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策划,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
《丹砂》为该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肖勤的七部中短篇小说,包括:《金宝》、《霜晨月》、《云上》、《好花红》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丹砂(中短篇小说集2011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肖勤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中华文学基金会策划,由专门的编审委员会经过严格程序编选的青年作家作品集。 《丹砂》为该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肖勤的七部中短篇小说,包括:《金宝》、《霜晨月》、《云上》、《好花红》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内容推荐 肖勤像一个执著的探险者,不停歇地探索时代与生活,探索人性深处的奥秘,她在她的精神世界里飞跃和提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土地的一片真情。 在肖勤的笔下,人们开始读懂乡村。乡村的留守儿童缺失的不仅是热腾腾的食物,或书本和铅笔盒,更为缺失的是妈妈温暖的抚摸。肖勤的发现和开掘让许多读者动容,那不仅是文学的发现,也是肖勤作为一位负有责任的乡长、一位深怀母爱的女人的发现。 《丹砂》为肖勤的中短篇小说集。 《丹砂》主要收录了《暖》、《金宝》、《霜晨月》、《云上》、《好花红》等作品,供读者朋友们欣赏。 目录 总序 序:肖勤的发现 暖 金宝 上善 霜晨月 云上 好花红 丹砂 试读章节 小等打了个大哈欠,耳朵下方的小脆骨发出咯嘣咯嘣的响声。下巴好不容易才木木地回闭过来,眼皮却纹丝不动,那里好像被奶奶用廉价五。二胶水粘过,小等使劲用手去擦拭,眼珠子都被搓烫了,眼皮还是揉不开。小等索性闭着眼翻身下床,摸索着坐到灶堂边,点了个火引子去引火塘里的松木枝,松木枝燃起来,枝条某处隐匿的水汽泡被火一逼,轻而温暖地“扑哧”了一声,黑暗的木屋跳起了红光。 眼皮终于酸涩地打开,尚未恢复焦距的眼睛四处张望—— 昨晚剩的半碗米粥硬硬的,得拿出来再兑水熬熬,奶奶牙不好,舌头又老了,浅淡的味儿尝不出,喜欢吃又酸又成的腌茄子和熬成糊的土豆汤。 饭菜都热好了,半山腰庆生老师家的大公鸡才打鸣。 小等去叫奶奶。奶奶正蓬着一头薄薄的乱发,靠在陈旧的棉被上嘻嘻傻笑。小等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轻声叫,奶奶,吃饭了。 微弱抖动的火光下,奶奶的下巴哆嗦得更快了。奶奶不看小等,冲着床对面麻黑麻黑的窗户,神情像个讨好的小孩:我听你的,白天不吃。你看,我白天不吃。 窗户那里什么也没有。一股寒气从小等脚下蹿起来,小等的眼睛没来由就湿了,带着哭腔说奶奶你不要吓我,我是小等啊,你看看我! 奶奶自顾自走出里屋,薄裤管下严重萎缩的腿像两株细瘦的芦苇杆,同样细瘦的两只手在空气中划拉着,但并不能抓住什么,整个身子弯曲成虾的形状,每走一步都像狂风里的芦苇般地抖成一团,仿佛要栽到河里去。 奶奶要这样抖到什么时候才算完?小等突然开始思考这个对于十二岁的女娃来说太严肃太深沉的问题。“完”是指什么?是好?还是死?小等夹了一筷子腌茄子往嘴里送,茄子腌的时间太长,酸味直冲鼻子,她不得不甩甩头发,好把眼泪一并甩出去。奶奶在哆嗦中艰难地捏着碗筷,筷子和碗像乐器似的在她颤抖的手中有节奏地叮当直响。伴着这敲打声,黎明从河对面的雾霭里站起身来。 夏天的大娄山脉,太阳是有年龄的,清晨的太阳是吃着奶的娃儿,饱满嫩白的光芒像娃儿胖乎乎的小肉手,甜滋滋温嘟嘟贴在人身上脸上。小等拍拍身上撒娇的阳光,背起背筐下了山。 小等今天得把地里的灯笼椒统统卖完,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呢。 河谷边的辣椒地里,沉甸甸的灯笼椒挂满了枝头,比哪一年都长得好,把河谷滩映得红彤彤一片。小等庆幸自己没有听种子店张伯娘的话,年初育辣椒苗时,张伯娘叫她种牛角椒,说牛角椒一亩地多收好几百斤。小等没敢种,小等才十二岁,还不到拿主意的年纪,尽管当了家,但她还是不敢随意打破这--块向阳地和灯笼椒之间严丝合缝的联系。 晶莹饱满的灯笼椒像一颗颗小樱桃,小等的手变成了两只小鸟,灵巧地在辣椒与背筐之间盘旋。背筐里的小樱桃一点点集起来,小等的腰便一点点沉下去。 河雾散尽时,太阳长成了个霸道的婆娘,一下下抽~着小等耳光,抽得小等眼前发黑。 村委会门口的大水泥坝挤得像一块被油炸裂的糍粑,每一个岔口都爆出一串串泡来,那是一只只装满辣椒的筐。到处是拉辣椒的摩托、装辣椒的大车、提着秤四处挑捡的贩子……小等咽了咽口水,焦急地加快了脚步,两根细小的青筋像蚯蚓一样趴在她额角轻轻耸动。 村主任周好土让躲不开的太阳晒得眼冒金花,正懒洋洋地拍打着一辆占道的摩托,眼角扫见小等被背筐压弯得只留个头了,赶紧走上去搭手接下筐。 叔,今天价好不?小等伸直腰,乱蓬蓬的头发湿耷耷地贴在脸上,像刚从水里冒出来。 不高,才六毛。周好土摇摇头,用那双永远像在打瞌睡似的细缝眼无奈地瞟了瞟几辆装辣椒的货车:贩子拉成一伙故意塌价。 小等失望地靠着背筐直喘气,忧郁从眉梢无声地飘下来。 你妈寄钱了吗?她还是回不来?你奶奶好点没?周好土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巾递给小等:干净的,擦擦汗。