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字典上的意义是“以乱交、酗酒等活动为特征的一种狂热的聚会”。而在《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中,作者(伯高·帕特里奇)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种行为在历史上各时期的人类社会中的表现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本书对狂欢历史的介绍从欢庆性行为和酒神节的古希腊开始,随后罗马人在他们的狂欢庆祝中引入了一种不健康的野蛮行为。接下来,我们会相继看到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乔治时代、以萨德为代表的18世纪的欧洲大陆、维多利亚时代,直到20世纪中狂欢具体表现极其重要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开放人文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英)伯高·帕特里奇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狂欢,字典上的意义是“以乱交、酗酒等活动为特征的一种狂热的聚会”。而在《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中,作者(伯高·帕特里奇)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种行为在历史上各时期的人类社会中的表现以及它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是什么。本书对狂欢历史的介绍从欢庆性行为和酒神节的古希腊开始,随后罗马人在他们的狂欢庆祝中引入了一种不健康的野蛮行为。接下来,我们会相继看到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乔治时代、以萨德为代表的18世纪的欧洲大陆、维多利亚时代,直到20世纪中狂欢具体表现极其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伯高·帕特里奇编著的《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一书用丰富详尽的史料介绍了狂欢活动的现象与表现形式,并分析了深藏于各种狂欢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心理原因。从此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古代希腊人以性活动来庆祝酒神节,罗马人把一种病态的暴力引入到狂欢活动中,中世纪某些教皇对群体性活动的嗜好,清教徒的道貌岸然,启蒙时期著名浪荡子卡萨诺瓦与萨德侯爵的特殊癖好,维多利亚时代隐藏在节欲表面下的放纵,以及20世纪以狂欢节、化妆舞会、摇滚乐为表现形式的狂欢活动。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希腊时代 第二章 罗马时代 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第四章 清教徒与浪荡子 第五章 梅德曼汉修道院与乔治时代的浪荡子 第六章 欧洲大陆的十八世纪 第七章 维多利亚时代 第八章 二十世纪 英汉译名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希腊时代 有人认为,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机敏和世故;还有人认为,聪明才智与天真纯朴是截然对立的两者。对于持上述两种观点的人来说,探讨一下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将带给他们极度的兴奋和惊异。 希腊民族在艺术、思想和政治理论诸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一千多年中,任何国家都无法与之相比。然而,希腊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思想却是完全放荡的享乐主义。与生活于今天的人不同,许多困惑着现代人的问题,在希腊人那里并不存在。希腊人对生活目标的追求十分专一而且执着,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其他目标就很少旁顾。 希腊人对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事情,都充满理想与热情,青春被视为特别宝贵的财富,青年人的欢乐,是世间最大的欢乐。他们渴望美与爱情,因为生命的欢乐首先就意味着美与爱情。诗人们认为这是最富有理想色彩的。