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病菌的克星(走近193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子安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病菌的克星(走近193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精英)》由王子安主编,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

内容推荐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病菌的克星(走近193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精英)》由王子安主编,《病菌的克星(走近193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精英)》是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其中一本,供广大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理查德·罗伯茨

菲利普·夏普

古德曼·吉尔曼

尼斯莱因·福尔哈德

艾瑞克·威斯乔斯

罗尔夫·津克耐格尔

斯坦利·普鲁西纳

罗伯·佛契哥特

甘特·布洛贝尔

阿尔维德·卡尔松

利兰·哈特韦尔

约翰·苏尔斯顿

悉尼·布伦纳

彼得·曼斯菲尔德

理查德·阿克塞尔

巴里·马歇尔

安德鲁·法厄

克雷格·梅洛

马里奥·卡佩奇

奥利弗·史密斯

马丁·埃文斯

拉尔德·豪森

弗朗索丝·西诺西

吕克·蒙塔尼耶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试读章节

在5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英国小镇巴斯的一所小学里,背着书包的学生们正熙熙攘攘地走进校舍。校长布鲁克斯先生站在教室门前,面带笑容与学生们亲切地打着招呼。这所小学不大,总共也就只有4个班、百来名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姓名和绰号,布鲁克斯先生几乎都叫得出。这时,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走了过来,布鲁克斯先生拦住了他。“罗伯茨,我上次给你的题做出来了吗?”

“这道数学题我做出来了。”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带着得意洋洋的口吻说。“好样的,做的真不错。……哎?我上次出的是两道题呀,还有一道呢?”布鲁克斯先生看着纸条上的答案,赞许地说。“那道题……我没做出来。”男孩有点羞愧,结结巴巴说着,并从兜里掏出又一张纸条来。

“哈哈哈,那道逻辑分析的题把你这聪明的小脑袋瓜难住了!看来我这个校长还是比你稍稍高明一点。哈哈哈……”布鲁克斯先生发出一阵响亮的笑声,用手抚摸着罗伯茨的头。接着,校长又以一种鼓励的口气对罗伯茨说道:“没关系,这道题对你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是难了一点。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我来给你讲讲。这里还有两道题,你回家后想想怎么做。”说着,他又从兜里掏出两张纸条。

男孩理查德·罗伯茨是二年级的学生,他出生在德比郡,4岁时全家搬到小镇巴斯。父亲是一名汽车机械师,母亲是家庭主妇,他是父母的独生子。校长布鲁克斯先生是一个和善而正直的人,并且很善于因材施教。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幽默的小故事,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布鲁克斯先生非常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当他发现罗伯茨喜欢钻研问题时,就收集了许多有关数学和逻辑学的测验写在小纸条上,让小罗伯茨自己去解决纸条上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题目越来越难,罗伯茨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对数学和逻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正是校长通过这种方法引导罗伯茨,从此他走上了热爱科学和从事科学事业的道路。小罗伯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良师益友即是校长布鲁克斯先生。1993年当罗伯茨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之后,他深深地怀念起这位启蒙老师。“这些小纸条点燃了我对数学和探索问题的热爱,这种热爱至今还保留在我的身上;当我找出正确答案时,我会觉得这种智力活动是值得一做的,或许更重要的是,那是巨大的乐趣。现在我还能回想每当我答对了问题,或者他的题目难倒了我而使他非常高兴时,布鲁克斯先生都要发出愉快的喊声‘干得好!,我与我很钦佩的人的这种简朴而又平和的交往,对我的一生有深刻的影响,我将永远怀念我们一起走过的道路。在宣布我获得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后刚两个星期,布鲁克斯先生就过世了。很遗憾,在他生前我没有机会同他一起聊聊。后来我才听说,布鲁克斯先生临终前已经知道了我的学术成就。我多么希望他认识到他对我的一生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

这深深的怀念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最至诚的感谢和感激,老师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领路人,他们的职责是神圣的,是高尚的,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佩和铭记。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引路人,把握他们的方向,积极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地成功地成长。所以说罗伯茨从布鲁克斯先生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养成了勇于向各种难题挑战的性格,这比学到多少知识都更重要,并成为他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曾经的少年罗伯茨对于校长的特殊教育方式并没有多深的理解,他觉得既然自己有很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当一名侦探那该多好啊!于是就整天琢磨这个问题,干侦探真是一件好事,可以挣到很多钱,谁要请侦探就得出钱,还可以显示自己的能力,福尔摩斯不就是靠逻辑推理来侦破案件的吗?罗伯茨越想越带劲,似乎他已经是一名侦探了。路,只是刚刚开始走……

P2-4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编辑委员会

2010年9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