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文飞译文自选集/当代著名翻译家精品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刘文飞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文飞从事俄国文学文化研究和传播近三十年,出版十几部专著文集和数十部译著,为俄国文学文化在中国的流传作出了杰出贡献。

《刘文飞译文自选集》收入长篇节选《萨宁》,中篇《地下室手记》,短篇《马尔娃》、《空中的路》、《白雨》以及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散文,恰达耶夫、茨维塔耶娃书简,普希金、曼德里施塔姆抒情诗与文史论著。

内容推荐

当代著名翻译家刘文飞(1959— ),从1986年起,出版译著五十余种,总字数逾千万。译作精益求精,风格多样。获得“阅读俄罗斯”国际翻译大奖提名奖和“利哈乔夫院士奖”。

《刘文飞译文自选集》收入长篇节选《萨宁》,中篇《地下室手记》,短篇《马尔娃》、《空中的路》、《白雨》以及索尔仁尼琴、布罗茨基散文,恰达耶夫、茨维塔耶娃书简,普希金、曼德里施塔姆抒情诗与文史论著。

《刘文飞译文自选集》由漓江出版社发行。

目录

钦吉斯·艾特马托夫

白雨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空中的路

丹尼伊尔·哈尔姆斯

断 片

茨维塔耶娃

三诗人书简(选)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散文(17篇)

马克西姆·高尔基

马尔娃(选)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明的孩子(外两篇)

奥西普·曼德里施塔姆

抒情诗十首

彼得·恰达耶夫

哲学书简(第一封信)

亚历山大·普希金

抒情诗十首

米哈伊尔·阿尔志跋绥夫

萨 宁(长篇节选)

阿瑟·亨德森·史密斯

中国人的气质(选)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地下室手记

德米特里·斯维亚托波尔克-米尔斯基

俄国文学史(节选)

刘文飞译作目录

试读章节

白 雨

在石崖顶上冻得冰冷的风,用力冲出昏暗的深谷,奔向山脚。山脚下酣睡着一个小村寨。

四周一片寂静,各家窗户里的灯火都隐灭了,月亮给那一株株披着一层初春雾凇的、眼看就要伸枝展叶的幼苗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光。只有风儿吹着芦草屋顶,沙沙地响着,狗儿睡意蒙咙地汪汪叫着。在那远处,勉强还能听到山溪潺潺的流水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

黑幕中,有两个人影迅速朝村边移来。这会儿,他们放慢脚步,然后停了下来。

“好了,现在我一个人走行了……谢谢你。”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

“让我再送送你吧,狗会突然咬伤你的。”一个男人的声音答道。

“我不怕狗……”

“还是……”

“不,卡西姆查,你上班要迟到了。”

“来得及,还有的是时间。”卡西姆查划着了一根火柴。颤抖的火苗在一刹那间映亮了黑暗中一个扎着花格头巾的姑娘和一个身着“闪电”牌皮革运动服、脚蹬厚油布长筒靴的小伙子。“瞧,撒尔妲特,还有整整两个半小时呢……”小伙子瞅了一下手表,说道。

“不用了,卡西姆查,你走吧……有谁瞧见,又该说闲话了……我只是很担心,妈妈为什么叫我回去呢?……突然病了?……”

“就是,既然这样,就不能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别犯愁,我们会想出个什么法子的……”

他俩又站了一阵,就分了手:撒尔妲特往家走去,而卡西姆查踏上了上山的道。刚走几步,他又转过身来:

“如果有什么事,就通知我……我等着……”

“好的。”撒尔妲特用压低的声音回答道……

她走了几步,又站住了,回过头去。已经看不到卡西姆查了。周围一片漆黑。撒尔妲特急忙向家赶去。离家愈近,她的脚步挪得愈快,最后竞忍不住跑了起来。脑子里,各种想法绞成一团,一个比一个更昏暗。姑娘猜想,她马上一到家,打开门,就会看到病重卧床、眼窝深陷的母亲。“阿妈,我亲爱的、可爱的阿妈呀!”撒尔妲特努力想喊出声来,但嗓子却哑了。这便是那扇熟悉的院门。突然她看到,一个身影正向她迎来。

“是你吗,撒尔妲特?”母亲问道。

“阿妈,出了什么事?”

