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涛涛编著的《刘备发迹史》内容介绍:汉昭烈帝刘备,发迹前只是一个卖草席的汉室宗亲。一个偏远县城的乱世盲流。他文不如诸葛,武不如云长,气魄不如曹操,胸怀不如孙权,却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创建蜀汉政权,三分天下有其一。他凭什么以中人之资成就上人之事?
刘备会编织草席,更会编织人脉,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借力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刘璋,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让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让赵云、马超、黄忠等猛将兄誓死相随,让孙权引为劲敌、却又不得不结为盟友。刘备的成事攻略同样值得借鉴,他屡战屡败但又不抛弃不放弃,每次都能从绝望中找到希望,迅速招募到新军,投入新的战斗;他屡次投靠新老板,韬光养晦、培植势力,伺机而动,就连身后事儿,他都能安排得妥妥的……
正因为会做人会做事,刘备才能够以中人之资成上人之事,他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可是他做了最出色的自己。畅销书作家陈涛涛将为读者揭秘刘备的发迹之路。
由陈涛涛编著的《刘备发迹史》内容介绍: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
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刘备出生于东汉王朝后期,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他出生在东汉帝国的幽洲涿郡涿县,也就是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距离北京是比较近的。刘备的家庭非常平凡,尽管他也算是东汉王朝的宗族,但是像他们家这样的宗族在当时实在是太多了,说不好听些就是多他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觉得少,汉室宗亲刘备在当时就跟撒哈拉里面的一个小沙丘一样平凡。
不过,刘备这个汉室宗族的身份,在他以后的人生发展的轨迹中,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不管到哪里他都喜欢表明一下自己的汉室宗亲的身份,虽然说起来的时候比较响亮一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什么用的,因为当时天底下的汉室宗亲实在是太多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刘备总算有了一个汉室宗亲的招牌,算是有了创业的根基。
因为有很多人对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怀疑的,所以我们还需要费些笔墨写写他的祖上。刘备的祖上可以追述到西汉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刘胜,而刘胜正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弟。
刘胜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太史公在《史记》里还提到过他。刘胜被分封到了中山国,人称“中山靖王”,所以《三国演义》里刘备常对人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景帝阁下玄孙”,虽然这么说让人觉得很酸,但是好歹人家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不是随便胡扯。
刘胜是个风流才子,可行为和其他的王爷却不太一样,他不但诗文写得非常漂亮,而且总喜欢召集一些文人骚客一起饮酒作乐,然后再做一些诗词歌赋自娱自乐。虽然是个分封一方的王爷,但是从来不过问地方上的政事,乐于做个甩手掌柜。
他自己不管政事也就算了,还对自己的同胞弟弟,勤于政事的赵王刘彭祖有意见,他私下里对赵国的国相说:“你回去告诉我弟弟,做藩王就要有做藩王的样子,每天听听音乐,欣赏欣赏美女跳舞,写写诗,睡睡觉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替自己的臣子处理政事干嘛呢?”
赵国的国相回到赵国之后就把刘胜的话告诉了赵王,赵王对哥哥的话很不以为然,他还批评自己的哥哥没有担当起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根本就没有个藩王的样子。
其实我们现在再来看刘胜这个人,他当时的所作所为应该是属于大智若愚类型的。想想,当时的汉武帝刘彻是个多么有雄才大略,又多么有权力欲的皇帝,他为了巩固自己皇帝的宝座,一直都在想尽办法削减各地藩王的权力,对他们盯得很紧。这样的情况下刘胜只有以声色自娱,才能让刘彻以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从而减轻对自己的戒备,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安全地度过一生,所以他的声色犬马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韬光养晦。
刘胜先生平日里除了自娱自乐外,还忙着和自己的一大堆老婆们一起丰富性生活,进行造人计划。他一辈子让他的老婆们生了一百二十几个儿子,这个纪录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单从为人口所做的贡献上来看,刘胜也算得上是一个牛人。
因为刘胜先生的儿子很多,所以历史上中山刘氏是很有名的,他们这一支的人数非常多,渐渐地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也许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多了,到刘备这里,汉室宗亲才变得那么不值钱吧!
