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兴编著的《有心长作济南人》内容介绍:泉水清清润济南,杨柳依依秀泉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甜灵动的泉水孕育出李清照、辛弃疾等济南籍的名士大家,也浸润滋养了一代代勤劳淳朴、聪慧文明的济南人。泉水以其甘甜清冽的品质、灵气氤氲的魅力、千姿百态的身影、泉源上奋的精神,使千午古城济南润泽灵秀,生生不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有心长作济南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文兴 |
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文兴编著的《有心长作济南人》内容介绍:泉水清清润济南,杨柳依依秀泉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甘甜灵动的泉水孕育出李清照、辛弃疾等济南籍的名士大家,也浸润滋养了一代代勤劳淳朴、聪慧文明的济南人。泉水以其甘甜清冽的品质、灵气氤氲的魅力、千姿百态的身影、泉源上奋的精神,使千午古城济南润泽灵秀,生生不息! 内容推荐 朱文兴编著的《有心长作济南人》为作者深深热爱济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深的情感,多年来的散文作品集成。《有心长作济南人》写到济南的山水秀美、民风醇厚、泉甘水洌等等,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美丽泉城,也有助于更多人了解泉城的美丽。书中也有部分作者思念家乡、感谢亲朋的作品,更彰显了作者热爱家乡,热爱济南这个第二故乡的情怀。 目录 赏不够的趵突泉 众泉汇流明湖美 远近高低看舜山 泛舟护城河 松风竹影四门塔 古刹梵音灵岩幽 清照故里赏名泉 金秋十月到济南 走进《鹊华秋色图》 在这群泉喷涌的地方 济南的山 泉水清清润济南 杨柳依依秀泉城 留住老街巷的记忆 老商埠的记忆与梦想 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在玫瑰花盛开的地方 黄河从这里流过 秀气的济南 有心长作济南人 从长江口到黄河边 故乡的小镇 难忘家乡的马兰头 油菜花开灿江南 想起江南的水车 春风吹来荠菜香 又是秋日采菱时 乡野茅草 在长江口过元宵节 43年前的那次高考 又进复旦相辉堂 深情徐家汇 范公祠里思范公 从上海的田子坊到济南的老 街巷 我与文汇情谊长 难忘恩情 后记 试读章节 赏不够的趵突泉 离开故乡江南到济南的四十年间,趵突泉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只要有闲暇,总爱去转转,百看不厌。不同的季节会看到不同的景色,领略到别样的韵味。 金秋的一天下午,我再游趵突泉。一踏进东门,满目都是盛开的菊花。多姿多彩的菊花制作成的各种植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经过金菊簇拥的晴雨桥,我首先来到漱玉泉。看着清澈见底、平静如镜的长方形泉池,不禁想起了明代诗人晏璧的“南泉漱玉派匡庐”、“月照波心清可鉴”的诗句。这个清可鉴人的漱玉泉,相传是宋代杰出女词人对泉梳妆、赋词吟诗的地方。泉水从池中溢出后,流人南侧的小湖中。湖边奇石卧水,垂柳拂岸,湖面鸢飞鱼跃,一派原生态的自然景色,溢淌出浓浓诗情画意。置身其中,我恍然有悟:地灵人杰,一代女词人当年之所以能写出众多风格清丽婉约、情感真挚细腻的传世词作,并以《漱玉集》命名结集,莫非是清泉的滋润和环境的熏陶使然? 从漱玉泉向北,看了水草茵茵的马跑泉,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过娥英桥左转,我来到了濯缨池。这个泉不出名,但每次到趵突泉公园,我都喜欢到濯缨池北岸的石头上坐下,慢慢欣赏品味。“濯缨”取之于《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句。池如其名,清澈如镜。这个泉池,看中间,像个湖,水面开阔,水势浩大,锦鲤戏翔,养眼怡人;看东西两侧,是条河,河岸茂林修竹,杨柳婆娑。湖岸南高北低,南岸奇石嶙峋,一帘瀑布从山石绿树间飞流直下,泻入湖中,宛如一幅灵动的山水画。这个泉池是由公园里20多处名泉喷出的泉水汇流而成的,即使到了枯水期,照样水量充沛,清澈见底。有一年元宵节的晚上,我还带孙辈到这里放过荷花灯呢! 