“这么黑的夜,你一个人回来的?”  “一个人。”撒尔妲特说了谎。

“哎呀你真是的,上帝保佑你!”赛依涅普阿妈双手一拍,“怎么能这样……”

“不是,我是搭顺路的大车回来的。”撒尔妲特及时想出了这么一句。

赛依涅普阿妈搂住女儿,哭了起来。

“可累坏了……我眼都望穿了。天都黑了,还是老不见你回来。我想,该不是路上出了什么事吧……我打算这就去迎你呢……”

“你这是怎么啦,阿妈,我们不是那个星期才见的面吗?……”

撒尔妲特是一个拖拉机耕作组的拖车联络员,整整一个夏天,她几乎都住在田间宿营站里。她每一次回家,对于赛依涅普阿妈来说都是一个真正的节日。她是那样疼女儿,连一步也不愿离开她。她们一道生起炉子,张罗着做饭,一个揉面,一个煮肉,撒尔妲特去挤奶,母亲就站在一旁,准备喂牛的汤水。两人谈起心来更没个完。在赛依涅普阿妈做活的农庄,在机耕队里,多的是新鲜事。只有在撒尔妲特去河边挑水时,赛依涅普阿妈才站在院门边,目送着女儿。母亲还不相信女儿已长大成人了。望着女儿那健壮、匀称的肩膀,赛依涅普阿妈多舒心啊。女儿那戴着银手镯的丰满黝黑的手臂,扶着肩上的扁担,显得多轻松啊!她那双腿迈得多好看啊!她那顶得连衣裙花边微微耸起的胸脯,一起一伏,呼吸得多匀称啊!

“女儿呀,我眼中的宝贝,让一切倒霉的事情都落在我头上吧,只要它别沾你的边!”母亲情不自禁地脱口说道。

今天,母女俩特别高兴,相互间特别温情。撒尔妲特想,母亲不会平白无故叫她回来的,一定会对她说些什么重要的事情。事实上,赛依涅普阿妈早就准备好了话题。

最近,女儿身上发生了一些不大顺遂的事情。这指的是什么呢?

那还是早春的时候,冰雪刚刚消融。一天,撒尔妲特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来。

“阿妈,”她还没进门就激动地喊道,“共青团小组来啦!”

“什么小组?”

“啊,你当真不知道,是从农机站来的共青团小组呀!团员们要在荒地上千活。我亲眼看见了,阿妈,他们坐在拖拉机和汽车上,开过了磨坊。他们带来了犁刀和播种机……”

“她这样慌个啥呢,”赛依涅普阿妈当时很纳闷,“得了,他们来了就来了呗。”

可女儿还在兴致勃勃地继续说着:

“阿妈,我知道他们要在哪儿耕地。离我们这儿不远。托科依大叔说,他们今年要把整个‘老牧场’都开出来。”  几天之后,撒尔妲特要求母亲准许她到农机站去做一名拖车联络员。赛依涅普阿妈本不想放女儿离家,可撒尔妲特很任性,犟着要去,母亲只得违心地让了步。

“我今年要当个拖车联络员,以后还要把我们训练成拖拉机手。我在共青团会上已经表了态,不能说话不算数。”

但是,假使没有撒尔妲特的伯父托科依的干预,这些理由几乎并不能使母亲让步。

“别碍年轻人的事,他们看得更准,让她去吧!”他对母亲说道。P1-3

序言

我的翻译尝试几乎与我的外语学习同步开始。1977年高考后,一个俄语字母也不识的我却被分至俄语专业,我像当时绝大多数“知识青年”一样爱好文学,而俄语又是一门“文学语言”,我们的俄语课文大多是俄国的名家名作,爱好和专业相遇,于是,初通俄语后我便情不自禁地翻译起来。记得自大二开始的各类俄语课上我大都在开小差,只顾埋头“翻译”课本,到课程结束时,课本上每句俄语也就都有了对应的汉语。大三开了翻译课后,我终于找到着力点,每次翻译作业几乎都得到翻译课老师张本桂先生的赞赏,被他当成“范译”朗诵给全班同学,这更助长了我的翻译野心。大学毕业时,我以翻译并赏析艾特马托夫的短篇小说《白雨》为题完成学士学位论文,论文末尾标明的完稿时间是“1981年11月21日”,而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张本桂先生标出的审阅时间则为“1981年12月11日”,这个时间应该算作我翻译之路的起点。《白雨》是艾特马托夫的早期作品,似乎显得有些稚拙,而我的译文更显幼稚。如今看着旧译稿上张本桂老师仔细批改的红色笔迹,不禁感慨万分,先生在我大学毕业后的次年便查出身患绝症,他在北京住院期间我曾去探视,先生在道别时给我的嘱托仍是:“把翻译搞下去!”张老师与我大学时的文学选读课老师力冈先生(本名王桂荣)一样,都是我学步翻译时的搀扶者。大学毕业后,我考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俄苏文学专业研究生,在阅读大量俄苏文学翻译作品的同时,也瞒着怕我们分心、不让我们搞翻译的导师偷偷译了一些东西,如屠格涅夫的抒情诗等等。1985年,苏联诗人叶夫图申科访华,这位曾以诗攻击中国的诗人善于顺风使舵,在访华时写了一首迎合中国的诗《中国翻译家》,我受命将此诗译出,发表在1986年第1期的《世界文学》杂志上,这首写得不好、译得也不出色的诗,却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个译作。从此,我与《世界文学》杂志结缘,十多次在该刊发表译作和文章,该刊的多任主编和副主编如李文俊先生、高莽先生、黄宝生先生、金志平先生、李政文先生、余中先先生和高兴先生等,以及多位编辑如严永兴先生、张小军女士、孔霞蔚女士等,都曾对我的译文和文章的发表提供方便,给出指正,《世界文学》也成为我发表单篇译作最多的一份杂志。