希腊人将健康视为无价之宝,没有健康,幸福也就不复存在,而幸福是生活的唯一目的。梭伦”声称,人生的快乐是值得追求的。在文学领域,在某些特殊人物的生活中,在任何地方,希腊人都表现出他们充满了理想色彩。希腊人并不一味地追求金钱、名誉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希腊文化是一首高亢的欢乐颂歌,其欢乐的本质就是一种强烈而坦率的肉欲。处在各种知识层次的人们,不论其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承认性欲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索福克勒斯“在中年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认为老年人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摆脱了性欲的奴役。希腊人对欲望的态度各不相同。 诗人西蒙尼德曾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的生活如果没有性欲带来的快乐,那还有什么光彩?没有这种快乐,是否连众神的生活都不会令人敬慕了呢?” 希腊的众神也摆脱不了肉体的欲望与肉欲的快乐。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众神也许更能折射出希腊人的特性。 在(《奥德赛))第八卷中,出现了极有意义的一幕。‘‘爱神阿芙罗狄蒂让自己完全沉溺在与太阳神阿瑞斯非法的爱欲之中。她的丈夫_陂脚赫菲斯托斯发现后,召唤众神来目睹他俩的通奸行为;但宙斯的儿子阿波罗对赫耳墨斯说:‘赫耳墨斯,宙斯之子,你这吉祥的信使和赐者,你是否真心愿意躺在金子般的阿芙罗狄蒂身旁,即使这是深深的陷阱?’于是,信使阿尔格丰特斯(即赫耳墨斯)回答说:‘假如这事会发生,阿波罗阁下,你这弓箭之神,即使比这多三倍的绳索捆绑着我,众神中观看着我,我也愿意在金子般的阿芙罗狄蒂身旁入睡。’他这样说了之后,众神哄然大笑。”爱情女神19己这种对忠实婚姻的嘲弄并没有引出众神一句道德方面的指责之词,有的只是欢笑和愉悦。对性行为的某些束缚只是由于文明的力量。基督徒的“有罪”的观念是后来的文明化类型。 历史学家麦加克利得斯责怪诗人们在描述希腊民族英雄赫拉克勒斯与人类交往时,过分强调了他的艰辛和贫困。麦加克利得斯指出,赫拉克勒斯享受了最大的肉欲之快乐,他与许多女人结婚,并生下了无数的孩子。他贪图美味佳肴,喜好沐浴。在希腊还有一种以赫拉克勒斯为商标的特制软床。麦加克利得斯不仅批评诗人们忽略了赫拉克勒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还认为,这样做事实上是对赫拉克勒斯的极大侮辱。 尽管如此,希腊民族仍然很会克制自己,不让自己长期地沉溺于纵欲之乐。他们认为,贞洁是放纵的最好的开胃酒,肉欲的快乐,不论多么浓烈,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希腊人始终认为性欲是一个很严肃的主题,作家们在作品中也是这样描写性欲的。 垴克利亚的阿辛尼乌斯在他的《贤者之宴》一书的第十二章中,以各个不同的民族为例,从理论上探讨了享乐的观念。他首先谈到波斯人,叙述他们是如何以宴饮和淫荡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的,接着提到了一系列以放纵而著名的人物。 赫拉克利德斯说,波斯国王拥有一座住着300宫女的后官,“她们在白昼熟睡,为的是能在夜晚醒着,当灯火通明时,她们随着竖琴的乐声欢歌起舞,国王和她们一起作乐”,这些女子还陪伴国王去打猎。P1-3 序言 狂欢是一股勃发直泻的洪流,是因为节欲和克制而造成的疯狂冲动,它具有一种歇斯底里和无法抑制的特点。 任何节制都会带来某种紧张状态。人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地位,在人的身上,既有文明倾向又有动物本性,人一般是通过节制动物本性而使两者相谐调,但这并不能解决不断增加的压力。于是,各式各样的紧张状态就导致了一种释放,即狂欢。许多狂欢也许不能如此解释。在某种意义上,战争是一种令人憎恶的极端的狂欢形式,此外,诸如鸡尾酒会上的争闹、证券经纪人的恶作剧,以及常见的丈夫对妻子的不忠等等,也都可看作是狂欢的各种形式。 本书论及的狂欢仅仅是那种与性相关联的狂欢,这类狂欢对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一观点却很难为人们所承认。我也正是为此而写本书的。 狂欢的功能很有价值,对那些由必要或不必要的克制而引起的紧张而言,它是一种释放;不仅如此,它还能激起人们对淡然的自我克制的重新追求。这种自我克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如此,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类群体都要利用狂欢,古希腊人有狂欢,中世纪的基督徒也有狂欢,尽管后者的狂欢并非出于自愿。 另外,还有一种个人的狂欢。