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埔军校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曾庆榴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一曲中华民族的战歌。黄埔军校,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曾庆榴的《黄埔军校》图文并茂,附有大量的历史珍贵照片,重现黄埔将士波澜壮阔的戎装生涯。并且加入了许多黄埔后人的采访记录,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表达“黄埔人”、“黄埔精神”。

内容推荐

曾庆榴的《黄埔军校》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历史文献片《黄埔军校》的增撰本,是关于黄埔军校历史变迁和黄埔将士烽火生涯的全景式记录。全书保持了历史文献片的语言风格,又为适应读者阅读的需要而作了精心改写和增撰.补充了大量史实,展开阐述了许多相关历史情况。《黄埔军校》熔史实、史识与情感于一炉,是关于黄埔军校的一本精心之作。

目录

第一集 到黄埔去

第二集 黄埔一期

第三集 主义建校

第四集 东征!东征!

第五集 北伐风云

第六集 黄埔女兵

第七集 同仇敌忾

第八集 浴血奋战

第九集 铁血黄埔

第十集 大决战

第十一集 黄埔情深

第十二集 天下黄埔是一家

附录:黄埔军校概述

试读章节

大江东去,惊涛拍岸,江水日夜奔流。

通过长沙的初试以后,蒋先云等当晚就离开了长沙。他们结伴而行,转辗奔赴他们衷心向往的革命策源地——广州。

汽笛长鸣,小火轮顺江而下。船头上,几位青年学子迎风而立,指点形胜,抒发着他们的满腔豪情。

当春怒放的红棉,映红了蔚蓝的天空。清代诗人屈大均形容木。棉——“天南树树皆烽火”。远看那一株株生长在江河边、大道旁、山坡上的木棉树,真像是一把把巨大的火炬,在丽日晴空之下熊熊燃烧。

自然景观与政治气氛,常常是互相吻合的。

就在蒋先云等离湘赴粤之前,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兴中会算起,国民党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过去没开过一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现在,在苏联的帮助下,在共产党员的参与下,大会成功举行了。中共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等人出席了大会。这次会议既对久经争议的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合作的问题作出了决定,也推动、促进了陆军军官学校的筹备和创办,是一次对中国革命史有深远影响的大会。

在孙中山、廖仲恺的领导和推动下,国民党一大决定对国民党实行全面改组,容纳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历史上,这被称为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毛泽东、瞿秋白、林伯渠等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

珠江两岸,春意盎然,小洋楼南堤2号也似焕发出新机。

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运转起来了。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被任命为军校筹备委员。廖仲恺、邓演达、叶剑英也参加了筹备处的工作。筹备处主要负责招收学生和招聘教官,同时要筹集办学经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材和筹措各项军需保障,等等。

这当中工作最投入、最忙碌的,其实是廖仲恺。他们期望在这个夏天,让陆军军官学校能够如期开学。

这所军校,孙中山期盼已久。

话得从两年前说起。1922年6月16日的凌晨,“非常大总统”孙中山接到秘密线报,他的老搭档、陆军部长陈炯明的部属,即将发动兵变。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在幕僚的强拥之下,化装离开总统府。一场兵变,随即发生,观音山(即越秀山)下的总统府,遭到炮火的攻击。几经周折,孙中山登上了永丰舰。

六月十六日之变,文于事前二小时得林直勉、林拯民报告,于叛军逻弋之中,由间道出总统府,至海珠。甫登军舰,而叛军已围攻总统府,步枪与机关枪交作,继以煤油焚天桥,以大炮毁粤秀楼,卫士死伤枕藉.总统府遂成灰烬。首事者洪兆麟所统之第二师,指挥者叶举,主谋者陈炯明也。

——孙中山:《致海外同志书》(1922年9月18日)

就在这个时候,正在上海的粤军第二军(军长许崇智)参谋长蒋介石,听说广州发生了兵变,急忙赶到广州,登上永丰舰,说是来随侍孙中山。

孙中山被围困在永丰舰上,游弋于珠江白鹅潭一带,长达54天,最后不得不离开广州,到达了上海。在上海,孙中山陷入了对往事的沉思之中,多次教训,历历在目,思之可痛。

他在广州两次开展护法运动,两次建立革命政权,但是为什么都不成功?为什么遭到失败?看来,问题就在军队上面。

清末民初,富国强兵的意识高涨,军事教育走热,军事学堂大量涌现,并模仿西方军队的建制和练兵方法来组建、训练军队。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旗兵、绿营及湘准军等退出了历史舞台,晚清军制逐步为新式军制所取代。然而,也在这一过程中,因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各地的军队多数为野心军人所掌控,成为拥兵割据的工具,兵乱成为社会的一大祸端。

