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绿色散文精选
分类
作者 刘芳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绿色散文精选》编著者刘芳。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对其讴歌“绿色文学”作品的评论30多篇,被誉为“绿色散文作家”。文章包括《走进白桦林》《林趣》《坝上采蘑》《林中腊月》《绿色明珠塞罕坝》《坝上一棵松》《绿色魂》《雪峰顶上有人家》《鸟情》《云杉赋》等等。

内容推荐

《绿色散文精选》编著者刘芳。

《绿色散文精选》内容提要:这是一部非常适合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美文精品。有七篇作品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为高中和初中语文的“美文享”,有四篇作品被选为高中和初中语文毕业考试的试题。另有一篇作品被选入全国统编教材初级中学语文课文;其余很多作品被选入“全国高考复习资料”。作品抒写的几乎全部是绿色,紧紧地抓住了构建美丽中国的基因和独有的特色。

目录

红树林颂

夜宿“美林”

绿的拼搏

鼓浪屿的女儿

捅燕窝

冰上捕鱼

走进白桦林

林趣

坝上采蘑

林中腊月

绿色明珠塞罕坝

坝上一棵松

绿色魂

雪峰顶上有人家

鸟情

云杉赋

生命之歌

森林浴

外国猎手在木兰

林中鸿雁

山城水韵

雾灵女

林中奇葩

潮河源的绿

清清的小溪

雾灵游

热河泉

绿色的小关庄

九女山

高山小屋

雾灵樱花

情系绿林

花神伯

林中酒家

白鹭守护神

石林随笔

野人小记

戈壁花城

游沙漠公园

火焰山观绿

葡萄城一瞥

绿色的希望

蝴蝶泉

绿色的晚年

故乡的山里红

绿叶情

鸳鸯林

一生守望

打洛见闻

澜沧江夕照

夜宿竹楼

边城小店

太行山的思念

后记 感激绿色

试读章节

沉思中,忽然一个绿浪打来,顿觉眼前一亮,呀,一片错落有致的尖塔,渐渐地浮出水面。远远望去,似一艘造型别致的游船在游荡。这就是进入塞罕坝林海后,所见到的第一个“人间仙境”——美林山庄。负责陪同的人说,我们晚上就宿在这里。

这是多么美轮美奂的组合,又是多么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为了不影响花草的蓬勃,为了不拥挤绿树的生长,他们见缝插针,在一片清凌凌的湖水和各种野花竞放的水草之上,打下一根根木桩,把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支起在空中,任草儿、花儿、树枝儿,任性地生长,甚至可以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让花草的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木楼与木楼之间,有木制的栈道相连,曲径通幽,妙不可言。门前有一座长长的月牙湖,像是一面硕大的屏幕,倒映着白云、绿树、蓝天。每天清晨,最先跳进月牙湖的是那轮淋着满身露珠的旭日,接着便是岸边不时都在开放着的各种野花和嫩草,使月牙湖顿时变成一座花团锦簇的水上大花坛。在碧绿的湖面上还有几只灰色的小野鸭,也跑来凑热闹,无忧无虑地在水中玩耍,即使见到游人,也不害怕,仍大摇大摆地游来游去。它们似乎知道,在这里,人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谁也不会干扰和伤害谁。

若再约上几个亲朋好友,乘上小舟,或在湖中对弈,或在湖中唱歌,或在湖中起舞,或在湖中谛听鱼儿跃水的噗噗响声,那是一件多么让人欣喜和惬意的事啊……

傍晚,森林静极了,就连喧闹的松涛,也开始入睡。只有身下的绿草丛中和清澈的湖水里,还不时地传出几声蛙鸣。小木屋总是香喷喷的,像有人洒了很多香水。仔细寻觅,原来是木屋周围的金莲花、走马芹、野百合的花香,趁人们不在意时,争先恐后地从窗口处、门缝间挤了进来,像淡淡的花雾一样把小屋喷洒成一个芬芳的世界。一根根云杉的树枝,伸出毛茸茸的小手,也.从刚打开的门窗处伸进来,晃来晃去,或握握你的手,或摸摸你的脸,人与自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

月亮闲适地在林中散步,她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又在林中慢跑。她忽而露出笑脸,忽而又藏在大树的后边。只要你走过,她就跟着从一棵大树,跳到另一棵大树之间,若隐若现,活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停地与你捉迷藏。此时,我真想一下把她从林中拉过来,一起嬉戏,一起聊天……

我望着夜色中的大森林,眼前忽然映现出场部办公大楼前三块金光闪闪的铜牌:一块是国家林业局树立的“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一块是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树立的‘‘政治思想教育基地”;一块是河北省林业厅树立的‘‘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它们彪炳着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殊荣。  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四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的沙丘和不毛之地,经过两代塞罕坝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在这片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一点九摄氏度的高寒区,营造出一百多万亩大森林,这是何等令人惊叹的绿色壮举!

