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所教导正念的修行方法可以分做四种:第一个,观察身体的一切状况,叫作身念处;第二个,观察一切的感受,叫作受念处;第三个,观察一切心理作用,叫作心念处;第四个,观察心所念想的对象,或者说一切的法,叫作法念处。这个法念处它的范围是最广的,它本身就包含身念处、受念处和心念处,这三项都涵盖在第四项法念处里面。
我们讲第一项身念处:观察我们的身体现象。当我们在静坐的时候观察腹部的起伏上下,这是身念处;我们走路的时候观察脚步“抬起、跨出、落下”,也是身念处;站立的时候观察垂直的站立姿势,内心作意念“站、站、站”,这也是身念处;弯屈手臂的时候,内心了知弯曲的动作这个过程,然后做意念说“弯曲、弯曲、弯曲”,这也是身念处;伸出手臂,观察伸出这个移动过程“伸出、伸出、伸出”,也是身念处;我们要坐下来的时候,要正念观察坐下来的过程,然后做意念说“坐下、坐下、坐下”,也是身念处;站起来的时候,同样的也是要慢慢站起来,正念观察从开始要站起来,然后一直观到完全站直,内心做意念“站起、站起、站起”,也是身念处;吃饭的时候我们伸手去拿汤匙,观手伸出去的移动,做意念说“伸出、伸出、伸出”;接触到汤匙的时候,观说“接触、接触、接触”;要把它握住的时候,观“握住、握住、握住”;拿起汤匙的时候,观拿起来的过程“拿起、拿起、拿起”;伸出的时候观“伸出、伸出、伸出”;舀起时食物的时候观“舀起、舀起、舀起”;要移向身体的时候,观“移来、移来、移来”;食物要移到口之前的时候,我们会想要张开口,这个想张开嘴巴的动机很明显,因此我们要观这个动机说“动机、动机、动机”;然后张口的时候观“张开、张开、张开”;将食物送入口中,观“送人、送入、送人”;然后手要放下的时候,观“放下、放下、放下”;手放下放好之后想要开始咀嚼,这个时候就观“想要、想要、想要”或者说观“动机、动机、动机”;然后咀嚼的时候,观“咀嚼、咀嚼、咀嚼”;想要吞下的时候,观这个想吞的动机,观“动机、动机、动机”;吞的时候观“吞、吞、吞”;食物接触到胃部,观“触、触、触”。这一切过程都要正念观照。
这些除了观动机之外,其他都是观身体,都是属于身念处。至于观察动机,是属于心念处。这里讲的心包括我们的心意、意念本身还有附属于意念的其他心理作用。
意念没办法和其他附属的心理作用分离,意念必然和它的附属心理作用同时生起来。这里讲的动机也是一种附属的心理作用,当我们观察动机的时候,动机不是单独生起来的,而是和它所属的意念同时生起来,因此当我们观察动机的时候,和动机同时起来的意念我们也要观察到:意念它是主人、它是领导,附属的心理作用例如动机,是随从是仆从。所以我们观动机的时候,已经在观察意念,这叫作心念处。
当我们眨眼睛的时候,眨眼睛的动作我们也要观察。刚开始修行的人比较难察觉到眼睛在眨动时候的情况,但是当我们的修行继续进步,观照力深,有时候我们会觉察到眼睛在眨动,这时候我们也要观眨眼睛,这是属于身念处,观察身体。当我们静坐的时候,有时候心会跑掉,会胡思乱想,没有在观我们的腹部上下,当我们的心胡思乱想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执著于观腹部,我们应该观这个胡思乱想的心,观说“妄想、妄想、妄想”或者说“想、想、想”,直到妄想停止才回到观腹部。
有时候我们内心会浮现影像,当我们内心在看见这些影象的时候,我们要观“看到、看到、看到”或者说“看、看、看”。因为这一切身心现象都是苦胜谛所收摄,都是我们必须要去了知的,所以一切身心现象发生的时候,都必须要正念分明的去观察它,不应该遗漏掉,一直观到这些心理现象消失,才回来观腹部上下。有时候你会开始分析自己修行的结果、自己所用的修行方法还有自己所学过的佛法,这时候需要正念观察说“分析、分析、分析”,到这个分析的心理停止,然后才回来观察腹部。
观禅这个修行法,在马哈希尊者他的注解里面说:就是在身心现象发生的时候,用单纯的正念去了知它,我们必须要用的是单纯的正念。所以在观禅修行法里面,没有让我们去思维、去推理、去分析、去评论的余地,也没有成见的余地。因为如果你先存有某种成见,你的心就没办法单纯正念的来了知,所以就没办法真正见到身心的真相。我们必须只用很纯粹、单纯的正念去了知当下发生-的现象。同时我们不应该反省:反省自己或反省别人。当我们反省的时候我们要观察说“反省、反省、反省”,一直到这种反省的现象停止。这些都是正念观察心理现象,是心念处。然后当我们修行功夫继续进步到某一个程度,我们心会非常安宁、平静,会有喜悦、快乐的现象,我们也必须要观察“喜悦、喜悦、喜悦”或者“快乐、快乐、快乐”。这是在观察我们的感受,是属于受念处。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伤心或悲伤,会感慨说为什么修行一直没有进步,这时候要提起正念观察“悲伤、悲伤”,等到悲伤这种情绪消失再回来观察腹部,这个也是属于受念处。当我们静坐了二三十分钟以上,身体某一个部位可能会觉得痛或者酸或者麻或者僵硬,这些感受都必须要正念去观照,然后内心做意念,做记号说“痛、痛、痛”,或者“酸、酸、酸”,或者“麻、麻、麻”。我们在内心做这样的记号、这样的意念,能够帮助我们的心观察我们所观的对象能够观察得清楚分明,能够保持我们的心专注在那里。如果我们内心不做意念,不做记号,心很容易分散,不容易观察得清楚分明。所以说这个记号对初学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的心能够专注不分散。当你观疼痛的时候,把心专注在疼痛的中心那一点或者最痛的那一点,然后内心做记号做意念说“痛、痛、痛”。观疼痛的最初40秒钟或一分钟,我们可能会觉得更痛,这个疼痛加深,但是事实上这个痛并没有加深,并没有增强。我们之所以感觉更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心专注来观察痛,心的观照的力量锐利,所以更清楚见到疼痛的情况,所以我们的感觉好像它变得更痛,事实上疼痛并没有加强。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忍耐,必须要有忍耐的精神,修行才能进步。很有正念地、很有精神地来观察这个疼痛,一直到疼痛消失,才回来观察腹部。
P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