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岁的智慧老人,跨越世纪的精彩人生!
资中筠先生倾情作序!
吴敬琏、沈昌文、易中天、张维迎、吴思、崔永元都尊崇的大家!
求知、有爱、讲真话的人都在读周有光!
《我的人生故事》这本书中所选择的周有光先生的作品,常常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但都包含着丰富的对生活细节独特的观察体悟角度、别致的人生情趣和豁达而开阔的人生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人生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有光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08岁的智慧老人,跨越世纪的精彩人生! 资中筠先生倾情作序! 吴敬琏、沈昌文、易中天、张维迎、吴思、崔永元都尊崇的大家! 求知、有爱、讲真话的人都在读周有光! 《我的人生故事》这本书中所选择的周有光先生的作品,常常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但都包含着丰富的对生活细节独特的观察体悟角度、别致的人生情趣和豁达而开阔的人生视野。 内容推荐 一本通俗易懂且有趣的“周有光读本”! 是什么样的家世、教育、交游背景铸就了周有光的生命底色?他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优秀学者?周有光与张允和如何成就七十年的爱情与婚姻传奇?是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让周有光渡尽劫灰?108岁的老人有何长寿与养生秘诀?汉语拼音与语文如何在周有光的笔下变得有用且有趣?周有光晚年在思考哪些问题?而这些思考为什么让他声誉渐隆?《我的人生故事》这本书中所选择的周有光先生的作品,常常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但都包含着丰富的对生活细节独特的观察体悟角度、别致的人生情趣和豁达而开阔的人生视野。 《我的人生故事》将引领读者直观、全面地了解周有光的人生历程、学术贡献、思想菁华。无论你是周有光的初识者,还是周老的忠实粉丝,都不应该错过。 目录 从青果巷到纽约 常州青果巷 育志小学 常州中学 坐独轮车上大学 圣约翰大学 光华大学 五四运动 拉丁化运动 留学日本 美国生活 和爱因斯坦聊天 那个时代的人物 怀念敬爱的张寿镛校长 吕叔湘:语法学大师 中国日报创始人刘尊棋 胡愈之引导一代青年 张志公:实用语法学家 魏建功:台湾普及“国语”的开创者 古不轻今雅不轻俗 ——回忆罗常培先生二三事 章乃器:胆识过人的银行家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创始人姜椿芳 永不失落的欢欣 妻子张允和 “流水式”的恋爱 “举杯齐眉” 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四姐妹 连襟沈从文 残酷的自然规律 ——《浪花集》后记 环游世界 新陋室铭 昆曲研习社 重游欧美 家庭文化 风雨飘渺的岁月 从上海到四川 “左倾”幼稚病 美国归来 上海的变化 宁夏五七干校 跟教育家林汉达一同看守高粱地 “专家专家,专门在家” 失落了的欢欣 从大同到理想国 走进世界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东洋变西方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什么叫做现代化 什么叫做全球化 漫说太平洋 华夏文化如何弘扬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汉语拼音的故事 字母跟着宗教走 世界文字的鸟瞰 旧事重提谈拼音 文字性的图画 我和语文现代化 从“胡琴”是“国乐”谈起 学写八股文 今日花开又一年 晚年所思 信仰问答 长寿之道 窗外的大树风光 有书无斋记 《百岁新稿》自序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清流拾贝 试读章节 我的曾祖父号润之公,祖父号逢吉公,都是号,名字我都不知道。父亲名保贻,号企言。母亲徐雯。我最大的姐姐是三姐,因为大姐、二姐小时候就去世了。我的妈妈生三姐、四姐、五姐、我、九妹,共五个孩子。我父亲一个姨太太生的老七去世,又生一个八妹,这样,我的妹妹就是九妹了。我排行第六。 我的曾祖父很有名,《常州府志》有记载。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光了,就穷下来了。我的曾祖父在太平天国之前就办工业,那时是手工工业。常州纺纱织布到今天还是有名。常州虽然穷,但有一个特点,没有失业的人。农民家里都有在城里做工的人,不单是种田。 家里有一个老姨太太,可能是我曾祖父的姨太太,她养一只大猫,有八九只小猫,每天晚上睡觉,要把它们的脚洗干净。猫的规矩大得很,大猫管理小猫,开饭吃东西,小猫想吃桌子上的东西,就把大猫放在桌子上,小猫一上来,大猫把小猫一打就打下去了。 我家在常州住的巷子叫青果巷。