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普洱茶都往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一方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门三将,命途多舛,蹉跎岁月,苦乐年华,茶都血案,惊动北京!

《普洱茶都往事》通过作者刘一方所述的老刘家,形象地透视100多年来,一个家族具体表现出来的中国社会的兴衰变革,以及刘家与中国历史的风云、时代的悲欢形影相随、声息与共的那一段逝去的往事。

内容推荐

一方水土,出一方人。刘氏一门,五人从军,拼出三个将军。日寇入侵,同仇敌忾,三人为国捐躯。民国普洱第一家,至今无出其右者。

《普洱茶都往事》作者刘一方从英勇无畏的红卫兵到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以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到无人同情的流浪者;从遭人妒恨的包工头到人见人爱的“团级干部”汽车司机;从唯利是图的商人到甘作奉献的人民警察;从人类灵魂工程师到令人恐怖的刽子手;直至现在以游玩为主、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

《普洱茶都往事》用“家族史”描写“社会史”;用“社会史”托举“家族史”,让人们既看到近代、现代、当代中国“社会史”的色彩斑斓,又看到“家族史”的枯荣更迭。

目录

无题(代自序)

普洱茶都

白旗下坝

普洱刘氏

瑞九出世

云南讲武堂

丙班学生

重九起义

辛亥援川

护国战争

护法战争

思普统领

顾品珍之死

人粤之路

广州岁月

讲武堂逸事

一门三将

(一)黄埔军人梦

(二)捐躯罗店

(三)魂落云梦

(四)松山忠魂

父亲“保山”

二别出世

苦难少年

医官外公

大院

老井

老屋

神桌

黑房亮灶

茶铺与电影院

皮皂子

果园趣事

豌豆粉

伙伴

过年

过节

烟瘴

赶马人

寒窗五载

普洱茶的故乡

玩水

阉鸡与阉人

邹奶

红卫兵

知青岁月

教书先生

钟表

刘老总

黄脚民工

裁缝师傅

包工头

刘师傅

刘经理

客车老驾

普洱“茶花”的诞生

鸡豆腐

洋灰

进补

乔福

佛家讦言

亲密“有”间

警察“老猫”

大学之路

法院逸事

(一)

(二)

(三)

(四)

(五)

房子风波

惊天“乔案”

普洱刘氏宗谱

普洱刘氏宗谱序

普洱刘氏源流世系

石屏县宝秀刘氏宗谱原序

重修石屏县宝秀刘氏宗谱序

石屏宝秀刘氏族规

修(普)宁洱刘氏宗谱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过年

正月初一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宁洱人也不例外。

每年春节,城里都要“装会耍龙灯”。到时锣鼓片镲声震天响,长长的金龙,在宝珠的逗引下,沿街而行。傻头夫妻手执蒲扇不断招引路人,渔翁的钓竿不时钓起白鱼,美丽的蚌壳姑娘时藏时露,旱船中的龙女左顾右盼,龟丞相带领虾兵蟹将紧跟其后护卫,……队伍遇到生意兴隆的商铺会停下来,巨大的龙头电光闪亮,张着饕餮大口追逐宝珠,长长的龙身翻滚盘旋,龙尾左右摔动,不时打着街边的人群,引来一片惊呼声。鞭炮齐鸣,小媳妇老大妈急忙手掩耳朵四散躲避,街上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烟雾腾腾,一派欢乐的节日气氛。豪气的老板塞给管事一个红包,浩浩荡荡的龙灯队走向下一个目标,周而复始的给商家单位拜年。

拜年了,一拜二拜再拜,红包拿来。这是我们最爱干的事情,再困难的人家,大人此时也不会吝惜给孩子压岁钱。衣袋里装着几个钱,会烧包的。年货街上,花几元买上刀枪脸壳,还有那大小不一的“炮仗”。冲到莲花塘边。你戴“张飞”,他装“猪八戒”,我是“孙悟空”,……花脸配刀枪,个个是英雄豪杰,杀个天昏地暗。“打仗”打累了,开始放“炮仗”。

伙伴们各自拿出拆散了,装在衣兜中的炮仗,竞相用手指尖拿着燃放,这是勇敢者的显示,否则视为“疚包”,胆小鬼被人看不起。淘气的,将炮仗插在牛屎或者烂泥中点燃,炸响后脏东西飞在路人身上。若是女人、老人,骂一阵也就算了;遇到年轻汉子,会追上来,屁股上少不了挨几脚,身上掮上几巴掌,那是常有的事。看到别人的新衣裳溅上脏东西,大家很开心。使坏得呈,感觉很刺激,即使挨巴掌,兴趣不减,接着继续干,直至弹尽粮绝才会歇手。砸“落地响”也是一样的,尽量砸在人的脚旁,吓着人或者烧着裤子更好玩。

