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亚莎专著的《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典权近代化”为论题,意在“深描”固有法“管业”语境下“典”的制度内涵,以及“典”如何转化为现代物权体系中的“典权”。
《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典权近代化”为论题,意在“深描”固有法“管业”语境下“典”的制度内涵,以及“典”如何转化为现代物权体系中的“典权”。本书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史料和详尽的解析从习惯、学说、法律文本、司法实践四个层面揭示典制在这一时期存在的立体图景及渐进的变革过程。
《中国民商法专题研究丛书: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制度邹亚莎专著的研究》明锐地把握到,典制背后的古代物权法律体系是一种迥异于西方的秩序构建,同样精巧完整,是渗透了固有法律文化和独特民族精神的智慧结晶。典权的近代化伴随着中国继受西方法,抛弃传统法律体系及法律文明的宏大历史潮流。然而,典权乃至民法典所追求的新秩序因脱离社会的价值基石而无法实现理想效果。现今之中国对民法典的追求与百年前的历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历史之得失理应为今天所醒思。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典”之综合考察
第一节 中国古代典制度源流考察
一、典制度的发展演变
二、典制度与相关民事制度的区别
第二节 中国古代典制度与西方相似制度的比较研究
一、典制度与日耳曼法古盾之比较
二、典制度与法、日、意的不动产质权之比较
三、典制度与德国担保用益权的比较I
第三节 从典制度与西方相似制度的比较中透视
中国古代物权观念“
一、典制度产生的社会根源分析
二、典制度的法律功能考察
三、从典制度看中国古代的“业”的概念厦物权制度的独特性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典的民间习惯考察
第一节 习惯及习惯法概念的解析
第二节 典的民事习惯考察
一、找贴
二、回赎
三、转典
四、优先权
五、业主对典物的处分权
六、典物的风险承担l
七、日常修缮费用的承担
第三节 典习惯的特征分析
一、概念的混淆使用
二、权利义务内容的模糊性
三、多样性
四、习惯的相对稳定性l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制度的学理阐释
第一节 典权学说产生的背景:近代民法学的输入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关于典权制度的学说
一、物权法通论中的典权学说
二、专著类
三、期刊文章 厦其所反映的典权法律意识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期典权学说的特点及评析
一、多以民法注释学的形式出现
二、对大陆法系法制的采纳与尊崇
三、对习惯的漠视
四、典权学说与民法典的互动
第四章 清末民初典权制度的立法、司法研究(1907~1927年)
第一节 清末民初典权制度之立法
一、《大清民律草案》中典权制度之缺失——未定与
已定
二、北京国民政府时期典权立法研究
第二节 大理院判例、解释例对于典权制度的改造
一、时概念的区分
二、对性质的判定
三、对转典的限制l
四、对典权回赎期限的确定厦其法律适用
五、回赎时间的确定
六、典物毁损时责任的承担
第五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典权制度(1927—1949年)
第一节 《中华民国民法》中的典权制度
一、《中华民国民法》的制定
二、典权制度的立法原则
三、《中华民国民法》对典权的规制
四、《中华民国民法》典权制度的立法评价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典权制度的司法实践
一、典权之内容
二、转典
三、回赎与找贴l
四、典权期限
第三节 质疑与反思:《典权条例(草案)》的制定
一、《典权争例(草案)》的制定
二、《典权夸例(草案)》对民法典典权内容的部分修正
第六章 从典到典权的近代化评析
一、清末民国时期典权的近代化变革
二、清末民国时期典权近代化的历史借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