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庆璞编著的《网络写手名家100》选取网络写手名家100人,把2000年以前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作为第一代;2000至2004年前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二代;2004至2008年段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三代;2008年后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四代。介绍每一个人的自然情况、写作历程、作品点击率等以及对代表作进行分析评论,这对于整体了解当下网络写作的状况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的。本书是贴近网络文学现实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网络写手名家100/网络文学100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聂庆璞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聂庆璞编著的《网络写手名家100》选取网络写手名家100人,把2000年以前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作为第一代;2000至2004年前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二代;2004至2008年段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三代;2008年后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四代。介绍每一个人的自然情况、写作历程、作品点击率等以及对代表作进行分析评论,这对于整体了解当下网络写作的状况是有很好的参考意义的。本书是贴近网络文学现实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 内容推荐 网络文学的早期研究大多将网络文学定位为新民间文学或泛民间文学。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类型化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成熟。网络文学从心灵化写作向类型化写作的转换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一种需要。在网络文学诞生之前,文学正遭遇着一场边缘化的危机。这一危机的关键不是文学已从社会话语的中心被驱逐到边缘,而是文学已经不再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已经不再读文学作品,文学已被放逐到他们的生活之外。不是他们不需要,而是他们从文学中无所得。既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生活关注和思想指引,又得不到阅读的身心愉快。网络文学的类型化作品挽回了这一危机。聂庆璞编著的《网络写手名家100》选取网络文学发展中的100位写手名家,对他们进行分析解读,从另一角度来了解网络文学。 目录 前言 网络文学:心灵化写作到类型化写作的转换 一、第一代写手 1.少君 2.痞子蔡 3.图雅 4.安妮宝贝 5.李寻欢 6.宁财神 7.俞白眉 8.黑可可 9.邢育森 10.罗森 11.朱海军 二、第二代写手 12.今何在 13.江南 14.慕容雪村 15.何员外 16.可蕊 17.蓝晶 18.老猪 19.陆育青 20.木子美 21.李臻 22.尚爱兰 23.十年砍柴 24.王小山 25.西门大官人 26.云中君 27.中华杨 28.竹影青瞳 三、第三代写手 历史类 29.当年明月 30.阿越 31.曹三公子 32.月关 33.灰熊猫 34.酒徒 35.天使奥斯卡 36.雪夜冰河 战斗类 37.刺血 38.纷舞妖姬 39.金寻者 40.卷土 41.骷髅精灵 42.晴川 43.玄雨 情感类 44.赵赶驴 45.崔曼莉 46.金子 47.流潋紫 48.三十 49.桐华 50.禹岩 51.辛夷坞 幻灵类 52.梦入神机 53.南派三叔 54.格子里的夜晚 55.兰帝魅晨 56.流浪的蛤蟆 57.猫腻 58.辰东 59.树下野狐 60.唐家三少 61.天下霸唱 62.跳舞 63.无罪 64.萧鼎 65.血红 66.烟雨江南 67.燕垒生 68.云天空 69.青斗 其它类 70.叶听雨 71.徐公子胜治 72.更俗 73.静官 74.千夫长 75.戴鹏飞 四、第四代写手 幻灵类 76.苍天白鹤 77.我吃西红柿 78.骁骑校 79.打眼 80.方想 81.高楼大厦 82.柳下挥 83.七十二编 84.胜己 85.天蚕土豆 86.天籁纸鸢 87.忘语 情感类 88.天下归元 89.涅槃灰 90.纯银耳坠 91.宁芯 92.烽火戏诸侯 93.黛咪咪 94.浅绿 95.黄晓阳 96.12乖乖 97.蘑菇 98.鱼人二代 99.小鬼儿儿儿 100.紫月君 后记 试读章节 23.十年砍柴 十年砍柴,本名李勇,1971年生于湖南省新邵县一个山村,199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先后栖身于北京某上市公司、国家某部委,1999年因国务院机构精简分流到《法制日报》,2008年10月,“告别圈养的记者生涯”,入语文出版社,开始“四书”生涯:读书、写书、编书、卖书。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和知名网络人。现为教育部所属语文出版社文化图书部主任。 