“大地雷”特别响,价钱也最贵。我与桃柱、杨咩逗钱买了一颗。点燃后,导火索烧完了也没有响。我们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说时迟,那时快,“公烟”飞步上前,将“地雷”抢在手中,“轰”的一声,地雷响了。手被炸伤,血流出来,痛得他脸也变形,龇牙咧嘴大哭起来。看见出了事,大家一哄而散,各回各家。“公烟”姓龚,那时有一种香烟名“大公烟”,就此成了他的外号。他小我一岁,读书矮我一级,自小我们是玩伴,参加工作后,同是客车师傅。他被炮仗炸伤后的样子,定格在了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怀,时至今日,见到他,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副痛苦面孔。

旧时过春节,家家要舂粑粑,摆松毛席吃八大碗,做酸汤菜。舂饵快、糍粑大都在专业户胡二爷家。他眼睛极度近视,还是玉石眼,一生好酒,酒杯总不离手,工作之余还在家门前的板壁上出“黑板报”,内容包罗万象,大部分内容看不懂。长年不断,成为凤新街上的一景,是宁洱城中一奇人。每逢与祖父相遇,总是打拱作揖,口称“千岁近来可安好”。见到他,总会让我想起鲁迅先生作品中的“孔乙己”。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个晚上。“除”是“去、易、交替”的意思;“夕”是夜;除夕的意思是“月空发尽”。有旧岁到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人们都要除旧布新。

除夕又分为小除,即小年夜,为除夕的前一天;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讲究的人家要举行“逐除”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求得来年的平安幸福。平常人家只有“吃团圆饭、祭祀、守岁”三项活动。对娃娃来说,还可以穿上一身新衣裳。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年就是过除夕。家家要摆“八大碗”,祭祖过后,全家人围坐桌前进晚餐,直至深夜零点钟声响起,放起鞭炮,守岁结束。这晚,离家再远的人也要千方百计赶回家,以至形成中国特有的,每年一次的春运奇观。

大人舂粑粑,我们兄妹扯松毛。松毛拿回家,撒在堂屋中,桌上摆上八大碗,兄妹们一人发个擦过腊油的小糍粑,祭过祖献过饭,开始吃年夜饭。宁洱的八大碗一般为:“白片肉、炒猪肝、油炸排骨、腌菜炒肉、粉蒸肉、酥肉丸子、白旺(火烧肉加生猪血拌萝卜丝)、炖槽旺”、鱼清汤鸡等。在那缺肉少油的年代,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桌饭菜。

宁洱人还有一个习俗,做酸汤菜。在煮肉的锅中,加入整棵的茴香(回乡)、青白菜(清白)、芹菜(勤快)、蒜苗(清爽)等时鲜蔬菜,煮熟后装入大瓦盆。将年夜饭后吃剩的肉及炒菜不断加入其中,油多多益善,隔天煮一次,数天后发酸就可以吃了。慢慢吃,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多的可到二月八。吃的时候加人辣子味精,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就成一道美味可口的酸汤菜。大鱼大肉的春节过后,换换口味,吃酸汤,再爽不过。今天的人讲究,隔夜饭菜不吃,酸汤菜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过节

过节总是好玩的,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么多的节日,我的童年将会是多么贫乏无味,多么的缺少光彩。

农历五月初五日的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相传古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形成了二千多年来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习俗。

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早。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早已深入人心,故人们“异而这,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宁洱没有大江大河,没有条件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但端午节吃粽子,却是必不可少的。在儿时我的眼里,端阳就是吃粽子节。

端午节前,我带弟妹上山采粽叶,摘染饭花。染饭花沟边地头有的是,树不大,不难摘到。好的棕叶大都长在崖子上,不大好采。我先攀上去砍下来,再由弟妹一匹匹的剪下来,十多匹拿拢,折成三折,用细绳捆好。粽叶边上有锯齿状的刺口,不小心就划破手。叶片拿回家后,马上进锅煮,捞出后放人盆中,用清水泡着待用。

包粽子母亲、奶奶是好手。将摘回的染饭花熬出水来,倒入浸泡好的糯米中,加入花生、肉丁等配料,经大人的巧手,用粽叶包起来。粽子大小不等,那种大粽子角上坠小粽子的,我特别喜欢。经过数小时的大火猛煮,出锅后的粽子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香味溢满四周,引得我们这些小馋鬼,不等粽子凉下来,迫不及待的送人口中,烫得嘴直吹气。那情那景,至今都还记得。

祖父在门口挂菖蒲吊艾叶,晚饭时每人一口雄黄酒,还在我们的额头上,蘸雄黄写上一个大大的“王”字,口中念念有词,祝愿我们远离毒虫猛兽快长快大。在老人家的比划中,饱了口福又感神秘无穷,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粽子吃过不久,又盼着中秋月饼,就像春节过后想粽子一样,我们的心中永远想着、挂念的就是吃。秋天是丰收的日子。八月十五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千里姻缘一线牵,靠的就是月老。中秋节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前三天,母亲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蒸糕、脱沙糕的料子。先将糯米炒黄,磨成粉,加上红、白糖等辅料,掺合后人模按紧实,压成大、中、小三种,面上带图案的美丽圆饼,将木模翻过来,拍地脱在案板上,沙糕就制成。做这活母亲是师傅,我打下手,一改平时的推懒使滑,乐此不疲。

