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叶诗情(日本万叶集和歌及其歌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李濯凡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享有“日本之《诗经》”的美誉。诗集共20卷,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各类和歌四千五百余首。一般认为,《万叶集》系1250年前由歌人大伴家持编纂成集。《万叶集》代表了日本诗歌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要成果,开创了日本后世和歌的道路,堪称日本诗歌的典范。《万叶集》与“时调”、“乡歌”等韩国民族诗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万叶集》是日本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开创了日本后世和歌的道路,堪称日本诗歌的典范。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特别是汉字的输入对日本诗歌以至文学的形式的重要影响。

《万叶诗情(日本万叶集和歌及其歌人)》由李濯凡编著。

内容推荐

《万叶集》是日本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其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本书作者翻译了《万叶集》的青歌,并将诗歌及其作者放到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下,按照历史发展轨迹和可考察的作冢作品的时问脉络,介绍作者,分析重要作品。《万叶诗情(日本万叶集和歌及其歌人)》翻译遵循原文诗歌质朴的风格,不添加汉语的华丽辞藻。译文避免使用带百典故性质的汉语饲,采用灵活的翻译形式。

由李濯凡编著的《万叶诗情(日本万叶集和歌及其歌人)》也可作为日本文学课外参考书使用。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初期万叶

 告我你的名——万叶诗篇雄略开

 日后一定相拥卧——赠歌若日下部王

 栎树林中的少女——年老的赤猪子

 隐在山中泊濑国——走婚的民歌

 头枕磐石死——磐姬皇后的思夫歌

 和吉备的人儿一起摘采——逃回家的黑日卖

 身着两重蚕茧衣——嫉妒的磐姬皇后

 窄小陋屋我欲烧——嫉妒心强的民女

 推古女皇

 圣德太子

 饥饭卧倒的农人哟——圣德太子慈悲诗

 壮哉蜻蛉岛——舒明天皇登高望国

 君是我所思——宝皇女思夫

 马蹄踏草深——中皇命献游猎之歌

 大化改新

 噫嘻安见儿——中臣镰足娶采女

 妾惜浮世名——镜王女的歌

 曳枝结作环——有间皇子结枝自伤

 只因古昔便这般——中大兄三山歌

 现在好行舟一额田王歌

 棵棵不结子——大伴安麻吕的情歌

 云影无情乱——井户王和歌

 徜徉紫野中——浦生野之歌

 吾更爱秋山——额田王判春秋歌

 我屋门帘动——额田王思天智天皇作歌

 为虎着翼

 莫惊鸟飞逃——倭姬王奉挽歌

第二章 白凤万叶

 羞无监抚术——大友皇子述怀诗

 壬申之乱

 吾乡大雪纷飞降一天武天皇的歌

 亭亭神杉树——悼十市皇女

 处处愁思不绝——天武天皇巡幸吉野

 河岸泊舟人——柿本人麻吕七夕歌

 吾愿成雨滴——石川郎女的歌

 彭泽宴谁论——大津皇子和川岛皇子的汉诗

 此夕谁家向——大津皇子之死

 奈何上京城——大来皇女哀伤作歌

 思古发幽情——柿本人麻吕过近江荒都作歌

 未闻言语日月多——柿本人麻吕悼草壁皇子

 岛宫桥畔谁人住——舍人悼草壁皇子

