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周刊新世纪十年回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新周刊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矛盾的时代,纠结的中国

文/加藤嘉一

“加藤,你当时为什么选择去中国的?”

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千次。一开始没能很清楚地给予答案,刚来中国的2003年4月,我才18岁,边想边说,花一至两小时才能让对方明白我选择来中国的背景与理由。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被问与回答的不断重演,此刻,我终于能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解释清楚了。这意味着进步还是退步,我不知道,让时代去说吧。

日本人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吸收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和人物,对“中华”两字抱着崇拜之心。我们的社会尊崇“以和为贵”和“天人合一”,还有最重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汉字则是百姓生活和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

我这个以与众不同作为人生准则的另类少年,从小向外看,每天晾望世界地图,想象国际关系的理想国。因对国内的保守与封闭不满,渴望能出去,并从海外的视角观察日本社会。只是想确认日本社会极端排斥个性,盲目保护共性的“维稳”方式是否是国际通用的,况且,最好能去与日本截然不同的国家,这样才能对比得更鲜明。

读高三时邻居中国的首都一一北京申奥成功,我一直在课堂内外对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感兴趣,所以狂学了英语,高二开始当翻译,那时抱着将来去联合国工作的愿望。英文掌握得还可以,为了去联合国,还需要增加一门,阿拉伯语和俄语算了,感觉合不来,法语太优雅,不适合我,西班牙语明显不够严肃,我是一个不会跳舞的无聊男人,就熟悉而陌生的汉语吧。我有个弟弟和妹妹,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长子去欧美国家留学,就只能奔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低的国家。

主观与客观,乐观与悲观,主动与被动,期望与不安,积极与无奈……都有。但综合来看,我的出国战略似乎是最终自然而然地落脚到中国身上。这叫缘分,换句话来说,是命运。我幸亏获得了公派身份,运气良好,老天没有忘记我,本人就遵从了上帝的安排。从本科到硕士,享受到了6年的全额奖学金。2003年到2010年,在我身上发生过的一切都是没有想到,出乎意料的。

1999年8月,我15岁第一次出国,毕业旅行,到悉尼奥运前夕的澳大利亚呆了两个礼拜。那次外游让我开阔了眼界,并论证了一个事实:不是我在日本体验的事情彻底符合国际惯例和标准,世界原来充满多样性,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到外国走一走,接触不同的文明体系,将能够让自己加强对谋生的信心和希望。从澳洲回国后,我下决心,上大学时一定出国。

2001年7月,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我17岁,作为亚洲人,更是东亚人,我也感到很高兴,为北京感到骄傲。它意味着,中国北京就像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东京一样,将进入迈向奥运主办国的黄金时段。坦率说,之前我对中国的认识更多来自“悠久历史”和“华夷秩序”,不过是神秘的乌托邦而已。而北京申奥成功把我和中国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在我眼中,它逐步变成现代的,现实的,现成的存在。确信,若北京没走那条路,我不会选择来这里。

2003年4月,我终于来到北京。当时还没有第三航站楼,那是在举国体制下为奥运建造的象征品,同时带着实际用处,就像中国造航母的战略。我坐东航着陆二号航站楼,从机场走出来,对北京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黄”,不是所谓“扫黄”意义上的,而是来自国际上著名的沙尘暴之黄。空气很不好,令人陷入黄昏状态。我上正规、红色的夏利出租车,起步价与今天一样10元,每公里比现在的2元便宜,1-2元。师傅把肚子暴露出来,很像是个啤酒肚,白色的袜子,穿着黑色的皮鞋(什么个时尚感呢……),在抽烟,身上有浓厚的味道,应该是10多天没洗澡了。我很抱歉地说,我对北京或中国的第一印象只能用“糟糕”两字来形容。

