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小麦问题研究
分类
作者 李丽原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日语(略)

内容推荐

我国小麦自2004年以来保持连续6年的增产,2009年的小麦产量比2003年增加了2 800万多吨,增长率达到30%以上,供求关系逐步改善。但是,在我国小麦生产中,由于优质小麦的供应存在不足,进口小麦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产品69.5万吨,同比增加2.1倍,是2006年以来同期进口量的最大值。2010年7月,全球小麦价格出现暴涨,价格涨幅创造了40年来的最大单月涨幅记录。虽然小麦价格暴涨的直接原因是由俄罗斯等一些小麦生产国家遭受自然灾害所引发的,但由此带动了其他农产品的跟风上涨,对全球粮食市场造成巨大影响,未来粮食安全已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今年也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但粮食总产量为2.185亿吨,连续7年增产国际小麦价格的飞涨对国内小麦市场构成了新的压力。2010年新麦上市之后,我国各地出现抢购风,小麦价格出现一路飙升。如何在我国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稳定国内小麦市场,促进小麦生产的科学、持续发展,不仅是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丽原编著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小麦问题研究》以中国的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小麦的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对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将来的供需关系进行了预测分析。其次,通过对小麦产地的农户调查,分析了中国小麦的生产由传统模式向优质小麦转换,以及开展订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经济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小麦问题研究》各章的摘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小麦生产的历史沿革受到当时的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的影响,与粮食生产整体情况,大体上保持了同步变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小麦生产历程按改革开放前后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小麦生产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实现了增产。其中,提高单产的贡献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小麦生产种植面积的减少和单产提高缓慢,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小麦总产量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推进了生产结构调整政策,以前主要通过国外进口供应,市场需求较高的优质专用小麦在国内小麦生产中的所占比例得到了迅速扩大。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小麦主产地的布局移动呈现出向北方地区集中的趋势。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小麦的总消费量呈现出基本稳定、略有浮动的特点。按小麦的消费用途看,在以食用消费为中心的基础上,随着饮食结构的多样化,饲料用途和工业用小麦的份额在逐渐扩大。另一特征是,小麦自给率的变动幅度非常大。长期以来,在中国的粮食作物中,小麦担负着一种调节过剩和不足的作用,为了节省外币,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出口国际价格较高的大米,而对于国际价格较低的小麦采取了长期大量进口的政策。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生产的停滞加上进口的锐减,出现了小麦的供求关系趋紧,利用大量库存填补的局面。长期以来,小麦消费的地区差异性体现在由种植体系所决定的“南米北麦”的模式上。但随着收入增加和流通市场的不断完善,这种原有的模式正在逐步改变。小麦消费也从以前的普通小麦向优质小麦迅速转换。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小区居民进行的消费者调查发现:小麦消费在北方地区呈现稳定性,小麦加工食品消费量有增加趋势:

第三,将我国小麦产地按6个经济地区划分,分别计算出小麦种植面积的价格弹性,其结果是价格弹性都很小。对价格反应比较敏感的东北地区也只是0.415。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北方地区的价格弹性要高于南方地区。另外,关于小麦需求的价格弹性是一0.089,证明由于价格变动带来的需求变化将很小。同时,小麦需求的收入弹性是0.098,今后由于收入上升带来的需求增加也是有限的。从长期预测来看,中国的小麦生产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不大,将依靠增加进口量来填补国内供求的缺口。因此,在提高国产小麦单产,增加生产量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能与进口小麦抗衡的高质量小麦。

第四,在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强有力推进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正在迅速发展。长期以来,由进口小麦支撑的国内需求正在向以国产优质小麦为中心的新需求结构转变。但不容忽视的是,国产优质小麦和进口小麦在质量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长期实施的粮食收购制度造成了小麦加工业的需求信息传达不畅,小麦种植户对提高质量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收购、流通过程中优质小麦和一般小麦被混合,造成区分困难;三是在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下,统一小麦质量难度很大。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建议推出奖励优质小麦生产,促进小麦生产产业化的政策,促进优质小麦优势地区的重点建设等对策。