 不分昼夜长思恋——柿本人麻吕的恋歌

 携妹之手卷向山——柿本人麻吕卷向之恋

 阿妹似美藻——柿本人麻吕别石见国妻

 白云涌山间——弓削皇子的唱和歌

 几代几多年——川岛皇子的歌

 潮起尽湿衣——柿本人麻吕留京作歌

 本为行旅客——柿本人麻吕羁旅歌

 露宿安骑野——柿本人麻吕安骑野作歌

 欲得手中力——手持女王悼河内王

 空吹残垣透——志贵皇子作歌

 藤井原上建皇宫——藤原宫之役民作歌

 楮布白衣衫——持统天皇作歌

 圣心吉野国——柿本人麻吕赞吉野宫

 藤蔓有分合——柿本人麻吕泣血哀恸歌

 稻穗饱满垂一边——但马皇女思穗积皇子

 旋风呼啸卷冬林——柿本人麻吕悼高市皇子

 为当今夜里——文武天皇幸于吉野宫时歌

 归兮,归兮,众家子——遣唐使臣的歌

 飞越象山中——高市黑人的歌

 携手石矶戏——柿本人麻吕纪伊国作歌

 丰国香春是我宅——筑紫官员的歌

 乱入赤杨林——持统上皇巡幸三河国

 今夜我夫子——誉谢女王和长皇子的歌

 我将宿何处——高市黑人和黑人妻的歌

 沸水头上浇——长奥麻吕行旅歌

 君与贝同眠——柿本人麻吕之死

第三章 平城万叶

 霜落合羽眠——志贵皇子作歌

 山中鹿鸣恋妻房——长皇子与志贵皇子俱宴歌

 皇神赐我君王侧——御名部皇女奉和歌

 奈良京师地——平城京赞歌

 改兀灵龟

 何以问话无遮拦——笠金村悼志贵亲王挽歌

 水草生池渚——山部赤人山池歌

 解衣待情郎——山上忆良等的七夕歌与诗

 家中子啼泣——山上忆良罢宴歌

 铺就木板桥——藤原麻吕与大伴郎女唱和歌

 一去无踪迹——沙弥满誓的人生体验

 独自看清流——笠金村和车持千年的吉野赞歌

 吉野地,芳野宫——大伴旅人吉野赞歌

 秋野花盛开——山上忆良咏秋野花

 回望海中岛——山部赤人纪伊国作歌

 思之千遍欲追去——笠金村代人作歌

 愿得今夜百夜长——笠金村得娘子作歌

 溅溅清水畔——山部赤人吉野作歌

 骏河不尽山——山部赤人望不尽山歌

 神境神镇山——山部赤人登神岳作歌

 黄莺待春归——山部赤人咏自然

 请君驻马步——圣武天皇巡幸难波宫

 我为相思空徘徊——笠金村和山部赤人在印南野

 后人观箭羽——笠金村赴越前

 日本此间亦家邦——大伴旅人赴任大宰府

 从此相思日——大伴郎女病逝

 双双游弋温存语——山上忆良作日本挽歌

 潮退香椎□——大伴旅人驻马香椎庙

 今复还童否——大伴旅人思乡

 世间道理本如此——山上忆良令反惑情歌

 子从何处来——山上忆良思子歌

 甑上蛛网连灶沿——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

 长屋王之变

 为君酿酒待君来——大伴旅人赠多治比县守

 唯愿成酒壶——大伴旅人赞酒歌

 君为琴妙手——大伴旅人琴歌

 梅花今盛开——大伴旅人等梅花歌

 波光粼粼松浦川——大伴旅人游松浦河

 志贺荒雄无踪影——山上忆良志贺白水郎歌

 河畔柳青青——大伴坂上郎女柳歌

 比治奇洋今日见——大伴坂上郎女等回京路上

 送君归帝都兮——山上忆良饯别歌

 五百重浪拍岸惊——芦城驿家歌

 强忍挥袖频——大伴旅人再望大宰府

 我枕谁人手——大伴旅人思念亡妻

 筑紫在何方——沙弥满誓赠歌

 君可情满怀——小野老和大伴四纲赞美都城

 红叶飘落去——大伴旅人去世

 吾将抱手在兹——圣武天皇赐酒节度使

 少女独过桥——高桥虫麻吕见河内大桥娘子歌

 苇屋菟原地——高桥虫麻吕见菟原处女墓歌

 水江浦岛子——高桥虫麻吕咏水江浦岛子

 娘子细腰蜂——咏上总末珠名娘子

 相率聚水边——高桥虫麻吕为嬥歌会日作歌

 我子非鹿子——第九次遣唐

 但求无事亦无丧——山上忆良为老病所苦作歌

 蜻蜓振翅舞一汤原王芳野作歌

 隔山却不远——汤原王的歌

第四章天平万叶

 雊雊恋妻鸣——大伴家持春歌

 纤纤新画眉——大伴家持青春歌

 尊神降人间——大伴坂上郎女祭神歌

 化作有问山上云——大伴坂上郎女悲叹理愿死去作歌