这种狂欢与个人内心的平衡有关。社会或国家对这类狂欢是持限制态度的。一般情况下,这种个人的狂欢既非由国家或社会组织的,也得不到后者的宽容。通过狂欢使内心获得平衡是合乎情理的,但有时也会岔出轨道。 也许,人们对个人的狂欢更感兴趣,反叛总是比一致服从更具魅力。因此,在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常常将注意力放在个人的狂欢上。如果本书作者对这两种狂欢类型的论述略彼详此,希望读者亦能予以谅解。 两种狂欢类型,即社会一致的行为与个人的离经叛道,性质皆一样,都是宣泄种种难以忍受的紧张。如果狂欢解决了某种真正的困扰,那么,这种狂欢就是成功的;反之,一种紧张的犯罪感或自我厌恶感,还可能悄悄地在人们心头盘缠。 面列社会的压力,离经叛道也会给人提供一种平衡,因此,这种狂欢类型同样有其存在的必要。即便如此,离经叛道型的狂欢者很可能是一个孤独而又不幸的人,他也许会狂欢过度,以致不能被社会所容忍。 在本书前两章论述的是社会整体的狂欢类型,当然也会涉及一些离经叛道的狂欢者。此外,还须注意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各自不同的特性,这是我们进行伦理评价的基础,所以十分重要。 后记 伯高·帕特里奇出生于1935年,是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团体的作家、翻译家和报刊撰稿人拉尔夫-帕特里奇(Ralph Parrtidge)和弗朗西丝·帕特里奇(Frances PmXridge)夫妇唯一的孩子。他们一家人所居住的是一座漂亮的、格局凌乱的别墅,名叫汉姆-斯普雷(Ham Spray),这里曾经是里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拉尔夫·帕特里奇和他的前妻、画家多拉·卡林顿(Dora Carrington)的家。 汉姆·斯普雷坐落于威尔特郡的南面,面朝山野,风景极其美丽。 田园诗般的花园既有一个简易的游泳池,同时种植了冬青和由弗朗西丝精心照料的花卉。她在生活中长久保持着对花的热爱,并且一直都是一名业余的植物学家。 房屋的内部几乎与斯特拉奇和卡林顿在此生活时的样子没有太大变化。这一切对伯高的影响是难以衡量的。他被它的美丽以及它的过去故事所深深吸引。 当20世纪60年代,在父亲去世后汉姆·斯普雷别墅被出售时,帕特里奇为此大发雷霆并且痛苦不堪。 从很多意义上来说,伯高的童年是优于其他人的,他沉浸在美、音乐、友善的朋友关系以及可以四处撒欢的美丽乡村之中。尽管被给予了获得幸福的机会,但伯高不是一个特别快乐的孩子。他在预科学校度过了一段毫无价值的时光,学校距离汉姆·斯普雷不远,但经过肯尼特运河的纤道却要花费大量时间。后来,他把这段可怕的经历改编了疯狂的、可笑的故事。他甚至还把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为父母挖坟墓被发现的故事改编为一个歇斯底里的食尸鬼场景。但是,很明显,无论他改编成什么滑稽的故事,事实上,这些都是一些噩梦般的经历。 从位于萨默塞特(Somerset)郡的米尔菲尔德中学毕业后,伯高考上了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堂学院,学习历史。在那里,他确实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但同样他也过上了比之前所经历的更具感官刺激的生活。他很享受在牛津的时光,同时他也很幸运,在那些日子,他仍然可以成为一名严肃认真的学生。这让人想到《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中的片段。正是在牛津的时候,伯高建立了重要的新的朋友关系,特别是与安东尼·布隆迪(Anthony Blond)的友谊,后者后来成为了一名有魄力的、有影响力的出版家。 正是安东尼·布隆迪首次出版了《狂欢史》。同时期还有一些在剑桥的朋友:朱利安·杰布(Julian Jebb)和特里斯坦·鲍威尔(Tristan Powell),他们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电视制作人;戴维·吉里斯(David GiUies),他早年的天赋逐渐消失殆尽,但是他的热情和幽默,以及一个音调也不差地演奏莫扎特钢琴曲的能力仍旧非常迷人;左翼政治新闻记者皮特·詹金斯(Peter Jenkins)和善于调查的新闻记者尼克·托马林(Nick Tomalin),后来在报道发生在以色列的赎罪日战争(Yom Kippur war)中不幸遇害。除安东尼·布隆迪以外,与绰号叫“上尉”、年纪稍大的作家西蒙·雷文(Simon Raven)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他建立的最重要的友谊。在伯高余下的短暂生命中,他用极大的热情维持着所有这些友谊。 从牛津毕业后,伯高萌发了撰写狂欢史的念头。比他的这个构思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已经开始坐下来写作。