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分类
作者 李洪峰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内容翔实,兼顾理论性和思想性。从毛泽东理论创新的角度,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思考和回答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李洪峰同志,多年来从事毛泽东理论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析能力。《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为我们解答了,毛泽东能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军事奇才的重要原因,以及毛泽东如何以“弹钢琴”的方式解决战争重的复杂矛盾,等等。

除去革命家、政治家、军事理论家的刻板印象,作者还原给我们一个鲜活的伟人:对藏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喜欢反复阅读和做批注、对自然科学和地理方志也充满了热情,这些沉淀都是毛泽东提出许多剑走偏锋想法的前提。

内容推荐

研究毛泽东的权威学者施拉姆曾说:“100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本书为读者权威解答“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这一意义重大的问题。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作者李洪峰同志通过对丰富的史料进行分析,梳理了毛泽东在政治理论和革命实践中不断前进的步伐: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如何确立其领导地位、如何解决革命道路上的种种矛盾,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等等。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还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佛教、犹太文化等各种理念的碰撞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进而追根溯源,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如何影响了毛泽东的战略决定与理论创新。

在世情、国情深刻变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深入分析和总结伟人毛泽东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不断深化对新形势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目录

引子

一、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先进性,是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最重要内在因素

(二)中国革命极其广泛深刻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

(三)中国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是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基本文化条件

(四)中国共产党是富于理论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党

二、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

(一)充分认识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二)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从问题出发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五)坚持不停顿地学习

(六)善于独立思考

(七)科学总结经验

(八)抓主要矛盾

(九)心中时刻装着人民

三、毛泽东理论创新的伟大意义

(一)毛泽东理论创新的理论意义,是使中国共产党有了属于自己的科学理论形态,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表现形式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政治意义,是指导建设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和

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作了理论探索和充分准备

(三)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时代意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精神萎靡的形象,使中华民族在精神上政治上站立起来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毛泽东充分认识到了理论的极端重要性,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把理论武装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青年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其切入点是从理论上、伦理上彻底改造国民。1917年8月23日,他在给黎锦熙老师的信中写道:“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他认为,近代中国“积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的愚昧落后,“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而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先“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为此,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他精心研究哲学、伦理学,立志从此入手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大本大源”。在当时社会思潮激荡、中国寻求真理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各种理论主张。1921年元旦,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发言,对各种思潮和理论主张进行了评说,他指出:“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的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否认权力,这种主义恐怕永世都做不到。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如罗素所主张极端的自由,放任资本家,亦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随后,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明确说道:“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是事实,不像唯理观之不能证实而容易被人动摇。” 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理论,从此以后,毛泽东就认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的“宇宙之真理”,从而“老老实实的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

走上革命道路后,毛泽东始终保持浓厚的理论旨趣,善于对实际问题做出理论分析,高屋建瓴地加以解决。例如,在建党、建军问题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思想,解决了建党、建军的关键问题。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他列举了党内错误思想的8种表现: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其中每一种思想斗争都是一项长期的艰难曲折的历史任务。从古田会议到延安整风的十多年时间里,毛泽东始终坚持思想领导、理论领导,发挥着独领风骚的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理论的重要性。1937年5月3日,毛泽东说:“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政治报告中专门强调了理论学习问题,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任务,是领导一个几万万人口的大民族,进行空前的伟大的斗争。所以,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193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延安总兵站检查工作会议上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我们的干部要使工作做得好,就要多懂一点,单靠过去懂的一点还不够,那只是一知半解,工作虽然可以做,但是要把工作做得比较好,那就不行,要工作做得好,一定要增加他们的知识。无论党、政、军、民、学的干部,都要增加知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说:“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P52-56

序言

1925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毛泽东青春勃发、活力四射,在他的家乡湖南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36年2月,在戎马倥偬、艰苦备尝的战争年代,在黄土高原无比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上,毛泽东以他雄视千古的万丈豪情,写下了《沁园春?雪》的壮丽诗篇。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壮志,是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受到鼓舞与震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从“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隔11年时间,在中华民族光明与黑暗两条道路抉择的历史关头,毛泽东以他特有的豪迈自信和博大胆识,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展现了对中华民族光明前途的宏伟憧憬。

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到新中国的创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极其曲折的进程、极其严峻的考验。

是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以及整个国家和民族,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克服一次次重大挫折,经受住了历史、实践和人民的考验,领导中国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了极其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做出高度的评价。他深情地指出,毛主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回望历史,聚焦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毛泽东,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也是人类历史上让世界为之倾倒的英雄人物。美国研究毛泽东的权威学者施拉姆说:“100年之后,毛泽东仍是世界人民最为关注的思想家与军事家。” 从尼克松开始,美国历届总统大都对毛泽东不乏赞誉。例如,尼克松曾经说过,无论人们对毛泽东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能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福特曾经说过,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克林顿也曾经说过,毛泽东不愧为一位世界级的领袖,“毛泽东热”在中国内部乃至世界不降反升的现象,更令人不可思议,美国人应该研究他的思想精髓。

对于在历史上和世界上取得非凡的功绩和不可动摇的地位的毛泽东,其本人生前却多次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972年2月21日,下午两点50分,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周恩来总理作陪。这是开场谈话:

尼克松总统:你读过很多书。总理说你读的书比他多。

毛泽东主席: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尼克松总统: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毛泽东主席:(手指基辛格博士)他是个哲学博士?

尼克松总统:他是一位思想博士。

毛泽东主席:今天请他做主讲人如何?

尼克松总统:他是一位哲学专家。

基辛格博士:我在哈佛大学教书时,指定我的学生要阅读主席的全集。

毛泽东主席:我的那些东西没什么。我写的东西里面没什么教育意义。

尼克松总统: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

毛泽东主席:我没能力改变世界。我顶多改变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

……

根据中方的记录,当双方起身结束谈话的时候,尼克松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毛泽东没有回应,只是说:“我就不送你了。”

毛泽东的一生就是这样充满了传奇。

这正是毛泽东毕生推崇和践行的历史辩证法的神奇力量。

历史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党、国家、民族,历史地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党、国家、民族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那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黑格尔从思想史的层面说过一段值得深思和给人启发的话: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他所处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他告诉他所处的时代什么是那个时代的意志,而且能去完成它。他所做的是他所处时代的精髓与核心,他使他所处的时代现实化了。

诚如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从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政治领袖,更重要的,他是中国革命的精神领袖。毛泽东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指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的“精通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为每一个党员所拥护的党的领袖”;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旗帜”。

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老革命家吴玉章,回首党的革命往事时指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力量征服了中国共产党,最终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吴玉章曾写道:“《论持久战》的发表,使毛泽东赢得了全党同志发自内心的、五体投地的赞许、佩服甚至崇拜,从而最终确立了在党内无可替代的领袖地位和崇高威望。”在这之前,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并不十分巩固”,“教条主义者们认为,毛泽东马列主义理论修养不足,内心并不服气,《论持久战》的发表,毛泽东以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娴熟应用和对抗日战争的透彻分析,征服了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的心。全党感到十多年曲折的历史,终于锻炼并筛选出自己的领袖。这种感情上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认同与拥戴,与一般的组织安排绝不可同日而语。”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强调指出,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有许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写的,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且因为这些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我们现在和今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与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科学著作结合起来。

可以说,毛泽东的领袖作用和历史地位,在根本上源自他最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和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本书试图从理论创新的角度,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思考和回答“历史为什么选择了毛泽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