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唐狄公案(4铁钉案全译注释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荷兰)高罗佩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狄公笑道:“这口肥猪单靠你一人消纳了。我与洪亮吃不多,太太们怕油腻,奴仆们不敢与你抢,唯一的一个客人又是吃素的。此刻我与洪亮正议论着去年这里发生的一桩劫金巨案,你也不妨坐下听听。”

马荣拉过一张靠椅坐了下来。他与洪亮一样,一听到有案子办,便发兴头,迷溺其中,欲罢不能。

洪亮继续说道:“金锭被盗后,京师派来官员协同衙司严密追缉了半个多月,一无所获。邹敬文渎职被拿办,关人京师大牢,还牵累了户部尚书和安西大都护,举朝震动,天下闻知。”

狄公又问:“依你看来,这作案的盗贼可能是什么人?”

“据闻,当时邹敬文携带了三口一般轻重、一式形制的皮箱,黄金藏在哪一口皮箱只有他一人知道。事实上,随行护佑的内廷禁卒和兰坊官署派出的兵士,谁也不知道邹敬文此行的目的,更不知道他携带巨金在身。后来邹敬文在狱中说,那口藏有黄金的皮箱边角裂了一条口子,偏偏正是那口皮箱被人调换了内容,其他两口皮箱却纹丝未动。这窃盗黄金的,须是内贼无疑。”

狄公摇头道:“说是内贼却有一点不符。盗金者将铅条换过黄金,原只是迷惑邹敬文,拖延时辰,待邹敬文到了沙陀国才发现黄金被盗,为时已晚,罪犯早已逃之天天。这内贼一逃,岂不败露?海捕文书下来,定作钦犯,过不了边关,哪里潜匿?倘是外贼,即便不出边关,依旧可在兰坊城摇摆出入,谁个晓得?再有,京师大员携物过境向有通例,每天入寝前、起床后都要检查一番所携之物。若当时黄金被铅条换过,第二日一早邹敬文便可发觉了。内贼知悉这通例,如何敢下手?”

洪参军点了点头:“前任邝县令一向不问衙务,这次京师来人,不敢怠慢。将护卫的四名兵士拷掠了七天七夜,亦无下文。又去将市井泼皮、无赖、乞丐、偷儿一并捉拿,闹腾了半个月,哪里见着黄金的影子?还是被削了官职。”

狄公道:“官府不应只在兰坊一地搜索。黄金被劫固然在兰坊官驿,但罪犯恐怕早在邹敬文到达兰坊之前就密谋策划了。据云,邹敬文到兰坊之前一夜,宿在且末镇。罪犯恐是在且末镇就探得邹敬文携巨金由兰坊去沙陀国的信息,并摸清巨金就藏在那边角有裂口的皮箱内。罪犯早在兰坊等候着邹敬文了。”

洪参军不解,乃道:“照老爷的话推演,盗金者可能从京师到这里的任何地方探得了消息,甚而邹敬文出京师之前便得知密信。京师至兰坊二千里,怎见得到了且末镇才走漏了消息?”

狄公笑了:“我说是在且末镇上走漏了消息自有证据。邹敬文在狱中供道,那只装有金锭的皮箱只是到了且末镇才开裂的。他说内里有一条金锭棱角尖锐,因一路颠簸,箱子又掉下马背一次,致裂缝破口,终为歹人所乘。我们不妨此刻便派人带了公文信函去一次且末镇,将邹敬文当夜在那里的行止打问清楚。例如,他在那里宿夜时,有没有会客,有没有收发信函,有没有逛街花钱,有没有与什么女子故意纠缠,等等。”

马荣点头频频,忽道:“老爷可知方校尉哪里去了?我买猪回来,还未见着他人哩。派他去且末镇最是合适。”这方校尉即方正。狄公破了迷宫案后准他去京师定居,’但他故土难离又改变主意,留了下来,继续辅佐狄公。

狄公道:“就派书办去且末镇吧。我适才闻报,方校尉捉拿一个泼皮去了。昨夜城中一家酒店内两个泼皮酗酒斗殴,失手致命。内里详情还不清楚,等方校尉回来就知道了。”

洪参军忽见狄公书案上放着一个紫檀木盒,不由好奇地问道:“老爷那书案上的木盒,以前却未见过,想来又是什么稀世古物了。”

“木盒?”狄公省悟过来,伸手去书案上取过木盒,递给了洪参军,“这是在孔庙后街上那爿古董铺买到的。我见盒盖上镶着块白玉,上面刻了一个古篆‘寿’字,正好用来庆贺太太的寿诞。”

洪参军赞赏一番递给了马荣。马荣捏在手中细细端详,说道:“这盒子正可用来放寿帖。可惜盒盖上有两处刀痕,十分败相。这一边划成了个‘入’字,那一头像是个‘下’字。老爷,待我拿去找个细工木匠将它磨光了。”

“这个主意不错,我也见着那划痕了。”狄公道,“午后半日工夫能完工吗?”