我在北大宿舍第一位同屋是巴勒斯坦人,据说是阿拉法特的亲戚。我是带着“三无状态”来到北京的一一没有人民币,没有中国朋友,不会中国话,我跟他只能用英文交流。他的房间太乱,空间太小,我根本没法住下来,换了房间,第二个同屋是蒙古驻华大使的儿子。

我原来有个担心一一来华后生活彻底变成中国化,英文怎么办,不能丢的,必须想方设法去维持水平。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北大留学生宿舍“勺园”简直是“小联合国”,来自10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抱着“同一个梦想”共存着,英文往往是我们之间交流的通用语。我把中文和英文同时提高起来,创造了相辅相成,一举两得的局面,这是我在华留学的意外收获。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我们外国留学生的最大动机和目的为:好好了解中国,学好中文,扩大人脉。这是“低投入一高回报”的合理化投资。我后来在勺园建立的外国人脉简直是难以置信,为将来的有关工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所谓“第三世界”一一非洲、东南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的留学生。他们多数是驻华大使女儿、首相儿子等牛人,实际上是来华潜伏,进行游说的。看看当今中国对这些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展开的经济外交、能源外交、文化外交,全都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的。第三世界的政府也以派出优秀留学生的方式搞好与中国的关系,为未来的国家建设铺垫。P4-6

书评(媒体评论)

新世纪10年的中国,实现的只是富强的崛起,还没有实现文明的崛起。“富强的崛起”只是以GDP为核心的一组统计资料,而“文明的崛起”则是一种普世价值与制度体系,是人类历史演化中新的生存方式和意义系统的诞生。

今天的中国人像19世纪的西方人,表现出欧洲早期工业化时代欲望强烈、生机勃勃、冷酷无情、迷信物质力量的特质。

中国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但现代性的负面景观都在中国集中地体现。

——许纪霖(著名学者)

目录

矛盾的时代,纠结的中国 国际关系

 小指数里的大趋势

 《经济学人》封面上的中国脸

 中日关系心电图

中国财富的翻云覆雨手 财经

 中国千万富豪的构成

 快经济路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1000年-2008年中国GDP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变化

 谁最依赖中国?

城市发展的癫狂时代 城市

 中国城市乐与痛

 中国蛸沛之最

 中国摩天大厦排名

关于道德和教育的社会剧 社会

 生死之书

 互联网上的道德拆迁队

 十年十人

 十年十事

 十年十物

关于这十年的汉语思想 思想

 思想书十年

 十年思想者肖像

文学 文学总量增加了,而不是萎缩了

 新世纪热书

 2010年中国作家富豪榜TOP10

艺术 艺术之花绽放在金钱山上

 艺术的社会进化十件事

 哪些中国宝贝值得一掷千金?

 全球最贵的16件艺术单品

 中国艺术家TOP10

传媒 门户网站是高铁,都市报是发动机

 全国主要城市发行量最高的报纸

网络 从网民到公民

 互联网十年趋势性应用

 互联网十年六大文化现象

娱乐 走马的明星,流水的头条

 十年“大片”

 十年娱乐语录

 十年头条

生活方式 穿越疾驰的时尚列车

 瘦马谈时尚十年:晒生活成就民间时尚

 欧阳应霁谈设计十年:幻觉的十年

 十年科技产品进化史

 中国人十年生活方式icon

 十年年度“少数民族”

下一个十年,怎么办? 结语

内容推荐

《新周刊》主编的《新周刊新世纪十年回望》全面盘点了新世纪第一个10年,涵盖了国际关系、财经、城市、社会、思想、文学、艺术、传媒、网络、娱乐和生活方式共十个方面。《新周刊新世纪十年回望》在回望过去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在总结过去的前提下,为开拓更好的将来提出希望与期冀。

编辑推荐

《新周刊》主编的《新周刊新世纪十年回望》摘取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声音;梳理了10年来从政治关系到传媒娱乐的热点事件,全景展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和进步,也提出了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整理了新事物、新思潮、新观点等的诞生和衍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5: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