从濯缨泉两侧向南,穿过三圣堂、娥英祠和泺源堂,我踏上来鹤桥,凭栏西看,观赏趵突泉。只见三股水从池底不停地跳突喷涌,翻滚出水面近一两尺,形似三个玉洁冰清的硕大晶球,蔚为壮观。这景致、这喷势、这清澈,我不知看过多少次,都总嫌看不够。济南七十二名泉各具风采,但在我眼中,最雍容华贵、底蕴最深的就数趵突泉。趵突泉古称“泺”,有悠久的历史。2002年有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商代。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趵突泉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记载。历代文人墨客对趵突泉多有赞咏,如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且向波间看玉塔”、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和“平地涌出白玉壶”、清代诗人何绍基的“万斛珠玑尽倒飞”等诗句,都是对“趵突腾空”景观的生动写照。趵突泉四季皆宜观赏,金秋看“趵突腾空”,严冬赏缥缈烟雨。早年一个晴朗奇冷的冬日,我陪沪上来的客人游趵突泉,原以为万木凋零没啥看头,没想到泉池上方水汽袅袅、云雾润蒸,雕梁画栋的泺源堂和飞檐斗拱的观澜亭,在水雾中忽隐忽现,呈现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奇妙仙境,令客人流连忘返。 从趵突泉向南,经过康熙皇帝题写的“激湍”石碑,我又来到了无忧泉边。泉池四周柳树成荫,柳枝拂水;池岸用不规则的自然石砌就;石隙间,一簇簇的金黄色悬崖菊探向水面;东北岸边有几块巨石卧入水中,成为自然状的亲水平台,游人到此几乎都要站上去,双手掬泉,拂面洗心。无忧泉泉如其名,是陶冶性情的好去处。我每次来到这里,看到碧潭如镜的泉水时,疲劳和烦恼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记得十年前,妻子生了一场大病,痊愈后因严重失眠而终日忧心忡忡。我插空多次陪她到无忧泉西岸边的杨树下赏泉观鱼,等玩上半天再回家时,心情就放松了许多。从此,我对无忧泉情有独钟,常与老妻到泉边享受远离喧嚣的宁静,补上年轻时未曾有过花前月下的缺憾。 傍晚,披着落日的余晖,我迈着轻松的步伐,走出了趵突泉南门。稍有遗憾的是,众多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如垂杨深处的李清照纪念堂和李清照故居陈列馆、融北京四合院和江南园林风格于一体的万竹园、尚志堂等古书院和望鹤亭等古亭,还有龟石和待月峰等奇石,只好留待下次再看了。 (2012年11月6日)P1-4 序言 那是197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四,上午10点,一个身穿旧军装、头戴褪色旧军帽的青年,身背打得如同军用背包的铺盖,手提一只褐色的旧衣箱,走出济南老火车站——这就是42年前的我。 大学毕业后,按照当时的要求,我先到部队农场接受了一年半的劳动锻炼,然后分配到济南工作。来济前,我先回到老家宝山县罗南公社农村过了个年。正月初三上午,辞别了年迈的祖母和年近半百的母亲,换乘了3路长途车和公交车,到达上海北站,用17元4角买了一张到济南的硬座火车票,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至今我仍记得,这张火车票几乎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当时我的月工资才43元5角。经过近20个小时的旅程,翌日上午,我的双脚踏在了济南的土地上。当时不会想到,这一踏,就是42年。 异国情调的火车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辆人力三轮车把我拉到经十纬一路省委四宿舍,省大学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设在那里。隆冬时节,马路上到处是雪堆,天虽冷,但空气清新,街面宁静。报到之后,我住进省直机关第二招待所。“省二所”位于济南老商埠的纬四路上。等待分配一等就是一个月,闲着没事,就在附近逛逛。可以说,我了解济南是从老商埠区开始的。这里马路不宽,但路网方方正正,东西南北直来直去;沿街不像上海那样高楼林立,但西式别墅很多,别有一番风情。3月下旬,省“毕办”通知我到济南市教育局革命委员会报到。