青果巷有意思,瞿秋白、赵元任、我都住在青果巷,我们三个人都搞文字改革。瞿秋白家很穷,租人家的房子住。赵元任家的房子叫八桂堂。我们家的房子叫礼和堂。我们家的房子是明朝造的,了不起√很旧了也不能拆掉,旁边就造一座新的房子,连在一起,房子有好几进。我们住在新房子里,旧房子租给人家。我们家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我们住在河的北面,我要过了河去上学,河没有桥,只有由船连起来的渡桥,人在船上走过去。大船来的时候,摆渡船就分开,叫开渡,大船过去之后再合起来,人又可以走来走去。 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旁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祖母教我念唐诗。祖母娘家是一个大家,在女孩子时受很高的教育,那时候没有新式学校,她在妇女中是了不起的,打官司她拿起笔来能写状子,很有学问。我记得一件奇怪的事情,祖母要吃补的东西,吃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么方便,是牵着一头牛到家里来挤奶。此外,妇女挤人奶给老太太吃,她的身体特别好。 我的父亲当教员,当时常州只有两个中学,一个男中,一个女中,父亲就在女中里教书。后来父亲办一个国学馆,收学生,教古文。我跟父亲很少在一起,不过我的印象中,父亲的脾气还是很好的,他并不固执,那时候提倡白话文,他教古文,可是不反对白话文。我们跟着母亲到了苏州,我的父亲跟姨太太还是住常州,家庭穷了,就分裂了。 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大。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过新学校;她的文笔不行,,我的祖母的文笔很好。祖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是普通知识分子,她看书没有问题,可是写文章不行。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向来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九十六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 抗日战争时,我们到了四川,我的父亲和姨太太避日本人到乡下。抗战没有结束,他就去世了。我听说,他去拔牙,弄得不干净,中毒,大概是这样去世的。他的姨太太也是晚一点在抗战期间去世了。 上小学之前,我们家请了中文、英文、舞蹈老师,教我的姐姐们。我年纪太小,没有条件上她们的课。我就去偷看,家里买了一架风琴,一位女老师教姐姐们唱歌跳舞,一位年轻的男老师教英文,一位老先生教中文。 我没有上私塾。我小时候读书读得不多,家里只有我一个男孩,溺爱我,说:“不要压他读书,早读书身体不好。”当时我妹妹还没有生,我的姐姐大,不跟我玩。我就到我们家的房客那里,他们的女孩子跟我差不多大,我跟他们玩,他们大人不让我玩,说女孩跟男孩不能一起玩。我一个人很孤独,没有玩的伴侣。后来上小学就好了,同学多得很。 每年过年一定要拜祖宗,一代一代有好几个大小的厅,有画像,这种画像画得很仔细,平时收藏起来,过年才拿出来,挂上要叩头。一抗战,我们逃难,东西都没有了。打完仗,我到美国,看见宾馆里就挂着我们中国人祖宗的画像,价钱贵得不得了。P3-5 序言 周有光老先生一生的经历差不多浓缩了中国的20世纪近代史。我们这个民族多灾多难,整个20世纪内忧外患不断。前半是外患为主,而后半主要是内忧。一波又一波的折腾,使民族精华备受摧残。有人比喻历次运动就像撇奶油一样,一次运动撇掉一层,最后几乎剩下清汤。周老先生是没有被撇掉的幸存者。能幸存到今天,是他的幸运,更是我们民族之幸。 由于医学的进步,现代人的寿命比以前长了,百岁以上的老人也越来越多。但同样是“人瑞”,不一定都有周老这样的大智慧和贡献。另一方面,中国百年来有大智慧、大作为的精英也不少,我的师长辈就可以数出来一些,但是多数都不幸备受摧残,壮志未酬而英年夭折。此时我随便举出一位来,例如叶企孙先生,他是非常了不起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家,1949年以后一段短暂的时期曾任清华教务长,但是不久就不断挨整,直到文革中沦落街头,形同乞丐。这样悲惨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果这一批民族精华都能在正常的环境中得到正常的发挥,他们也许活不过百岁,但是一定能各自放出不同色彩的光芒,与周老先生相辉映,相承接。而周老能有今天,也有幸运的成分,正如他自己说的,他如果没有被调到北京来做文字改革工作,继续留在复旦教经济学,绝对逃不过“反右”,那就不定被发配到哪里,受到怎样的摧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填沟壑了。 周有光先生在中国语文现代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我是外行,没有多少发言权。周老在这方面的成就、贡献和影响当然非常了不起。不过他晚年对文化学、对人类文明的探索更显示了他的大智慧。不久前出版的《周有光文集》从第九卷到第十五卷都是与这方面有关的。