说着朝一个提秤杆的贩子挥了两下手。 小等捋了捋头发,没回答周好土。小等没法回答。妈说了,你爸爸死了,我一个人打工养这一家老的小的,拿什么给你奶奶看病?再说你奶奶的病也不叫病,人老了都这样,其实人一生下来就是要死的,早死比晚死利索,我没钱,有钱也堵不住这大窟窿! 妈妈这话遭人咒,男人听了要提拳头女人昕了要戳额头的。小等把话捂在肚子里,不敢让谁知道。 椒贩子走过来,下巴挂着几片葵花籽壳,问主任啥子事?周好土拍拍小等的筐说先给称了吧,小娃儿老实,全是一勺勺庄稼粪浇出来的,好椒! 辣椒过了称,三十四斤四两。椒贩子敲完计算器把上面的数字晃给小等看后数了二十块零六毛出来。小等抿着嘴唇很有主意地指着计算器说,还差。椒贩子咧嘴大笑,那几片葵花籽壳就开始悬在他下巴跳舞:小姑娘,这年头谁用零毫子?四舍五入知道不? 小等倔强又委屈地盯着椒贩子,小脸涨得通红,刚擦干的鼻尖沁出一层细密密的汗珠。 在桂花坡下的卫生室,一毛钱可以买三颗去痛片。这四分钱就是奶奶的一颗去痛片,可以让奶奶安安稳稳睡上半个小时。可不能舍了! 椒贩子给盯得发毛:这样看我干啥子我又没亏你!说着拿起称盘哐哐哐敲背筐,敞着嗓门儿嚷:要不要?不要拉倒,背走!P1-4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本世纪初叶,同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共命运,在内忧外患,雷电风霜,刀兵血火中写下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崭新篇章。现代文学继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长丰厚的文学遗产,顺乎20世纪的历史潮流和时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内涵和全新的文体(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剧本以至评论)建立起全新的文学。将近一百年来,经由几代作家挥洒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继,披荆斩棘,以艰难的实践辛勤浇灌、耕耘、开拓、奉献,文学的万里苍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构成前所未有的世纪辉煌,并且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80年代以来,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历史新时期,推动文学又一次春潮汹涌,骏马奔腾。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斓的新作,为20世纪的中国文学画廊最后增添了浓笔重彩的画卷。当此即将告别本世纪跨入新世纪之时,回首百年,不免五味杂陈,万感交集,却也从内心涌起一阵阵欣喜和自豪。我们的文学事业在历经风雨坎坷之后,终于进入呈露无限生机、无穷希望的天地,尽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 绿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带着满身朝露的新人崭露头角,自然是我们希冀而且高兴的景象。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未曾预料、而且主要并非来自作者本身的因由,还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作者不一定都有顺利地脱颖而出的机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乃是为出书艰难所阻滞。出版渠道不顺,文化市场不善,使他们失去许多机遇。尽管他们发表过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还获了奖,显示了自己的文学才能和创作潜力,却仍然无缘出第一本书。也许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转换期中不可避免的暂时缺陷。却也不能不对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因而也不能不使许多关怀文学的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叹息,焦虑不安。固然,出第一本书时间的迟早,对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长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关键的或决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及早地跨过这一步呢? 于是,遂有这套“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设想和举措。 中华文学基金会有志于发展文学事业、为青年作者服务,已有多时。如今幸有热心人士赞助,得以圆了这个梦。瞻望21世纪,漫漫长途,上下求索,路还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也许可以看作是文学上的“希望工程”。