他的写作是准确的、切题的并且非常有趣。他对他的写作主题抱有极大的热情,并且丝毫未受到那个时代的假道学的束缚。《狂欢史》是一本完全原创的作品。它由安东尼·布隆迪于1958年首次出版,那时伯高只有23岁。作品获得了轰动性的成功。能够成为这本书的第一个出版商令布隆迪感到很自豪:“我的企业正处在艰难时刻,《狂欢史》使它起死回生。” 有一段短暂时期,伯高与画家奥古斯都·约翰(Augustus.John)同住在伦敦珀西街(.Percy Street)上的两室一厅的公寓里。那时,伯高手头拮据,主要靠遗产过日子,每天只花6便士。不幸的是,约翰是一个无节制的老家伙,他经常往厨房水槽里撒尿,弄得伯高放在里面的鱼排无法食用。然后,伯高不得不没吃早餐就出门。他会感到饥饿,但他喜欢约翰并且常被他逗乐,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好。后来,当他得到了父亲的遗产,伯高开始在伦敦卡多根街区的一座宽敞的公寓中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环境。人们立刻发现这些房间与布鲁姆斯伯里的孩子的房间色调一致,多偏向于古怪和哥特风格。他家里还有一幅巨大的画。这是画家亨利·兰姆(Henry Lamb)的妻子尤菲米娅·兰姆(Euphemia Lamb)送给伯高的,他非常喜欢。 伯高广泛地游历,与同龄人相比,他的视野更加开阔,这归功于属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父母。他还是一名语言能手,会流利地讲一口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他在西班牙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同他父亲的老朋友、作家杰拉德·布伦南(Gerald Brenan)一起,那时马拉加及其周围都还是传统的,保持着没被大量游客污染的西班牙社会的高贵。伯高非常了解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的一些地方。 有一次同安东尼·布隆迪__他娶了伯高儿时的朋友夏洛特·斯特拉奇——一起的旅行使他差点丧命。在最好的那些旅伴之中,布隆迪是一名极其糟糕的司机。他们的车因路面上的薄冰,从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坠落下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并且系着绷带,设法到达了威尼斯,在那里偶然碰到了我父亲、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作家戴维·加尼特(David Garner),也是伯高的姨父,因为戴维第一次婚姻的妻子是弗朗西丝的妹妹雷(Ray)。我父亲用丰盛的午餐招待了他们,并且欢庆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由于这层复杂的、典型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中的关系,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伯高。比他年轻10岁的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成熟的、阅历丰富的人,而他实际上也正是这样。 甚至到现在,我也认为他是我有幸认识的最充满魅力的人。当然,他也摆架子。或许,他是假装成像小说里的人物一样喜怒无常,就像奥逊·威尔斯所扮演的《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事实上,如果我们了解他,他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我们于1962年结婚,然后去了摩洛哥和科西嘉岛度蜜月并且在位于约克郡的史瓦代尔、属于我父亲的一座乡村别墅中度过了幸福的几个星期,然后在卡多根街区安顿下来,开始了安逸的婚姻生活。第二年,我们有了女儿苏菲·瓦内萨。 三周以后,伯高离开了我们。他死于突发性的心力衰竭。那年他28岁。在他走后,苏菲和我,以及他的母亲弗朗西丝-帕特里奇——现在是一名可爱的、精力充沛的百岁老人——一直活着。如果他还在,很有可能伯高愿意继续写出一部胜于《狂欢史》的作品。 他的早逝让所有认识他的人感到惋惜,甚至到今天还经常有人说,“我猜想伯高会如何做这件事?”,无论这件事涉及艺术、政治、文学还是街头发生的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 尽管没有人能得到答案,但是《狂欢史》的重版为年轻一代适时地介绍了一位极具原创性的、发人深思的、充满活力的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始终真诚地面对自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