第五,选择被指定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进行了关于小麦生产结构的调研。在当地,小麦生产萎缩趋势和小麦加工企业整体萧条局面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循环关系。同时,国营农场和个人私营农场体现出明显不同的小麦生产结构。在私营农场,大规模经营是靠低薪的外来务工人员和一定程度的机械化支撑。并且由于实行过度追求短期效益的经营方针,私营农场还打破了留置休耕地的传统轮作方式,扩大收益性和耐干性都高于小麦的油菜种植,甚至实施油菜的连作,结果造成了小麦生产萎缩,同时也引发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私营农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往往采用自己留种的方式,导致小麦的质量难以提高。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麦品种和质量的差异没能充分地体现在价格上,成为阻碍小麦品种改良的主要因素。加上私营农场往往地理位置偏僻,受到交通不便的制约,所以,私营农场的小麦流通始终局限在区域内部。私营农场小麦生产的衰退和低品质问题制约了当地制粉业的发展,制粉业的萧条反过来阻碍小麦生产,造成了恶性循环。

与私营农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营农场实施“六统一”的管理方式,在“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的管理系统下,优质小麦的转换相对比较顺利。在国营农场高度机械化的大规模经营模式下,生产均质小麦和降低成本成为可能,通过农场的统一集中销售,实现了面向区域外的生产和流通体制。但是,灌溉设施条件落后是国营和私营农场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也是旱灾频繁地区优质小麦生产转换当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第六,新乡市延津县是河南省的小麦生产基地,也是小麦订单生产的模范地区。延津县的国有粮食企业金粒麦业公司以“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方式推进小麦的订单生产取得了成功。其成功的原因,除了金粒麦业公司作为粮食局下属国有‘业的优势之外,更重要一点是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小麦专业协—一金粒小麦协会。从严格意义上讲,金粒小麦协会不能算完全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协会,但从农民合作组织的阶段性发来看,“金粒”小麦协会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方面,小麦会召集各村的领头人、技术能人成为中心会员,通过中心会和小麦农户订单,为企业确保了原料来源和原料质量;另一面,订单农户得到了协会提供的生产技术指导和低价的生产料等服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了销售价格和稳定的销,实现了收入增加。 从调查农户的经营特点来看:一是经营面积呈分散、零碎小规模经营;二是农地的流动性较低;三是不同小麦品种的植目的不同,普通小麦用于自家消费,优质小麦用于销售。质小麦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农民自家主要消费普通麦,并且自给率非常高。 从调查农户的兼业情况来看:一是农户的外出打工集中在筑工地、粮食搬运等不稳定的短期职业;二是参加小麦订单产与否影响农户的农外就业和收入水平;三是拥有一份稳定农外兼业是左右农户订单积极性的一个因素。在没有稳定的外兼业情况下,对于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来讲,种植相对稳定普通小麦是一种低风险的选择。如果从事稳定性较高的兼业,御风险的能力增强的话,选择优质小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力口。 从调查农户的经营意愿来看:一是大多数调查农户都有扩经营规模的愿望,可是没有可供扩大的农地,除非有稳定的业机会,否则农地供给层将很难形成;二是小麦的价格上升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调查地小麦生产的稳定发展;三是对农户来说,订单的最大魅力是确保了小麦的销路。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单个农户没有价格决定权,一家一户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而地区农业的组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政府正在大力提倡农业产业化。事实上,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尤其是粮食生产领域的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展望今后中国小麦生产的发展,为了增加农户的生产与收入的稳定性,地区农业的组织化是必不可缺的对策,而政府的财政支援等一些政策性的支援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李丽原编著的《经济增长条件下的中国小麦问题研究》以中国的小麦为研究对象,从小麦的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对现状进行阐述,并对将来的供需关系进行了预测分析;分析了中国小麦的生产由传统模式向优质小麦转换,以及开展订单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情况。中国小麦生产的历史沿革受到当时的经济发展及农业政策的影响,与粮食生产整体情况,大体上保持了同步变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