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谁决定你的世界(名家随笔)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世旭
出版社 地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世旭,当代作家,现任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曾发表《小镇上的将军》、《镇长之死》、《救灾记》等优秀中短篇小说。还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以及散文随笔集等十余部作品。本书《谁决定你的世界》就是由其编著的一部随笔集,共计139篇,包括:《人的价值》、《诚信是脊梁》、《文学的价值法则》、《幸福的指数》等。

内容推荐

《谁决定你的世界》继续着陈世旭早年间的获奖小说《小镇上的将军》的深沉,作家本来就长着一双蒙难老将军鹰隼一般的眼睛,一个《谁决定你的世界》的书名引领着一大批直面现实的随笔作品,犹如老将军发出的一连串尖锐激越的追问。

目录

序/聂震宁

人的价值/003

再说人的价值/005

给别人以空间/007

再说给别人以空间/009

比王者更高的是德者风范/011

爱和人性的光辉/013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016

不要人夸好颜色/018

沉默是金/020

干脆率直/023

被谋杀在和解的誓言下/025

谁是聪明人/027

阿Q是差一点火候的庄子/029

还是少拿名人说事好/031

关键在事实本身/033

提高情商的经验/035

温和比尖刻好/037

习惯成自然/039

友谊需要理智/041

加利福尼亚乡村的咏叹/044

天上和人间的电/046

真正不朽的纪念/048

性灵和诗歌的本质/05l

高下/058

说话也是一种艺术/060

宁愿默默无闻也不要遗臭万年/062

唯愿我千万别是那种人/064

有的难题并不需要答案/066

什么是成功人士/068

发现世界与发现自己/071

再说发现自己/073

人人可以是天才/075

给自己以空间/077

再说给自己以空间/079

自我感觉良好/081

再说自我感觉良好/083

不为生气种兰花/085

聪明与愚蠢/088

夯实人生每一步/091

道德律令发自内心/093

用灵魂唤醒灵魂/095

人生何处不折桂/097

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099

让生活充满喜剧色彩/102

社交的最大技能/105

人生的藩篱/108

撒切尔定律/111

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113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115

紫罗兰的香气/118

真正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120

我心即福/122

人生必修的一课/124

幽默是精神的按摩师/126

有的风景是心灵的风景/129

那个香巴拉不是俗人能进入的/131

畅快地表达情感/134

何必如此辛苦/137

面对诱惑/139

人生智慧箴言辑录/141

“容”是一种养生之道/144

以积极的心态积极生活/147

诚信是脊梁/153

“叫春”的城市/156

名人故里之争/159

不舍不得/161

房子的喜剧/163

放下即福/165

安步以当车/167

牌子的利弊/169

别太把宣传当回事/171

给予的艺术/173

非常富有,非常孤独/175

善待世界,其实是善待自己/177

嘉行大德何必神化/180

世间埋没曾几何/182

多少铜钹少人听/185

大俗乎?大雅乎?/187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辩/189

好莱坞一得/191

现代世界的童年人类/193

名牌的压力/195

不是谁都能享受慢速/198

查理四世没想到/201

反差/203

来而不往未必非礼/205

洋装/209

礼貌是一种品质/211

对“笑”的期望/214

与东方品味迥异其趣/216

武则天与华盛顿的无字碑/219

迪斯尼乐园的灵魂/222

法律道德国家利益/224

文化工作者的良知/226

哈佛大学的门面/231

铸剑为犁待何年/233

竞技乱弹/236

文学的价值法则/241

小说家者流/244

文人无行的时代内容/247

文人相妒是不幸/249

文人的伎俩/251

守住心灵的静笃/253

去其黑者与去其白者/255

江郎才尽君莫笑/256

作家还是实在些好/258

为落寞名流一叹/261

辞达而已矣/265

才气的限度/267

重要的是美/269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271

泰然如风过疏竹/273

炒家止步/276

对号何必入座/278

跳过诺贝尔文学奖龙门/281

诺贝尔老家汉学家的中国文学观/284

有意思的隐忧/291

中西神话神聊/293

对“作家富豪榜”感想的感想/296

曹雪芹中过什么奖/299

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本身说话/301

倔犟和恒定的象征/307

歪打正着种种/310

婚姻趣话/312

戒烟趣话/315

幸福的指数/321

读书浅识/323

回望落枷山/326

舞蹈是人的艺术天性/328

从“无知”学“知”/332

红包/334

作家的幸福/336

木石寄情/338

从来没有得到也就永远不会失掉/341

只面对生活中不可少的事实/343

多一分随和就多一分趣味/345

让别人快乐的快乐/347

返回人诗意栖居的处所/349

为新的一年祝福/352

后记/354

试读章节

人的价值

有一年到外地开会,来接站的人当中有一位是当地女作家,客人一上车她就分送给每人一本她最近出的书,书的封面是一整幅她的头像,扉页是她的简介,其实不简,很详细,具体到在不同单位历任的不同行政和专业的职务。自然是很让我们肃然起敬。没想到她本人觉得有那些资讯还不够,忽然主动向大家介绍说,她是某书记的亲家。

