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民族的界定
四 写作的思路与方法
五 本书的结构与要点
第一章 民族政治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经典
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蕴涵民族政治思想的经典论述
二 列宁、斯大林:有关民族自决的理论与实践
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
视角
第二节 发展政治学: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学科借鉴
一 学科的演进:从政治发展问题到发展政治学
二 视角的枚举:现代化、结构功能主义与目的论的
发展观
三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矛盾和问题
第三节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西方视角
一 民族主义的含义
二 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分类、主张及流派
三 民族主义与民族政治发展
第四节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研究的当代视野
一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述要
三 多元文化主义的多国实践及其局限
第五节 族际政治理论:民族政治发展的族际关系解读
一 族际关系与族际政治的生成
二 族际政治互动:族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 族际政治理论的当代价值
第二章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概念界定
一 相关概念解读:“民族政治”和“政治发展”
二 民族政治发展的定义性表述
第二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一 民族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
二 民族政治发展的双重实质
第三节 民族政治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 原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二 衍生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三 后发形态的民族政治发展模式
第三章 载体发展:民族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第一节 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一 民族国家及其基本形式
二 单一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三 多民族国家政治体系的发展
第二节 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完善
一 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基本类型
二 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
三 民族地方政府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的兴起
一 何谓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体系
二 民族村社政治体系的运行
三 民族政治社团的政治参与
第四章 主体发展: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与瞻望
第一节 个体与群体:民族政治主体的两个向度
一 民族个体:作为个体的民族成员
二 民族群体:作为群体的民族共同体
三 民族个体与民族群体的关系
第二节 民族个体发展:身份的协调与角色的协同
一 民族个体身份的二重性:政治性与文化性
二 民族个体公民身份与民族身份的协调
三 民族个体政治角色的层次性:领袖、精英和群众
四 不同角色民族个体的政治作用及其协同
第三节 民族群体发展:族群政治发展与族际政治整合
一 族群政治发展
二 族际政治整合
第五章 民族与国家政治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第一节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一 概念阐析: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
二 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来自“多元一体”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一 概念阐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二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共存共生”视野下的思考
第三节 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
一 概念阐析: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
二 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
三 关系协调与发展:几个认识上的误区
结语
一 本书研究的初步结论
二 本书各章内容与研究主旨间的逻辑关系
三 本书的讨论框架与研究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