年过而立后,李勇突然醒悟,自己无发财之能,无当官之才,也无做一个名记者替民呼吁之胆量和机缘,便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犹如少年时孤身进山持斧伐柯。十年砍柴的写作游走于古代历史文化和当下时事政治之间,先后在《南方都市报》、《华商报》、《华商晨报》、《新京报》、《潇湘晨报》、《钱江晚报》、《经济观察网》等媒体开设时评专栏或文化专栏,目前已出版《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皇帝、文臣和太监——明朝政局的“三角恋”》、《晚明七十年:1573-1644从中兴到覆亡》、《闲话红楼:大观园的后门通梁山》、《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自由与宽恕:曼德拉传》等著作,在文坛中引发巨大反响。 《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是十年砍柴的得意之作。中国文人评点和研读《水浒传》的历史可谓久远,但无论是金圣叹还是后起的张恨水、孟超、牧惠诸先生,大多没有逃脱对《水浒传》谋篇布局、文字精妙的研评范畴,偶有老吏断案的发明,但整体上都没有特别的创新。但十年砍柴这本《闲看水浒》打破了此前谈论水浒囿于玩味词藻的文章学的旧有框框,结合当今的社会现实,用法律、经济诸方面的眼光来审视,从出色的文字后面看出血淋淋的丛林法则和血酬定律,这是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知识结构重组、文明变革、民主自由的普世思想影响十年砍柴的必然结果。从刘备、宋江、唐僧的“无能”之能里,砍柴看出他们占领道德至高点和无所不能的厚黑手段;从街头赌博做局,看出中国的政治其实多半就是“下三烂”的做局,还要美其名曰“政治智慧”;“从官军为什么不如民团”里看出宋代统治者修文偃武的尴尬,“只有在现在民主社会,文人统军、武人治军,既能避免军人干政,又能保证常备军的战斗力”;从“那些失败的生意人”里看出商人不能因纳税保护自己利益、主张自己的政治权利,饱受官方的压榨,在这种失衡的心态下,只有更加为富不仁,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利益,从而种下了普通老百姓的仇富心理,成为夹在风箱中的老鼠;从施耐庵对女人的态度里看出“中国毕竟产生不了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具有终极关怀的作家”,从而把目下疯炒的“女体盛”,看成是对人的尊严的挑战等等,都不难看出砍柴在评读《水浒传》时的独特视角。 十年砍柴的精细,不只在读书有敏锐的触角、独特的视野,还在于他联系现实生活时点到为止,既让读者有适度的联想空间,亦让自己不背上太多的“影射阅读”的“恶名”,每每读到此处,读者便别有会心。他在谈及梁山二把手生存之道时,说梁山这些强盗的“表态学”真学得好,需要站稳立场时绝不会站错,赶快表态支持上峰的安排以及被挟持的所谓“民意”,凡是经历四九年后历次整人运动的过来人,看到这些地方真有痛彻骨髓的悲凉。虽然我认为他把周朝伐商朝,喻为英美打伊拉克,同时自作多情地在序言中说“我们党”,做出对一党独裁期望甚殷的幻想,不管是言说策略还是偶尔的走火,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我还是要趁机来一个“表态学”,砍十年的柴,真没白砍,他揭示了中国离现代文明还多么遥远的残酷现实和丛林法则。只有把紧密团结在以专制制度为核心周围的柴砍光,才能真正破译出残酷博弈的丛林法则。除了有胡适先生无一日不拱一卒的韧性精神外,或许这是他用甘冒破坏环境的网名,来行走于网络和真实世界的意图之所在。 《晚明七十年》是十年砍柴的又一力作。晚明的这一段历史,如此书的附题一般,“是从中兴到覆亡”的一个曲线。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历经“多年的风雨”已到了烂熟的程度。所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痼疾都一起来缠着这个巨人,是向生还是向死,是补天还是凿船,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取向。晚明错综的矛盾演绎出了一幕幕大戏,令人瞠目也令人叹惋。 晚明的社会,也是中国皇权制度下所有弊端的典型集合体。把这一时期的问题梳理好了,分析透了,也就是抓住了研究皇权制度弊端的要窍。十年砍柴孜孜不倦地研习晚明史、书写晚明史,可以说是大有深意在。 在《晚明七十年》里,作者的笔触是从万历首辅张居正上台写起,从这个时候起,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十年砍柴抓住了四个典型人物来描述——即张居正的“救时”,万历皇帝的“怠政”,魏忠贤的“乱政”和崇祯皇帝的“无力回天”,这四个人在时序上的排列决定了明朝最后的命运。张居正是有所为,万历是无所作为,魏忠贤是恣意妄为,到了崇祯又想有所为。但是,轮回了这么一圈,再有所为挽救明朝命运已是为时已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论:晚明的内忧外患在崇祯年间一起迸发,溃烂莫可救。根本原因就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在世,也难力挽狂澜。 士人政治为何走到了尽头?是因万历后期和魏忠贤专权时期对正直士人的打压、对吏治的松弛放任,使得文官集团以自保为重、以私利为要,正气正风荡然无存,国家危殆无人关心。大明朝就如一部无人驾驭的马车,一步步滑向悬崖,终至灭亡。 制度之亡,是任何行政高手都不能化解的。这就是十年砍柴在书中为明亡所做的诊断。 这部通俗历史著作不仅立意深刻,且写作特色也令我颇感新鲜。 十年砍柴在讲述这一段历史时,最不易的是做到了举重若轻,将四个人的故事逐一讲完,一部纷繁错杂的晚明大观也就尽在其中了。