“某书记”显然不会是某街道居委会的支书,但我们外地来的又大都对政界孤陋寡闻,皆不知如何反应才比较恰当,表情不由就有些僵。

车上另一位来接站的人看我们尴尬,补充说,某书记是他们市委分管组织人事的副书记。大家这才齐“啊”了一声,连道“恭喜恭喜”。

但我却隐约听出,那恭喜多少含着一些幽默。也是啊,姑且不说我们并不是该市的市民,即便是,也跟那一级的高官八竿子打不到边,就是敬仰了,人家也未必领情。再说,敬仰高官,也未必就一定要敬仰高官的七大姑八大姨。这位女作家自己已有高级职称,还有可以赠人的煌煌大著,就是没有这样一位亲家,也一点不会减少我们对她的敬意,有了,那敬意也未必就有所增加。如此的画蛇添足,不免让人有一点惋惜。

在许多人眼里,大人物的价值肯定比常人大。跟大人物相关的人在许多人那里常常会失掉自己的身份,如果那位大人物叫“某某”,跟某某相关的人就常常被说成“某某的夫人”、“某某的丈夫”、“某某的父亲或母亲”、“某某的儿子或女儿”、“某某的兄弟或姐妹”、“某某的学生、朋友、同学、同事”、甚或“跟某某说过话、握过手、同过车、拎过包、打过电话、见过一面的人”,更生猛的还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竞选州长》里描写的蜂拥而上的“某某的情妇和私生子”。不一而足。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则资料,从生理解剖的角度讲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脏器、骨骼、血液、脂肪、肌肉以及毛发分别值多少美元,加到一块又值多少美元,总之是个颇惊人的数字。虽然听起来有一点疹人,但其中表达的意思却是不该忽略的,那就是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价值相差其实是并不太大的。只不过人们平时更多关注的是人的社会价值。

人与人之间,社会价值的差别比生物学价值的差别要大得多,多很多。这并不错。没有社会价值,生物学价值终归有限。问题在于社会价值的实现途径。比较可靠的是自己努力去争取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使之最大化;比较不可靠的是借助别人的地位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那等于指着别人的影子跟人说,那是自己的影子。

当然,“攀龙附凤”这个词虽然有一点贬义,应该承认也是人之常情的一种。仰慕大人物,以跟大人物有这样那样的关系为荣,也不见得就一定该受非议。应该非议的是对这种关系的利用:我认识的一位已故名画家的儿子,自己其实颇有绘画才华的,但为了高速致富,便大量仿造父亲的作品然后加盖父亲的印章出售,终被坊间发现,结果不但自己蒙羞,连父亲的遗作也受了连累——没人敢信了;前面说到的那位同行——我们后来听说——只要她想得到什么,就说是亲家“某书记的意思”,弄得别人很为难,甚至反感,反而常常事与愿违。这就都属可悲了。

再说人的价值

我的一位青年朋友几年前下岗,妻子在一家宾馆当服务员,有些姿色,被一位官员的司机看上。该司机离婚,等到我这位青年朋友平静地与妻子分手,二人喜结秦晋之好。这位新婚的人妻每天拿着官员分送后夫的参茸虫草之类在宾馆同事面前冲泡,并广为介绍后夫服务的那一级官员的种种保健良方,以及深宅大院中的种种逸闻趣事,言外之意表明的,自然是自己进入了那个上流社会的圈子以及新婚的幸福满足。  由这位人妻,我想起晏子车夫的妻子。有一次丈夫拉着晏子从她家门前经过,她看见丈夫的样子似乎比晏子还神气,很是生气,丈夫回来,遭到她的迎头痛斥。

两位人夫的职业相同,以自己的服务对象为骄傲大概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两位人妻的荣辱观大相径庭。对此,人们的反应也肯定不会一样。前一位比较容易受人诟病,起码腹诽是难免的;后一位显然得到的是肯定和推崇。

但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有点不是味道。

晏子有学问,懂得谦虚。车夫脑子简单些,以自己的职业自豪,有什么可指责的?何况,一时一地,各人有各人的精神状态,不是没有偶然性的。谁能确定晏子当时不是有了倦意打不起精神而车夫恰恰是敬业呢?这样讨论也许有点抬杠的意思,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人妻所以生气,是因为她觉得丈夫是下人,根本没有资格表现得比主人神气!是不知“名分”,不知“礼”,不知天高地厚。

