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共和国史(自建城至奥古斯都时代)/古典学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德)克劳斯·布林格曼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马共和国史(自建城至奥古斯都时代)》由克劳斯·布林格曼所著,为帝制之前的罗马史,作者布林格曼以事件为纲,以人物生平为核心,广泛吸收近几十年来社会学、政治学、政治史学、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和地理学等多方成果,全面展示了罗马共和国从王政时代结束直至奥古斯都称帝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作者布林格曼具有深厚的古典学知识背景,对重大事件的处理不是简单的叙述,其关键论断更不是跟在前人后面人云亦云,而是不断对流行的看法提出挑战。

内容推荐

《罗马共和国史(自建城至奥古斯都时代)》由克劳斯·布林格曼所著,聚焦罗马从建城到奥古斯都建立元首制之间的历史,引领读者领略罗马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城如何由弱而强,先是称雄于拉丁部落,继而占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发展成为雄踞地中海强国的恢弘历史。在此期间,罗马的政体也经历了从王政、共和制到元首制的演变过程。

《罗马共和国史(自建城至奥古斯都时代)》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有趣,研究视域广阔,大量收录了古罗马时期的历史文献、名人书信演说、墓志碑铭等珍贵史料,生动地展现了罗马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与此同时,作者坚守公正客观的史学观念,不因袭旧说,不盲信权威,从客观史料出发,分析了罗马贵族共和制如何使罗马由弱转强,成为地中海霸主,最终却因无力应对对外扩张造成的内忧外患,走向终结,被元首制取代的历史原因,揭示了罗马贵族共和制在罗马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捧读此书,不仅让我们走进熟悉又陌生的罗马文明,遥想两千多年前的金戈铁马,感受几个世纪的风云际会,也不禁令人抚今思昔,书中化为灰烟的历史定能让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现实启示,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目录

前言

1 罗马和意大利

 罗马城的建立

 罗马崛起成为意大利强国

 古典共和国的政体

 显贵的崛起

2.罗马和地中海

 与皮洛士的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

 凯尔特人和伊利里亚人

 第二次布匿战争

 与希腊强国的战争

 复仇的世界霸主和罗马帝国的开端

3.共和国的危机及其成因

 受希腊影响的文化和宗教

 货币经济及其影响

 军事体制和土地制度危机

 格拉古的改革举措

 走向内战:马略和苏拉

 独裁者苏拉的政府

4.共和国的倾覆

 庞培的崛起

 恺撒和前三头同盟

 从高卢战争到内战

 独裁者恺撒的政权

 共和国的衰落

5.奥古斯都:共和国的成败

后三头同盟与权力之争

奥古斯都政体的确立

年代表

史料来源及参考书目的注释

索引

试读章节

公元前4世纪,拉丁人与罗马人并肩作战时,罗马是主要受益者,拉丁人的分裂活动之所以使罗马的势力暂遇挫折,从这一事实中不难找到答案。[26]拉丁民族由此而产生的不满情绪,无疑是很大一部分罗马盟友和臣民试图与罗马决裂的根本原因。胜利来之不易,战胜分裂分子之后一,罗马解散了拉丁同盟,将大部分拉丁城镇合并到罗马城邦的版图之内,但让这些地区保持自治。与埃特鲁斯坎的凯莱(Caere)居民不同,由于与罗马人使用共同的语言拉丁语,这些地区的公民获得完全的罗马公民权。古老的拉丁同盟中仅有少数几个效忠罗马的城镇保持独立,并继续与罗马保持同盟关系,如提布尔(Tibur)或普勒尼斯特(Praeneste)。通过建立罗马公民殖民地,罗马重新征服和收回沿海平原上从安提乌姆到塔拉西那的那些臣属罗马却图谋分裂的城镇(公元前338和前329年)。此外,公元前332年,罗马在其征服的阿里西亚(Aricia)和庞廷平原(the Pomptine plain)之间,建立了两个新区,斯凯普提亚(Scaeptia)部落和麦西亚(Maecia)部落,并派人到那里定居。