这一点与他的长寿也有关系。有一些成就可以靠天赋,例如音乐、绘画、诗歌等文学艺术可以青少年就有大成就,但是对人生的彻悟,特别是不仅限于个人而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索达到大彻大悟,非有渊博的知识和很深的阅历不可。不是单凭书本知识,在书斋里能悟出来的。所以周老说他的生命从80岁开始,这不仅是幽默,还是有一定深意的。 单是年龄和阅历也还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智慧和觉悟。这需要几个条件: (一)从少年时期的教养和熏陶形成一定的底色——对真理的追求;对知识探索的兴趣;超越一己私利的对大社会的关怀;在道德上的正义感。有了这一底色,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可以走错路,但一旦发现错了,决不自欺,不为世俗的种种所羁绊,就能够唯真理是从。 (二)博大精深的知识。在高层次上各种专业知识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周老博古通今,思接千载,放眼全球,但都是有扎实的事实为依据,他原是学经济学的,更重视数据,所以他的结论都不是空疏之论。这点很重要,事实+逻辑=常识,常识的积累逐步接近真理。如果对什么都蜻蜓点水,随便发议论,大体是大而无当的空疏之论。深钻一门或多门专业,那么条条大路都可以通向人类发展的规律。这是我体会的周老的做学问和追求真理之道。 (三)更重要的是完全超越世俗的是非名利,宠辱不惊。很多人自称淡泊名利,其实不一定都能做到。也有人,不是为个人,但还是摆脱不了中国人仰望明君的惯性思维,往往会为某位权贵人物的几句话影响自己的忧喜、判断力,或升起幻想。我想周老已经彻底摆脱这一切,所以总能对自己的看法充满自信,面对种种荒谬之事,乃至涉及自己的无理和不公,都能付之一笑。人类发展的规律是他的信仰,他坚信凡脱离轨道的早晚要回到轨道上来。 作为超过百岁的老人,周老最鲜明的也是最可贵的特点是一直关注世界的最新发展,站在时代的前沿。他的名言之一是“要从世界看中国”,而不是从中国看世界,这同当前有些人处处强调中国特色成鲜明对比。已经进入21世纪,在“地球村”的形势下,人类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远远超过各民族狭隘的利益。强调“中国特色”往往是为一些负面现象辩护,掩盖落后。我还有一个观点和周老不谋而合,那就是反对把所谓“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对立起来。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东方文化”。流行的以儒家为核心的“东方文化”的说法实际上是“汉族中心论”,连少数民族都代表不了。印度文化和汉文化是一回事吗?古来新疆对中原而言是西域,文化更接近中亚还是中国内地?所以自以为是“东方文化”代表,排斥所谓“西化”是站不住脚的,只能固步自封。 当前我国在思想上两大危险,一个是狭隘的国家主义(我现在用“国家主义”,而不用“民族主义”,因为我们是多民族国家,含义容易混淆),一个是民粹主义。这两个正是当年希特勒法西斯统治的两大思想基础。“纳粹”一词就是德文“国家社会主义”的缩写。我说的在我国最近的表现就是借钓鱼岛为题的打砸抢事件。这种情绪被煽动和利用,可以起很大破坏作用,名为爱国,实际祸国殃民。所以周老提倡的“地球人”、“世界公民”、“从世界看中国”,不仅仅是哲理性的,在当下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社会现在又处于转折点,曾长年在谎言蒙蔽下,“启蒙”工作任重道远,特别需要像周老这样的智慧之光驱赶蒙昧的黑暗。即将出版的《我的人生故事》从《周有光全集》十五卷中精选周有光先生的与人生、信仰、研究有关的故事,汇集成一本浓缩了他的人生经历的作品,读者可以从各个角度体察和了解作者不寻常又积极有为的一生;了解他是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智慧实际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超越人生的狭窄和局限,将人类美好的目标变成每日努力的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中所选择的周有光先生的作品,常常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开始,但都包含着丰富的对生活细节独特的观察体悟角度、别致的人生情趣和豁达而开阔的人生视野。在幽默机智、简洁明了、清新宜人的语句中,透露出他对生活和学术研究方面独立、严肃和认真的思考和参悟能力,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我希望这本书为更多人喜爱,并从中得到对人生可贵的启示和激励。 2013年7月17日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化建设是他的终极关怀,即汉末李固所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国之兴衰,在此一举。”