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天道与人文》所收文章,主要依据《竺可桢文集》,部分依据《竺可桢文录》《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物候学》《看风云舒卷》等书,多数是竺可桢长篇大论中与文史知识相关的精彩节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道与人文/大家小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竺可桢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天道与人文》所收文章,主要依据《竺可桢文集》,部分依据《竺可桢文录》《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物候学》《看风云舒卷》等书,多数是竺可桢长篇大论中与文史知识相关的精彩节选。 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国的许多大科学家都有很好的文史功底,能写一手漂亮的好文章,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人还热心于科学普及。竺可桢生前发表的300多篇文章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科普作品,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多数可作美文阅读。《天道与人文》编选竺文的标准,偏于与传统文史知识的关联,如《中秋月》、《牵牛与织女》、《北斗九星》、《说云》等;而那些不以文史知识见长的纯科普性作品如《说飓风》、《气象浅说》等,则限于“小书”篇幅,未予收录。 读着竺可桢的这本《天道与人文》,当我们惊叹于他的文史功力和奇妙观点的时候,还可把一部分注意力投向这位大科学家在文史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思维特点,这也许是更值得我们这些人文科学工作者借鉴的地方。 目录 一、天道与人文 气候与文化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中秋月 牵牛与织女 北斗九星 说云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柳条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天气和人生 气候和衣、食、住 气候与卫生 二、古今气候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中国古籍上关于季风之记载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时期约前3000一前1100)的中国气候 物候时期约前1100-1400)的中国气候7 方志时期400-1900)的中国气候 三、顺应天时 顺天时,救民疾 中国之节气 中国古代之月令 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 季风之成因 气候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什么是物候学 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物候的南北差异 物候的古今差异 以农谚预告农时 四、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二十八宿与浑天仪 我国东部雨泽下降之主动力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纸鸢与高空探测 气球航行之历史 飞艇航行之历史 沙漠的概念与沙的来源 沙漠的魔鬼 论南水北调 让海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试读章节 昔楚汉之战,项王兵败垓下,刎头乌江,临没对乌江亭长及从骑之语,皆怨昊天不佑。太史公乃谓:“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云云。但按《史记·项羽本纪》及《汉书·高祖本纪》,均载睢水之役,楚兵围汉王三匝,大风从西北起,折木发屋,扬沙石,昼晦,楚军大乱,汉王得与数十骑遁去。则胜败之数,虽日人事,而天时亦常足以左右之也。