 一别悲戚戚——赴新罗前的离别

 穿透苍海八十岛——遣新罗使船的征程

 难眠秋夜长——海边望月作歌

 稻穗翻波浪——大伴家持秋歌

 树梢尽着色——大伴稻公咏红叶

 红叶尽染奈良山——橘奈良麻吕结集宴歌

 秋风寒意重——大伴家持悲亡妾作歌

 秋田稻穗作饰环——大伴氏的竹田庄

 风过佐保莫劲吹——大伴坂上郎女的歌

 海滩沙数千万亿——笠女郎赠大伴家持歌

 原野花开花复散——大伴家持周围的女性

 愿求天火降——中臣宅守与狭野弟上娘子赠答歌

 轻雾弥蒙春山隔——大伴家持随驾巡幸

 月读神有还童水——长生不老思想

 明月来相照——大伴家持赞美恭仁京

 一并拿去换马乘——没有马的百姓

 独立一棵松——活道山松下饮歌

 降雪覆盖全天下——橘诸兄等应诏歌

 含苞多嫩娇——大伴家持拒婚

 祝愿君安好一大伴坂上郎女赠家持歌

 妹结衣纽仍未解——大伴家持馆宴歌

 化作白云曳长天——大伴家持悼亡弟

 春花缭乱缤纷落——大伴家持作悲歌

 夕猎踏千鸟——大伴家持飞鹰走马

 马镫浸水中——大伴家持巡视国中

 丽影轻移入水中——厚见王的歌

 仰首待天水——大伴家持作云歌

 灼灼桃花照小径——大伴家持眺瞩春苑桃李花

 相知情谊长——大伴家持作悲别之歌

 大佛开眼

 遣派吾子赴唐国——光明皇太后赐人唐大使歌

 明月近身旁——饯入唐使宴歌

 相与共酒肴——饯入唐副使歌

 鉴真东渡

 白云愁色满苍梧——阿倍仲麻吕入唐

 先将珠玉铺——橘诸兄宅肆宴歌

 静静听黄昏——大伴家持依兴作歌

 此去作防人——防人歌

 欲与争时苦觅寻——大伴家持卧病悲无常

 天地诸神造——内里肆宴歌

 新年从兹始——万叶和歌瑞雪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后半部分则述说我的思念和痛苦。只因你和这样一个女人共眠,我白天黑夜都睡不着,独自一人守空房,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叹息,弄得床榻也吱嘎吱嘎不停地响。

整首歌的语言狂野、露骨,把一个因嫉妒而发狂的女子的心情描摹的淋漓尽致。

推古女皇

589年,中国建立了隋朝。而在六世纪末的日本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587年阴历四月二日,第31代用明天皇病重,欲信奉佛法三宝,诏谕群臣讨论。朝廷重臣物部守屋和中臣胜海表示反对,认为“背弃本国神,而礼敬外来神,闻所未闻”。而另一朝廷重臣苏我马子则表示奉诏信佛,并让穴穗部皇子带来丰国法师。物部守屋大怒。

四月九日,用明天皇薨逝。物部守屋想立穴穗部皇子,但六月七日苏我马子得到用明天皇同母妹妹吹屋姬的指令,包围了穴穗部皇子宫,并将其诛杀。七月,苏我马子率诸皇子以及各豪族的军兵攻打物部守屋。物部率其家族固守稻城,并打退苏我军队的进攻,令皇子等军兵胆怯。厩户皇子欲得佛法护持,于是伐盐肤木雕刻四天王像,并发愿,如果胜利,必造佛塔,并弘扬佛法。

苏我马子整军再战,射杀了物部守屋,取得了胜利。于是厩户皇子在今大阪市建四天王寺。

物部守屋被剿灭之后,皇太后额田部皇女(554—628年,第30代敏达天皇之皇后)下诏,立泊濑部皇子(?一592年)为帝,即第32代崇峻天皇。但此时苏我马子独揽朝纲,5年后使人暗杀了崇峻天皇,并迎请时年38岁的皇太后额田部皇女即位,是为第33代推古天皇,也是日本史上第一位女皇。

推古天皇是钦明天皇(第29代)的女儿。其母是苏我稻目之女苏我坚盐媛。而苏我马子是苏我坚盐媛的弟弟,所以也就是推古天皇的舅舅。

推古天皇为平衡外戚苏我马子的势力,立厩户皇子为皇太子,使其摄行万机。

厩户皇子(574—622年)是飞鸟时代(592—710年)的政治家,后世称其圣德太子。他是用明天皇(第31代)的第二子。其母是钦明天皇(第29代)之女穴穗部间人皇女。而穴穗部间人皇女是推古天皇同父异母的姐妹,所以厩尸呈于是推古天皇的外甥。

