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心》一档推出于乙丑年的全新大型文献人物纪录片栏目,由凤凰卫视当家花旦陈晓楠、曾子墨联袂主持,以独特的视角梳理近代以来为经济腾飞、政治自由、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做出杰出贡献的团体及个人,以亲历亲言及家人、友伴、部属的回忆,勾勒他们不寻常的人生。
《我的中国心 共和国高层往事》为大家记录大师辉煌成就,抒写赤子爱国热忱。
曾子墨,陈晓楠,两大王牌联袂主持,16位高层护卫中华的激昂往事,回看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
《我的中国心 共和国高层往事》带大家回看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讲述16位高层护卫中华的激昂往事,这许多故事,也许你知道,也许你不知道。
《我的中国心 共和国高层往事》由凤凰卫视出品。
“天堂”里不只有温饱和安稳,还有许多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相似经历的伙伴。当时的儿童院里,中国学生占了20%,大多是烈士子女和共产党领导人的孩子。初来乍到,毛家兄弟跟这些伙伴还有些生分,但慢慢地,大家开始熟络起来,也就结识了不少朋友,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儿子赵施格就是其中之一。
赵施格:一起玩,一起学习。他岁数比我们大一点,也没看出来他有什么突出之处。倒是我们比他强,因为我们会说俄语,他不会。
毛岸英带着弟弟在这异国他乡安顿下来。他们在此长大了,也长高了,穿着齐整的衣服,照了相寄给正处于抗日热潮中的父亲毛泽东。
看到兄弟俩的照片,毛泽东格外高兴。他提起笔,给孩子们写下了第一封家书:“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地欢喜……”对孩子的思念之心表露无遗。
他也关心孩子们的学习。1941年年初,毛泽东给两个儿子寄去了一些书,并附信一封,建议两个儿子“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一辈子沉浮于政治中的毛泽东,很清楚怎样的学习对孩子们最重要。
毛岸英兄弟按父亲的指导认真学习着。不过,那并不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和平年代。遥远的祖国正在抗日的战火中挣扎,欧洲也在纳粹的铁蹄下呻吟,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了苏德战争,战争的硝烟直向苏联本土弥漫过来。
国际儿童院的学生们也参加到各方面的保卫工作中。他们开始自己种菜,挖掘防坦克壕,还要上军事课。
赵施格:怎么用武器——机关枪也好,步枪也好,怎么扔手榴弹,什么都学会了。
战争挑动着年轻人的激情。19岁的毛岸英满腔豪情壮志,一路以来受到的教育让他迫不及待地渴望加入苏联红军,扛起枪上战场,在战火中捍卫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本营,捍卫自己的理想家园。
但苏共中央并不同意让这些国际儿童院里的外国青少年们上前线。
毛新宇:他强烈要求参军,其实也很不容易,一开始也没批准他上军校。后来遇到一个苏联红军将军,很喜欢他,他才上了军校,从军校毕业后才当了苏联红军。
赏识毛岸英的是当时苏军政治部副主任曼努意尔斯基将军。当他来到国际儿童院视察时,毛岸英毛遂自荐,向他阐述了自己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和分析,并表达了自己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老将军被他打动了,在他的帮助下,毛岸英终于入读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后来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他被授予中尉军衔,又加入了苏联共产党,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戎旅生涯。
他在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担任坦克部队连队指导员。
毛新字:他一直跟着苏联红军追击德国鬼子,打到了柏林。
他的军旅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充满血与泪的慷慨悲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儿子,他在战场上一直被保护着,虽身在前线,却并不能进入炮火交织的第一线。但他很满足。年轻人的心并不会计较太多,只要能在战场上有所贡献,对毛岸英来说就是一种喜悦,而别人施加在他身上的人情世故,此时的他也许还并不能领会。
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宣告结束。毛岸英随着凯旋的苏联红军回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他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P0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