市教育局设在经二路195号一个两层日式别墅内。我很快被分到济南第一中学任教。济南一中是山东省历史最悠久的省立高中,当时在济南老城区的运署街上。学校为我在教室与锅炉房之间的一间小平房里安排了住处,共住的还有两位刚从济南工厂里选调来“掺沙子”的“工人教师”。放学以后和星期日,单身一人的我常到学校周边的街巷走走。担任29级17班的班主任以后,因为学生就近划片上学,都来自附近老城区,为家庭访问,老街巷就转得更多了。当了5年老师,加上后来还在七家村的一个宿舍里生活了10年,几乎走遍了老城区每一条大街小巷。 济南老城区的街巷,与上海弄堂有着完全不同的市井风情,让我感到新鲜。而通过与学生、学生家长和同事的接触,我更感受到了济南人的淳朴与热情。我熟悉了按察司街、苗家巷、芙蓉街、宽厚所街、舜井街、天地坛、葛贝巷、县学街、县东巷、县西巷、曲水亭街、贡院墙根街、鞭指巷、后宰门街、辘轳把子街、岱宗街……看着这些老街名,走过这些老街巷,浓浓的人文气息迎面扑来。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又到经二路195号院市教育局驻地的两层别墅里工作了7年,全家还在这院里住了一年多,对老商埠的感性认识更多了,因而就又多了一分感情。就这样,虽常常思念故乡,年轻时也屡有调回上海的念头,但或许是甘甜的泉水滋润了我,淳朴的民风感染了我,抑或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快速的城市发展吸引了我,最终还是在这里扎了根,融入到了这座城市。 济南有我的人生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济南有独特的秀气和灵气。我爱济南的泉,泉水是那样的清澈灵动,清可鉴人,清可洗心;我爱泉城的柳,柳丝飘逸,犹如少女之美,即便在冬季,济南的柳树依然是那样的婀娜多姿;我爱济南的山,即使不上山,每天也爱看山,喜欢从远处眺望千佛山和英雄山,总觉得山的天际线是那样的美。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四门塔、灵岩寺、百脉泉、朱家峪、红叶谷、平阴玫瑰、历城南部山区、老城区和老商埠的老街巷等,都是我喜爱的地方,有空就去逛,每次去都感到是那样的新鲜,赏不够,有感而发,就写成散文。收入本书的散文就是这样一篇篇地写出来的,过半被香港《文汇报》和上海《文汇报》采用,大多为近年来的新作。 真,是散文的灵魂。恰如母校复旦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所说的,散文的要义在于情真意切。本书的每篇文章,真实地记录了我“有心长作济南人”的心路历程,可以说,字字句句都是从我爱泉城爱家乡的心泉里流淌出来的。 就让这些文字作为我心声的见证吧! 朱文兴 2014年1月19日 后记 我生于江南,长在江南,26岁离开江南,对江南的爱根植血脉,魂牵梦绕。我也深深地爱着济南。我在济南工作生活了四十多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深的情感。谁不觉得家乡好,可渐渐的,每当我回到故乡,却总是匆匆住几天就急着回来。可能因为,我的家在济南,我已经习惯济南的一切: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气候变化、这里的邻居朋友……济南历史悠久、山水秀美、民风淳朴,泉城甘甜的泉水已融我为一个济南人。 源于对济南的热爱,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开始习作有关济南的散文;近几年,时间更充裕,徜徉济南山水之间。为建设美丽泉城取得的新变化所感染,写得更多。我知道,自己的笔写不尽也写不好泉城的美,但我是用心写的,写的是我心中的美丽泉城,也诚挚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泉城的美丽。结集和写作过程中,伊沛扬、林博斌、迟兴臣等有关部门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陈国栋、张柯、朱佩峰、戴永夏、朱春娃等文友给予了热情鼓励和教正,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杨濡豪同志精心创作了插画。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朱文兴 2014年1月1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