我望着那一排排高大的落叶松,仿佛在我面前耸立着无数个绿化英雄!我不由地低下头,默默地向这些大树鞠躬,以表达我对塞罕坝人的崇敬。因为有了这片森林,不但有效地阻挡着风沙对北京的侵害,有效地保护着京、津人民赖以生存的水源,还使昔日荒凉的坝上,有了如诗如画的今天。

美林,美林,你美得使我心颤,你美得使我如重任在肩。

P6-P7

序言

刘芳的《绿色散文精选》是一部非常适合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美文精品。在短短的几十篇作品中,竞有多篇被选为高中和初中毕业考试的试题,另有多篇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和初中语文的“美文共享”;《边城小店》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选为全国统编教材《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二册,》;还有很多篇被选入“全国高考复习资料”,成为人民日报等多家网站的美文集锦。作品抒写的几乎全部是绿色,紧紧地抓住了构建美丽中国的基因和独有的特色。

在中国作家中,还没有一个能像刘芳那样把保护绿色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旨,有这样难能可贵的绿色精神。这种对绿色的保护意识,首先源于他的生命的底色——绿色的情结。刘芳出生在燕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上庄。那个大山腹地的小村青山绿水,生长着绿色,蔓延着绿色,是个有着天籁之美的绿色家园。我曾去过他那世外桃源般的故乡,并被深深地诱惑。生于斯长于斯的他,绿色浸透了他的生命,浸透了他的血液,浸染了他的灵魂,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也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成为他生命和创作的主色调,所以他被人称为“绿色文学作家”或“生态散文家”。他将塞罕坝林区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因为那里是草原最美处。这里的绿是无数治荒造林的英雄们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所建造的。他被他们所感动,更被他们创造的绿色所诱惑,于是他以此为基点开始了绿色散文的创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他不知往那里去过多少次,他“膨胀着激情,生发着懵懂,在绿色的海洋中驰骋”,那里成为了他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

在刘芳的绿色散文中,充满了时代的旋律,高扬着时代的精神。他饱蘸情墨,大力讴歌创造绿色的人们。在《绿的拼搏》中,他歌颂了治沙英雄老潘。老潘为治沙在风沙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在豆粒大的沙砾像子弹一样把他的脸打得红肿时,就用破夹袄、工作服把头包上,在沙丘里播种着胡杨,在沙窝里播下沙拐枣、梭梭、红柳和老鼠瓜,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控制住了流沙,在茫茫的瀚海中才出现一片新绿。他看到,老潘的不畏艰险的治沙史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沙漠战斗史,是一部鲜为人知的英雄赞美诗”。他从沙漠中那“不断延伸的绿色中,从被西北风吹裂的老潘脸上,看到了绿色的未来”,从老潘这些治沙人、护林人的身上所焕发出来的绿化的精神和拓荒的精神看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有了它,才有了大海与陆地的平等相处,有了它,才有人类与汪洋的和睦共存。红树林是海岸线上的真正守护神。”正是由于红树林的不畏艰险、不怕危难,挡住了冲向陆地的滔天巨量,守护着海疆,“才有了大海与陆地的平等相处”,“有了人类与汪洋的和睦共存”。这种为他人的幸福安康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舍己为人的品德不正是人类的最高精神境界吗?在这里,“美丽的红树林”已然在我们的“心中树起一座新的丰碑!”已然成为我们道德精神的栽体和理想的化身。

在刘芳的绿色散文中,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哲理的闪光。这样使得他的绿色散文不仅有了情感的浓度,也有了理性的深度。他在散文的描述中随时穿插精当的议论,以画龙点睛,醒明题旨,让读者在感叹人物事迹、欣赏美好景色的同时领悟到精奥的道理,得到思想的启迪。如在他采访完“野人”张侯拉的事迹后,这样写道:“他从十八岁开始植树,一直栽倒八十七岁。他在九塔山上栽种的三百多亩幼树全部成活,郁郁葱葱地绿了一座山,飘起一片云。他一生没有遗憾,从小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去追求,即使在人世角逐、互相争斗的动乱年代,他也没有白白地度过,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里”。“这是我所见到的一位真正把利禄功名视为身外之物的贤者,是我们民族和人民引以为荣的精英。当你亲眼目睹了这些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时,你不能为之感动和自豪吗?”他这种理性的归结,不仅升华人物的精神,扩张了文章的内涵,也提高了我们的境界。

在刘芳的绿色散文中,充满绿色的欢快,充满绿色的温馨。看他的绿色散文,就像是在看渐次打开的绿色的屏风,或恍如走进了绿色的画廊,那绿色或纵向伸延,或横向铺展,都给人以绿色的诱惑,绿色的昂扬,绿色的亢奋。如走入《夜宿‘关林’》,“我们徜徉于绿色的林海之中,那绿的风,绿的波浪,绿的馨香,纯洁着人的灵魂,释放着心中的舒畅。”如写《林趣》中“绿色的雨”:“它匆匆地来,悄悄地去,缥缈不定,时断时续。有时,刚见一丝儿浮云从林中腾起,一转眼儿,就变成了霏霏的阵雨。那细长而又密集的雨丝,像网一样捞起林中所有的绿,满溢得连圆圆的叶片,细长的枝条,都不住地朝下滴着绿液呢。若要蹲下身,轻轻地扒开草丛一看,一条涓涓的溪流,潺潺地,犹如一泓浓酽酽的绿茶,在缓缓地流淌,馋得人真想趴在地上,咕嘟咕嘟地喝个够……”这宛如一幅油画,如诗如画,清新自然,充满机趣,描写得既清新生动又传神明快,比喻新奇脱俗又富于激情。。。那细长而又密集的雨丝,像网一样捞起林中所有的绿”,“一条涓涓的溪流,潺潺地,犹如一泓浓酽酽的绿茶,在缓缓地流淌”。文章写得出神入化,诗意盎然。像这样的描写,文中比比皆是,这是因为刘芳生活在绿色中,看其形得其神,见其真知其深的缘故所致。