“这些小活计何须半日?”

P6-P7

书评(媒体评论)

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国学大师南怀瑾

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习俗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西方人用汉文写小说(《大唐狄公案》部分篇目有汉文写本),前无古人。错综复杂的情节,如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真相大白……它使读者从超凡的逻辑智慧巾获得快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昌渝

他是名士派头的艺术家、收藏家、代中国人发展国粹的公案小说家,业余胜过专业的汉学家….现代西方人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非学术圈里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大j葺狄公案》。

——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四川大学教授赵毅衡

狄公小说是我们从高罗佩博士那里得到的最后的中国公案小说……他的逝世使我们所有侦探小说的鉴赏家们都感到十分悲痛。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高罗佩逝世的评价

在高罗佩的神笔之下,古老的中国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阿伦·丁·赫宾

如此严格地遵循中国古典文学的风格进行创作,而写下的一切又是如此美妙地使现代读者获得满足。

——《纽约时报》

狄公小说写出了中国唐代的所有魅力、残忍和高深莫测。

——《芝加哥太阳报》

后记

中国所有公案小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法官问理刑名的职能一般都是由管辖罪案发生地的县令来行使的。

这一级的官员负责管治全县的一切事务。一个县的范围一般包括一座有城墙的县城和围绕县城方圆百里的农村。县令的职责是多方面的。他全面负责征税、注册丁口生死、婚嫁,不断更新田地登记资料和维持地方靖安。与此同时,他还要在县衙大堂上行使法官的责任,负责拘捕、惩处罪犯,审理一切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县令是十分劳累的官员。他与全家都住在县衙衙院的内宅里。在一般情况下,他除了睡觉休息,其余时间都用来处理公务。鉴于县令几乎管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人们通常称他们为“父母官”。

在中国古代巨大的金字塔式结构的各级官府中,县令处在最底层。他的上级是管辖二十个或二十个以上县份的刺史,他有事必须向刺史报告。刺史则向管辖十几个州的道台①报告,而道台又要向在京师的朝廷报告。在朝廷里,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每个人无论贫富,也不管其社会背景如何,均可以在考试得中后进入官场,成为一名县令。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应当说是相当民主的,而这时欧洲仍处在不民主的封建统治之下。

一名县令的任期通常是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另一个县任职,并可在适当的时候升迁为刺史。但晋升刺史是有选择的,唯一的依据是其才华和政绩,缺才少能的人常常是大半辈子下来了仍当县令。

县令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须有县衙掾吏的协助,例如书办、仵作、牢头、禁卒、衙役、巡丁等等。但他们只执行日常公务,并不参与勘查罪案。勘查罪案是县令本人的职责,由三四名他信得过的亲随协助他完成。县令在刚走上仕途的时候就要选择亲随,被选中的亲随干办将一直跟随他,他到哪里赴任,亲随干办也就跟到哪里。亲随干办的地位高于县衙中其他掾吏,他们与当地人没有亲戚关系,故在办案中不易受到私情的影响。出于同样的原因,作为一条规矩,任何人不能到他的家乡所在的县份去任县令。

关于古代县衙公堂上的情况及如何审案,《铜钟案》作了这类描写。该书第4章和第25章中的两幅插图以及狄公小说中的其他有关插图,都显示了县衙公堂上的情景。升堂时,县令坐在放置在一方高台之上的公案之后,其亲随干办、书办立于身边。公案是一张高高的长桌,上面铺了一块红布,从桌子前沿一直挂到公案下高台的地上。