圣德太子

在排佛的物部氏与崇佛的苏我氏的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胜利。为了利用佛教统一全国,596年朝廷颁布佛法兴隆诏书。继而又在603年参考百济、高句丽的官制,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制度。

在“冠位十二阶”制度之前,日本实行的是所谓氏姓制度。

五世纪后期,逐步形成了以大王(后来的天皇)为中心的大和政权,其政权基础就是大和及其周边的大大小小的豪族。当时的豪族主要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构成的集团。这样的集团就叫“氏”。氏的首领叫氏上,氏的成员叫氏人。各个氏或以地域冠名,或以所从事的职业冠名。如葛城氏、平群氏是以地域冠名。葛城在今奈良盆地西南部一带,平群在今奈良县生驹郡平群町一带。忌部氏、土师氏则是以职业冠名。忌部氏负责朝廷的大尝祭等祭祀活动。土师氏负责用于丧葬的陶器、陶偶等的制造。朝廷根据各个氏的地位和职业赋予他们称号,这个称号就叫“姓”。姓有臣、连、君、直、造、首等。在朝廷中最有实力的称为大臣、大连。当时的大臣是苏我氏,大连是大伴氏和物部氏。朝廷给地方豪族的姓多为国造和县主。这些氏姓是世袭的。

这样看来,所谓氏姓制度,其实就是一种依赖世袭门第的门阀制度。

圣德太子欲改变依靠门第的氏姓制度,所以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制度。他将官阶以德、仁、礼、信、义、智六字命名,再以大小分之,构成大德、小德、大仁、小仁等共十二级。朝服也相应地定为紫、青、赤、黄、白、黑六种颜色,再以深浅区别之。“冠位十二阶”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功绩给予相应的地位、官职,为大陆来的移民提供了展示才能、升迁改变地位的机会。

607年,圣德太子为了巩固以天皇为中心的统治秩序,制定“十七条宪法”。宪法主张以和为贵,笃敬佛法三宝,承诏必谨,以君为天,以臣为地,群臣应以礼、信为本等。

为了学习引进大陆的文化和制度,圣德太子于607年派遣了遣隋使小野妹子,并送去国书。翌年,隋炀帝派裴世清回访日本。608年又派小野妹子赴隋朝,裴世清随船回国。同船的还有留学生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僧曼等八人。他们长期留在中国,后回国为日本的大化改新作出巨大贡献。

P23-P24

序言

《万叶集》是日本史上第一部诗歌集,其在日本的地位如同中国的《诗经》。在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译本,有的是全译本,有的是选译,但不管是哪种译本,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没有,或较少作者以及作品背景的介绍、说明,这给不太了解日本古代文学的中国读者带来了一些不便。《万叶集》原书共20卷,但大部分作品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也没有作品时间的提示。而且作者也不是按历史顺序排列,且几乎没有作者介绍。许多作者的生平不得不借助其他历史书籍来了解,甚至有的作者只有名姓,生平事迹无处可寻。

鉴于此,为了让中国读者尽量读懂《万叶集》里的诗歌,明白作者生活的历史环境,本书没有采用按原书体例翻译诗歌的方式,而是试图将《万叶集》里的诗歌和作者放到古代日本的历史大背景下,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按照可考察的作家作品的时间脉络,来介绍作者,并对其重要作品作适度的分析。

本书中的诗歌,都是本书作者重新翻译的。书中诗歌末尾标注出处的数字,如19·4260等,表示该诗为《万叶集》第19卷第4260首。未如此标注数字的诗歌,选自《日本书纪》、《古事记》、《怀风藻》。

在翻译诗歌时,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原文诗歌质朴的风格,尽量不添加汉语诗词常用的华丽辞藻。

二、译文避免使用带有中国典故性质的汉语词,以免读者在读译文诗歌时产生多余的、游离于原文之外的联想。

三、不拘泥于原文诗歌的形式,译文诗歌采用灵活的翻译形式,既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也有字数不等的长短句,甚至还有只有两句的五言联或七言联。总之,最大的原则就是避免增加多余的词句。当然根据译文的需要,有时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词语的。

本书在写作方式以及翻译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必然会留下许多值得玩味和商榷的地方,恳请方家指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