在通俗断代史的写作上,这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这部书的各个篇章,也同样有要言不繁的特色。它是由一个个简洁的短章组成,一节讲一个故事,前后呼应,连缀成串,从细微处见出大历史的壮阔波澜。 十年砍柴是一个真正的思想者,他对中国文化体会之深,对其中的某些潜规则厌恶至极,很难有出其右者。他选取的对象都是大家熟悉的老生常谈,但却在这些常谈中见微知著,重谈出自己的新意,力透纸背,阐述着自己的思想。他曾红透“天涯”等各论坛,但随着垃圾的沉渣泛起与网络言论的固步自封,十年砍柴这样的智者与思者已经很难存身于斯了。 (张梦航) P75-78 序言 网络写作:从心灵化到类型化的转换 一 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但这时它在中国还只是极少数人的应用。而此前的1991年,华文第一家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美国创刊,有一个署名少君(钱建军)的在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奋斗与平等》,拉开了华文网络文学的序幕。从1991年到2000年的10年间,少君在北美各类华文电子期刊、BBS上共发表了100多篇文学作品,是华文网络文学的真正鼻祖。 1995年中国大陆的网络文学开始萌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在该年的3月出现,创办人是诗人诗阳、鲁鸣。年底出现了另一网络文学刊物《花招》。这一年的8月,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开设BBS论坛,原创网络文学正式萌芽。1997年11月2日凌晨,一篇《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在中国足球失败丧失亚洲杯出线权后的几小时内发出并迅速传遍网络。其作者是中国IT传奇人物、足球爱好者老榕。网络发泄情感的巨大威力第一次在中国显现。1997年11月“榕树下”正式注册。1998年3月中国台湾蔡智恒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风靡整个华文网络,掀起华文原创网络文学的小高潮。 其时,大陆的安妮宝贝、黑可可、邢育森、李寻欢、俞白眉等聚集于“榕树下”,招兵买马,搔首弄姿,高谈阔论、指点文学,把一个“榕树下”弄得像模像样,声名鹊起,掀起了大陆网络文学第一次高潮。这些人现被视为网络文学第一代写手。 2000年,今何在的《悟空传》在互联网的冬天里像一把火,烧遍了整个网络。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使这把火更旺。期间蓝晶、可蕊、尚爱兰、江南、燕垒生、老猪、云中君、王小山、西门大官人、十年砍柴、木子美、竹影青瞳等一批有灵性的写手在网上非常活跃,写出了自己的精彩。这些人我们一般称其为第二代网络写手。 2003年,文学网站的VIP制开始试水。写手可获得报酬,读者需要对某些章节付费。网络写作成为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开创性的类型化作品开始出现,类型模仿正式开始。像《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韦帅望的江湖》《明朝那些事事》《新宋》《窃明》《九州缥缈录》《尘缘》《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一大批类型化的巨著涌现于网络,带来了网络文学的繁荣,也使网络文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阅读上都远超传统文学。此一段时间内的写手我们称之为第三代网络写手。 2008年盛大文学成立,开始大规模投资网络文学领域。类型化的作品高度繁荣,网络文学成为一个产业。此时,一大批非常年轻的写手,携带他们的粗浅文字,涌人文学市场,以他们的体力和韧劲制造出大量文字产品。该时段内,因循沿袭第三代的类型为多,只有极少数写手能有所创新。我们将这一前后活跃的写手称为第四代网络写手。 二 简单的历史回顾我们发现,短短十几年的网络文学发展,已经完成了从心灵化写作到类型化写作的转换。 在第一、二代写手那里,尽管写作的水平有些参差,但写作的目的都是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写作既不是为养家糊口,也不模仿别人或自己陈陈相因,他们是心灵情感的抒发。少君曾坦言:我不能不写作,写作使我在于金钱游戏的压抑中得到释放,写作也使我在异域的漂泊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他正是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把在东西方文化夹缝里挣扎求存的新移民心中的喜怒哀乐宣泄出来。安妮宝贝、尚爱兰等人那些灵动的文字哪个不是她们内心真情的呐喊和呼唤?即使木子美、竹影青瞳这两个饱受诟病的人,其文字也真情至性,出自女性内心的渴望。而十年砍柴这样的作者,用自己嬉笑怒骂的文字针砭社会、分辨是非,哪一篇不是出自自己内心对社会的痛彻?还有今何在、慕容雪村、江南等虽写的是长篇小说,情感的脉搏没有这么显露,但也都是心灵对社会脉动的深切感受。 第三代写手是网络文学市场化的开拓者,他们为网络写作的写手们拓展了一条生存之路。其实,一二代写手中的部分人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安妮宝贝离开了网络,有很多原因,但其中肯定有写作的收获问题。中华杨自己创建文学网站,意图收费阅读;尚爱兰辞职又复职。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写手们劳动而无获有关。