刘胜有个儿子叫刘贞,被分封到了幽州涿郡做陆城侯,刘备就是刘贞这一支的。刘贞是个倒霉的孩子,他做上陆城侯没有多久,就因为向朝廷贡献的黄金成色和分量都不达标,所以被汉武帝借机免除了爵位,和他一起被免除爵位的刘氏宗族还有很多,可见,贡品不达标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只是他们的存在,让皇帝睡不好觉。
刘贞被免除爵位后,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了,不过,并没有被皇室除名,宗族的身份还是被保留下来的。只不过,从此以后他的子孙就只能在涿郡老老实实地待着,做个有名无分的汉室宗亲。P11-13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说出了三国人物的荣耀和悲哀,也道出了蜀汉创建者刘备的心声。他创造了小人物的梦想,从草席少年,走上了皇帝的神坛;但是他的万丈高楼却并非一夜之间平地而起,他的成功也并不是一个英雄的神话,他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印上了两个字——坚实。
他的人生不是由鲜花和掌声堆砌起来的,伴随他一生的只有两个字——失败。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但是只有刘备用失败堆砌出来了一个蜀汉江山。
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概括刘备的成功经验的话,我希望是百折不屈。
刘备是从24岁的时候正式开始追逐自己匡扶汉室的人生理想的。那时的他,就像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满腔抱负,一身干劲,拉着一帮兄弟就跑进了军营。镇压黄巾军被任命为安喜尉,让刘备尝到了一丝甜头,也让他体验到职场的残酷,因为没过多久,他就因为鞭打监察官不得不弃官逃命。
但是刘备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没过多久,他又投入军营,重复上次的遭遇,当小官,被打败、逃跑。不同的是,这次,他遇到了公孙瓒,他生命中的一个贵人,当上了公孙师兄的别部司马,开始有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
见识大开的刘备,因为抗击袁绍有功被升为平原相,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在刘备身上再一次得到验证,这次他不仅是丢官,还差点丢命。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在人生的道路上,刘备几次跌倒,几次站起,却从不言放弃。
经过十年不屈不挠的努力,他终于在34岁的时候,成为省部级高官。可是这远不是他多舛命运的终点,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而已。
不久之后,他就遭到袁术、吕布的联合袭击,失败之后他被迫投靠曹操。可是曹操这里并不是他的安身之所,他只能选择袁绍,然而袁绍还不如曹操,刘备只能选择同为汉室宗亲的刘表。可刘表除了给他安逸的物质生活之外,也给了他消磨意志的机会。
转眼十年竟成空,当年的热血青年刘备,看到自己的满身肥肉,不禁长掬一把英雄泪。好不容易熬到刘表死去,赢得出头之日,却又在长坂坡一役中再次跌入谷底。
即使这样,刘备也从来没想过放弃,在他的一生中,有太多的战争,太多的失败,但也就是在这无数次的失败中,他书写着一个小人物的成长与辉煌。
有人说,刘备就是个脓包,文不如诸葛,武不如云长,气度不如曹操,胸怀不如孙权,除了会逃跑,他还会干啥?可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让不肯屈就的诸葛孔明死心塌地为他掌舵领航,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云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让自诩英雄盖世的曹操食不安寝却又赞为英雄;让“生子当如仲谋”的孙权引为劲敌,却又不得不结为盟友。
也许,这么一个人,他不够聪明绝顶,也不够勇猛盖世,可是他却有着义薄云天的豪气。他和关羽、张飞一时结为兄弟,终生便是兄弟,即使不能同生共死,却也肝胆相照,誓死相随。
如果不是重义轻利,他又如何能在乱世之中赢得人心,让赵云、马超、黄忠……这么一大批自诩英雄盖世的人,围绕在他的身边,这些人在刘备创业的道路上一直都生死相随,不管处境多么艰难,都对他不离不弃。能让他们如此看重的刘备,不是英雄,又是什么?
如果不是礼贤下士,求才若渴,他又怎么能够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开辟人生新的辉煌。如果不是他爱才好士,他又怎么能让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如果不是爱民如子、积善求德,在危难之时,宁愿抛弃妻子,也不愿意舍弃人民,他又怎么能够赢得那么多底层百姓的支持,怎么能在屡战屡败之后,迅速招募到新的力量,重新投入战斗?
得人心者得天下,自古皆然,刘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所以他能够以中人之资成上人之事,他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可是他做了最出色的自己。
当然刘备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尽管他奉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宗旨,可是他还是有为恶、不为善的时候。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完成自己的理想,他也不得不做出很多背信忘义的事情,在那样的环境下,阴谋诡诈总是走向成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刘璋……这些刘备曾经的雇主,都被他不同程度地背叛和伤害过。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位置,给他的选择,除了碌碌无为,就是杀戮和背叛。他要么选择伤害一些人,来成全自己和另外一些人,要么选择伤害自己,成全对手。
他爱才、惜才,但是他也妒才,尤其是在站上权力的顶峰之后,他无法避免地要给自己套上一层防护罩。不管是关羽、赵云这样和他同生共死的兄弟,还是诸葛亮这样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能臣,他都无法给予全部的信任。因为这样,他失去了最好的兄弟,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最好时机,也因为这样,他的蜀汉江山终于开始风雨飘摇。
在生命的尽头,他开始内疚、自责,因为自己的不信任,失去了最好的兄弟,也使匡扶汉室成为永远的梦想。可是,他内疚却不悔改,因为作为一个皇帝,一个最高统治者,他别无选择,这是他的宿命。
谨以此书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