对于此一大事,他真做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地步。 ——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 余英时 先生以平心济世,是为素;以实行治事,是为朴;以理性为学,是为智;以直谏论政,是为勇。先生承继中国文化之结晶,又接受现代文明之果实,融会贯通,诊脉中国痼疾,针砭当时弊病。 于是己立而立人,庶既安民、安百姓。 ——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 许倬云 这样的一位老先生,看透了宇宙的发展,看透了人类全球的发展,也知道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活到百岁以上有这样的智慧,能够照亮这么多人是很难的。能够结识这样一位智慧的老人,给我很大的启发,也可以说给了我一些亮光。他人格伟大,学识渊博,智慧深邃,这个智慧之光,我希望它永远能够照亮我们的心灵。 ——资深学者、翻译家、前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 资中筠 所有用汉语拼音的人都应感谢周有光。 ——前北师大副校长、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许嘉璐 周先生不仅人品、学品令人敬佩,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周先生的健康高寿也创造了中国知识分子之最。周先生自少年时期就学习民主与科学,矢志不渝。最可贵的是他以世界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他说中国必须走全世界共同发展的道路,我非常赞成。在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一旦离开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必将会走向邪路。 ——著名经济学家、前社科院副院长、前中顾委委员 于光远 有光先生一生创造了诸多奇迹,集中体现在“三高”,即:德高、学高和寿高。他是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从体制内服从型转变为具有独立、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从经济学、金融学教授变成文字学、文化学的著名学者。这一切奇迹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这是他的人格力量,也就是“仁者寿”的道理;是“厚基础、宽口径”通识教育成功的表现;是传统博闻强识治学精神的再现。 ——著名学者、教育家、前武汉大学校长 刘道玉 周老最让我惊奇的不是他的高龄,而是他在一百岁之后却拥有两样最难得的生命奇景:一是质朴的内心;二是清醒的头脑。一个人有了功名、地位、成就之后最难得的是什么?是守持质朴的内心。 ——著名学者、作家、前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刘再复 现在百岁高龄者不乏其人,但像周有光先生生命力如此旺盛,思想如此敏捷,恐怕是硕果仅存了。年事这么高了,还有这样旺盛的思想活力,还对世界、中国、人生具有这么高的热情与关怀,还在不断接受东西方的各种新信息,而且还能作明快的判断,实在令人钦佩。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 李泽厚 一个人的欲望太多,就没有自由。年龄大的人相对来说可能更容易超越个人欲望,思想更为独立。在这方面周老无疑是所有人的典范:他的一生无论在语言文字学研究还是近年来的写作与思考,传导的都是普世价值。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维迎 读托克维尔,不如读周有光。 ——著名学者、社科院拉美研究所研究员 张森根 无论是在写作中,还是平常与人交谈,周有光先生的言辞都十分简短、明确和清新,有时还充满幽默感。他有深厚的经济学素养和实践经验,具有至高的学术和人生智慧。转而研究语言文字学后,他促使中国的语言文字改革与语文现代化真正结合到了一起。他令人敬佩的人生勇气不仅仅在于他做到了说真话说有意义的话,更在于他广阔视野和包容心。 ——著名历史学者、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雷颐 他的身上有一种光华独有的精神:出身上层贵族,却倾心于底层民众;爱自己的国家,又拥有开放的世界胸怀。 ——著名学者、上海师大教授 许纪霖 看一看周老这几年发表的文章,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启蒙的教材。是如何认识当代世界、认识我们中国和世界未来,如何从神权、君权走向民权,如何从神学、玄学走向科学的启蒙教材。过去我们喜欢说这叫大手笔、小文章,我们需要那些有学理论证、比较专业的,但也可能是小众化的启蒙奠基之作。 ——当代著名诗人、作家 邵燕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