基本上都已经做到船长,这十几年来也碰到过二十几个船长,但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都高的人确实少之又少,大多都是为谋生而出海,为赚钱而上船,前几天更是听到一个轮机长拿扳手把船长头敲破的事情。也许某一天,我们的海员到了爱尔兰可以和装卸工人谈他们的风笛,到了莱茵河可以跟引航员谈论对卢梭的倾慕之情,在苏格兰跟代理称赞他们的绘画和雕刻,到英国南安普顿大街上和路人交流莎士比亚的名句……让人家对我们中国海员的素质有一个崭新的认识,再加上我们日益增强的造船能力和船队规模,那时我们的航海强国梦才算真正实现。也许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终究是可以期待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2: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