拉丁战争胜利结束之后,罗马无可争议地成为意大利中部最重要的强国,也是当时再次遭受奥斯坎山区部落威胁的、富庶的坎帕尼亚地区的近邻。早在公元前5世纪,埃特鲁斯坎的城市卡普阿(Capua)、诺拉(Nola)和纽塞利亚(Nuceria)以及庞贝(Pompeii)和赫勒克拉纽姆(Herculaeum),都已被奥斯坎人同化,希腊城市中仅有那不勒斯(Neapolis)有能力抵挡山区部落的侵扰。然而,像坎帕尼亚地区奥斯坎人的城市一样,面对山区部落的汹涌袭击,那不勒斯(Neapolis)后来也难以匹敌。卡普阿和那不勒斯(Neap—olis)向北方兴起的强国罗马求援(罗马在拉丁战争中已经彰显出强大的实力),罗马接受了他们的请求,著名的萨姆奈特战争(the Samnite wars)由此拉开序幕。在这场战争中,罗马的主要敌人是萨姆奈特人,故名萨姆奈特战争。不过,罗马并非一直只有萨姆奈特人(Samnites)--个对手,战争最终蔓延到了南北各地。战争结束时,罗马在整个意大利半岛确立了霸主地位,其版图北部以亚平宁山脉为界。至公元前272年,这样的格局已然形成。罗马坚持抵抗东方一位希腊化王国的国王摩罗西国王皮洛斯(King Pyrrhus of the Molossi)即是明证,皮洛斯国王应希腊城市特伦顿(Tarantum)的请求,向罗马出兵,在持续了五年的战争(公元前280一前275年)中,试图让罗马的势力退回到意大利南部。因此,罗马在意大利崛起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在公元前3和前2世纪开始干预地中海强国的重大事件。

罗马与卡普阿和那不勒斯结盟时,当然不是纯粹出于利他动机。经过与拉丁内陆山区部落漫长的斗争之后,罗马希望消除其南侧再次出现的侵略威胁。我们完全可以推断,罗马当时期望将其势力扩张到坎帕尼亚。罗马以援助那不勒斯和坎帕尼亚人的名义参与萨姆奈特战争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在战争爆发之初绝对难以预料。罗马拯救了卡普阿和那不勒斯,却让自己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罗马本希望在萨姆奈特中心地带结束战争,最终却在科丁佛克(the Cau dine Forks)屈辱地签订了投降协定(公元前321年),之后双方议和,同意维持现状。这样一来,至少封堵了萨姆奈特人向坎帕尼亚的扩张之路。这样的战争结局带来的一个间接后果是,卡普阿再次企图撤出主导一切的同盟,罗马本希望与盟友永结同盟。对此罗马作出的反应是兼并卡普阿城,使之成为罗马的属地。贵族以外的卡普阿人不能获得完全公民权。此外,卡普阿还被迫将大量领土的一部分割让给罗马,公元前318年,罗马在卡普阿割让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新部落法勒那部落(the tribus.Falerna)。与此同时,为了将拉丁姆中心地带与从坎帕尼亚夺得的土地衔接起来,在庞廷平原(the Poreptine Plain)和塔拉西那的公民殖民地之间又建立了一个新部落,欧芬蒂纳部落(the tribus Oufentina)。

萨姆奈特人向坎帕尼亚扩张的路径被封堵之后,便将扩张的目光转向东部,企图在阿普利亚平原(the Apulian.plain)上占领一个据点。公元前315年,罗马接受了阿普利亚城镇的求援和结盟请求,萨姆奈特战争由此进入第二阶段,战火蔓延到了拉丁姆以及罗马在东部和北部的近邻萨宾人和厄魁人。长期以来,罗马同盟之间都彼此忠诚,但此时因战事起伏,一些盟友开始有所动摇。但是,由于政治意图明晰,战略思想清楚,加之充分利用自身的军事力量,罗马赢得了决定性优势。公元前314年,罗马在阿普利亚(Apulia)和萨莫奈(Sa。mnium)交界处,建立了拉丁殖民地路切利亚(LLlceria),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此地成为强国罗马在意大利半岛进行扩张的战略要塞之一。在西部,萨姆奈特人的中心地带几乎完全被一系列这样的殖民地所封锁。罗马派遣军队到卡莱斯城(Cales,公元前334年)和弗莱吉莱(Fregellae,公元前328年)开疆拓土,其后,罗马又于公元前313年相继建立了苏埃萨·奥伦卡(Suessa Aurunca)、萨提库拉(Saticula)和蓬提亚(Pontia)(与所在岛屿同名)等殖民地,于公元前312年,建立了因特拉姆纳·利伦纳斯(Interamna Lirenas)殖民地。战火继续向北蔓延,罗马将自己构筑的同盟体系从阿布鲁齐(Abruzzi)扩展到了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 Sea),也扩展到了马尔西人(Marsi)、帕里格尼人(Paeligni)、马鲁奇尼人(Marrucini)和弗伦塔尼人(Frentani)的部落。后来,罗马在这些部落放弃的领地上,建立了阿尔巴·弗辰斯(Alba Fucens)和索拉(Sora,公元前303年)、纳尔尼亚(Narnia,公元前299年)以及卡尔西奥利(Carsioli,公元前298年)等拉丁殖民地。此外,罗马又建立了两个纯朴的乡村部落,使公民权地区再次得以扩展。公元前299年,罗马在萨宾人和马尔西人(Mar—sians)的部落领地之间,建立了阿尼安西斯部落(the tribus Anien—sis),在拉丁姆南部建立了特伦提纳部落(the tribus Teretina)。