1991年,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李向晨先生的支持下,我编译的《世界青年抒情诗选》一书有幸面世,这是我的第一个编译本;1992年,我与王景生、季耶合译的托洛茨基文学评论集《文学与革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合作译著;1995年,漓江出版社总编宋安群先生约我译出高尔基的《马尔娃》,这是我独自翻译的第一个译作单行本;1999年,我主编的十卷本《普希金全集》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我主编的第一套大型翻译文集。

这诸多“第一”的背后均不乏贵人相助,他们或师长或编辑,都在我的翻译跋涉过程中给予过宝贵的相助、鼓励和督促,借编选这部译文集之机,我要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给予我很多出版机会的出版社以及这些出版社的编辑,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仝保民先生、张福生先生和刘引梅女士,人民出版社的刘丽华女士、潘少平先生,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王吉胜先生、李燕女士,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王亚民先生、张福堂先生,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欧阳常贵先生、潘灵先生、唐贵明先生,漓江出版社的刘硕良先生、宋安群先生,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沈念驹先生,译林出版社的章祖德先生、冯一兵先生,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赵凤珍女士、赵武平先生、缪伶超女士,花城出版社的林贤治先生、张懿女士,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甘琦女士等等。

从1986年算起,在二十余年时间里,本人共出版译著五十余种(含主编文集和丛书,含合译,不计再版和重印),另在各种报刊发表译作数十次,总字数逾千万。(详见书后所附《刘文飞译作目录》)回顾已有的译作,发现我的翻译中似乎存在这么几个“并重”:首先是诗歌与散文的并重。我从俄语诗歌翻译和研究起步,诗歌的语言构成相对复杂,诗歌翻译相对困难,对译文的“创造性”要求更多,因此,诗歌翻译对于翻译新手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手段。其次是经典名著和当代新作的并重,这里既有以恰达耶夫、普希金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文学,也有以维克多‘叶罗菲耶夫等为代表的20—21世纪之交的俄国后现代文学。第三是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并重,这里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和长篇小说节选,也有一些人文理论著作,如恰达耶夫的《哲学书简》、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和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最后是俄文作品和英文作品的并重,本集译文大部分译白俄文,但布罗茨基的散文、明恩溥的《中国人的气质》和米尔斯基的《俄国文学史》等直接译自英文。郑鲁南女士在编辑《一本书和一个世界》(昆仑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时曾邀我谈一谈《三诗人书简》的翻译体会,我应约而作的《诗的隐秘交谈》一文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我对翻译的看法,特附上以作代序。本集所选译文以译文发表年代为序排列。

就在这本译文集即将付印时,我应邀两度前往俄罗斯,于9月在莫斯科获得俄罗斯联邦出版署和俄罗斯翻译研究院设立的“阅读俄罗斯”国际翻译大奖的提名奖,于11月在彼得堡接受了彼得堡市政府和利哈乔夫基金会颁给的“利哈乔夫院士奖”。我想,我能相继获得这两项大奖,主要是因为我对俄罗斯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的译介;自己的翻译工作开始得到俄罗斯方面的认可和奖赏,我也感到了几许欣慰。

然而,我刚刚走到翻译之路的中途,自觉尚在摸索翻译门道,仍需体味翻译风格,还远未到总结的时候,亦无什么翻译经验可与大家分享。奉刘硕良先生、郑纳新先生之命编成此集,不免诚惶诚恐,唯愿各位翻译高手和广大读者审读拙译,不吝赐教。感谢本书责编厍文妍、王坤付出的辛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