各安其分,是礼教的核心;承认人与生俱来的平等,是人文主义的基石。谈论这样高深的问题,非笔者的能力可及,我能做的是尽可能地举证事实。

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把人分作三六九等,依据的除了名气、成就、地位、职业、贫富,还有人的身体本身:高和矮,美和丑,年青和衰老,健全和残疾,都可能受到差别极大的不同对待。而这不仅是靠不住的,甚至有可能是很错误的。

英王查理一世手下最有影响的骑士赫德森洗脸时候,差一点被淹死在脸盆里,因为他身高不足半米。

就是这位身高如婴儿的人,9岁进入白金汉宫,拥有了皇室职位。11岁进入外交部。第一次出访返航途中,船队被海盗劫持。他沉着机智,最终使出访团队安全脱身。而后随军征战,19岁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受封爵士。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作为皇家卫队的队长,他带着王后逃往国外。从那时起直到生命结束,他经历了一连串炫目的罗曼史——众多皇室和贵族女子为他争风吃醋,艳遇和决斗不断。在英国17世纪的绘画和文学作品中,此人身影随处可见。

一面是声名的显赫,一面是掉进脸盆差一点爬不出来的矮小!两个极端,实实在在地集于一身。这并非传说,现今牛津阿莫什林博物馆里,还陈列着这位英国爵士生前的衣物,大小如同婴儿服装,足以证明他在300年前的真实存在。

这当然是一个同样极端的个案,但这极端也使我印象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人都各有自身的价值,任何人都可以不是任何人的附庸,除非本人或与其命运密切相关的人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的一位过从很密的朋友,专业上很有成绩,官也做到地厅级,发妻是一家影剧院的保洁员。他们的婚姻几十年来一直稳定。有人问其故,朋友的回答是他极看重妻子的质朴,她从不陪丈夫出席场面,在外人面前也从不提起自己的丈夫。这质朴表现在职业上就是她长年累月始终如一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这为她赢得普遍的敬重——尽管这敬重也许与她“厅长夫人”的身份不无关系,但同样的身份,不也有人表现得令人侧目吗?

P3-6

序言

时下随笔写作成风。与此互为因果的是,随笔的读者甚众,一些随笔集成为热销书籍就是明证。现在,又有一些颇负名气的作家联袂出版随笔,并冠以“名家随笔”结成丛书,亦是一项引人注目的选题。

在诸类文学样式里,散文是最利于作者表达情思(即感情与意思),也最便于读者接受理解作者情思的一类,而随笔则堪称散文中之精灵。文学的本质是人们对情思的表达,即如梁代诗评家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言:“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感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英国人爱德华·杨格1795年在《原始作文研究》一书中也作如是说,大意是: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本质是抒情的,就是发表思考的文学也使用这种原理——只有直接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才值得永垂不朽。六朝文论家刘勰则在《文心雕龙》中直陈文学创作须“因情而造文”而不可“因文而造情”。情思是一切文学创作成功的重要基础,而其关键之处又在于情思的表达和传播。在文学样式中,诗词歌行是至为抒情的一种,故有清代金圣叹“诗者是心之声”一说,然而,囿于诗词歌行的形式格律,人们情思的表达和传播常常会遭遇技术上的困难。小说戏文也常常源于情思、倚重情思,《红楼梦》就有“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之语,然而作者和读者常常会迷失于“满纸荒唐言”以及“无奇不传”的故事中。在情思的充分表达和有效传播方面,当首推散文,而散文中又首推随笔。随笔叙事抒情说理兼备而又文无定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可直抒胸臆,可俯首低吟,可消愁舒愤,可述往思来,较少矫情编造,较少强词夺理,因而作品的斧凿痕迹较之别的文体要少得多。优秀的随笔往往随意走笔而涉笔成趣、涉笔成思、涉笔成理、涉笔成情,有的亲切自然如围炉夜话,有的意味隽永如老僧悟道,有的如诗歌却明白如话,有的像故事却真切感人,故而士农工商爱读,传播效果深入人心。近十余年来,文坛学界、政界商界乃至广大学子民众,随笔写作持续升温,竟有遍地鲜花之盛况。上溯九十余年,五·四时期,随笔亦十分流行,有如火如荼之势。而纵观数千年中华文化史,每值社会转型期,或值社会思潮激荡期、学术繁荣期、文化交流活跃期,只要不是“文网太密”,总有随笔写作与传播盛行。回望历史,思考当下,随笔盛衰其规律大体如此。今日之华夏,正值社会转型时期,思想解放,改革创新,各种利益关系亟待调整,各种矛盾凸显而多发,各种思潮激荡活跃,各类学术艺术流派放言争鸣,而社会主流文化的建设受到广泛重视,传播媒体空前繁荣,随笔写作势必汇成澎湃之势。我们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人们精于观察、敏于感受、敢于思辨,继而要讨论、要倾诉、要抒发、要交流,随笔文体就是最为自由开放、传播便捷的载体,因而这也将是一个随笔作品大量涌现的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求真务实的时代,文学作品、媒介传播稍微过度的矫情雕饰都会使得读者感到不安,因而崇尚简洁而鲜活的随笔写作,帮助我们更确切地对生存状态加以思考和表达,更好地感受哲学意味、人生况味,因而这也将是一个许多随笔作品深入人心的时代。我们还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海量博客、微博汹涌而至,不断有作家宣称,从此将以博客、微博随笔写作为生,海量博客、微博经过去芜存菁、去伪存真,一定还有大量具有思想性、文学性、学术性的优秀随笔作品得到广泛传播。为此,我们不由得要拍案惊奇:难道这是一个随笔的时代!