心灵的宣泄固然重要,也非常有意义,但腹中的食物更重要,没有则心都不跳,何况灵乎。所以,这种开拓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是网络文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代写手中不乏大才,他们写的许多作品虽然因类型化而虚幻,但不得不佩服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横溢的才华与激情四射的热血。像萧鼎、天下霸唱、唐家三少、南派三叔、玄雨等等。还有当年明月、灰熊猫、雪夜冰河、阿越、曹三公子、月关等对历史的雄阔把握与理解也不得不叹为观止。赵赶驴、三十等人幽默轻松的文笔,桐华、金子、天下归元、辛夷坞等女性写手的爱情笔墨都可圈可点。 总之,第三代写手用他们的作品开拓出了文学市场,吸引更多的人重新回到文学的阅读场,带动了我国文学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开辟了我国文学类型化的道路。 …… 五 本书写手的选取以网络原创为总原则,对一些先在杂志上发表或已先出版,然后转移到网络上的作品写作者,原则上不进入该书的选择范围。所以,一些很有名的作家,在网络上的作品也很多,但还是没有选取。如沧月、步非烟、凤歌、落落、韩寒、郭敬明等等。 本书网络写手的分代以他们主要活动的年段为主,2000年以前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一代;2000至2004年前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二代;2004至2008年段出现并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三代;2008年后出现且比较活跃的写手为第四代。当然就某一个别写手而言,他的分代不是绝对的,本人可能根据其写作特点将他放在前一代或后一代,但绝对不会跨代,如不会将2000年前出现的写手放在三代或四代,也绝不会将2008年后出现的写手放在一代或二代。即分代的年限是绝对的,只是在他两代都可以靠时,以写作情况为据适当调整。 本书写手的排序规则是先按代排,代内按字母顺序排。第三、四代因为人数较多,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这个分类不很准确,因为有的人尝试了多种类型的写作,可以分在不同的类里。每一类的人数也不均衡,而为了保持每类的大致均衡,只好合并一些类型。每类里的排列仍然是按字母顺序。个别字母顺序不对的是因为撰写时有增补,序号发生了变化,致使所在序位不对。 后记 《网络写手名家100》终于完稿了,这不是一本精深的研究著作,而是一本普及介绍性读物。但是这本书还是写得有点艰难,其原因如下: 首先是100人的确定,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网络写手上百万,成名的也在万名以上,要从中选出合适的100人,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本书采取的办法一是查阅已有的一些研究文献,对其中出现频率高的写手优先选出;二是查阅各文学网站,对排名靠前的写手优先选出;三是考察作品,对一些影响大、获得比较重要奖项作品的作者优先选出;四是考虑时代性,有些作者可能从整个网络文学的宏观视野来看,其作品并不十分突出,但他在网络文学的某个发展阶段确实很有影响,不能忽略。因此,这100名肯定不是依某一条件排下来的结果,而是一个综合考虑后的仓促选取。对一些确有重要价值而没有选入的写手,本人深表遗憾并致以歉意。 其次,写手的资料不全。网络是个信息的汪洋大海,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无穷信息。但有些我们需要的信息却未必有。网络写手有的低调,有的张扬,有的不肯公布自己的信息,有的愿意公开自己的信息;一些网站信息不规范,还有一些网站故意破坏信息,致使各类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给写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因为时间和条件所限,以及某些方面的考虑,本书没有直接向所选写手征集信息,如其中的某些信息有错漏,敬请知情者及作者自己反馈给本人,以便以后有机会修订。还有就是学界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不够,写手的研究资料与作品评价不是很多,很难找到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是所涉写手、作品太多,无法仔细阅读。所选写手中,有些人是以前了解的,有些作品是以前读过的。有些是现在才开始了解,现在才开始读他们的作品。由于时间的原因,这些长篇巨著根本无法看完,有些只是匆匆而过,有些只是蜻蜓点水。所以,对作品把握不准,对作者评价不到位,在所难免。希望名家、方家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学生们的一些帮助。有的直接参与了初稿写作,为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在他们自己的篇后署了名字。有的学生帮助收集了一些资料,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网络作品的阅读异常火爆,但学界对此还是有些迟钝。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学界对网络文学的认识贡献一点正能量。 是为记。 2013年9月3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