但它与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贫济困,也并非照顾“老少边穷”地区,而是着眼于为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文学作者搭桥铺路,有助于他们顺利前行,在未来的岁月中写出更多的好作品,我们想起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期间,鲁迅先生先后编印《未名丛刊》和“奴隶丛书”,扶携一些青年小说家和翻译家登上文坛;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学丛刊》,更是不间断地连续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当时青年作家的处女作,而他们在其后数十年中都成为文学大军中的中坚人物;茅盾、叶圣陶等先生,都曾为青年作者的出现和成长花费心血,不遗余力。前辈们关怀培育文坛新人为促进现代文学的繁荣所作出的业绩,是永远不能抹煞的。当年得到过他们雨露恩泽的后辈作家,直到鬓发苍苍,还深深铭记着难忘的隆情厚谊。六十年后,我们今天依然以他们为光辉的楷模,努力遵循他们的脚印往前走去。 开始为丛书定名的时候,我们再三斟酌过。我们明确地认识到这项文学事业的“希望工程”是属于未来世纪的。它也许还显稚嫩,却是前程无限。但是不是称之为“文学之星”,且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不免有些踌躇。近些年来,明星太多太滥,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无一不可称星。星光闪烁,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凭风翻云卷,光芒依旧;但也有为时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闪即逝,或许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来、炒出来的。在人们心目中,明星渐渐跌价,以至成为嘲讽调侃的对象。我们这项严肃认真的事业是否还要挤进繁杂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这一批青年作家,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 当我们陆续读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协及其他方面推荐的新人作品,反复阅读、酝酿、评议、争论,最后从中慎重遴选出丛书入选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终于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轻快愉悦之感。“他们真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星吗?”能的!我们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张地回答:这些作者,尽管有的目前还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但他们完全可以接受文学之星的称号而无愧色。他们有的来自市井,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边陲山野,有的来自城市底层。他们的笔下,荡漾着多姿多彩、云谲波诡的现实浪潮,涌动着新时期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伤,也流淌着作者自己的心灵悸动、幻梦、烦恼和憧憬。他们都不曾出过书,但是他们的生活底蕴、文学才华和写作功力,可以媲美当年“奴隶丛书”的年轻小说家和《文学丛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当今某些已经出书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两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们是文学之星。这一批青年作家,同当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样,都可能成为21世纪文学的启明星,升起在世纪之初。启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东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启明星,黄昏时候在西方天空出现时,人们称它为长庚星。两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对遥远的天体赋予美好的传说,寄托绮思遐想,但对现实中的星,却是完全可以预期洞见的。本丛书将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长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现赶上并且超过前人的文学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吗? 岁月悠悠,银河灿灿。仰望星空,心绪难平! 1994年初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