刘芳有浓厚的绿色情结,有深厚的生态意识,这是他对生态、对家园、对地球的保护意识凝结而成的。为了家园的美丽、为了人类的美好、为了地球的健康,他倾注了心血,倾注了生命,写出了一篇篇美丽生动的生态散文、绿色美文。可以说,他是我们国家最早写生态散文的作家,是一生为保护生态而竭尽全力的作家。现在我们所倾力建造的“和谐社会”讲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精心塑造的“美丽中国”,说得就是心灵美好与生态美丽的契合,也就是一个没有污染、没有异变,充满绿色、充满美好的精神家园、灵魂的栖息地,也就是他在文中所描绘的那一幅幅充满绿色、充满温馨、充满美丽的图画。因此,他的绿色散文被众多的读者所青睐,所传诵。

后记

绿色,是生命之源,没有绿色,哪有人类的今天。绿色,不但哺育了我的生命,更激发了我绿色的情感,使我走上了绿色文学的创作之路。

有一次我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去采访,发现那里的集市全是妇女,一问才知道,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男人都上山干活去了,赶集上店全靠妇女,所以,这里的集市被谑称为“山村嫂子集”。女人们平素就有好打扮的习惯,现在生活好转了,又赶上逛集市,个个都像赛花似地比着穿。她们足登绣花鞋,身穿花裤褂,头戴新采来的野山花,肩挎荆编的小花篮……从头到脚全是花!莫说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就是在当今看了这情景也觉着很新鲜。这花花绿绿的情景,在一篇通讯中很难完成。从小就酷爱文学的我,像速描似地学着写了篇

我从小就喜欢绿色,这不仅仅是因为我生长在山区,更是森林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我成人。小时候,家境贫寒,但我家的后山上有一片蓊郁的白桦林。我们几乎是靠着桦树度日。每逢到了春天,姐姐总是领着我采桦叶做菜团。我们从早采到晚,翠绿的叶子总也采不完。冬天把树皮剥下来,像一张张白色的夹板纸,结实而又挺脱。大人们把它围成简装东西,或成块地对起来当炕席铺。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把那薄薄的桦树皮卷成细长的卷儿,当蜡烛点。长长的桦烛,噼啪作响,幽香扑鼻,照得满屋生辉。

人与绿树,有着如此相依为命,灵与肉的交融,能不为绿色欢呼和敬畏吗?从此,我不停地朝林区跑,那是我精神灵动的家园,只有走进一尘不染的林区和绿树,我才如同回到了可以信赖和依存的港湾;才可以远离疲惫和浮躁,让心灵得以宁静和休闲。此。耐,我静静地躺在林中,那丛丛的绿树,那茸茸的嫩草,那鲜丽的野花,那百乌的啁啾,仿佛是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美的诗,最好的画,最浓的酒。我像是依偎在母亲的胸膛,是那样地惬意和恬畅。看白云悠悠,听林涛作响,使我感到生命的充实,心灵的自由,人生的坦荡。一切利禄功名,早已烟消世外,我,不过是大自然中的普普通通的一员。

别人的文章是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写出来的,而我是迈开双脚“走”出来的,我是“脚板子底下出文章”。寒冬腊月,坝上林区早已是一片冰冻,当时的气温已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大雪纷飞,道路断绝,但我听到即使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高山顶上仍有一对小夫妻日夜坚守在嘹望台上,时刻都在观察火情,保护着一百多万亩的大森林,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下山了,完全与世隔绝,感动得我久久不能平静。出于一种对森林防火人员的无限崇敬和使命感,我不顾林场丁书记的一再劝阻,执意要到高山顶上去探望。我独自一人,扒开一米多深的积雪,硬是用双手开出一条雪的“巷道”,爬上雪山,看望和采写了这对不畏风寒和艰险的护林防火人员,写出了报告文学《夫妻望火楼》和散文《高山顶上有人家》。  30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已发生了巨变,我个人也因绿色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出版了《刘芳绿色散文选》《绿色的乐章》等散文集。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感激绿色!

当我编完这本《精选》时,已经得到一些评论家和教授们的好评。著名评论家、作家、大学教授杨立元先生亲自为本书作了序;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作家、翻译家和大学教授谭旭东先生为本书的每篇作品都作了“赏析”,这对引导和启发学生及年轻人的阅读,有很大助益。在此,我对两位正在大学里从事语文教学的教授们,表示非常感激。与我同龄的叔伯兄弟,著名诗人刘章为本书亲笔题写了书名,也一并谢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