中秋日晚饭后,母亲就开始蒸糕。月亮升起时,糕也蒸熟。在院中摆桌子,当中放糕,周围摆上荞饼、白饼、沙糕、各种月饼、向日葵等水果,焚香祭献月亮公公。一轮明月高高挂在星空,全家人团团围坐一起赏月。

“拜月”完毕,吃饱糕点。我们的“朝阳饼”战开始了。身披向日葵壳串起的子弹带,手持向日葵杆当枪,约定成俗,风新街上截与下截的人互为“敌人”。战争开始,撕下葵壳投向对方,持葵杆刺向对手。酣战至深夜,互有胜负。玩累了,各自收兵回营,尽欢而散。

早上醒来,桌上放着每人一份的糕饼。其余的被父母吊在了房梁上,说是防鼠防潮,实为防我们这群小馋猫。在那物资食品极度贫乏,什么东西都凭票供应的年代,吊在房梁下的糕饼,对我们正在发育长身体的四兄妹,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放学回家,双眼总是身不由己的看梁下的箩筐,心中暗暗盘算,设计着去把它弄下来,美美吃它一次。

P104-108

序言

无题(代自序)

若干年来,总有这样一个念头萦绕心中,写点东西。不为什么,只是有这么个念头、有一种冲动、想写。无论生活怎样变化,挥之不去。那是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内心里羡慕的还是“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人生活。

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只要肯把自己内心的隐秘真实的写出来,就会成为一篇感人的文章。我的家族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风云、时代的悲欢形影相随、声息与共。更何况我这几十年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几经波折的人生路,就是极好的素材。

从英勇无畏的红卫兵到接受再教育的知识青年;以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到无人同情的流浪者;从遭人妒恨的包工头到人见人爱的“团级干部”汽车司机;从唯利是图的商人到甘作奉献的人民警察;从人类灵魂工程师到令人恐怖的刽子手;直至现在以游玩为主、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人生中这种极大的反差,全是由冥冥中的命运女神恣意安排。我是一棵在巨石下奋力成长起来的小草,工、农、兵(警)、学、商全干过,游戏人生的经历就像万花筒,灿烂又多变。

我是个新旧思想参半的入,一生的所作所为充满了矛盾。向往西方文化,将儿女培养成为现代人(个人本位),但更想保留中国文化,留念那种东方的、古老旧式生活(家庭本位);有人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又嫌其过于沉闷、压抑、老是看别人眼色行事;爱个体户的自由,又谦其生活的艰辛、动荡;爱公路跑车时的潇洒得意,又谦其围山转时的无聊;……静久思动、动久又思静,周而复始,永远是个不安分守己的人。

我还是一个要强的人。老想拼搏,总是不服命运的安排。虽然心里明白,站在第一位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只是一时的风光,赌不来一世的顺畅。也明白人怎么活都是一辈子,伊丽莎白女王过一天,我也过一天。但总是不由自主地去做,去拼。

我更是一个好奇的人。天上的、地下的、水中的、中国的、外国的、地理上的、历史中的、军事上的、科学中的……什么都想知道,至今童心未灭,真乃个老顽童。

我是个唯物主义者,不相信生死轮回之说,反对那些拜神求佛看风水的做作。但生不逢时的感怀使我激愤、更使我悲哀。毛泽东虽然给了中国人做地球公民的尊严,但阶级斗争、十年动乱中的欺辱、压迫、斯文落地、没有独立人格、宽容、自尊……也使国人至今难忘。在那个礼不下庶人、不给解释、不和你讲道理的新阶级压迫的年月里,我们这种家庭情况的人,还能谈尊严吗?邓小平切切实实给了我做人的条件,像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自尊而敏感的我得到抚慰得到实惠,当然也得到了做人的尊严。

综观这一生,命运女神总是时时向我招手,给我降临福音。每当山穷水尽时,幸运的天平总是向我倾斜,使我能走出困境。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传奇,我觉得应该将这些感受写出来,经历过的人与事记下来。这样何许会对世人有所启发,让更多的人去反思,接受教训,以发扬对的,抛弃错的,少走弯路,顺便给人们带来茶余饭后的消遣。

用“家族史”描写“社会史”;用“社会史”托举“家族史”,让人们既看到近代、现代、当代中国“社会史”的色彩斑斓,又看到“家族史”的枯荣更迭。通过我们老刘家,形象地透视100多年来,一个家族具体表现出来的中国社会的兴衰变革,以及刘家与中国历史的风云、时代的悲欢形影相随、声息与共的那一段逝去的往事。

但真要动笔,写下那些过去的往事,就觉得世事如烟、亦幻亦真,无从下笔。我自知没有写作天分,但我有毅力,相信天道酬勤,坚信自己总会有奇迹般如愿的那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4: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