在这张公案上,人们总能看到同样的审案用物:一方研磨红黑两色墨汁的砚台,两支毛笔,一只签筒,签筒中放着若干枚用竹片制作的火签。火签是用来计数罪犯挨板子的数目的,如让衙役打犯人十板,县令则将十根火签掷于高台前的地上。犯人每挨一板子,衙役班头则将一根火签放到一边。  人们在公案上面还会看到县衙的一枚四方大印和一只木槌。但这木槌的形状与西方国家法庭上用的法槌不一样,它是一方约七八寸长的长方体木块,在中文里人们把它叫做“惊堂木”。

升堂时,衙役在高台前分左右两排面对面站立。讼案中的原告、被告必须跪在两排衙役之间的石板地上,直到退堂。讼案的两造(原告和被告称为两造)均无律师相助,也往往无证人替他们作证,他们一般都处于弱势地位。整个审案过程实际上显示了一种威慑人的手段,它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印象:即一旦卷入讼案之中,其结果是可怕的。通常情况下,县衙升堂一日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

中国古代的法律有一条基本原则,即除非嫌疑犯招认其罪行,县令是不能宣布他是有罪的。为防止口紧的罪犯在铁证面前拒不招认而逃避惩罚,法律允许对犯人用刑,如鞭笞、打板子、拶指等。除上述许可的刑罚外,县令还可对犯人施以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如果被告因多次受刑而受到身体伤害,或在严刑折磨下死亡,则县令及众衙员都要受到惩处,而处罚常常是十分严厉的。有鉴于此,多数县令都尽量避免用刑,而是依靠自己的破案经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和衙员们的协助来问破案件。

在中国古代,县令对被带上公堂来的讼案两造具有绝对权威.处在完全的优势地位,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个人是个官员的缘故.而是因为他此时是在代表官府执法。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制定、执行法律的法官并非神圣不可侵犯。县令不能因为他是官员就可以要求自己有豁免权,或享有任何其他特权。他们同样要受到古老的中国法律原则“反坐”的制约。在《铁钉案》里,我就写了狄公开棺验尸所冒的风险是十分巨大的。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施行得相当不错。上级官府的严格控制阻止了司法程序中的过度行为,同时公众舆论对那些恶毒的或不负责任的县令的行为也可起到遏制的作用。死刑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被告可以向上级官府直至皇帝提出申诉。此外,县令不能私下审问被告,包括预审在内的审讯都必须在公堂上公开进行。审讯情况被一一记录在案,并上报上级官府审核。

读者也许会问,中国古代的衙门书办不用速记法,如何能将公堂上的审案详情准确无误地一一记录下来?答案是:中国书面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速记文字。例如,将口语中说的20几个字的句子缩减成4个表意文字是完全可能的。此外,中国古代写字还有好几种连笔写法,一些需几笔、十几笔才能写成的字可以减成潦草一笔带过。我在中国任职时,常让中国的职员将中国人之间复杂的谈话记录下来,结果发现他们的记录十分准确,令人惊叹。我还要顺便说一下.中国古代书面语言通常不加标点符号,写汉字时也没有大写小写的区别。  狄公是中国古代了不起的法官之一。他是一位历史人物.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全名叫狄仁杰,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700年。他早年在地方任县令时,勘破许多疑难案件,因而名声大振。正因为他享有断案如神的声誉,他被中国人视为清官神探,对中国人来说,他的名字就如同福尔摩斯对我们一样。

目录

紫光寺

太子棺柩

除夕疑案

铁钉案

飞虎团

柳园图

广州案

作者后记 高罗佩

内容推荐

《大唐狄公案(4铁钉案全译注释修订本)》编著者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4铁钉案全译注释修订本)》以中国唐代宰相狄仁杰为主人公,描述狄公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全书故事纷纭,案情凶险,情节扣人心弦,谜底逼人追索。

作者笔下的狄公迥异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青天大老爷”,他有独到的办案风格:重效率而轻缛节,讲操守而又善变通,重调查推理,而不主观妄断。狄仁杰断案如神,被西方读者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

编辑推荐

《大唐狄公案(4铁钉案全译注释修订本)》编著者高罗佩。

南怀瑾大师推荐此书说:高罗佩很了不起,虽然是外国人,但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这书看了就让人放不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古典文学的研究员评价:高罗佩对中国文化习俗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西方人用汉文写小说前无古人。错综复杂的情节,如茧抽丝,娓娓展开,最后才真相大白……它使读者从超凡的逻辑智慧中获得快感。

20世纪50年代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至今已译成10余种文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