P31-33

序言

但凡叙述罗马共和国的历史,都应依据现代史学原则,为一个老问题找到新答案,该问题便是孟德斯鸠提出的罗马何以兴盛,何以衰亡,所探讨的是台伯河口的一个蕞尔小邦如何崛起成为控制整个意大利半岛的强国,并缔造了古代史上最后一个伟大帝国。它既是古代世界统治时间最长,也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帝国。这便是一个贵族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该贵族共和国始于埃特鲁斯坎人的城邦君主国,历经400余年后终于罗马元首制的君主国。在贵族领导下,罗马共和国崛起成为一个地中海强国。这些人并非属于一个封闭的高贵者圈子,既不对土地实施统治,也不对人民行使权力,个人须建功立业,通过公民大会选举,才有可能担任共和国的领导职务。但是,尽管这个阶层面对外部挑战能够从容应对,却无力推行内部改革,以应对罗马扩张为世界强国后对国内情势造成的影响。这种无能最终导致罗马共和国覆灭。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奥古斯都平息了内战,使罗马走出了无力改革的窘境,但他并没有全盘抛弃共和制,而是利用共和制传统,建构了一种新的秩序,这一新秩序使罗马帝国得以延续500余年,且在其消亡之后很久仍气韵长存。故此,在本书结尾处,我对奥古斯都的评价是,他既颠覆了共和制,也将共和制的潜力发挥出来。

惟有专注于主要的历史轮廓,我们方能理解像罗马共和国那样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历史过程。因此,本书的分析叙述聚焦于罗马共和国历史上的那些内外重大事件,早在古代这些事件便已成为人们反思罗马共和国盛衰荣枯的主题。但是,这也意味着对意大利的史前时代,以及罗马与之争斗的诸多强国,书中未辟出单独章节予以详述。本书对罗马共和国政治历史的叙述,也不能视为全面反映罗马生活的百科全书。但是,对于理解历史进程至关重要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研究视域和叙述范围之内,尤其是经济和社会领域,宗教、文化传授及思想领域也是我们的研究范畴。

最后,笔者愉快地感谢所有那些促成此书完成的人们。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师长,无论故去的还是健在的。在筛选和获取图片过程中,法兰克福哥德大学(Johann Wolfgang Goethe Universitvin Frankfurt)考古学院的曼德拉博士(Dr.Ursula Mandela)和施托伊纳格尔博士(Dr.Dirk Steuernagel),以及希腊罗马历史系第二部赫尔穆特博士(Dr.Helmut)给予我不少帮助。赫尔穆特博士在钱币学领域造诣深厚,对此书帮助很大。书中一些地图由斯考兹博士(Dr.Peter SchoIz)绘制,他是法兰克福“知识文化和社会变化”论坛的学术助理。科比斯博士(Dr.Jorn Kobes)、兰格奇十(Ms cand·phil.Martina Lange)、维格兰德特先生(Mr.Stud.phil·Dirk Wiegandt),特别是马女士(Ms Petra Vitz MA)帮助完成了此书的最后编校工作。在此,谨对所有朋友至表感激,包括贝克出版社(Beck publishers)的各位编辑,特别是予我以慷慨帮助和鼓励的拉哈尔博士(Dr.Stefan von der Lahr)。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