现在奉献给诸位读者的“名家随笔”丛书,便是在当下如此这般的随笔热中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编辑而成,奉献给读者。丛书作者均为著名作家。有新鲜出炉的第8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他的随笔集《人是一种易碎品》,一如他获奖长篇小说《天行者》,真切细腻而多情。醒龙的小说大体是以悲苦、尴尬的底层生活状态作为底子,而随笔作品则把生活写得五味俱全,丰富而驳杂,“易碎品”的意象足以让我们领会作家的多情与敏感。全国中短篇小说奖老牌得主陈世旭的随笔集《谁决定你的世界》,继续着他早年间的获奖小说《小镇上的将军》的深沉,作家本来就长着一双蒙难老将军鹰隼一般的眼睛,一个《谁决定你的世界》的书名引领着一大批直面现实的随笔作品,犹如老将军发出的一连串尖锐激越的追问。号称短篇圣手的聂鑫森、阿成二位,分别来自一南一北,都用充沛的情致用随笔来记录历史和关注现实。鑫森的《名居与名器》,前可见古人,后能顾来者,古意盎然,感慨古今;阿成的《风流闲客》,一腔悲悯情怀,寻觅名城变迁,触摸世事沧桑。还有二位来自楚地的高手刘益善、野莽,前者是诗人兼小说家,后者则是小说家兼随笔作家。益善的《秋林集》浸润着冲淡的诗意,讲述着人生的秋林种种平静而哀婉的情思;野莽的《竹影听风》犹如厉风穿过竹林时发出的刺耳啸声,对着世俗发出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一辑六书六君子,面貌气度各不同,相同的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声气相投,是他们都乐于表达各自对人世间的真情实感,是他们都表达了“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值得郑重地推荐给读者诸君一读。正因为如此,应几位作者邀约,作为朋友我写下以上的感想,权充作丛书的序。

聂震宁

2011年10月16日于无梦斋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前总裁)

后记

2011年7月的一天,野莽兄来短信,告知:“京地一文化公司要出一套随笔,让我提名。因正写校长传,想起你了,动员你参加。其他有我,刘醒龙,阿成,聂鑫森。需纯随笔,30万字,出豪华大本。请认真选好,尽快发来。”

“校长传”的传主是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应该是中国当代最堪称优秀的教育家了。我与野莽兄都承蒙其非凡的教改理念得以获得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野莽兄随后又在电话里补充,醒龙等几位朋友都有好意于你。

我的兴奋自不待言。几位都是我一向仰慕的文坛大家,名闻遐迩的小说成就之外,时常在各类报刊发表的随笔,直让人眼花缭乱,深得其益。现在有此好事,把我拉扯上,真是抬举了——“动员”者,提携之谓也。我对自己的出书从来毫无信心,而今不但有出书的可能,而且一出就是“30万字”,而且还是“豪华大本”。简直是天上忽然掉下个大馅饼。

把电脑搜了一遍,这些年,小说之外,见诸报刊的文字,拉拉杂杂竟有百余万字。为不使几位仁兄太过难堪,更为了对得起花钱买拙著的读者,从中选了二十几万字,分成“元”、“亨”、“利”、“贞”四个版块:第一块言及做人;第二块言及世事;第三块言及文坛;第四块言及自己。只是个大致的划分,以使翻阅起来较为方便,但其实内容不可能不交叉。借用了《易经》乾卦的卦词,有一点隐喻的意思,但其实不尽确当。

笔者笨拙,姑妄言之;读者明智,敬请见谅。

是为记。

2011—7—12无为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