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是良好的银行与银行体系审慎监管的最低标准。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编译的《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2012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系统总结了新环境下有效银行监管的良好标准和银行审慎经营的基本要求,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为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它的实施情况也将对我国银行业到境外设立机构的审批产生重要影响。
概述
Ⅰ.修订前言
总体方法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
核心原则的结构与评估
一致性与实施
Ⅱ.核心原则
Ⅲ.有效银行监管的前提条件
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
健全的金融稳定政策体系
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
清晰的危机管理、恢复和处置框架
适度的系统性保护机制(或公共安全网)
有效的市场约束
Ⅳ.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的使用
如何进行评估
评估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Ⅴ.核心原则的评估标准
监管权力、责任和职能
原则1:责任、目标和权力
原则2:独立性、问责制、资源和监管者法律保护
原则3:合作与协作
原则4:许可的业务范围
原则5:发照标准
原则6:大笔所有权转让
原则7:重大收购
原则8:监管方式
原则9:监管技术和工具
原则10:监管报告
原则11:监管机构的纠正和处罚权力
原则12:并表监管
原则13:母国和东道国的关系
审慎监管法规和要求
原则14:公司治理
原则15:风险管理体系
原则16:资本充足率
原则17:信用风险
原则18:有问题资产、准备和储备
原则19:集中度风险和大额风险暴露限额
原则20:与关联方的交易
原则21:国别风险和转移风险
原则22:市场风险
原则23:银行账户利率风险
原则24:流动性风险
原则25:操作风险
原则26:内部控制和审计
原则27:财务报告与外部审计
原则28: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原则29:防止利用金融服务从事犯罪活动
附录一 第三版《核心原则》与第二版《核心原则》对照表
附录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评估报告的结构和撰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