气候之足影响于战事之胜负,揆诸中外历史,不胜枚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固不特赤壁之役为然也。 在昔日科学未昌明时代,天时之重要,固已显著。如迷雾四塞,足以使咫尺不辨兵马;坚冰在须,足以使指僵肤裂,而将士不用命;积雪没胫,则阻交通;雷电交作,则寒心胆。是在为主帅者,细审彼我两方形势之不同,然后随机应变而处之。所谓可见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顺天时则胜,逆天时则亡,虽以拿破仑之盖世英才,然公元1812年,莫斯科之役,俄人坚壁清野,以待严冬之来,果焉11月初旬以后,天气骤变,风雪交加,法人弃甲曳兵而走,死亡枕藉于道,即幸而免者亦堕指落鼻,不复作人形。说者谓是役焉,拿破仑之败,非败于俄兵,而败于严寒之神,非过语也。冰霜之足以决两军之胜负,在我国亦不乏其例。明初李景隆之拒燕兵也,士卒植戟立雪中,苦不得休息,故永乐谓其违犯天时,自毙其众;唐李愬雪夜入蔡州,而擒吴元济;梁朱珍于大雪中趋滑州,一夕而至城下,遂取之。凡此皆所以利用天时,而袭其不备也。五代刘仁恭攻契丹,每岁秋霜落,则烧其野草,契丹马多饥死,求和听盟约甚谨。此则又与俄人之拒拿破仑同工而异曲矣。 我国古之纬候兵书,多重望气,其言虽穿凿附会,但亦不乏可取者。如《观象玩占》载“白雾四面围城,城不可攻”,又“两军相当有雾,即日有微风者客胜,雾而不雨者主人胜”。盖雾浓则不辨咫尺,不知虚实,故不利于攻。雾而有微风则雾将散,雾而不雨则其雾久也。古人赖雾以破敌,以全师者,在史册上亦指不胜屈。如《晋书·刘曜传》载:“曜攻石勒于金镛……大风拔木,昏雾四塞,石勒率众来战,曜昏醉被执,为勒所杀。”又如《宋史·二王本纪》载“帝呙祥兴二年,张世杰军溃……会暮昏雾四塞,咫尺不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余舟夺港而去”云云。1776年,美洲独立之战,华盛顿拒英将豪(Howe)于长岛。时华盛顿值新挫之余,为英国海陆军所围,危在旦夕,乃于8月29日晚深雾弥漫中遁去。亦有同时两方均思借雾以破敌者,如19世纪初叶,拿破仑封锁北欧,使与英国断绝交通。英人乃于1809年攫取波罗的海丹属之安和尔特岛(Anholt)。1811年3月,丹人乘浓雾于子夜以12炮舰,运兵千人登岛,以谋攻取。及拂晓雾散后,丹兵始觉中英人之计,盖英兵舰两艘,亦于昏黑中潜驶来岛,而丹兵已处于海陆夹攻、进退维谷之地位矣。 但天有不测风云,天时之变幻,固有为昔人所不及料,而似若有天意存于其问者。如汉光武追敌而滹沱冰合,大风三日,而曹翰屠江州。《旧约·出埃及记》载犹太人之窜逸自埃及也,扶老携幼,涉红海浅处而渡。埃及军秣马厉兵以追之,方半渡而风向转变,水势骤至,埃军几全数覆没矣。《旧约》虽载摩西神力通天,而实则风之力也。《元史·宪宗本纪》:“帝尝攻钦察部,其酋八赤蛮逃于海岛,帝闻,亟进师,至其地,适大风刮海水去,其浅可渡。帝喜日:此天开道与我也,遂进屠其众,擒八赤蛮。”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孤注一掷,亦犹项羽之于垓下也。时拿破仑军枪炮之精,胜于威灵顿,故利在于坚实之地以行军。交锋前一晚,大雨倾盆;翌日虽霁,而田野泥泞,步履维艰;延至午刻,拿破仑始克发令进攻。当是时也,法兵莫不以一当百,冲锋陷阵,鏖战至薄暮5点,英兵已不能支,势将溃矣,而普将白鲁且之援军至。故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维克多·雨果遂谓若非1815年6月17日晚间之雨,则今日之欧洲之为谁家之天下未可逆料,数点霖雨足使英雄气短,为千古之长恨矣。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谁不云然? 昔日之舟师,进退乘风力,破浪恃孤帆,更有赖于天时。元世祖两次征日本,均以遇台风而失败。至元十八年(1281)之役,声势尤为浩大,计蒙、汉、高丽兵4万,乘战舰900艘;江南军10万,乘战舰3500艘。先后占壹歧、平壶诸岛,筑肥海上,战舰棋布。台风陡起,元舰多覆没破坏。汉将范文虎等各自择船之坚好者而遁,弃士卒10余万于五龙山下。欧西海战之胜败,决于暴风,足与此相辉映者,当推16世纪西班牙亚美达(Spanish Armada)之覆没。当时西班牙王菲力普二世,有气吞英伦三岛而雄霸全欧之志,于1588年遣西多尼公爵(Medina Sidonia)率战舰132艘、海陆军3万人,裹6月之粮以北征。迨阳历8月达北海,一旦西南风骤起,战舰当之,莫不披靡,如扫落叶,艨艟巨舶均毁弃于苏格兰与爱尔兰之海滨。计是役西班牙损巨舰70艘,将士万余人,虽伤亡之巨,不及元代之征日本,而西班牙海上霸业亦尽于是矣。P2-5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