辛亥革命以来,孙中山多次周旋于地方军阀之间,到处拉拢军阀,今天联甲打乙,明天联乙讨丙,而未注意以革命的思想改造、训练军人,未能掌握一支真正受革命党、革命政府指挥的军队,以往历次挫折和失败,总与军队反侧或军人乱政有关。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说:“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还在于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武力的别人。”

在惨痛失败后的反省之中,孙中山逐渐加深认识到这一点,他决心改弦更张,重新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

1923年年初,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

这时,在广东境内,东江是陈炯明的势力范围,北江是桂军沈鸿英的乱军,南路的军队也不可靠。在19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孙中山仍处在疲于应对的状态,不得不周旋于滇、桂、湘、豫、粤各种军队之间,要靠他们去平乱讨逆。但是那些军队则天天闹军饷,不断敲诈他。有人曾这样评论:这时的孙中山,既无可靠之兵,也无可管之政,他的号令不出大元帅府一步。

眼前这些困境,加上数十年革命的惨痛教训,都让孙中山痛下决心,创办一所培养革命军人的军官学校,造就一支听命于革命政府的军队。P6-8

序言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剧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以百折不挠的气概,继续从事辛亥革命开创的伟大事业,为实现统一中国、振兴中华的宏愿而不懈奋斗。100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然而,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不论付出多少热血生命,振兴中华的伟人理想,始终召唤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孙中山先生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创建了黄埔军校,致力于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政治干部。在国共两党许多重要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之下,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黄埔军校办学卓有成效,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脱颖而出,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他们走出黄埔,走向东征、北伐的战场,力敌千军,所向披靡,为反对帝国主义,剪除军阀,统一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此后,黄埔军校在南京、成都继续办学,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创办分校,至1949年,共办学二十三期,培养学生达数十万人。在抗日战争中,黄埔军人同仇敌忾,并肩作战,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印缅战场上英勇抗日,为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黄埔军校是在中国革命中诞生,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军事政治名校,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进程中,无数黄埔教官和学生共同培育、弘扬的黄埔精神,是与辛亥精神一脉相承的爱国革命精神。

我的一家,与辛亥革命和黄埔军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的外祖父张难先是辛亥革命元老,参加过武昌首义,后到广东投身于国民革命,任广州国民政府琼崖各属行政委员(当时周恩来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我的父亲林薰南,毕业于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是黄埔军校教官,大革命时期任黄埔军校编译处高级编译。在祖辈的影响下,我也考上了黄埔军校,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十八期。1949年10月1日,外祖父张难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时刻。我的家庭,经历了从辛亥革命、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到缔造新中国的不平凡历史进程,是激荡百年史的一个缩影。

总之,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国家的富强和统一,为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今年已经是87岁的耄耋老人了,亲眼目睹了中国大地从四分五裂走向强大统一,从战乱频仍走向国泰民安,从一贫如洗走向繁荣富强,从受人凌辱走向扬眉吐气。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业绩。悠悠岁月,沧桑巨变,抚今迫昔,感慨万端。

缅怀历史,是为了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创建中华民族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民面临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这是一位伟人在亲历国家离乱之后的真切感言。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包括我们历届黄埔同学在内的共同心愿。

回想当年,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咸集于黄埔军校,共同参加了两次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的许多抗日将士,左权、戴安澜、黄梅兴、谢晋元、赵尚志、赵一曼等大批抗日英雄,都是出自黄埔军校。从历史上看,尽管两岸黄埔同学有过政见分歧,但在传承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谋求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的大方向上是一致的。多年以来,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的黄埔同学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在海峡两岸处于不相往来的年代里,黄埔同学间也一直保持着交往和联系,即使在两岸关系高度紧张的时候,黄埔同学关系仍保持相对稳定。这种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对促进两岸之间的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本着“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积极开展多方面的活动,团结祖国大陆的黄埔同学,联络台湾、港澳和海外的黄埔同学和黄埔同学组织,为促进两岸交流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今后,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中,黄埔军校同学会和黄埔同学应当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再接再厉,不断作出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新贡献。

在历届黄埔军校同学以及热心关注黄埔军校的各方面人士的关心推动下,在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众多史学工作者、影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型历史文献片《黄埔军校》已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与历史文献片相关的著述《黄埔军校》也已经撰写完毕。此片的播放和本书的出版,极有助于广大观众和读者正确认识黄埔军校的历史,了解黄埔军人的烽火征程,对借鉴历史经验,继往开来,弘扬黄埔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黄埔军校史研究领域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值得热烈祝贺。

是为序。

2011年11月 于北京

林上元,黄埔军校第十八期毕业生,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8:5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